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雁過妝樓·夢醒芙蓉》
- 作品別名:《新雁過妝樓·秋感》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新雁過妝樓1
夢醒芙蓉2。風檐近、渾3疑佩玉丁東4。翠微流水,都是惜別行蹤。宋玉秋花5相比瘦,賦情更苦似秋6濃。小黃昏,紺7雲暮合,不見征鴻8。
宜城當時放客9,認燕泥10舊跡,返照樓空。夜闌11心事,燈外敗壁哀蛩12。江寒夜楓怨落,怕流作題情腸斷紅。行雲遠,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13。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新雁過妝樓:詞牌名。一名“雁過妝樓”。雙調,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五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2.芙蓉:指帳幔。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帳暖度春宵”。
3.渾:簡直,幾乎。
4.丁東:象聲詞。多用來形容漏聲,玉佩聲等,也作“丁冬”。溫庭筠《織錦詞》:“丁東細漏侵瓊瑟,縈轉高梧月初出。”
5.宋玉秋花: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詠懷古蹟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
6.秋:一本作“春”。
7.紺(gàn):藍色系中的一種顏色,帶有紫色的深藍色。
8.征鴻:遠飛的大雁。江淹《赤亭渚》:“遠心何所類,雲也有徵鴻。”
9.宜城放客:唐代顧況有《宜城放琴客歌》。琴客為柳渾侍兒。宜城:借唐朝柳渾以自指。客:借琴客以指姬。
10.燕泥:燕子築巢所銜的泥土。梁簡文帝《和湘東王首夏詩》:“燕泥銜復落,題吟斂更揚。”
11.夜闌:夜殘,夜將盡時。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12.外:一本作“前”。哀:一本作“寒”,一本作“殘”。
13.秋香月中:一本作“秋月香中”。
白話譯文
從睡夢中醒來,看到盛開的芙蓉花。屋檐的近處,風鈴聲使人以為是美人的佩玉叮咚之聲。自與所愛之人別過後,山流水,仿佛都存有她的影子。宋玉悲秋,大概與秋花一樣消瘦。黃昏時,天青色的雲彩聚集起來,而征鴻卻始終沒有出現。
唐朝柳渾當年因自己年老而讓愛妾琴客另他人,燕子樓的舊跡尚可辨認,夕陽照著人已離去之空樓。夜深了,懷念愛人的心思更甚,燈外的破牆有蟋蟀在哀鳴。夜裡江冷,楓葉不願被風吹被有情人在葉上題詩隨水漂流而去。去妾已遠,料想那淡掃娥眉的美人正在清寒而明亮的秋月月光的照射之下。
創作背景
吳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他曾為江南東路提舉常平司幕賓,在蘇州流連十二年,此段時間他倘佯於六橋煙柳,多有姬妾存情。此篇即為憶蘇州去妾之作。此妾在夏秋之際去世,所以每當秋季作者就不免思念她。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是作者懷念蘇州去姬的詞。
“夢醒芙蓉。風檐近、渾疑佩玉丁東”二韻,從盼望去姬歸來興起。芙蓉帳中夢醒,聽到房檐風聲,還疑似去姬衣帶上玉佩丁東作響。
“翠微流水,都是惜別行蹤”一韻,見景思人,寫惜別之情。門前的青山綠水,都引發對去姬行蹤的懷戀之情。“都是”二字,形容思念之深,映入眼帘的一切景象,都能勾起對愛姬的惜別之情。這裡可能就他們分手之處,當時離別的行蹤,念念不忘。
“宋玉秋花相比瘦,賦情更苦似秋濃”一韻,寫相思之苦。宋玉有悲秋之賦,今日“我”的痛苦,比宋玉悲秋更苦,這是更進一層的寫法。襯出對去姬懷戀的苦衷。作者喜用“瘦”字,如:“淚鴻怨角,空教人瘦”(《瑞龍吟》);“玉痕消,似梅花,更清瘦”(《夜遊宮》);“詩清月瘦昏黃”(《高陽台》)。這大概受李清照名句“人比黃花瘦”(《醉花陰》)、“綠肥紅瘦”(《如夢令》)的影響。
“小黃昏,紺雲暮合,不見征鴻”一韻,寫時間轉瞬已是黃昏日落,但仍不見鴻雁傳書。
詞的上片,從夢醒至黃昏,終日思念去妾,依依惜別、望歸之情,滲透紙上。
“宜城當時放客,認燕泥舊跡,返照樓空”一韻,承上回溯愛妾初去之時,如今燕泥舊跡猶存,但已人去樓空了。一個“認”字,寫出對去妾的念念不忘。“返照”與上片“黃昏”相應。此韻用顧況《宜城放琴客歌》典故,隱示作者蘇州去妾之事。
“夜闌心事,燈外敗壁哀蛩”一韻寫今情。夜深人靜,心事重重,室外破牆根下,蟋蟀哀鳴。一個“哀”字,反襯心事的哀苦。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江寒夜楓怨落,怕流作,題情腸斷紅”一韻,承上進一步寫“夜闌心事”。由秋楓葉落聯想到紅葉題詩故事。這是唐代盛傳的良緣巧合的傳說。唐宣宗時,舍人盧渥偶從御溝中拾到一片紅葉,上面題有絕句一首,他就收藏在箱子裡。後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前往擇配,恰巧選中題詩者,婚後,宮女在箱中發現紅葉,盧渥方知題詩者就是他的妻子。(見范攄《雲溪議》卷十)這個典故本極平常,作者用一“怕”字,反其意而用之,完全融入個人愛情悲劇。“怨落”與“腸斷”都是作者的心理反映。這裡見出活用典故的方法。
“行雲遠,料淡蛾人在,秋香月中”一韻,寫去姬遠在月中。這裡連用“行雲”、“淡蛾”,暗喻去姬,引發讀者聯想美女的形象。人在月中,可望而不可即,一個“遠”字,寫出作者相思的悵惘之情。
詞的下片重點描繪作者的“夜闌心事”,“哀蛩”、“怨落”,把昆蟲、植物擬人化,又活用紅葉題詩典故,都反射出作者對去姬思念之深,懷戀之切。
這首詞描繪作者終日思念去姬的心緒,在藝術手法上有兩點較為突出。
一是見景生情:清晨夢醒,聽風聲、水聲、觀秋花,處處都引發惜別之情。又“小黃昏、紺雲暮合”夕陽西下,不見傳來書信,內心何其失望與惆悵。由“燈外敗壁哀恐”,攪擾“夜闌心事”。見到月中桂樹,聯想到“行雲遠”人在月中。情景相融,意境優美。
二是活用典故:如“宋玉秋花相比瘦,賦情更苦似秋濃”,用一層寫法,自己懷人之苦,甚於宋玉悲秋。又如“宜城當時放客”,用顧況詩意自喻蘇州去妾之事,亦較自然。又如以紅葉題詩之典,加一“怕”字,境界耐人體味。尾韻暗用楚王與神女相會之事以及嫦娥奔月故事,與作者思念去姬之情,也較吻合。
名家評論
近代文學家陳洵《海綃說詞》:“翠微”西湖上山,“流水”則西湖也。其人以春來以秋去,故曰“苦似春濃”。“紺雲暮合”,佳人未來之意。“不見征鴻”,則音問全無。“宜城放客”,分明點出江楓夜落,其人在吳。下句謂其思我題葉相寄,亦如我之賦情也。結與起應,神光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