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背景下社會資本辦醫的政府規製成效及策略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黃葭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醫改背景下社會資本辦醫的政府規製成效及策略研究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黃葭燕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新醫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導社會資本在醫療市場的合理髮展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前期研究發現各地政府對社會資本在醫療市場的規制有所缺失。本研究將對各地現有政府規制的成效進行衡量和比較,並通過計量模型量化分析政府規制與機構發展的關聯程度,據此提出我國社會資本辦醫的政府規制策略,為促進社會資本在醫療市場的進一步良性、合理髮展提供理論和實證基礎。
結題摘要
本研究旨在對2010年國辦58號文出台後,中國及各省社會資本辦醫的發展狀況和政府規制的成效進行評估。研究首先對英國、美國、德國、加拿大4個國家在社會資本辦醫方面的政府規制文獻收集,形成綜述。從已開發國家的經驗看,對醫療服務行業規制一般通過經濟性手段和行政手段。規制內容主要包括價格規制、質量規制和市場準入規制。 其次,研究收集了2006-2014年期間,全國及各省市的統計數據,量化評估社會資本辦醫的發展狀況。統計指標包括各地的機構數、床位數、衛生人員數、年診療人次數、年入院人次數、床位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研究以2010年為界,對前後4年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數據分析結果顯示,2010年國辦58號文出台以來,我國的民營醫療機構呈現比以往更快的發展速度,尤其是在機構數量方面。相對於機構數量的快速增加,民營醫院的門診和住院的服務能力並沒有呈現同步發展。在區域分布上,雖然東部各個級別的民營醫院數量都是最多的,但是西部民營醫院表現出更快的發展增速。尤其是在西部欠發達地區,比如青海、西藏等省市,無論是在社會辦醫療機構數還是在服務能力方面,都表現出飛速發展。社會資本在這些地區的醫療市場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通過多層隨機截距-斜率發展模型分析了政府規制與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成效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國辦58號文出台,在短期內對民營醫院的機構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增加,這種促進效應在逐步削弱。此外,在民營醫院的服務能力方面,政策的促進作用還沒顯現。 此外,研究通過6個省市25家民營醫療機構的實地調研,分析社會資本辦醫的成功關鍵因素。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中國社會資本辦醫的規制框架以及相關政策建議。包括:1、制定並落實相關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促進醫療市場的有序平等競爭;2、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形成社會辦醫規制體系;3、建立健全監管機制,促進社會辦醫療機構良性發展;4、明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定位,明晰規制內容;5、繼續實行多點執業政策,推進人事制度改革;6、加強各省規制政策的針對性,因地制宜引入社會資本;7、樹立民營醫院典型,大膽探索PPP模式但謹慎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