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村莊整治規劃實例

新農村村莊整治規劃實例

《新農村村莊整治規劃實例》是由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愛雲,趙輝。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農村村莊整治規劃實例
  • 作者:邵愛雲,趙輝編
  • ISBN:9787508712659
  • 類別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與讀物
  • 頁數:118
  •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09-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目錄,新農村建設中的村莊整治規劃問題,

編輯推薦

本書是新農村人居環境與村莊規劃叢書之一,建立健康、衛生、安全、舒適、節約、環保特色鮮明的新農村,權威的解讀和實用的藍圖盡在本書中,本書多方位地提供了對新農村村莊整治改造的典型範例。旨在為新農村村莊整治建設提供實踐參考。

目錄

一、北京市平谷區南獨樂河鎮甘營村村莊整治規劃
二、北京市平谷區王辛莊鎮北太平莊村村莊整治規劃
三、北京市懷柔區懷柔鎮甘澗峪村村莊規劃
四、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官地村舊村改造規劃
五、遼寧省瀋陽市大民屯鎮方巾牛村村莊整治規劃
六、浙江省紹興縣楊汛橋鎮展望村展望片村莊整治規劃
七、浙江省永嘉縣鶴盛鄉岩上村舊村整治規劃
八、浙江省慈谿市逍林鎮振興村村莊整治規劃
九、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鎮上保蔡家村整治規劃
十、四川省邛崍市臨邛鎮鶴鳴社區整治規劃
十一、雲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大檳榔園”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改造規劃

新農村建設中的村莊整治規劃問題

在新農村規劃中基本上分為異地新建和就地整治兩種模式。異地新建投資大,側重遠期的合理性。但是由於目前農村經濟基礎薄弱,短期內不可能大量投入,並且受農村“舊土難離”情緒和農業耕作半徑的影響,新農村建設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礎,解決新農村發展中的緊迫問題,因此就地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
就地整治工作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之一。村莊整治改善了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我們所做的村莊整治工作,實際上就是踏踏實實地讓城市的文明和活力涌到農村去,使農村煥發生機,從而改變農民、農村和農業的現狀。加強村莊整治規劃工作,有利於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社會文明,有利於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高廣大農民生活質量,有利於改變農村傳統的農業生產生活方式。
通過現狀映射把握村莊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
村莊現狀存在的問題直接關係到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應採取的措施,因此筆者在深入調查永久村現狀的基礎上,總結了村莊整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供大家在進行村莊整治規劃時參考。
1村莊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永久村現狀調查得出永久村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建設亂、設施缺、環境髒亂差。
——建設亂。大多數農民建房和村莊建設缺乏規劃引導。沿公路建房,居住點分布散亂,建新屋不拆舊宅,形成“空心村”,村莊建設用地浪費較大。建築風格缺乏當地鄉村特色。
——設施缺。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垃圾隨意堆放;村莊農民住房與畜禽圈舍混雜;幾乎所有村莊使用傳統旱廁。
——環境髒亂差。污水亂排;垃圾亂放;城鎮垃圾向農村轉移。
2村莊整治規劃的基本要求
結合紫蓬鎮永久村村莊整治規劃的實例,針對村莊現狀環境質量差,出現“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等問題,在整治規劃的初期得出了村莊整治規劃的基本要求:
(1)在整治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廣泛徵求民眾意見,這是做好整治規劃的必要條件,也是規劃自身的客觀要求。民眾參與的規劃方案才能從根本上體現規劃為村莊服務,以人為本的宗旨。
(2)弘揚傳統文化,突出鄉土特色。通過村莊整治,突出鄉土特色,保護古村民居、建築文化,發展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
(3)堅持實用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村莊環境與建築風格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文化特點和時代特徵,融田園風光、人文景觀和現代文明於一體。村莊整治規劃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優勢,靈活布置,和自然環境和諧共融,豐富村莊建設的文化內涵,突出地方特色。
(4)因地制宜,採取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永久村村莊整治採取不砍樹、不填塘、不隨意取直道路或拆房開路。
(5)綜合考慮村莊發展的各種需求,合理布局,使規劃建築和保留建築有機融合,以適應土地開發、房屋拆遷及市場運作的實際需要,成為具有實際操作性的規劃藍本,便於當地政府能夠更快、更好地進入建設實施狀態,並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在整治規劃中充分考慮居民的生產生活要求,完善基地內路網系統和基礎設施,並配套一定的公共服務建築。
3、村莊建築整治規劃
受歷史、經濟條件制約,不少地方村莊建築基本上沒有規劃,多數村莊的格局混亂,建築無序,缺乏特色,土地浪費現象較嚴重,整體水平偏低。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從廣大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村莊,使規劃建築和保留建築有機融合。加強村莊建築的科學合理規劃設計,有利於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推動全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永久村村莊建築整治規劃中考慮城鄉統籌發展、生產布局和產業化的需要,採用節約用地、適當集中的原則。在此次規劃中將質量較好的居民房予以保留,將質量一般的居民房予以整改,將質量較差的居民房予以拆除。整治規劃中共拆除22間房屋,新建34戶住宅,拆除建築面積1913平方米,新建建築面積6806平方米。同時將宅間大塊空置地改造成為園田地。
村莊建築的改造與設計遵循村莊原有的風景與自然環境,在保持鄉土氣息的同時追求現代感。建築體量上考慮統一性,一層和二層相結合。建築造型簡潔樸素,在色彩上做到協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在大的色調下各戶之間又有一些微差,在門頭和重點部位用一些鮮艷的顏色,起到點綴和活潑的作用。在建築材料上使用磚、木材、灰瓦等地方性材料,充分體現村莊的鄉土氣息。
4、村莊設施整治規劃
在村莊整治規劃中充分考慮居民的生產生活要求,完善基地內路網和基礎設施。村莊道路系統不需要追求城市那樣的寬暢平直,但是要充分結合自然地形,還要滿足交通和消防等功能要求,達到通暢目的。有條件的村莊,要建立比較完善的基礎設施系統,做到雨污分流;沒有條件的村莊,要順暢明溝排水系統,切實改變有些地方目前污水橫流現象。
4.1道路
針對永久村道路不成系統、交通不暢等現狀問題,對現有道路進行整修。充分利用現狀條件,結合功能分區,創造便捷的交通環境和完善的道路格線,同時方便了居民的生產生活。整治規劃在保留原有道路的基礎上,提高村莊內道路標準。將主要道路拓寬為7米,使會車有了足夠的空間。結合基地內原有的道路現狀,又增加了兩條支路。使規劃後道路交通系統分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宅前路三級。主要道路路寬為5—7米,次要道路路寬為3米,宅前路路寬為2米。在村莊內車輛集中處設定機動車停車場。
永久村公路採用瀝青、柏油材料或水泥材料拓寬改造。人行道採用青石或塊石鋪面,以體現永久村古樸的風貌。組團級道路路基承重負荷在滿足消防車輛通行的前提下,可採用青石板或當地石材鋪面。小廣場採用青磚、青石板及碎石混合鋪面,營造出永久村濃厚的鄉土氣息。
4.2基礎設施
永久村村莊整治規劃從鎮自來水管網引入水源,給水網採用樹狀式沿主、次道路布置。規劃採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沿地表徑流,排入附近水體。所有污水經污水管收集後,近期排入化糞池,遠期排入紫蓬鎮區污水處理廠。
本次規劃對強弱電系統重新設計。規劃永久村強電系統從西邊配電房接入,沿道路架設,然後接入各個居民用戶。根據現有實際情況和遠期發展需要,規劃確定規劃區中壓電網採用樹狀式供電網,保證村莊的供電安全。根據《城市電力規劃規範》,採用綜合用電水平指標法預測用電負荷。弱電系統從西邊由紫蓬鎮鎮區接入,再接入各個居民用戶,採用近期架空,遠期埋地設計。在入口處設立交接間,沿主次道路布置。統一架設各類通信線路,根據各部門需要確定通信線路規格數量,通信主線沿村級道路走向。有線電視線路布置在統一建設的通信架設中。規劃設定寬頻系統,匯流排擬從紫蓬鎮接入永久村,再接至各個居民用戶。
5、村莊環境整治規劃
少數村莊環境面貌較差,特別是近年來髒亂差回潮現象比較嚴重,個別村莊甚至觸目驚心,已嚴重損害了區域文明形象,影響了民眾的生產生活。為此,把加強村莊環境整治,作為當前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加快新農村村莊環境整治,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也是推進新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5.1入口環境
永久村入口大門的設計結合原有地形,使其具有民風民俗的淳樸氣質;入口廣場以硬質鋪裝為主,旁邊種植一棵古樹,體現了永久村濃郁的鄉土氣息。
5.2公共休閒環境
規劃永久村村莊環境充分體現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與自然和諧共融。永久村整治規劃的綠化建設圍繞著“點”“線”“面”分級體系的完善來進行。其中“點”是指村莊內的重點公共空間。公共空間不僅反映村容村貌,也反映村莊特質,綠化結合房前屋後的空地和一些不適宜建設的用地進行設計。規劃設計多處休閒綠地,供村民戶外活動。“線”是指村莊的道路綠色廊道。規劃結合村莊主要道路兩旁的綠地進行設計,形成一條“黑瓦、白牆、綠樹”的立體式景觀軸線,提高村莊的整體空間的環境品質。“面”是指良好的外圍環境。在現有綠化基礎上,結合外圍優美的環境,使村落存在於綠化之中,綠化賦予村莊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的要求下,科學合理的配置植物,形成以喬木為骨架,喬灌草合理配置,環境生態效益良好的景觀綠地,提高村莊綠化層次。
6、總結
村莊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工作,是基於我國農村實際的一種現實選擇。村莊整治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得到了實惠。在新農村建設中推進村莊整治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還很多。但是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堅信,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村莊整治工作必將迎來嶄新的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