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葛陵楚簡

新蔡葛陵楚簡

新蔡葛陵楚簡於1994年8月16日發掘於河南省新蔡葛陵故城楚墓。楚簡竹質墨跡,以楚國文字書寫卜筮祭禱記錄和遣策賵書,數量達1500餘枚。由於葛陵簡出土於淮河流域,為研究楚國腹地和東部疆土之間在卜筮、祭禱等禮制風俗方面的異同提供了寶貴材料。

其中平夜君成的祝禱文中有“我先出自顓頊,宅茲沮漳,以還遷處”等語,還記載了楚族由中原南遷沮漳河流域、江漢流域的路線,對研究楚族的起源、楚先祖的世系以及楚族遷徙路線具有重要的證史與補史作用。

楚簡信息,楚簡概述,發掘,數量,書寫,內容,墓主,楚簡保護,楚簡發布,學術意義,考古價值,學術價值,

楚簡信息

【名稱】新蔡葛陵楚簡
【簡稱】葛陵簡
【年代】公元前340年左右,戰國中期
【出土】1994年8月16日,河南省新蔡葛陵故城
【數量】1571枚
【形制】長度不詳,寬度0.6—1.2厘米
【材質】竹質墨跡
【字數】8000個
【書體】楚系文字,篆書

楚簡概述

發掘

1985年,河南省新蔡文物保管所進行文物普查時,在葛陵故城東北部發現兩座古代墓葬。葛陵故城位於新蔡縣西北25千米的李橋鎮葛陵村周圍。保管所進行了文物鑽探,推測該墓葬區的年代當在戰國中晚期至西漢早期之間。由於1922年和1993年墓葬遭到破壞和盜掘,1994年5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隊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1994年8月16日,竹簡發現於墓葬南室。當時,發掘人員在木車傘蓋上剔出了一支竹片,從單獨成片的從堆積形式和寬度分析,不是槨板上的席片。發掘者在將竹片翻轉過來看它的正面時,發現上面布滿書寫的墨書文字。此時,數量可觀的竹簡被發現。

數量

總計1571枚。文字數量近8000個。按其層位,起取時分為甲乙兩區。甲區編號者523枚,乙區編號者299枚。殘損嚴重者未予編號,臨摹時編號者749枚。
由於竹簡全部殘斷,因此原簡長度未詳,寬度0.6—1.2厘米。

書寫

文字多書於竹黃一面,少數書於竹青。大部分墨跡清晰。由多人書寫,字型或秀麗或奔放,字距或密集或稀疏,顯示出不同的書寫風格。

內容

內容分為兩類。
新蔡葛陵楚簡二新蔡葛陵楚簡二
第一類為卜筮祭禱記錄。第二類為遣策。
第一類為卜筮祭禱記錄,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墓主人平夜君成生前的占卜祭禱記錄,占卜的內容以求問病情為主。由前辭、命辭、占辭等部分組成,據此可知墓主司前的疾病情況。第二種為“小臣成”(即平夜君成)自己祈禱的記錄。第三種,內容僅是祭禱記錄,不見占卜。
第二類為遣策。內容為對墓主饋贈物品的清單,此類文書,也被稱為“賵書”,賵,即送財物助人辦喪事。此類竹簡僅20餘枚。
簡文紀年資料較為豐富,祭祀對象有楚文王、平王、昭王、惠王、簡王、聲王、平夜文君、子西等。並為竹簡及墓葬斷代提供了重要依據。

墓主

墓主人是楚國的一個封君——“平夜君成”,“平夜”是封地,“君”是封號,“成”是人名。墓葬的年代公元前340年左右(戰國中期)。
“平夜”即“平輿”,古文字學家裘錫圭曾就“夜”、“輿”二字古音同生同部,讀“平夜”為“平輿”。《漢書·地理志》載汝南郡有平輿縣,位於“陳以南”,屬楚地。“平夜君”即“平輿君”的封地在今河南省平輿縣北偏西。
從春秋末年起,楚國率先實行封君制,在對官高爵尊的親近貴族授以封邑的同時,還以食邑所在地名封以君號。以地名為號,由此成為楚國封君制的一大特點。封君的地位相當於楚國的上卿,身份等級僅次於楚王,而高於“大夫”和“元士”。

楚簡保護

竹簡集中放置於南室的東南角,被一個殘破的車輪、車傘蓋把、戈柲等器物所壓。由於被盜賊擾亂,相當數量的竹簡已被損壞。
竹簡出土時呈灰黑色,清洗後呈黃褐色。
1994年8月20日,考古工作人員將竹簡整體起取裝箱,在竹簡上面覆蓋飽水的加厚海綿和塑膠布,以免因脫水而造成竹簡乾枯和萎縮。8月25日晚竹簡運抵鄭州
竹簡的清洗、處理和顯色工作由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實驗室的方北松負責。9月16日,竹簡清理工作完成。9月30日,照相拍照工作結束,拍攝膠捲類型有彩色和黑色120型和135型正片負片
在對所有竹簡進行臨摹和初步拼接綴合後,又進一步對竹簡採取了密封保護措施,首先將單支竹簡用兩片玻璃片夾緊,兩端用羊腸線綑紮,裝入盛滿蒸餾水的試管,用橡皮密封,密封前用注射器將管內抽成真空,這樣基本保證了竹簡長期安全存放在比較理想的環境中。

楚簡發布

1994年10月23日,《中國文物報》第一版發表了由宋國定、曾曉敏、謝巍合寫的《新蔡發掘一座大型楚墓》,首次公開披露了葛陵簡的發現情況。2000年8月,在北京達園賓館召開的“新出簡帛國際學術研討會”上,13枚葛陵簡第一次公開展出。2002年,《文物》第8期發表了發掘簡報,同時公布了10枚葛陵簡的照片。2003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新蔡葛陵楚墓》由大象出版社出版。書中包含全部竹簡的黑白照片及釋文

學術意義

考古價值

從時間序列上說,在已發現的楚地竹簡中,只有葛陵簡屬於戰國早、中期之交。而曾侯簡屬戰國早期,望山簡、包山簡、九店簡、天星觀簡、郭店簡、上博簡、信陽簡、仰天湖簡等則屬戰國中期或更晚。葛陵簡正好補上了楚地竹簡在時代上的缺環。
從地域分布上說,楚國卜筮祭禱簡中,天星觀簡、望山簡、包山簡等都是在江、漢、沮、漳流域發現的,只有葛陵簡出土於淮河流域,為研究楚國腹地和東部疆土之間在卜筮、祭禱等禮制風俗方面的異同提供了寶貴材料。
從墓主級別上說,楚國卜筮祭禱簡中,望山簡的主人是下大夫一級的,包山簡的主人是大夫一級的,只有葛陵簡和天星觀簡的主人是封君(相當於卿)一級的。由於平夜君成是楚王的同姓近親,其地位自又比一般封君特別。這樣葛陵簡為研究楚國上層貴族卜筮、祭禱等方面的習俗禮制,以及上層貴族與中下層貴族的異同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學術價值

在文字、音韻、辭彙等漢語言文字研究方面,葛陵簡出現了一些新見字或字形,豐富了學者對楚文字乃至戰國文字的認識。一些通假現象為研究上古舌根音唇音相通的現象提供了新的資料。另外,葛陵簡中有一些複合詞是傳世的先秦文獻所未見的。如表示順接關係的“乃而”等。
從歷史文化研究方面,葛陵簡出現了“穴熊”、“三楚先”等名號,對研究初任先祖世系有幫助。平夜君成的祝禱文中有“我先出自顓頊,宅茲沮漳,以還遷處”等語,對研究楚人族源傳說及其早期楚都丹陽的地望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葛陵簡有九種以事紀年的材料,為研究戰國早、中期之交的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例如“大莫敖陽為、晉師戰於長城”這一事件,李學勤就認為與囗(字從廠從三馬)羌鼎、古本《竹書紀年》所記三晉伐齊入長城之事有關。
同時,葛陵簡的內容豐富了對楚國量制系統、生理醫療,楚地居民組織、行政區劃等等方面的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