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進化論派

新進化學派(new evolutionary school)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出現了一些復興進化論學說的人物、主要代表有L.a.懷特、J.H.斯圖爾德、M.薩林斯等,他們堅持進化論思想、同時又指出一些與進化論不同的觀點,故被稱為“新進化學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進化論派
  •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地點:美國
  • 主要代表:J.H.斯圖爾德、M.薩林斯等
新進化學派在對待社會進化的原因和方式問題上不僅與進化論有所區別,而且學派內部的觀點也有所不同?懷特認為某—文化的發展與該文化所消耗的總能量有關、因而可以根據文化所產生的總能量來劃分文化階段。他的觀點引起了爭論。不少人類學家認為過去時代利用的能量難以測量,因而不可能用此法則分過去的文化階段。 也有人認為這種方法不能解釋為什麼某些社會演進到高度複雜狀態,另外—些社會終於消亡的問題。
斯圖爾德把進化論稱為“單—線進論”,把懷待進化論稱為“普遍進化論”,稱自己的理論為“多線進化論”。
他認為這兩種進比論都太一般化和太廣義,只能解釋單一文化現象的進化,而不能解釋備具體的田史發展順序,不能解釋廣泛分布在各個地理區域、順序上平行發展文化結構的差異和類似。因此,他提出多線進化論,試圖通過對全世界各地歷史順序來分析,論證類似的歷程產生類似的結構。人類的各個文化都有著自己的發展道路,它們各自接著自己的路線發展,並沒有一個人類社會統一的發展路線,多線進化淪的任務是說明種種不同社會結構之不同發展路線的因果關係。由於他特彆強調文化和環境之間適應關係的重要性,因此被公認為文化生態學的創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化變遷論》 (1955)。
薩林斯繫懷特的學生,他把懷特的“普通進化論”和斯圖爾德的“多線進化論”作為一個進化論的兩個方面同時並存於自己的理論主張里。
第十屆國際人類學和民族學大會舉行的“新進化論與馬克思主義”專題討論會認為,總的來說新進化學派是唯物主義的,但有局限性,在發展上有一些障礙。許多人主張只有更多地從歷史唯物主義中尋求社會發展的答案、才能克服理論上的不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