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赫克歇爾—俄林模型

新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是儘可能符合赫克歇爾-俄林理論假設來解釋產業內貿易的模型,最早是由法爾維(R. E. Falvey)就垂直差異產品的產業內貿易進行研究而提出相關觀點,後來進一步體現在法爾維和基爾茨考斯基(R. E. Falvey and H. Kierzkowski)提出的模型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赫克歇爾—俄林模型
  • 外文名:Neo-Heckscher-Ohlin Theory
內容
法爾維認為,由許多不同廠商生產質量不同的產品品種,且這些產品品種都沒有規模效應,那么垂直型產業內貿易就可能發生。垂直型產業內貿易與經典的以要素稟賦為基礎的產業間貿易有相似之處,資本相對充裕的國家出口質量高的物品,勞動力相對充裕的國家出口質量低的物品。
法爾維和基爾茨考斯基認為,即使不存在不完全競爭收益遞增,垂直性產業內貿易也會存在。在供給方面,假設每一個國家只有兩個部門,其中一個部門生產一個同質性產品,另一個部門生產同種商品中不同質量的產品(這些商品在國家之間的貿易將是垂直型產業內貿易)。每一個部門都僱傭勞動力,資本的使用隨著產品質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高質量的產品體現了相對較高的資本/勞動比率。技術(勞動生產率)在兩國之間的差距使得它們之間的貿易不會引致各國工資均等化,資本的租金也不會相等。工資相對較低的國家在生產低質量產品上有比較優勢,工資相對較高的國家在生產高質量產品上有比較優勢(在這些國家,資本的價格相對較低)。在需求方面,假設兩國消費者有相同的偏好,在相對價格一定的情況下,對不同質量產品的需求依消費者的收入而定:收入越高就越是頓向於消費更高質量的產品。由於分配不均,每一個國家都既有低收入的消費者,也有高收入的消費者,所以,每個國家都有對不同質量產品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