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啟示錄(浙江電視台攝製的電視單本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聞啟示錄》是一部浙江電視台攝製的電視單本劇。

基本介紹

電視單本劇,劇情簡介,

電視單本劇

(1984)
導演:張光照/戚健
主演:劉佳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國語

劇情簡介

新聞啟示錄浙江電視台攝製的電視單本劇。獲1984年度全國優秀電視劇(第5屆)“飛天獎”單本劇一等獎。
導演:張光照、戚健
攝像:黃克敏。
劇情梗概:這是一部集政論、紀實、新聞手法為一體的電視劇。通過某報社三位不同經歷、不同思想、不同性格的新聞記者的眼光 ,透視發生在南亞大學記者招待會上的挖泥船技術談判等
幾個事件,展示中國教育由傳統的教育模式向適應新技術革命的新教育形式轉變的艱難過程。
故事梗概
1978年6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討論在全國展 開;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第十一屆中央全會在北京召開;1978年,安徽鳳陽成為中國舉世注目的中國改革開放的先導;
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這一年拉開了帷幕,故事也在這一年開始........新聞專業大學生閔婕來到琛江日報實習,報社記者葉中前來迎接。人流熙熙攘攘,葉中抑制不住談到他對改革的思考,閔婕被他的工作 熱情所激勵,剛一到達就和葉中一起準備明天的採訪,一直到天亮。
南亞大學是琛江市最具權威的高等學府,在全國也是赫赫有名的。學院 的高層領導人物大多是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決心乘著改革的東風勵精圖 治,有所作為。星期天,以南亞大學黨委書記邢天為核心的決策人物聚集在 郊外舉行工作野餐,中心主題是南亞大學的人才流動問題。工作野餐出現了 少有的熱烈場面,下午!點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黨委的提案,南亞大學的人事改革正式啟動。
葉中他們為自己採訪到了如此有價值的獨家新聞而感到興奮,卻不料報 社總編室以委婉的理由回絕了葉中,讓他們極度失望之餘,感受到了改革所 遇到的阻力,葉中把稿件投往廣播電台,幾天后,記者葉中和實習記者閔婕 的報導作為廣播電台的特別節目播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南亞大學助教丁家俊和他的妻子嚴燕在飽經生活坎坷後終於在今天復 婚,在慶賀這對患難夫妻新生活的人流中,黨委書記和副校長的心情格外沉 重,在南亞大學剛剛通過的人事方案中,丁家俊助教被列為首批外流人員的 名單。不久,丁家俊就接到了流動到某業餘大學的正式通知書。幾天以後, 琛江日報就此事發表了一篇沒有署名的業餘作者的來信,認為南亞大學的人才流動只不過是一種簡單的淘汰,記者葉中就此事重新進行了採訪,指出中 國的知識分子應該拋棄傳統的故土觀念,在最需要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自己最 大的價值,《也看人才流動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再次在廣播電台播出,同 樣引起了社會的極大反應。
隨後,葉中被宣布為報社第一批支邊工作人員,被派往新疆工作年。 送別葉中的時候,閔婕向葉中表達了自己畢業以後來《琛江日報》工作、繼續他沒有完成的採訪的願望。
1981年,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不僅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 愛國情感,同時他們及時抓住奧運水平作為自己的橫向比較水平,從而給中 國的改革者以新的思考;
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會見美國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長哈默,表明了中國 面向世界開放的積極姿態.....幾個月以後,閔婕放棄了留在京城中央新聞單位工作的機會,來到《琛 江日報》。南亞大學的改革開始受到了廣泛的社會關注,紛紛派出了自己的採訪人員,在南亞大學形成了一個記者群體,閔婕就是這一群體中《琛江日 報》的代表。
紡織系統投書新聞界,指責南亞大學以不公正手段爭奪他們派往美國的 留學生,引起了記者們極大的興趣。在記者招待會上,南亞大學人事處長陳 述了他們所謂不正當手段的來龍去脈:周克作為一個光導纖維的博士生,願 意回國效勞,但紡織系統沒有對口專業,所以,當周克在一個深夜打電話給 人事處長,請求在南亞大學工作並要求立即答覆時,人事處長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人事處長答應派兩名南亞大學的高級電腦設計人員以彌補紡織系統 的人才損失。紡織系統終於愉快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三天以後,當閔婕來到南亞大學的黨委辦公室時。意外地看到南亞大學 已經被一個上級派來的特別調查組控制,他們對南亞大學的改革持冷淡甚至 敵意的態度,並建議閔捷收回她的報導。經過邢書記的肯定,閔婕得以發表 這篇關於人才改革的文章,但是文章已經由兩千字的文章被刪成了兩百字。 不僅如此,所有記者在南亞大學的採訪文章和節目都受到了壓制,所以,閔婕和她的同行們強烈要求調查組就調查結果做出答覆。
在記者會上,閔婕激進的思想和犀利的語言觸怒了調查組,儘管社會輿 論的強烈反響迫使上級對南亞大學的改革不敢有太多阻撓,調查組不了了 之。但閔婕卻以全面培養為理由,被派往下面的記者站工作,接替閔婕的, 是她的老同學李倉。臨走時,南亞大學邢書記專程來送行,並表示願意做她 終生的朋友,使閔婕更堅定了為改革吶喊的決心。
1980年,中央批准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為新生 的社會肌體帶來了開放的新模式;中國領導人廣泛的外交,是對全世界的力量和信心的顯示;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訪華,他認為,在面對未來的競爭中,窮國和富國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中國科技大學溫元凱副教授領導的化學教研室的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反響⋯⋯ 資訊時代的到來,使計算機專業成為最熱門的專業,南亞大學關於楚毅申為計算機研究所所長的提議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因為楚毅申歷來不是一個 聽話的人。這就涉及到了提拔和選擇人才的標準問題。在參加了楚毅申的家 庭記者會之後,邢天意識到楚毅申正是他想要的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創造能力的人才,決定力排眾議,起用楚毅申。邢書記預言:這意味著南亞新一代知 識分子的崛起。
負責南亞大學新聞的李倉,曾經是四五運動的風雲人物,但是苦難和經 歷使他變得世故和冷漠,他認為像葉中和閔婕所做的是一種無謂的犧牲,他 會在現狀允許的情況下打打擦邊球,但決不會去滾地雷。所以,對於南亞大 學沸沸揚揚地起用楚毅申的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關於知識分子人才標準的爭 論,他表現得十分漠然。他感興趣的是,黨委書記邢天的女兒黎靜在大學畢業之際放棄大城市自願到鄉鎮企業工作,於是他找到了邢天和黎靜。
在學生的自助快餐館,李倉找到了黎靜,儘管黎靜告訴他自己去農村是 因為對鄉鎮企業的前景有信心,決心自己去開創一番事業,但李倉總認為這 只是她的堂皇之詞,於是他打電話問黎靜的好朋友閔婕,閔婕告訴他:她們 都沒有打算給自己留什麼後路。
正在李倉感到茫然時,新的興奮點出現了:工程局從日本 重工業株 式會社進口了三艘挖泥船,半年內三艘船的螺旋槳都已損壞,中方提出索賠,但日方卻認為這個損壞是由於長江水文質量不符合標準所致。工程局向 南亞大學提出技術諮詢。南亞大學副教授嚴燕經過測試,確定這完全是日方 的質量問題。但工程局個別領導出於莫名其妙的怯懦和自私,把嚴燕的測試 結果斷章取義,被日方以數據不足為由駁回。嚴燕認為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 技術問題,所以投書報社,希望引起新聞界的注意。李倉根據嚴燕的來信, 預感到這會是一個具有轟動意義的新聞,所以轉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個後 來轟動一時的“挖泥船事件”的採訪中。
由於新聞界的壓力,工程局決定聘請南亞大學為技術談判代表,和日方 做直接談判。日方派出由第一流的專家組成的代表團,在嚴燕教授不卑不亢 的態度和嚴謹精確的計算面前,日方終於心悅誠服地接受了中方提出的經濟 賠償條件,並向中國的科學家表現了應有的尊重。
李倉對此事的重量級報導反響熱烈,他自己也因此被升為記者部第一副 主任。
閔婕從記者站調回報社,並重新被派往南亞大學; 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了深圳速度;步鑫生改革事件,意味著中國改革浪潮的再一次崛起;#$個沿海城市的進一步開放,表明了中國城市改革的全面開始⋯⋯南亞大學的風雲人物鄭巴黎整天忙於和農民打交道,幫農民開發新產品,救活了好幾家企業,而記者們則只能在晚餐時間和鄭巴黎聊聊。
研究生秦山畢業後申請到海南經商,在校園內引起了轟動。 上級終於作出了支持南亞大學改革的決定。 楚毅申不負眾望,在深圳特區與香港某財團聯合開發了電腦股份有限公司,這一大膽的舉動來源於黨委書記邢天的創意和支持,邢天的這種膽量和 遠見讓眾人折服。李倉和閔婕興奮地連夜趕寫關於電腦公司的報導,李倉出 於各種考慮,把自己的名字從稿件上划去,他要繼續把他的官當得長久。正 在此時,總編室要求他們撤下關於楚毅申的文章,因為一封沒有署名的匿名 信。這封匿名信表明了來自社會的各種阻力,改革任重道遠,人才仍然要承 受各種壓力。
中央領導肯定和讚揚了上海交通大學進行的教育體制改革,琛江市和南 亞大學深受鼓舞,黨委書記邢天下決心把南亞大學的改革引向深入,新聞界 也力求轉變觀念,為正在進行的改革搖旗吶喊。
改革的浪潮正席捲中國大地,每個人都對新時代充滿了信心和激情,閔 婕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文章,熱情地憧憬南亞大學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