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坐擁萬畝茶海,懷抱汩汩清流,囊括了青山之蔥鬱,秀水之靈動,茶鄉之古韻……
新興鎮坐落於松陽縣城境內,距縣城16公里,轄區總面積134.06平方千米(2017年),現有人口15469人(2017年),下轄45個行政村, 2013年鎮工業總產值達5.6億元,農業總產值達2.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略,不斷發展壯大茶產業,推動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先後獲得該鎮是浙西南第一茶鄉、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省級五好鄉鎮、省級教育強鄉、省級體育強鄉、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鎮、市級小康示範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興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松陽縣
- 下轄地區:原新興鄉、新處鄉、謝村鄉
- 政府駐地:橫溪村
- 電話區號:0578
- 郵政區碼:323406
- 地理位置:松陽縣西北部
- 面積:134.06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546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木山騎行園、內孟古村
新興鎮概況
氣候
浙西南第一茶鄉
松陽縣新興鎮上安村 劉曉高:“種茶葉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種起來就可以形成市場,我們要發展大面積都種,全部種,我們村每個人都種,種的面積也比較大,這樣子我們村形成一個茶青市場以後,我們村每家每戶的收入都好了起來。
下轄45個村
- 大甫村:落在海拔820米的高山上,距新興鎮謝村分中心駐地15.5公里,現有七個村民小組,農戶123 戶,在冊人口423人,黨員12名,耕地251畝,林地面積2626畝,茶葉面積228畝,筍竹林面積880多畝,農民收入以茶葉、筍竹林、高山蔬菜為主,2012年人均收入為5450元,現已通水、通電、通路。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黨員28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高山茶葉與高山蔬菜(四季豆)種植為主,發展高山白茶300畝,高山蔬菜200餘畝。逐漸形成了經濟收入上半年以白茶下半年以高山蔬菜的經濟模式,同時發展來料加工產業,不斷吸收利用村勞動力,農民生活水平正在逐年提高。 近年來,村班子以為民辦實事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地質災害防治及安置點建設保證民眾財產;村莊整治項目改善民眾生活環境;高山蔬菜項目促進農民增收。以及各項實事的完成,村“兩委”班子得到了民眾的信任,更加激發了“兩委”班子為民眾辦事的熱情,也真真正正地提高了大甫村整體水平。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高山地理氣候環境存在無污染綠色環保的優勢。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經濟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上倉村:距新興鎮謝村分中心15公里,海拔700米,全村共有93戶286人口,山林面積3363畝,耕地面積99畝,去年人均收入5490元,村集體收入0.3萬元,該村是典型的經濟薄弱村。該村農民的生活條件一直較差,農民最大的困難就是增收難。近幾年,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新一屆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立足區域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思路,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實施為契機,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和高山蔬菜—四季豆。經過幾年的努力,村中農戶收入增幅較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今後幾年該村還將大力發展茶產業,爭取更大程度的使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 謝西坑村:位於新興鎮謝村片的西北角,距新興鎮政府24.5公里,海拔520米,全村共有98戶365人口,山林面積7211畝(其中毛竹山面積3200畝),耕地面積247畝,2012年人均收入9749元,是標準的山區小山村。該村在2000年前經濟發展沒有一個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經濟形式五花八門,出現“亂”、“散”現象。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只能以砍伐竹木為生,農民的生活條件一直較差,農民最大的困難就是增收難。2003年後,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新一屆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立足區域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思路,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實施為契機,大力發展白茶產業,開發筍竹兩用林及藥材基地。經過幾年的努力,依靠主導產業的支撐發展,西坑村村民大部分已脫貧,但還有人均年收入2500元以下低收入戶18戶,占18%。今後幾年該村還將大力發展茶產業,爭取更大程度的使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 謝村村:距鎮政府所在地路程23公里,全村5個村民小組,共166戶,人口504人,其中黨員19人。耕地面積240畝,山林面積2734畝,以傳統農業為主。轄內有老虎背、坑平、北坑下3個自然村。村居房屋基本為泥木結構,自然環境條件較差,耕地面積少,村民生活不太富裕,是標準的山區小山村。該村在2000年前經濟發展沒有一個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經濟形式五花八門,出現“亂”、“散”現象。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只能以砍伐竹木為生。2005年後,在原謝村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立足區域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思路,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實施為契機,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開發筍竹兩用林及藥材基地。經過幾年的努力,依靠主導產業的支撐發展,到2012年人均收入已達8522元。今後幾年該村還將大力發展茶產業,使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 南坑村:地處新興鎮西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3公里,與本縣玉岩鎮界鄰,海拔500米;全村人口306人,共86戶、5個村民小組,黨員12人,村兩委人員5人;林業用地面積6836畝,耕地面積119畝;茶葉面積230畝,筍竹兩用林2850畝。全村通水、電、電話、行動電話、有線電視,通康莊公路,村主要道路硬化;全村主要經濟收入:茶葉、筍竹兩用林;全村還有一部分人生活比較貧困,總體情況良好。
- 大嶺里村:位於新興鎮謝村源水庫旁,距鎮政府所在地西南14公里,海拔600米,全村共有92戶266人口,有4個村民小組,黨員13人,全村通電話、通路、通網路,山林面積4335畝,耕地面積89畝,茶葉面積396畝, 2012年人均收入6767元,是標準的山區山村。該村於2009通過村莊整治完成了道路硬化、污水處理、修建沼氣池、垃圾處理、美化環境等工程,並於2010年4月份啟動舊村改造工程。該村的主導產業為茶產業,經過村兩委及各茶農多年的努力,茶產業已初具規模,已近成為該村的最重要的經濟支撐。大嶺里村今後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團結在村兩委的領導下,大力發展茶產業,重點推進舊村改造,發展農家樂,完善社會其他各項工作,爭取儘快使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李山頭村:坐落在海拔600米的李家山頭上,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鎮政府駐地15公里。全村共有276戶,總人口820人。村耕地147畝,茶葉面積1178畝,筍竹林面積2000多畝,農民收入以茶葉、筍竹林為主2012年人均收入為10037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50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該村為謝村片茶葉種植和高效筍竹林建設模範村。 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13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和筍竹林,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茶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2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800餘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我村筍竹林專業合作社已經吸收社民400多人,覆蓋了全村的筍竹林種植戶,現有高效筍竹林1000餘畝;李山頭村扶貧資金互助會於2010年成立,縣有會員100多人,在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方面已初顯成效。 近年,我村總計投資2000多萬元完成了排污系統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村莊道路硬化建設、辦公大樓建設等舊村改造工程。今年我村本著“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投資400餘萬建設李山頭村-塔嶺村機耕路建設,為茶園機械化管理和茶葉“走出去”奠定良好基礎。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茶葉種植氣候優勢明顯,筍竹林建設已經出具成效,農民生活日趨改善。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平卿村:新興鎮的西北方向,距鎮政府23.5公里,海拔779米,全村共有150戶507人口,山林面積2790畝,其中生態公益林1600畝,耕地面積482畝,2012年人均收入7438元,是標準的山區小山村。該村在2003年前經濟發展沒有一個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經濟形式五花八門,出現“亂”、“散”現象。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只能以外出務工為生,農民的生活條件一直較差,農民最大的困難就是增收難。2003年後,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新一屆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立足區域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思路,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實施為契機,大力發展白茶產業,開發高山蔬菜基地。經過幾年的努力,依靠主導產業的支撐發展,平卿村村民收入比以往已有很大的提高,今後幾年該村還將大力發展茶產業同時發展高山蔬菜基地,爭取更大程度的使低收入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平卿村黨員15人,村民代表26人。村里主要姓氏為“周”和“張”。“周”姓村民195人,“張”姓村民198人。 平卿村中保護比較完整的老房子有二三十幢,占整個村的三分之一左右,被敲牌保護的古樹有三十四顆。平卿村兩委積極發展高山蔬菜,建立高山蔬菜發展合作社,並在村口建設了平卿村茶青交易市場,促進平卿的茶產業發展。文化上,平卿比較完整的保留和傳承了平卿的“做福”文化,村裡的祠堂也很好的保護並發揮它的作用。基於以上平卿村古村落的產業和文化優勢,平卿村正致力於保護平卿村的原生態產業和文化:第一,保護村裡的古老建築。不僅在外觀上保護村里老房子不受損壞,而且要對建築物里的非物質文化和文化的傳承人進行保護;其二,興建諸如涼亭等一類的功能性和文化性並存的建築,擴充平卿村的古村落文化內容,提升文化發展層次,使古村落文化能夠很好地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遊吸引力。
- 孟坑村:距鎮政府所在地路程16公里,全村6個村民小組,共137戶,人口423人,其中黨員15人。耕地面積83畝,山林面積4688畝,以傳統農業為主。轄內有1個坳後自然村,其他在下山脫貧基本搬遷到古市、遂昌、新興等地自由安置。村居房屋基本為磚木結構,自然環境條件較差,耕地面積少,村民生活不太富裕,是標準的山區小山村。該村在2000年前經濟發展沒有一個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經濟形式五花八門,出現“亂”、“散”現象。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只能以砍伐竹木為生。2005年後,在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村兩委幹部的帶領下,通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立足區域發展優勢,創新發展思路,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實施為契機,大力發展茶葉產業,開發筍竹兩用林及藥材基地。經過幾年的努力,依靠主導產業的支撐發展,到2012年人均收入已達7939元,村民大部分已脫貧,但還有人均年收入5500元以下低收入戶88戶。今後幾年該村還將大力發展茶產業,在村兩委帶領下開展舊村改造、村莊整治等工程爭取更大程度的改變村風貌,使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 塔嶺村:鎮政府西南方,和外石塘村、西源村、大畈村接壤,距鎮政府20公里。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113戶、370人,其中勞動力270人,耕地面積172畝,山林面積5680畝,2012年人均純收入8795元,茶葉、吊瓜和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
- 小嶺頭村:新處鎮的邊疆,與樟溪、齋壇、葉村三鄉相鄰。原與小南坑同屬一個生產隊,後分兩個行政村。共有3個生產隊,78戶,人口277人,黨員11人。山林2695畝,耕地165畝,毛竹山有240畝,海拔775米.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152元,距鄉政府路程有20千米。村兩委成員6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黨員11人。本村產業主要為外出開辦超市、筍竹林種植,全村近65%以上的村民外出開辦超市。開辦超市人員人均年收入接近2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1500餘畝。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加上擁有全縣最大的外出開超市的人才,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做大做好外出超市行業、並想出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小南坑村:新處鎮的邊疆,與樟溪、齋壇、葉村三鄉相鄰。原與小嶺頭同屬一個生產隊,後分兩個行政村。共有3個生產隊,81戶,人口321人,黨員13人。山林3695畝,耕地165畝,毛竹山有240畝,海拔775米.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152元,距鄉政府路程有17千米。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14人。本村產業主要為外出開辦超市、筍竹林種植,全村近65%以上的村民外出開辦超市。開辦超市人員人均年收入接近2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1500餘畝。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加上擁有全縣最大的外出開超市的人才,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做大做好外出超市行業、並想出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莊後村:位於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地理環境優美,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15多公里,離鎮政府駐地約30公里。全村共有289戶,總人口1252人,長期外出人口422人。村山地面積7330畝,耕地面積775畝,村集體年收入近15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8019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10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設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黨員14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高山蔬菜種植、筍竹兩用林種植、香榧種植,全村50%的村民從事農業產業,但有30%的村民外出經商或務工,而農業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6000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300畝,筍竹林1176畝,香榧120畝,高山蔬菜400畝。全村組建了千米山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由該專業合作社統領全村農產品產業的發展,合作社共現有社員80餘人,有茶葉基地300畝、高山蔬菜基地240畝、筍竹林基地300畝、香榧基地100畝。 近年,村投資150萬元建成村集體辦公大樓,投資30多萬元完成了2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及體育活動中心建設,今年在繼續實施“2006—2020年莊後中心村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美麗鄉村”“中心村”的建設。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依靠山區條件的天然優勢,大力發展農業林業產業,為廣大村民謀劃發展思路,提高農民收入放在重中之重。相信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高山蔬菜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官嶺村:位於十三都源,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30多公里,離鎮政府駐地約16公里。全村共有松陽縣新處鄉官嶺村地處山區,全村有1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35戶,總人口856人,耕地面積439畝,山地面積8580畝,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8072元。 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13人。 作為明清古名居集中分布地,該村傳統建築面積占地約為2.2公頃,且現存傳統建築(群)及建築細部乃至周邊環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築質量良好且分布連片集中,風貌協調統一,仍有90%的原住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傳統區的活態性。近幾年,通過對古村落的開發和保護,對各類極具文化歷史價值的遺址好和住宅進行了修繕,對上百株古樹群進行了貼牌保護,加上對村衛生保潔力度的加大,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該村成為全鎮明清古民居最集中、保存最完備的行政村。 村民以傳統的農、林為主導產業,發展筍竹兩用林、茶葉、高山蔬菜等產業。目前全村有高山有機茶園200餘畝,主要為高山白茶,以四季豆、小辣椒為主的高山蔬菜100餘畝,傳統農業每年為村民帶來上萬元的經濟收入。全村外出務工人員約有200餘人,基本集中於杭州溫州地區,主要從事超市經營,極大的帶動了富餘勞動力的創業、就業,也為他們創造了每年幾十萬的財富。 近年,村投資50萬元修建了古廊橋和陳氏祠堂,投資10多萬元對重點古民居進行修復和重現,投資5萬元用於村級衛生環境保潔,完不斷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今年投資了50餘萬元開展竹林道建設項目,從雙坑口到石苦源竹林道為主路線,項目總長2公里,目前2公里的道路已經全部打通。另投資10萬餘元的內外坌(土名)全長1700餘米水渠更新項目已完成,正在後期資料匯總。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加上擁有保存較完善的明清古名居建築的有利條件,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朱山村:地處山區,海拔790米,經濟困難,是低收入農戶集中村。全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170戶684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485畝,林地6305畝,全村以傳統的農、林產業為主,依靠山林資源優勢發展筍竹林、茶葉及高山蔬菜等產業,目前有竹林2350畝,茶葉100餘畝,高山蔬菜150畝。 二、村產業發展優勢 朱山村地處林區,以傳統的農、林業為主導產業,全力發展筍竹兩用林和高山蔬菜,積極轉移本村剩餘勞動力,引導村民外出務工,增加農民收入,現全村有300餘人在外經商或打工。其次,村“兩委”利用高山優勢,積極鼓勵村民種植高山蔬菜,並且收集各種市場信息拓寬農業產品的流通渠道,使農產品能快速的流入市場,創造先機。 三、2013年發展規劃 (1)繼續抓好筍竹林產業的發展,努力實現原有筍竹林增收。 (2)繼續發展好高山蔬菜。 (3)爛田沿濕地開發項目,一期工程。
- 張山頭村:地處山區,海拔760米,全村分2個自然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118戶421人,黨員12人。全村以傳統的農、林產業為主,依靠山林資源優勢發展筍竹林、茶葉、吊瓜及高山蔬菜產業,共有耕地面積343畝,林地2332畝,茶葉122畝。全村外出務工230多人,2012年村集體收入20萬元,人均收入8266元。
- 竹囮村:位於甌江支流的十三都源溪畔,環境優美,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40多公里,離鎮政府駐地約22公里。全村共有193戶,總人口692人,長期外出居住人口416人。村山地面積7000餘畝,耕地面積410畝,2012年村集體年收入近0.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410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農民異地安置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現有黨員15人。 本村主導產業為筍竹兩用林、吊瓜種植,近年來通過宣傳發動,茶葉種植面積增至100多畝。竹囮村是典型的外出務工型的行政村,全村勞動力近80%的常年在外。他們主要從事開超市、松脂採摘、茶葉採摘。這其中,尤以我省的杭州、溫州兩大城市為主。 2010年,村投資100多萬元建成村集體辦公大樓,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竹囮村新村建設,第一批28戶農民享受了舊村改造、農民異地安置的政策,蓋起來嶄新漂亮的新房。
- 東北頭村:地處山區,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88戶32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51畝,林地5885畝,2012年人均收入8455元。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1名女性。全村共有黨員17名。全村以傳統的農、林產業為主,依靠山林資源優勢發展筍竹林、茶葉及食用菌產業,目前有竹林2150畝,茶葉115畝。 東北頭村地處林區,以傳統的農、林業為主導產業,全村有筍竹兩用林2150畝,積極轉移本村剩餘勞動力,引導村民外出務工,增加農民收入,現全村有168人在外經商或打工。其次,村“兩委”積極應對市場變革,引進新品種進行種植,並且收集各種市場信息拓寬農業產品的流通渠道,使農產品能快速的流入市場,創造先機。 今後五年發展規劃;(1)繼續抓好筍竹林產業的發展,努力實現原有筍竹林增收。實施筍竹林與食用菌的套種,總數達到50畝以上。(2)實施建設村健身場所,村文化活動場所,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建設。(3)引進優質茶葉種植,總數達到300畝,並按照市場的最新動態帶領民眾發展無公害茶產業。(4)建立改善全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及配套道路。
- 山甫村:位於松陽縣十三都之源頭,東與新興鎮朱山村交界,南與玉岩鎮西沿頭村交界,西與玉岩鎮周坑行政村的上杭、杭坑兩個自然村接襄,北與新興鎮新處行政村的杭坑橋自然村及新興鎮東北頭行政村接襄。全村共有109戶,356人。全村山林面積6205畝,耕地面積281畝。村民都以傳統的農、林為主導產業,發展筍竹兩用林、茶葉、吊瓜等產業。目前全村共有竹林3000多畝,筍竹兩用林600多畝,吊瓜150餘畝,茶葉76餘畝。2012年人均收入8571元。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人,全村共有黨員18名。現村中姓氏主要是徐姓,還有李姓、龔姓等。近幾年,通過康莊工程、村莊整治等項目的實施,村莊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變,村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 新處村:是新興鎮新處片所在地,全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87戶334人。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黨員13人。新處村耕地面積79畝,山地4566畝。本村以傳統的農、林產業為主,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不斷開拓進取,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村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帶領村民民眾致富奔小康。近兩年,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加強了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村內主要道路澆築了水泥路面,配備了垃圾箱,建設了污水池。為解決新處村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按照縣裡要求組織實施飲用水工程,目前全村已經全部安裝上了飲用水。2012年村里實施了村莊整治,改善了本村的村容村貌。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加上擁有筍竹兩用林發展優勢,可利用率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外石塘村:地處山區,距新興鎮政府所在地約12km,屬經濟欠發達低收入農戶集中村。全村分外石塘和內石塘兩個自然村,平均海拔270米,7個村民小組,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一名;共有24名黨員(包括6名預備黨員);251戶814人,已異地搬遷到古市等地的有戶人;耕地面積366畝,山林6014畝,竹山775畝,以傳統的農林產業為主,主要農作物以茶葉種植為主,依靠山林資源發展山油茶、桃梨等水果及筍竹兩用林,全村共有茶葉640畝、香榧728畝、吊瓜30畝、山油茶150畝、桃梨60畝、筍竹兩用林120畝。收入以種植農作物和外出勞務輸出為主,目前長期外出勞務輸出的有153人,有部分村民在外辦超市、松香廠等。2012年村人均收入8484元。
古新公路經過外石塘村,兩個自然村均已通公路,交通便利;目前村已通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網路;新處中心國小設在外石塘,有一所幼稚園,是新處的教育中心。
自從2009年開始實施舊村改造以來,已拆除舊房面積3000平方米,新建6幢農戶住宅,一幢村辦公樓;農民飲用水工程、村莊整治、村防洪堤、中心橋等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2013年外石塘村新處峽漂流項目的順利實施運行,山水農家樂的開業,外石塘村德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為今後促進外石塘村向休閒養生、農家了生態旅遊的產業發展,創造了提升空間。 - 坳後村坳後村是松陽縣首個下山移民建設新村,距新興鎮政府所在地約9km。全村97戶297人,3個村民小組,村兩委7人,全村黨員12人,村級組織健全。2012年度人均收入8571元。自從1999年新村建設以來,先後多次獲得省級綠化示範村、省級生態鄉、省級計生協會示範村;市級:新農村示範村、民主法治村、生態文明村;縣級:先進黨支部、小康村、文明村、文明示範村、科技示範村、衛生村、十佳創業黨支部等多次榮譽稱號。
近幾年來,坳後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組織健全,領導班子團結,有戰鬥力。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生態、文明、衛生、科技等方面起示範帶頭作用,新農村建設、計生等工作一直走在全鎮前列。
1、組織健全: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監會等組織健全,發揮作用好。
2、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村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村兩委工作目標責任制》、《黨支部崗位責任制》、《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村民小組財務管理制度》等十多項制度,抓制度、抓落實、抓規範,用制度管人、管錢、管物,獲得了廣大村民的認可。
3、經濟發展:目前村民徐國榮、徐關河等人帶動村民發展吊瓜種植銷售,已形成產銷一條龍;村民徐偉眾積極發展名優茶種植,創辦茶葉種植基地面積達50餘畝,是全縣首批黃金牙茶葉種植戶,積極引導村民開展名優茶種植髮展經濟;同時村外出創業人員10多人,從事超市、賓館經營等行業。
4、實事項目:
①2010年投資80多萬元建村辦公大樓;
②2010年投資25萬元建村文化休閒廣場500多平方米;
③2010年投資8萬元建村六角亭,增設村風景,方便村民路人歇腳;
④2011年投資7萬多元完成村自來水管網改建工程,使村民飲用水衛生更有保障;
⑤2011年—2012年投資180多萬元,完成坳後新村至老坳后土地整理項目;
⑥2011年—2012年投資13萬元,建坳後村露天文化舞台,豐富村民的文化娛樂活動。
如今的坳後新村,家家戶戶磚瓦房,條條小巷清整潔;休閒廣場把舞跳,農忙季節採茶忙;居住環境大改變,生態之村美名揚;宜居之地人人夸,踏步小康道路上。
坳後新村的明天會更美好! - 金塢村:原座落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全村166戶,417人,茶園面積465畝,耕地面積646畝,林地面積8778畝,年集體收入5.5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638元。2007年11月該村整村搬遷項目被省政府正式立項,採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兩種方式進行民眾下山轉移安置。2008年集中安置小區成功征地16.03畝。目前,整村搬遷項目順利完成,下山搬遷134戶395人,其中,泉莊小區安置61戶240人,安置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完成舊房拆除132幢16000餘平方米,完成了宅基地復墾72畝。
全村正式黨員10名,未設支部委員,選舉產生支部書記一名,書記為孟光亮,1966年出生,國中文化,從事屠宰業。10名黨員全部下山搬遷,其中有5名黨員在泉莊安置小區建房居住,1名長期外出(為江西)。1960年前出生的2人,1960-1970年出生的3人,1970年後出生的2人,國中文化程度5人,國小2人,女黨員1名。該黨支部被鎮黨委評為2008年度優秀黨支部。村委會4人,其中一名女委員,村委會主任孟際新,1963年出生,國中文化,從事茶葉銷售。
我村在實現整村搬遷後,各項事業突飛猛進發展。新金塢村面貌一新,完成了舊村山地開發35畝,新村路面硬化、路燈安裝、污水集中處理、牌坊和辦大樓建設等系列工程建設,累計投入200餘萬元資金。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 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內孟村:位於全國環境優美鄉、省級生態鄉——新興鄉的西北部,縣道古謝公路穿村而過,謝村源流域把村莊分隔成內孟、葉莊店、溪房三個自然村,全村環境優美,香樟綠柳掩映著白牆黛瓦,綠波盈盈的湖水倒映著連綿的青山,就像是山村中的西湖,整個村莊與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自然條件優越。全村現有166戶,509人,耕地281畝,山林4682畝。近年來,該村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茶產業,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2012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7583元,列全鎮第一;2000年被命名為首批縣級小康村;2003年被評為“先鋒工程”省級先進黨支部;2004年被評為市級先進黨支部;2005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村、省級全面小康示範村;2006年被命名為省級衛生村。
- 大石村:位於松古平原西首,毗鄰遂昌縣。村域面積6249畝,其中耕地1650畝,山林3747畝。全村共302戶772人,其中黨員42人。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以茶葉種植、茶葉加工、水產養殖和水果種植為主。村域總面積6249畝,其中耕地1650畝,山地3747畝,名優茶1250畝,水果570畝,甲魚養殖150畝,茶葉加工戶20餘戶。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0餘萬元,村民人均收入9508元。
近年來,大石村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了道路拓寬及硬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防洪堤壩建設、河道清理、電氣化改造、舊村改造、中心村建設、鄉村風情特色村建設等工程,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美麗村莊。
大石村是省級森林村莊和綠化示範村,市級新農村示範村、生態文明村、民主法治村、美麗生態村、美麗鄉村;縣級文明村、小康村、無邪教創建示範村。
2011年,大石村聘請廣州建築藝術設計院杭州分院,量身定製了《大石村鄉村旅遊景觀提升建設方案》,項目總投資達2670萬元,依託大石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打造松陽福壽旅遊聖地。一期工程大石印象、廊橋疏影、瓜果長廊等七個子項目已實施完畢,總投資額500多萬元。二期工程的部份子項目,百村繞水、舊村改造、農家樂等項目也在推進實施中。
圍繞“田園松陽”建設總目標,依託江南懸棺、兩萬餘平方商周古文化古窯址歷史遺蹟以及奇特的丹霞地貌和依山傍水的區位環境優勢,大石村正著力打造集茶園、果園,現代農業觀光園,甲魚精品養殖園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努力開闢 “福、壽”文化突出的精品觀光游路線。
清風徐徐廊橋下,瓜果長廊果飄香……大石人將繼續沿著城鎮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為打造一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和諧新農村,“富裕、靚麗、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勝地而不斷努力。 - 楊村頭村:位於甌江支流的松陰溪畔,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18多公里,離鄉政府駐地約2公里。全村共有186戶,總人口618人,長期外來居住人口45人。村山地面積550畝,耕地面積650畝,村集體年收入近26.9萬元,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7152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30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設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34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茶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1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686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全村共建有8座大小規模的茶葉加工廠。全村一個茶葉專業合作社,松陽縣楊村頭村茶葉專業合作社統領全村茶產業的發展。 近年,村投資50萬元建成村集體辦公大樓,投資30多萬元完成了全村水泥地硬化,完善了村莊基礎設施。今年在繼續實施“2006—2020年楊村頭中心村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美麗鄉村”“三沿整治”建設,投資200餘萬建設電氣化村 ,促進茶產業的全面發展。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進賢村:位於甌江支流的松陰溪畔,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18多公里,離鄉政府駐地約2公里。全村共有75戶,總人口215人。村山地面積274畝,耕地面積21畝,村集體年收入近0.9萬元,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10668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1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設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19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加工,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茶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1.1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295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全村共建有8座小規模的茶葉加工廠。 近年,村投資80萬元建成村集體辦公大樓,投資20多萬元完成了全村水泥地硬化,完善了村莊基礎設施。今年在繼續實施“2006—2020年進賢中心村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美麗鄉村”“三沿整治”建設。開展養老中心建設,為老人養老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一定優勢,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外孟村:坐落新興鎮政府西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總戶數108戶,共319人,耕地面積175畝,是一個人多、地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該村依託生態優勢,大力發展茶產業,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村以種植茶葉和茶葉加工為主要經濟收入,種植面積達300多畝,2012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796元, 目前,村里200餘米的水泥路和排污管道已經做好,原先村子裡占一半的空房、灰鋪不見了,現在看去都是一幢幢新樓房,新農村建設雛形初具。在實施改造空心村工程時,根據本村的實際,把村南北兩邊的小山包上閒置的宅基地進行了復墾,並統一布局,把小山頂綠化成小公園,供村民休憩遊玩,整個小山包則分六層開墾,發包給村民種植茶葉,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5000多元的收入,種植的茶葉也成為村莊一道亮麗的風景,為今後發展茶園觀光游打下了基礎。2012年村兩委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三沿”整治項目,在外孟村頭的新建了村公園,公園面積2000多平方米,青草鋪地,古樹矗立,古色古香的涼亭,高高的照明燈,為廣大村民在業餘時間提供健身、跳舞、休憩,儼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美麗鄉村景象。
- 徐鄭村:位於甌江支流的松陰溪畔,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17多公里,離鄉政府駐地約1.5公里。全村共有250戶,總人口702人,村山地面積1500畝,耕地面積1148畝,村集體年收入近10萬元,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9157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設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該村為全縣最早的大田. 山地種植茶葉村. 村兩委成員8人,其中女性2名,全村共有黨員40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茶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1.5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686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全村共建有28座大小規模的茶葉加工廠。全村共組建1個茶葉專業合作社,松陽縣徐鄭村茶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統領全村茶產業的發展,合作社共吸收社員400餘人,有茶園基地300多畝,含蓋全村20多家茶葉加工廠,2010年全村茶葉加工純收入已達200餘萬元。 近年,村投資120萬元建成村集體辦公大樓,。今年在繼續實施“2006—2020年徐鄭村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美麗鄉村”的建設,促進茶產業的全面發展。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加上擁有全村28個茶葉加工廠的有利條件,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渡市村:渡市村是一個新安江移民村,全村共有村民小組2個,總戶數67戶,216人,現有黨員12人,村兩委成員7人。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9027元,耕地面積58畝,山地面積77畝,茶葉面積217畝,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為4.24萬元。村民經濟收入以茶葉種植、加工、外出務工為主,其中茶葉種植的品種主要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茶葉加工戶主要加工扁茶和松陽香茶等。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橫溪村:為新興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4.4公里,由溫州寮、堪頭、大木山3個自然村組成。全村共有312戶、906人,其中,黨員51名,村兩委幹部9人。現有耕地792畝、茶園面積1280畝。近年來,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7100元。該村先後被評為市黨員電化教育先進基層播放點、縣先進黨支部,先後獲得省村鎮建設文明村、縣科技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加強村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充分發揮每位黨員的積極性,村黨支部成為一個有凝聚力、戰鬥力的集體。制定實施黨員學習日制度,在全縣率先建建了農村基層黨校和“先鋒工程”農村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在抓好黨員的正常性教育管理的同時,結合實際創造性地建立了三項制度。一是實施了黨員聯績考評制。從2002年開始,在原有的民主評議黨員制度的基礎上,每年年終組織村兩委幹部、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對每一個黨員進行考評分類,並根據考評結果給予一定的獎勵,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二是施行了“黨員設崗亮牌”制度。村黨支部根據黨員的個性、特長落實崗位責任,分別設定了科技致富示範崗、黨務村務監督崗、社會治安維護崗等12個類型的工作崗位,並在黨員戶門前進行統一亮牌,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三是實施了“電子村務管理”制度。購置了電腦、電視、雷射印表機、掃瞄器等硬體設施,開通了區域網路、寬頻網,創建了“電子村務室”,在全市率先推行電子村務管理,通過網路平台為茶農提供茶葉種植加工技術、行銷知識、市場供求信息及其他農技知識方面的服務。在支部一班人帶領下,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橫溪村也成為松陽縣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先進典型。 充分發揮茶產區中心地帶和茶青市場所在地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努力促進村民增收。積極引導、扶持村民發展茶葉產業,茶葉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依託鄉茶青市場和浙南茶葉市場、鄰近區域茶業市場緊密相連的優勢,鼓勵村民參與茶葉流通業,現今,全村有70多戶從事茶葉加工、購銷。其中省級示範廠2家,QS認證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ISO90001和ISO1400管理體系和環保體系認證1家。同時,積極引導、扶持茶葉購銷戶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銷售網點,在青島市李村茶葉批發市場設立了直銷部。目前,全村97%以上的農戶從事茶葉產業經營,村民95%的收入來自茶產業。為更好促進產業升級,打造名牌,創造精品,實施了粗製茶廠改造工程,投資500多萬元在鄉茶葉加工園區建立了2家標準化廠房,實施標準化加工,成為全縣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規模化的種植、加工、銷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橫溪村民走出了一條種茶致富的好路子。橫溪村也成為浙南茶葉加工、貿易的集散地,在春茶的早茶採摘期間,杭州、江西、福建、江蘇、上海、安徽、山東等省市的客商紛紛前來收購茶葉,來自磐安、臨安、安吉等地的10多位廠商到橫溪村租用茶廠加工名優茶。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大為改觀。2002年投資76萬元建成集辦公、休閒、娛樂於一體的村綜合大樓;2004年實施了150畝低產田改造工程,新修水渠8000餘米;2005年投資7萬元完成標準化公益性墓地建設;投資15餘萬元完成村莊排污工程,解決了村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問題;2008年投資50餘萬元對村莊實施路面硬化;2009年投資220萬元,建築面積達1077平方米的茶文化樓也已完工,生態茶園觀光農業也正在火熱開發中。 總之,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幫助下,橫溪村兩委帶領全體村民在茶葉產業化道路上走出了一條好路子,較好地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如今的橫溪村,村民生活寬裕、社會和諧安定、村容整潔、村風文明、幹群關係密切,已初具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
- 高豐村:位於甌江支流的松陰溪畔,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14多公里,離鎮政府駐地約2公里。全村分上高豐、下高豐兩個自然村,共有95戶,總人口328人。村耕地面積20畝,山地面積277畝,茶葉面積450畝。村集體年收入近1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11571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5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25人。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茶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1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600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全村共有10家大小規模的茶葉加工廠。組建了1個茶葉專業合作社。該村村兩委幹部團結幹事謀發展,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在精神文明生活方面,村里組建了竹馬舞表演隊伍,積極參加縣裡的各項文藝活動並獲獎。
- 後劉村:位於甌江支流的松陰溪畔,地理環境優越,山青水秀,距松陽縣城14多公里,離鎮政府駐地約2公里。全村分道堂塔,官山寮,後劉,坎頭沿,宋坦,下沿六個自然村,共有182戶,總人口515人。村耕地面積135畝,山地面積153畝,茶葉面積650畝。村集體年收入近1萬元,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8767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5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13人。 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茶產業人均年收入接近1萬元。全村茶葉種植面積650多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全村共有10家大小規模的茶葉加工廠。組建了1個養殖專業合作社。 該村村兩委幹部團結幹事謀發展,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都大大提高,在精神文明生活方面。
- 連線埠村:地處松古平原的北端,距松陽縣城15公里。離鄉政府駐地約2公里,全村都是新安江移民村,共有100戶,269人,分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12畝(不包括茶葉、水果種植面積),園地面積10畝,林地47畝、名優茶250畝,種植銀猴、烏牛早、龍井、白茶等品種,90%以上的村民從事茶產業,有茶葉加工戶10家,以生產香茶為主。2013年實現村民人均純收入9245元。目前,村黨支部共有黨員20人,其中支部委員2人;村民委員會有4人;村民代表22個。近年來,村實施了舊村改造,投資20餘萬元興建了停車場和民眾活動場所,花費了25萬元對大會堂和會議室進行了修建。投資30餘萬元對村莊道路的硬化及排污管道的安裝、污水處理池的新建。極大的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和生活環境。
- 上安村:位於甌江支流的松陰溪畔,全村186戶538人,共有黨員34人。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770元,目前村集體可支配收入達120餘萬元。本村現有茶園900餘畝,茶葉加工廠86家。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中心村建設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1、按照規劃分步實施。根據村莊規劃分為茶青市場交易區、茶葉加工區、居住生活區、商品交易區等區塊。加強十小行業整頓,逐步清理整頓家庭作坊式的茶葉加工點,統一在加工園區安置。上安茶青日交易達上萬人次,交易量占全縣的50%以上。目前,在原有茶青交易市場基礎上投入資金400萬元新建茶青古典亭閣式茶青交易大廈,它的建成投入使用,改變了馬路交易髒、亂、差的現象,並成為一個旅遊新景點。
2、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結合中心村建設,全村主幹道全部硬化,方便百姓出行。實施村莊亮化工程,在全村公共場所共安裝路燈80盞。全村給排水系統完善,管網布局規範合理,自來水入戶率達100%。
3、公共服務體系健全。2007年投入138萬元興建了村綜合大樓,,用於村務會議、文化娛樂、警務聯絡室等公共服務。
十二五期間,我村將繼續按照美麗鄉村建設整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著力建設中心村和風情特色村。
1、完成茶青交易大廈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做好茶青交易大廈茶樓及辦公場所建設。完成茶青交易大廈周邊的停車場建設,解決茶農停車難、亂停車的實際問題,確保交易大廈周邊交通順暢。建設上安大酒店,拉動三產服務業發展。
2、著力改變村容村貌。開展舊村改造,改造空心村,建設新農村。完成沿街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工程。實施上安健身娛樂廣場及公園建設項目,豐富村民業餘文化體育生活。完善上安基本環境衛生建設,探索建立城鎮化衛生保潔體系,做到長效管理,長治久潔。
3、實施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工程。建成20畝茶葉加工園區,引進新模式生產。鼓勵茶葉加工大戶擴大生產規模,積極幫助茶農改造低產茶園,種植優良名茶品種。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民增收。
十二五期間,上安將切實解決好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突出上安打造“名茶第一村”的開發思路,實現全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下源口村:全村共有283戶,總人口769人,村茶園面積1320畝,耕地面積188畝, 2012年農民人均收入8717,集體收入15.77萬元。近幾年,通過舊村改造以及中心村建設等工程,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但是我村是低收入集中村,集體經濟尚薄弱。村兩委成員7人,其中女性1名,全村共有黨員33人。本村產業主要為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全村95%的村民從事茶產業。全村茶葉種植面積188畝,有龍井43號、白茶、中茶108等多個品種,良種率達100%。全村共建有茶葉加工廠15個。共組建5個茶葉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共吸收社員400餘人,有茶園基地300多畝。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 潘連村:位於新興鄉東部,毗鄰古市鎮筏鋪小區,分潘連、光陰寺腳、下溪灘三個自然村,現有5個村民小組,共100戶343人。耕地面積141畝,名優茶320畝,主要以烏牛早、龍井、白茶等品種。90%以上的村民從事茶產業。2012年村人均收入7990元,目前,村黨支部共有黨員25人,其中支部委員3人,村民委員會有4人:村民代表22人。近年,通過舊村改造,村情、村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變。 該村村兩委凝聚力、戰鬥力強,村集體可用資源存在優勢,加上與全縣最大的上安茶青交易市場相連的有利條件,可開發潛力巨大。今後,我村將在如何拓展市場功能、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實現全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該鎮現有茶園面積2萬餘畝,全鎮80%的農戶從事茶產業。鎮內擁有省級萬畝無公害名優茶生產基地和千畝有機茶生產基地,是中國茶科所定點試驗基地和國家級綠色茶葉示範基地。松古盆地茶青市場群的核心,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場--—上安標準化茶青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5億元。
近年來,新興以茶產業為依託,努力打造“風情茶鎮”,積極發展休閒觀光旅遊。以“鄉村鄉情鄉景鄉俗鄉音繚繞、古風古俗古色古香古樸多情”為特色,著力打造大木山騎行茶園4A級生態景區,做大做強茶旅文章。全面推進遊客接待中心、官山寮民宿項目、岩石酒店(雲酒店)項目創建……成功協辦了中國茶商大會、“尋找好空氣·香氣松陽”和浙江省腳踏車系列公開賽,吸引著各級領導和多方遊客到茶園考察觀光。
美麗鄉村江南線上安-賢溪-橫溪-大石如詩如畫;孟佳緣、江南門、問石農莊等茶家樂高朋滿座;新處峽漂流驚險刺激、激流勇進;官嶺、莊後等傳統文化村落屋舍儼然、雞犬相聞,宛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竹坌迎神賽會、平卿“祈福禮” 、連線埠新安江移民特色小吃等民俗節慶活動門類多樣、極具特色。
一幅閒適寧靜、靜謐怡然的桃源畫卷正在新興大地上緩緩鋪開,新興鎮將繼續沿著城鎮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為打造一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秀美鄉鎮,“富裕、靚麗、文明、和諧”的生態宜居勝地而不斷努力。 - 賢溪村
- 泉莊村
- 上源口村
- 後周包村
- 大畈村
- 赤岩村
- 大嶺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