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是新華社直屬企業,歷史悠久,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20世紀30年代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時期,新華社通訊社前身紅色中華通訊社就印刷出版蘇維埃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
- 初期時間:20世紀30年代
- 前身:《紅色中華》
- 編名時間:1992年
由來,簡介,產品,
由來
延安時期,位於清涼山萬佛洞的中央印刷廠一直承擔著新華社的印刷任務。解放戰爭時期,新華社隨中央遷出延安,於1947年8月16日在河北省涉縣西戍村正式單獨成立了新華社印刷廠。在極其艱苦的戰爭年代,新華社印刷廠隨新華社轉戰南北,用簡陋的設備及時準確地完成了新華社宣傳報導的各項排印任務。全國解放後,新華社印刷廠隨總社由西柏坡遷到北京。1992年由事業編制轉為企業,2011年10月改制為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
簡介
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家報紙印刷龍頭企業、國家書刊和密件印刷定點企業,是為新華社主體業務服務並面向社會的國有獨資綜合性印刷企業,主要承印各類內部刊物和公開發行的報刊,兼數碼印刷和商務印刷,集設計製作、雷射照排、CTP製版、雙面彩色印刷、數碼印刷和裝訂為一體,擁有校對、照排製版、膠印、輪轉、裝訂、密件等多個專業車間和物流、物業中心,以及新華社印務網站,擁有在職職工300多人,各類生產設備300多台,廠房面積24700平方米,固定資產原值約4億元,設備精良,人員專業素質高,生產規模較大。企業管理嚴格,運行科學,制度規範。
伴隨著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的建設步伐,新華社印務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裝備日益先進,擁有不少獨一無二的優勢。1974年8月,印刷廠直接參與了國家電子計算機——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開發研製(簡稱“748工程”),並率先在國內使用,為印刷業的新技術革命,即告別鉛與火、邁向光與電的時代發揮了積極作用。擁有曾隸屬於新華社總編室的國內聲名赫赫的校對室,能確保報刊印刷質量。可以接收傳送衛星、網路及點對點式的各類傳版方式,負責新華社報刊社向全國100多家代印點的傳版工作;有先進的克勞斯、愛克發光敏CTP數碼製版機4台,柯達和富士熱敏CTP數碼製版機2台和三菱熱敏製版機2台,印前工藝先進;擁有可印刷多種規格報紙的日本、德國高速膠印輪轉機,其中,每台有每小時印量15萬份報紙的日本西研65型大滾筒印刷機17台,每小時生產能力255萬對開張,是北京市設備最先進、印力最強的報紙印刷企業;擁有2台海德堡彩色平台印刷機、4台高斯書輪印刷機、4台日本頂佳雙面印刷機、7台數碼印刷機、6條騎馬聯動裝訂線和1條膠訂裝訂生產線等,期刊和檔案印製能力強大。
產品
公司院內設有報刊發行局二科綜發點,是北京最大的郵發場地。代印的有《參考訊息》《新華每日電訊》《經濟參考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國際先驅導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新京報》《法制晚報》《北京晨報》《中國工商報》《中國稅務報》《中國會計報》《中國兵工報》《首都公安報》《北京少年報》《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四川電腦報》《雙語報》等40多種報紙和《品讀》《老年生活》《經營管理》《經濟分析報告》《高管信息》等10餘種期刊。企業剛剛完成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會議檔案的印製任務,受到中央領導和中央辦公廳的充分肯定和表揚。
改制後的新華社印務公司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順應印刷市場的變革,依託新華社的全媒體業務,強化為新華社主體業務和社辦報刊服務的功能,發揮自身優勢,全面推進戰略轉型,在鞏固和強化密件印刷、做大報紙印刷的基礎上,整合新華社印刷資源,進一步開拓市場,不斷拓展經營領域,發展期刊印刷業務和商務印刷,開展印刷耗材經營、印刷倉儲物流、房產物業經營,興辦權威印務網站,建立綜合性、多元化、專業化、立體化印務體系,積極推進產業升級、產業多元和產業延伸,培育優勢項目、開發新的經濟成長點,打造技術先進、質量過硬、品牌突出、影響大的綜合性印刷企業。
企業以互惠互利的原則在與遍布全國各地的新華社報刊代印點合作經營紙張、油墨、版材等印刷耗材,以及印刷設備,大力發展印刷物流業;開辦新華社印務網站,發展印務經濟信息服務,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公司成立了董事會、監事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和公司化經營新體制新機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企業運營活動,穩步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生產效率和科學發展能力,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態與新的形象,開拓進取,再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