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聯新村

新聯新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赤石鎮,位於赤石鎮東南部,距鎮政府約1.9千米。與建新村江頭村旱塘村相鄰。始建於清鹹豐元年(1851年),黃姓先祖自汕尾(今汕尾市區)遷居此地。清末彭姓、蔡姓,民國時期陳姓等陸續遷入此地。因建村時相鄰的江頭村、旱塘村均為已建成的“老村”,故得名新村,為了與其他地區的同名村相區別,也稱為新聯新村。地處山間谷地,附近有里坑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聯新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赤石鎮
歷史沿革,人口民族,經濟發展,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清代,屬惠州府海豐縣楊安都。1914年,屬海豐縣楊安都赤石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海豐縣第四區赤石鄉;1958年,屬鮜門人民公社赤石管理區新聯大隊;1983年,屬赤石公社新聯大隊;1988年,屬汕尾市海豐縣赤石鎮新聯行政村;2011年2月,納入深汕特別合作區;2017年9月,納入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

人口民族

村民主要有彭、陳、黃姓。第一大姓為彭姓,清末自揭西縣遷至此地。第二大姓為陳姓,民國初期從揭西遷至此地。第三大姓為黃姓,清鹹豐元年自汕尾遷至此地。另有葉、蔡等姓,葉姓於清末自陸河縣遷至此地,蔡姓於清末自揭西縣遷至此地。村民均為漢族,黃姓村民為潮汕民系,使用學佬話(又名福佬話,閩南語系分支的一種方言,流行於汕尾市海陸豐和惠州市惠東縣);彭、陳、蔡等其他姓氏村民均屬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2020年末,該村戶籍總戶數50戶,戶籍人口223人,其中男性122人,女性101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5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46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5人。

經濟發展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番薯、葛薯、花生、大豆等。現種植水稻、沙田柚、番薯、葛薯、果樹等,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和經商。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收入、工資性收入。
縣道X131線、鄉道旱塘路從村旁經過。1989年通電,1995年通電話,2005年通自來水,2007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12年通網際網路。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現存40座。
該村無宗祠。各姓村民於重陽節返回各姓遷出地參加集體祭祖活動。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北帝生”,村民在這一天舉行祭祀活動。農曆六月二十六為“譚公生”,整個“新聯十八鄉”熱鬧非凡,除組織祭祀活動,還要唱大戲。
村中傳承著許多傳統民俗。除夕夜,合家團聚,遠在外地的家人也要趕回家中,各人沐浴更衣,表示辭舊迎新之意。村民要採集八角葉、石菖蒲葉等煮水給家人沐浴。正月初一早餐,各家各戶吃“齋菜”。早年,村民在初一吃兩三頓“齋菜”,且這天不取井水,不洗曬衣服,不掃地。正月初三,家家打掃衛生,把垃圾附上“紙錢”,送出門外,叫做“逐窮鬼”。正月十三,是村中傳統的開丁節。農曆七月十四,村民稱為“祖公生”,這一天要祭拜祖先。中秋節,村民在吃月餅前要拜月。
在生育風俗方面也有一定講究,產婦生育後要洗香草水,吃薑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