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迅雜文精選

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迅雜文精選

《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迅雜文精選》精選了魯迅先生的部分雜文,充分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堅韌人格和鮮明個性。魯迅先生曾說自己的雜文里講的“併名優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不過是,將我所遇到的用筆墨寫了下泉。說的自誇一點,就如悲喜時節的歌哭一般,那時無非藉此來釋憤抒情……名副其實‘雜感’而已”。《魯迅雜文精選》把魯迅先生的雜文介紹給讀者,其意義也正在與此。

基本介紹

  • 書名: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迅雜文精選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品牌:福建人民
  • 作者:魯迅 賴曉嵐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1067462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魯迅雜文精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新課標必讀彩繪系列叢書”契合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準確把握當下語文教學的脈搏,譯文精到,導讀精準,設計精美,是中小學生套用課堂教學、運用課外知識的最佳讀本。——孫紹振

圖書目錄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論雷峰塔的倒掉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看鏡育感
隨感錄三十五
隨感錄四十一
隨感錄四十三
隨感錄卉十一不滿
隨感錄卉十二恨恨而死
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題記
戰士和蒼蠅
犧牲謨——“鬼畫符”失敬失敬章第十三
夏三蟲
雜敷
導師
記念劉和殄君
言書與白話
一點比喻
讀書雜談——七月十卉目在廣州知用中學講
略論中國人的臉

書藉和財色
習慣與改革
答北斗雜誌社問——創作要怎樣才好
恐嚇和辱罵絕不是戰鬥——致《文學月報》編輯的一封信
自選集自序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
推定孔夫子育胃病——“學匪”派考言學之一
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經驗
小品艾的危機
關於婦女解枚
世故三眯
作文秘訣
搗鬼心傳
文學上的折扣
中國人的生命圈

二醜藝術
“吃勻相飯”
智識過剩
爬和撞
各種捐班
批評家的批評家
運命
洋服的沒落
朋友
推己及人
偶感
論秦理齋夫人事
水性
安貧樂道法
做文章
難行和不信
說“面子”
隨便翻翻
徐懋庸作《打雜集》序
“丈人相輕”
什麼是“諷刺”?——答文學社問
幾乎無事的悲劇

序言

魯迅的小說、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熟悉的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等,無不深刻地留在了我們的腦海里。魯迅的作品具有發人深省的力量,悲劇中有喜感,喜劇中蘊藏哀傷。他的歷史故事和散文詩也是如此。然而,魯迅不僅是文學家,還是革命家、思想家,最能表現魯迅作為一名抗爭者的鬥爭精神的,則非他的雜文莫屬。並且,魯迅創作數量最多的也是雜文。魯迅自己曾經說過:“雜文這東西,我卻恐怕要侵入高尚的文學樓台去的。”而他也正是不斷地披荊斬棘、辛勤耕耘在雜文這一塊有待人們繼續發掘的土地上。先生愛雜文,因為它言之有物,確實如此。
雜文這一文體在中國古已有之,在國外也早就有了文藝性隨筆這種類型的雜文。然而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雜文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沒有被接受為文學藝術母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雜文寓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短小精悍,以說理和議論為主,非常有利於針砭時弊。在中國,可以說是魯迅開創了雜文的新局面,提高了雜文的歷史地位。因為魯迅的雜文有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和新銳的創造。正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中所言:“雜感這種文體,將要因為魯迅而變為文藝性論文的代名詞。”那么,魯迅的雜文有哪些藝術上的特點呢?首先,魯迅的雜文善於抓取類型,畫出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使議論與形象相結合。如《論“費爾潑賴”應該緩刑》中的“叭兒狗”、《一點比喻》中的“山羊”。魯迅自稱:“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時不留面子,貶痼弊常取類型。”換句話說,魯迅雜文展示了活的人間相。他在社會上某種人的醜相充分暴露的關鍵時刻給他照下一張相,在對這些類型進行明槍暗箭地諷刺之後,讓讀者看清楚社會中假醜惡的真實嘴臉,尤其可以使我們在看到這一類型的形象時聯想到現實生活中所見的各種醜惡形狀,從而引發心靈上的共鳴。這對於提高我們青少年判斷是非曲直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魯迅的雜文善於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展開邏輯嚴密的論證。魯迅致力於提倡白話文的事業,自然,他在創作的時候對於運用白話文來表達也是下了不少工夫的。比如《犧牲謨》這一類的文章,魯迅不僅大膽有條理地推理,而且語言亦莊亦諧,像一把塗滿蜜糖的利劍,令讀者在閱讀時一邊因為有趣而發笑,一邊為先生邏輯的嚴整性所折服。但魯迅先生並不是想借用自己紮實的語言功底來取悅眾人,我們在閱讀之後不免掩卷沉思,笑過之後不免凝神蹙眉。相信正處於語言積累最豐富時期的青少年可以在魯迅的雜文中窺見語言的力量,從而學到一些駕馭語言的功夫。
再次,魯迅的雜文善於運用聯想,將不同時空發生的現象聯繫起來分析,增強了作品的歷史底蘊和深邃內涵。例如《論雷峰塔的倒掉》《經驗》。魯迅將古今聯繫起來,有時借古諷今,有時乾脆古今不良現象一併否決槍斃。不僅添加了歷史故事的趣味性,也更深刻地揭露出現實的醜態。對於有天馬行空般想像的青少年朋友來說,無疑在“如何恰到好處地發揮想像力”方面有很大的益處。
最後,魯迅的雜文篇章短小精悍,筆墨凝練犀利,銳利如匕首投槍,但又將情和理結合得天衣無縫。封建思想的餘孽,封建勢力的頑固,國民的劣根性以及社會痼疾,都在雜文里被批判得體無完膚,而且不至於長篇大論。魯迅雜文更為突出的是,先生在文章里所蘊含的感情力量,是深沉隱忍的,是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因此我們能夠暢快地跟著魯迅在雜文這片“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砂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著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也未必不及跟著中國的文士們去陪莎士比亞吃黃油麵包之有趣。”
魯迅的雜文中語言的使用大部分是早期的現代漢語,與當代漢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而且魯迅頗喜歡使用修辭手法,很多地方說得隱晦曲折,令人難以推測其意;再者,雜文中涉及的具體事件、人物、緣由因為時代相距較遠,或者較為隱晦,我們無法清楚地做出判斷,因而造成了閱讀的困難。還有一個原因是,作為閱讀對象的青少年讀者由於閱歷尚淺,可能無法明白魯迅在雜文中想表達的感情,這也使得魯迅的雜文的藝術性沒法完整地被解讀出來。因之,我們在選編時,特別留意選擇文章篇幅較短的,文字障礙較小的,與當時具體政治事件相對不掛鈎的,並且偏重於突顯作者的個性的以及多些文化批評的雜文,儘量避免閱讀上的困難,甚至是誤讀。在此,概括介紹一下所選文章主要包含的內容。
第一,對舊中國各種醜惡、腐朽、落後現象的剖析和鞭撻以及對各種舊思想、舊習慣的透視和批判。魯迅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國粹都是好的,應該勇於拋棄祖宗留下來的糟粕,才能有所改革,有所進步。這也同樣在告誡我們的青少年,如何堅持不懈地對抗頑固的舊思想舊習慣。像《我之節烈觀》《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都是魯迅雜文中的批判舊思想的典型作品。逐漸根除落後的思想,才能放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而這也能從現在開始樹立我們青少年對未來一代的教育觀念。魯迅是革命家,他致力於社會的改革,在對待國粹問題上,他提出“要我們保存國粹,也須國粹能保存我們”(《隨感錄三十五》)觀點。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
第二,正確對待外來事物,一味排外不是明智的。對於引進來的事物也要正確使用,在態度上,魯迅認為不應該不分青紅皂白,盲目照搬洋人的東西,要對我們自己的選擇充滿信心。這對於我們這一群思想開放、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朋友來說,是最為貼近和最感親切的。“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拿來主義》)但魯迅也曾經有這樣的擔憂:“可憐的外國事物,一到中國,便如落入黑色染缸里似的,無不失了顏色。”(《隨感錄四十三》)因此應該使得新事物保持它們原來的優點。
第三,致力於糾正錯誤的文學觀念,不論是文學創作還是文學批評,魯迅懷著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的希望,在文中又諷又勸,可謂用心良苦。相信青少年朋友閱讀之後,在文學作品的閱讀評論和如何提高文學創作能力方面,必定受益匪淺。魯迅認為批評是自由的,但批評前“尤希望先調查一點他的行實,真看過幾本他做的書”。(《對於批評家的希望》)批評家都有一定的評論的圈,但魯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評文的圈,就是量人的繩嗎?論文的合不合,就是量人的長短嗎?”毫無疑問,這“是誣陷,更不是什麼批評”。(《批評家的批評家》)魯迅在談到寫作文時,故意講了做騙人的古文的秘訣,從而告訴我們,寫好文章,不過是“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作文的秘訣》)類似的文章還有《答北斗社問》。魯迅極為關注青少年的讀書教育,如何讀書,在當時怎樣促進中國語文的新生,這一類問題在《讀書雜談》《中國語文的新生》等篇目裡面都說得有趣而不失深意。
編者以為,即使在排除一些障礙後閱讀仍有困難也是不打緊的,只要能從中找到有益於自己的東西,哪怕只是一段話,一句話,甚至只是體會到閱讀的趣味性,這些都是我們編這本選集的初衷,即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能夠得到若干啟發和教育。正如魯迅所說:“我只在深夜的街頭擺著一個地攤,所有的無非幾個小釘,幾個瓦碟,但也希望,並且相信有些人會從中尋出合於他的用處的東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