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思想之折衷

《新舊思想之折衷》是杜亞泉所著作品,出自於《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舊思想之折衷
  • 作者杜亞泉
  • 作品出處: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數月以前,有人批評本志,中有數語云:“你說他舊么,他卻像新;你說他新么,他卻實在不配。”吾人援引此言,特以表明“新”、“舊”二字,在現時之意義,頗為複雜。若僅以單簡之觀念為現時思想界派別之標誌,則誠有似舊非舊,似新非新,渾混而不易明者。蓋“新”、“舊”二字,本從時間之觀念發生,其間自含有時代關係,時代不同,意義亦異。即如戊戌時代之新舊,與歐戰以後現時代之新舊,意義自然不同。現時代之新思想,若以戊戌時代之見解評判之,則雖不能謂之為舊,亦實不能謂之為新。今吾人慾為新舊思想之折衷,不可不將戊戌時代之所謂新舊,與歐戰以後現時代之所謂新舊,表明其差異於下。
在戊戌時代,吾國人之思想界,顯然有二種派別,當時以“新”、“舊”二字為其標誌,其意義本極單純,即以主張仿效西洋文明者為新,而以主張固守中國習慣者為舊。吾人在當時,固為竭力鼓吹新思想,排斥舊思想者。然二十餘年以來,時勢變遷,人類社會上別有一種新動機發生,西洋之現代文明,乃不適於新時勢,而將失其效用。雖當世之人,亦有不承認此新時勢而詫為夢囈者,但多數之人對於此新時勢固鹹有所覺悟。各國之軍事家、外交家及其他資本主義者,深恐現代文明被其破壞,故竭力防遏之,消弭之,以維持現代文明;而一部分之哲學家、政治家及其他勞動主義者,則深知現代文明在現時已無維持之法,惟有創造未來文明以求救濟。故現時在人類社會上,其思想又顯有二種之派別。吾人若因時代之關係,而以“新”、“舊”二字為之標誌,則不能不以主張創造未來文明者為新,而以主張維持現代文明者為舊。人類之思想上,既有如是之派別,則吾國人之思想,自然亦隨之而變遷。一部分之思想家,既覺悟西洋現代文明之缺點,知完全仿效之可危,且以世界各國關係日深,新時勢之來,中國與西洋各國必處於同一之境遇,故未來文明之創造,不能視為西洋人獨有之要求,即不能諉為西洋人獨具之責任。中國人既為人類之一部分,則對於世界之未來文明,亦宜有所努力,有所貢獻。中國固有文明雖非可直接套用於未來世界,然其根本上與西洋現代文明,差異殊多,關於人類生活上之經驗與理想,頗有足以證明西洋現代文明之錯誤,為世界未來文明之指導者,苟以科學的法則整理而刷新之,其為未來文明中重要之一成分,自無疑義。此非吾國熱心國粹者自己夸負之言,即西洋學者亦屢言之。而吾國一部分之醉心歐化者,對於西洋現代文明,無論為維持的、為破壞的,皆主張完全仿效,雖陷於衝突矛盾而不顧,惟對於中國固有文明,則以為絕無存在之價值,苟尚有纖芥之微留於國人之腦底者,則仿效西洋文明決不能完全。此種思想,固由戊戌時代之新思想推演而來。然以時代關係言之,則不能不以主張刷新中國固有文明,貢獻於世界者為新,而以主張革除中國固有文明,同化於西洋者為舊。故現時代之所謂新舊,與戊戌時代之所謂新舊,表面上幾有倒轉之觀。然詳察之,則現時代之新思想,對於固有文明,乃主張科學的刷新,並不主張頑固的保守;對於西洋文明,亦主張相當的吸收,惟不主張完全的仿效而已。若以戊戌時代之思想衡之,固在不新不舊之間也。

作者簡介

杜亞泉(1873—1933),浙江紹興人,原名煒孫,字秋帆,號亞泉,筆名傖父、高勞。早年肄業於浙江崇文書院。曾任紹興中西學堂教習,創辦亞泉學館,出版《亞泉雜誌》等。1904年入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理化數學部主任。1909年起任《東方雜誌》編輯,繼而掌其筆政,前後凡十一年。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中西調和,於1920年迫於情勢辭去《東方雜誌》主編職務。1933年病逝。論著多散見於當時報刊,單行本有《人生哲學》、《博史》等。編者簡介周月峰,1979年生,浙江海寧人。浙江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清末至五四時期的思想、文化與社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