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蕾原創橋樑書:拯救老爸大行動

新蕾原創橋樑書:拯救老爸大行動

《新蕾原創橋樑書:拯救老爸大行動》主要講的是父親節當天,老爸陰差陽錯地變成了木頭人。為了拯救老爸,我和一隻機智幽默的毛毛蟲、一隻香噴噴的美麗烤雞、一個喜歡插科打諢的鞋拔子、一個慢悠悠的玩具熊一起奔向木偶城,向木偶女王要治癒爸爸的“驅逐令”。在經歷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又充滿懸念的鬥智鬥勇後,我最終能否找到可以拯救老爸的“驅逐令”呢?請隨《新蕾原創橋樑書:拯救老爸大行動》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緊張刺激的旅程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蕾原創橋樑書:拯救老爸大行動
  •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 頁數:86 頁
  • 開本:32 開
  • 作者:段立欣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0755594
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段立欣,曾任廣東《少男少女》雜誌首席編輯,《中國少年報》編輯、記者。現定居北京,自由撰稿人。自幼喜好文學,9歲開始發表文章。國中畢業出版第一本個人童話專輯《種太陽》,同年成為內蒙古作家協會的最小會員。著有校園小說“小閨蜜”系列等、童話“棒棒老師”系列等。曾獲內蒙古文學最高獎“索侖嘎”文學獎、冰心新人新作獎、中國新聞獎等。

媒體推薦

段立欣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超級豐富的想像力。在這本書里,她能賦予各種物品生命力,讓他們神氣十足地展現在小讀者們面前。
——張菱兒(兒童文學作家)

圖書目錄

1 1、2、3,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
2 紅頭髮大耳先生、噴香女士、鞋拔子和軟綿綿先生!
3 一起出發,奔向木偶劇院!
4 誰會想到,畫畫兒就是通往木偶王宮的路
5 驅逐令!這竟然就是驅逐令?
6 追上來了,保佑纏成一團的繩子永遠解不開!
7 我親愛的老爸,真得要永遠停留在這個父親節了!

序言

沒有一座橋能像一本書
方衛平
新蕾出版社以“橋樑書”的名義推出的出自眾多新老兒童文學作家筆下的原創童書,包含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東方到西方、從傳統到現代、從生活到幻想世界的多重空間、時間和生命體驗的疊合與交錯。它們令我很自然地聯想起關於書籍與橋的某種隱喻關聯。或許,對童年來說,“橋”的意象甚為貼切地傳達了童書,尤其是兒童文學書籍對於童年個體成長的特殊意義。這個占老而又樸素的日常生活意象是一種通道的象徵,它使我們得以越過阻隔的水流,去領略更遠處的風景。在兒童的生活中,一本書正像一座橋那樣,可以把稚嫩的、還沒有受過多少經驗澆灌的生命帶往一個更為遙遠、豐饒的世界。走過這些由故事和文字搭成的“橋”,童年的眼睛和心靈都會變得不一樣起來。
當然,“橋樑書”一詞還有其特殊的所指。近年來,該名稱被視為一個特殊的童書門類在童書閱讀、出版界得到頻頻徵引,然而,我們至今仍然缺乏一個具有足夠原始材料支撐的理解。在英語語境中,BridgingBook的說法既鮮見於專業的童書研究論說,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範圍。從該詞被使用的情況來看,BridgingBook更多的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用來指稱在兒童初級閱讀能力發展過程中具有“橋樑”性中介作用的圖書。例如,知名的閱讀教學項目“劍橋閱讀”中所包含的“橋樑書”子項目,其範圍即涵蓋了為處於不同年齡段兒童的不同閱讀發展需求所設計的各類閱讀材料,而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童書門類。通過與西方相對成熟的童書分級制度的結合,這些專為特定年齡段的兒童設計或評估而產生的“橋樑書”具有了一定的技術操作依據。在上述“劍橋閱讀”項目出版的“橋樑書”系列中,除了循序漸進、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外,還有專門設計的教師指導手冊,用於為教學者提供兒童閱讀技巧訓練的活動設計、兒童閱讀評估指導等方面的建議。
顯然,中國童書出版界在借用“橋樑書”的分類時,關注到了其閱讀中介的功能開發。新蕾出版社的這套讀物中收入的這一系列兒童文學作品並不存在閱讀年齡段上的規約或建議,其作品篇幅和閱讀難度也不盡相同。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成為一套引人人勝的文學讀物。事實上,由於擺脫了英文“橋樑書”在認知目標方面的技術性限制,這些作品中的一些故事反而獲得了更為灑脫的文學自由,顯示出更為純粹的文學氣質。作為“橋樑書”,我想它們的“橋樑”意義並不在於將兒童的閱讀能力提升到某個特定的層次上,而是通過一些漂亮的、耐人尋味的兒童文學作品,來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並藉此促進兒童普遍的閱讀發展。這也正是目前中文語境下“橋樑書”一詞的根本性質所在——它並不構成一個閱讀分類上的科學概念,而恰恰是對於當前許多兒童文學讀物的一個形象的稱謂。
事實上,沒有一座橋能像一本書那樣,將我們帶往如此不同尋常的地方。正如19世紀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詩句所言,“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把我們帶向遠方”。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是一個遠遠越出認知層面的體驗過程,它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世界的某個“遠處”,也是他們自己心靈中的某個“遠方”。我相信,收人這一系列的故事,將會證明它們擁有比一座橋的譬喻更為悠遠、綿長的意義。
2011年4月10日於紅樓
(作者系浙江師範大學教授、兒童文化研究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