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市堤餞別

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正是離情傷遠別,忽聞台旨許重來。此身替與交親好,今日還將簡冊回。爭得長房猶在世,縮教地近釣龍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豐市堤餞別》
  • 作者:翁承瓚
福州歷史上,王審知治閩是極其重要的一頁。這一段歷史,從唐朝末年開始,貫穿整個後梁,延續到後唐初年,前後30多年。從唐昭宗天復元年(901年)起,王審知在“子城”的基礎上先後擴建了羅城和南北夾城,使福州真正成為閩國的都城。唐朝曾經封他為琅琊王(王審知祖籍山東琅琊);910年,梁太祖封他為閩王,人稱“開閩王”。
登庸樓上方停樂,新市堤邊又舉杯。
正是離情傷遠別,忽聞台旨許重來。
此身替與交親好,今日還將簡冊回。
爭得長房猶在世,縮教地近釣龍台。
[注釋]銜命:就是奉使命。冊封:冊立,封疆立王的儀式。新豐市堤:在福州台江新街,當時依閩江築堤成市,是交通碼頭。餞別:擺酒宴送別。登庸樓:在福州城南門,現在的南門兜附近。台旨:台原來是指古代三公主政的機構,舊稱宰相職位為台席,旨是旨令,這裡指宰相下了召令,令其返京,但準許以後再來。交親:奉命入閩冊封,使唐朝與閩王關係通好。簡冊:指辦好冊封之後回執的文書。縮:直。教:讓,使。釣龍台:在福州大廟山,據說,漢時東越王余善,在山上釣得白龍,所以有“釣龍台”之稱,這裡借喻更加飛黃騰達的地方。
翁承瓚(859年—932年),字文堯,莆田人,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進士,任京兆府參軍。唐昭宗天復四年(904年),以右拾遺戶部員外郎的身份,奉詔冊封王審知為閩王(應該是琅琊王,人們習慣稱閩王)。後梁太祖冊封王審知為閩王,也是翁承瓚擔當朝廷代表。翁承瓚晚年留在閩國擔任宰相,是王審知身邊的重臣。
這首詩的原題為《甲子歲,銜命到家,至榕城冊封,次日閩王降旌旗於新豐市堤餞別》,是翁承瓚完成冊封王審知為閩王的使命後,在台江新豐市堤碼頭,出席閩王的餞別宴後所作,以詩記事。詩題中的“甲子歲”,就是公元904年,這一年閏四月唐朝又把天復年號改為天祐年號,即天祐元年。
詩中寫自己行色匆匆,登庸樓的娛樂應酬剛結束,又在新豐市堤參加餞別宴,但朝廷要他趕快返京,只好懷著離情別緒啟程,還得將“簡冊”帶回。此詩證明,唐末福州大廟山新街一帶江水和沙渚交錯,船隻縱橫,成為近水碼頭,商市也在堤邊漸興,碼頭上當有營業性菜館或酒店。此詩同時也證明,福州別稱“榕城”始自唐末,並非-般人所述始於宋代張伯玉編戶植榕之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