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時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結合新聞出版行業實際,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規劃》予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
  • 檔案號:新出政發〔2011〕6號
  • 頒發單位:新聞出版總署
  • 時間: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出版總署通知,發展規劃內容,

出版總署通知

新聞出版總署關於印發《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出版局,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新聞出版局,署直各單位、署管各社會團體: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時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結合新聞出版行業實際,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規劃》予以印發。
各級新聞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和各新聞出版單位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把主題主線貫穿“十二五”時期發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切實抓好《規劃》的貫徹實施,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快構建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新聞出版產業,加強對新聞出版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努力開創“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工作的新局面,為建設新聞出版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新聞出版總署

發展規劃內容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時期。為實現新聞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取得巨大成績
“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新聞出版發展的新路,開創了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一)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新聞出版工作各個方面,組織出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和弘揚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加強主流媒體和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堅守意識形態陣地,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引領時代思想潮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圍繞服務民眾、改善民生,組織實施了打造傳世經典的重點出版工程、服務農民的農家書屋工程、扶持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東風工程、提升國民素質的全民閱讀工程、淨化市場的文化環保工程,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立,為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二)產業規模快速提升
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出版物等傳統出版持續發展,印刷複製增長勢頭強勁,出版物發行呈現多元化趨勢。新聞出版業與現代科學技術加速融合,數字出版、數字印刷、數字發行等新業態發展迅猛,新聞出版業發展空間逐步拓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產業鏈日趨完善,基本形成以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路、手機等媒體的出版、印刷、複製、傳播、外貿等為主,包括教育、科研、著作權代理、物資供應、國際合作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2010年,全國共出版圖書32.8萬種,71.7億冊(張);出版期刊9884種,35.4億冊;出版報紙1939種,500.2億份;全國出版物進出口經營單位出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1047.5萬冊(份、盒、張)、出口金額達3758.2萬美元,出版物已進入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刊發行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重點已開發國家的著作權輸出總量比2005年增長近14倍。目前,我國日報出版規模、圖書出版品種與出版總量居世界第一,電子出版、網路學術出版總量居世界第二,印刷業總產值居世界第三。2010年,新聞出版業總產出達到1.22萬億元,增加值達到3500億元。生產能力和產出總量都表明,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出版大國,新聞出版業不僅是文化的主陣地,還成為文化產業的主力軍,國民經濟成長的新亮點。
(三)改革開放全面推進
“十一五”時期,是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個歷史新階段。經營性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社轉制工作基本完成,組建了一批出版傳媒集團和報業、期刊、印刷、發行集團。轉制後的企業成為市場主體,競爭能力顯著增強,投融資渠道不斷拓寬,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和跨所有制的併購重組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資本進入新聞出版的領域和規模不斷擴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走出去”模式不斷創新,渠道日漸寬廣,對外貿易結構逐年改善,實現了出版物出口和著作權輸出雙增長。
(四)行政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新聞出版行政機構更加健全,實現了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和管辦分離,政府職能得到切實轉變。進一步完善新聞出版法規,制定和修訂了一批法規規章,廢止了一大批不再適用的規章和檔案。積極完善著作權管理工作體系,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嚴厲打擊侵權盜版,保護智慧財產權力度進一步加大。
與此同時,新聞出版業發展還存在問題和不足。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還不能充分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產業集中度和產品差別化程度較低,產業及產品的結構性矛盾和科技創新滯後問題較為突出,重塑市場主體的任務仍很艱巨,統一的市場體系尚未完全形成,我國出版傳媒業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專欄1 “十一五”規劃主要指標實現情況
指標
單位
2005年
規劃目標
實現情況
2010年
年均增長(%)
2010年
年均增長(%)
增加值
億元
1900
2660
7.0
3500
13.0
圖書出版品種數
萬種
22.2
25.5
2.8
32.8
8.1
圖書出版總印數
億冊(張)
64.7
70
1.6
71.7
2.1
圖書出版總印張數
億印張
493.3
600
4.0
606.1
4.2
報紙出版總印數
億份
412.6
500
3.9
500.2
3.9
報紙出版總印張數
億印張
1613.1
2030
4.7
2153.8
6.0
期刊出版總印數
億冊
27.6
30
1.7
35.4
5.1
期刊出版總印張數
億印張
125.3
140
2.2
200.1
9.8
出版物出口數量
萬冊、份、
盒、張
807.6
1011.3
4.6
1047.5
5.3
著作權輸出品種
1517
3000
14.6
5691
30.3
發行網點數量
萬個
16.0
18
2.4
16.8
1.0
百萬人均年擁有圖書種數
170.1
192
2.4
244.6
7.5
人均年擁有圖書數量
冊/人
4.9
5.3
1.4
5.35
1.6
人均年擁有期刊數量
冊/人
2.1
2.4
2.6
2.6
4.6
每千人擁有報紙份數
份/千人
86.5
90
0.8
102.2
3.4
報紙普及率
份/戶
0.27
0.3
2.1
0.37
6.8
二、“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面臨的發展環境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使得新聞出版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與挑戰。
——國家間文化軟實力的博弈使新聞出版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國家間競爭戰略中的重要因素。新聞出版業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在鞏固輿論陣地、傳播中華文明、增強綜合國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變化使全球新聞出版業格局面臨重構。“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在西方已開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所占比重仍將繼續提高,全球範圍的併購重組勢頭仍將繼續加強,市場競爭必將進一步加劇,我國新聞出版業做大做強、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環境更加複雜。
——全球化產業競爭的新特徵要求新聞出版業搶占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的制高點。當前,全球新聞出版業正經歷新一輪技術革命。隨著數位技術、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全面普及,以數字出版為代表的新業態已成為新聞出版業發展的新的戰略制高點,各國在新聞出版技術創新、標準制定、新業態培育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從國內看,新聞出版產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發展將面臨新的更高要求。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賦予新聞出版業新的歷史使命。新聞出版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新聞出版業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鞏固輿論陣地,傳承中華文明,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使命。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大局,要求新聞出版產業加快發展。新聞出版產業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產業和核心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要求新聞出版產業為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貢獻;另一方面要求新聞出版產業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提高新聞出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對新聞出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新特點,人民民眾對知識的渴求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人民民眾參與文化創造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這就要求新聞出版業順應人民民眾新期待,加速發展新聞出版事業和產業。
從行業自身看,“十二五”時期,是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和產業格局調整與升級的關鍵時期。
——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期。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進一步面臨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的任務,將觸及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突破性進展。
——新聞出版產業格局進入戰略調整期。隨著市場體系日趨完善,企業併購日漸活躍,高新技術日新月異,必將導致人才、資本和資源等市場要素更大範圍的流動和重組,必將帶來新聞出版產業格局的深入調整。
——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進入加速期。隨著新聞出版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高科技套用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形態不斷創新,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數字出版、數字印刷、數字發行等新業態將進一步加快發展,必將推動新聞出版業轉型及技術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
“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中央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使文化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人民民眾快速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三億人口的文化消費潛力,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強力推進,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科技進步特別是信息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支持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中華文化不斷“走出去”,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新聞出版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和組織保證。
三、“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著力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為實現新聞出版強國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基本要求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堅持三貼近,始終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到新聞出版工作各個方面,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堅持加快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用發展的成果檢驗改革的成效,切實解放和發展新聞出版生產力,推動新聞出版業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人民為根本宗旨,以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在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尊重人民民眾主體地位、實現人民民眾基本利益訴求中推動發展。
——堅持全面協調。將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一手抓公益性新聞出版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新聞出版產業,公益性事業和經營性產業共同發展,強化協作,促進聯合,推動新聞出版業結構和布局更加最佳化,速度與質量、效益更加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堅持統籌兼顧。將統籌兼顧作為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的根本方法,正確處理新聞出版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促進繁榮與加強管理、發揮政府作用與調動全社會力量、公有制為主體與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等重大關係。
——堅持科技創新。將科技創新作為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支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技術革新,推動傳播手段創新,推動新興業態發展,推動傳統出版業的現代化轉型。
四、“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主要目標
到“十二五”期末,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轉變基本到位,新興業態蓬勃發展,數字出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扭轉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的出口逆差狀況,大幅度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基本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以民族文化為主導、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共同繁榮的開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以人為本、面向基層、惠及大眾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
——經濟總量。“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產業增長速度達到19.2%,到“十二五”期末實現全行業總產出29400億元,實現增加值8440億元。
——產品規模。到“十二五”期末,年圖書出版總印數達到79.2億冊(張);報紙出版總印數達到552.3億份;期刊出版總印數達到42.2億冊。出版物實物出口數量超過1150萬冊(份、盒、張),著作權輸出品種數達到7000種。
——社會貢獻。到“十二五”期末,實現人均年擁有圖書5.8冊、期刊3.1冊,每千人擁有日報達到100份,國民綜合閱讀率達到80%,人均書報刊用紙量達到240印張,千人擁有出版物發行網點數0.13個,著作權登記數量70萬件。
——節能降耗。“十二五”時期,科技投入在行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單位能源消耗逐年降低,綠色印刷企業在全部印刷企業數量中所占比重超過30%。
專欄2 “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
單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長(%)
經濟指標
增加值
萬億元
0.35
0.84
19.2
總產出
萬億元
1.22
2.94
19.2
品種數量指標
圖書出版品種數
萬種
32.8
41.9
5.0
圖書出版總印數
億冊
71.7
79.2
2.0
報紙出版總印數
億份
500.2
552.3
2.0
期刊出版總印數
億冊
35.4
42.2
3.6
出版物出口數量
萬冊、份、盒、張
1047.5
1156.5
2.0
著作權輸出與合作出版品種
5691
7000
4.2
社會服務指標
人均年擁有圖書數量
冊/人
5.3
5.8
1.5
人均年擁有期刊數量
冊/人
2.6
3.1
3.1
每千人擁有日報份數
份/千人
91.7
100.6
1.9
人均書報刊用紙量
印張/人
220.7
240.1
1.7
千人擁有出版物發行網點數量
0.125
0.132
1.0
國民綜合閱讀率
%
77.1
80.0
0.7
著作權登記數量
506700
700766
6.7
五、“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組織出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緊密聯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際,以重大現實問題為著眼點,以深入研究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為主攻方向,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價值的出版項目;圍繞深層次思想理論問題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出版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品力作和更多更好的通俗理論讀物,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提升經濟發展和經濟產品的文化含量、精神品格,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高報刊的傳播能力和輿論引導能力。
專欄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工程
01 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資料庫與傳播工程(二期)
圍繞“有序保管、永續保存、高效傳播”的目標,整合黨的思想理論類圖書、報刊文章資料,重點完成
對黨的思想理論類圖書20萬種、報刊文章200萬篇,以及相關圖片、音視頻作品入庫及數位化。開發
“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詞庫”,完成馬列著作、領袖著作、黨和國家檔案文獻的語義標註。開發建設手
持閱讀器、衛星傳播系統和短版印刷業務,開設外文網頁,開發服務新功能,開拓服務新領域,擴大理
論傳播的覆蓋面。推動全國鄉鎮以上黨政機關和相關單位網站與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料庫網站建立鏈
接,努力建成內容系統、編校規範、功能先進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黨的思想理論傳播平台。
(二)加強精品力作的生產,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
大力推動內容創新,重點抓好國家重大出版工程、重點學術期刊等精品工程,組織出版更多具有時代精神與特點的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代表中華民族永久記憶乃至世界永久記憶的各類出版物,創造出影響世界文明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風格和中國精神。推動廉政文化出版工作。充分發揮中國出版政府獎、國家出版基金的導向作用,不斷提升新聞出版產品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對新聞出版精品力作的宣傳推廣,深入開展書評等活動。
專欄4 新聞出版精品生產工程
01 國家重大出版工程
重點抓好馬列經典、經濟社會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等領域100種國家重大出版項目,推動弘揚民族精神
和時代精神的出版物和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版物的出版,推動廉政文
化建設出版物的出版,推出一批傳承歷史、服務當代、惠及後人的精品出版物。
02 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工程
推出300種國家重點古籍整理出版項目,系統整理散失海外的中華古籍珍本,甄選精品進行翻譯,促進
出版“走出去”。加強對數學、天文曆法、農醫、少數民族等科技典籍的整理出版,增加珍貴、稀有社
會文獻檔案、出土文獻等的整理出版,加強古籍數位化成果的出版,提高古籍整理出版成果的使用和應
用能力。
03 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建設工程
建立學術期刊科學遴選和培育機制,重點支持代表我國學術水平、具備國際辦刊能力、具有良好發展前
景的學術期刊發展。培育20種國際一流學術水平的國家重點學術期刊,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優秀學術期
刊,推動我國學術期刊整體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04 國家學術論文數位化發布平台
建立覆蓋主要學科領域數字學術期刊,打造基於“雲計算”技術的學術論文發布平台,建立多學術期刊
單位的線上投稿、同行評議、出版與發布系統,鼓勵傳統學術期刊與數字學術期刊互動,推動學術期刊
出版數位化轉型,帶動原創學術文獻數字出版的產業化、規範化、規模化發展。
(三)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通過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加快健全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單位為骨幹、以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重大工程項目為載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使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發揮公益性新聞出版單位的骨幹作用,積極調動新聞出版企業的積極性,提高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能力與傳播能力,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生產供給體系,提高供給總量與質量,重點支持民文出版、“三農”出版、盲文出版和面向未成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的出版,構建新聞出版公共服務產品體系。以中西部農村和民族邊疆地區為重點,全面加強農牧區、學校、社區、工廠、連隊等基層新聞出版服務設施的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網路體系。努力提高新聞出版公共服務的數位化、網路化水平。大力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倡導全社會形成讀書風尚,提高全民文化素質。
專欄5 新聞出版公共服務建設工程
01 農家書屋工程
到2012年基本完成農家書屋覆蓋全國所有行政村的任務。逐步擴大農家書屋工程實施範圍,建設社區
書屋、職工書屋、農林牧場書屋、寺廟書屋、部隊書屋等,並逐步向自然村和家庭延伸。建立出版物更
新機制,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爭取每年為已建成書屋更新一定數量的出版物,逐步提高農家書屋
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供應比例。完善配送系統,開展數字農家書屋試點。
02 城鄉閱報欄(屏)工程
“十二五”期間,採取政府支持、報社(集團)實施、社會力量參與、市場化運作模式,在城市和鄉鎮
車站、集貿市場、商場、廣場等人流密集地點建設10萬個閱報欄和電子閱報屏。上架和傳輸的報紙以黨
報、“三農”類報紙、科普類報紙、文化生活類報紙、健康文摘類報紙為主。
03 新聞出版東風工程
在新疆、西藏等地建設民文出版基地。為一批民族語言文字出版單位、民族地區黨報黨刊、重點民文期
刊和主要承擔民文印刷任務的單位配置必要的業務用房和編輯印刷生產設備。在民族地區新建和改擴建
一批縣級新華書店營業網點,配備一批流動售(送)書車。實施出版物免費贈閱、民文新媒體建設、民
文出版物“走出去”、民族地區新聞出版人才隊伍建設和出版物市場監管等方面的項目。
04 重點民文出版譯製工程
資助民族宗教政策法規解讀、科技致富、民族職業教育、青少年教育、優秀傳統民族文化、醫療衛生保
健、文學藝術等出版物的出版,每年資助重點民文(含民漢雙語)圖書1000種,重點民文音像製品500
種。資助優秀漢文、外文出版物的民文翻譯,每年翻譯圖書800種、音像製品500種。
05 盲文出版工程
加強盲文出版基地建設,配置盲文刻印機和盲文製版印刷生產線,實現年生產盲文書刊1600種、70萬
冊的規模。開發符合盲人認知的盲文樂譜、工具書、期刊、數字有聲讀物,出版《盲人百科全書》等重
點圖書。建設中國盲文圖書館(中國視障文化資訊服務中心)。設立盲用信息化輔助技術研究和產品研
發專項。
06 全民閱讀工程
以推動兒童閱讀與青少年閱讀、滿足特殊群體閱讀需求為重點,大力推廣數字閱讀,傳播閱讀理念,培
養全民閱讀習慣,提高全民閱讀能力。重點開展兒童“閱讀起跑線”和閱讀援助活動,推動全民閱讀示
范基地建設。加強閱讀研究與指導,逐步整合各地區各部門的閱讀活動資源,建立健全全民閱讀活動組
織機構。積極爭取建立國家閱讀基金,設立國家讀書節,逐步建立全民閱讀工程建設長效機制。
07 中國出版博物館建設項目
匯集和展示中國出版業歷史資料、典藏文物,展現中國出版業的悠久歷史、輝煌成就和發展歷程;開設
互動體驗區,使參觀者親身體驗中國出版文化的悠久魅力和技術水平;開展學術交流,促進中國出版文
化研究,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啟蒙和歷史傳承作用。
(四)做優做大做強新聞出版產業,提高新聞出版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大力發展“五大產業”:以內容創新和數位化轉型為重點,加快資源整合,繼續發展圖書、報紙、期刊等紙介質傳統出版產業;以業態創新和服務創新為重點,加快新技術套用,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等戰略性新興出版產業;以原創創意為重點,快速提高國產動漫出版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加速發展動漫遊戲出版產業;以技術升級和綠色環保為重點,加快數位化技術推廣,堅持發展印刷複製產業;以區域整合為重點,創新出版物傳播手段和渠道,積極發展新聞出版流通和物流產業。打造一批大型出版傳媒“航空母艦”、重組一批大型印刷複製企業、組建一批大型發行物流集團。鼓勵新聞出版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與對接。
專欄6 新聞出版產業發展重點
01 傳統出版產業發展重點
構建國家、省級和出版單位三級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網路體系,形成精品生產的長效機制,組織實施
《“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2000種)。組織開展“三個一百”優秀原
創作品評選活動,加快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建設,培育20家特色鮮明、核心競爭力強、有原創能力的音像
品牌企業,帶動音像出版業發展。增強中央主要報刊和學術期刊的持續發展能力、傳播能力。形成10個
左右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報刊出版產業集聚中心。打造10家左右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經營的大型國
有報刊傳媒集團。建設專業學科領域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學術期刊群。實現期發行量超過百萬份的
綜合性日報20種,期發行量超過百萬冊的大眾服務類期刊30種。全國報刊出版單位數量減半,降至
5000家以下。非獨立法人報刊編輯部占報刊出版單位總數的比例減半,下降到30%以下。
02 新興新聞出版產業發展重點
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實現數字出版總產值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的25%,整體規模居於世界領先
水平。在全國形成10家左右各具特色、年產值超百億的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或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園區,建
成5-8家集書報刊和音像電子出版物於一體的海量數字內容投送平台,形成20家左右年主營業務收入超
過10億元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出版骨幹企業。
03 動漫遊戲出版產業發展重點
加快發展民族動漫產業,大幅度提高國產動漫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大力扶持以手機為主要傳播渠道和載
體的動漫遊戲出版產品的開發;積極發展民族網路遊戲產業,鼓勵扶持民族原創網路動漫產品的創作和
研發,拓展民族網路文化發展的空間。
04 印刷複製產業發展重點
以中國小教科書、政府採購產品和食品藥品包裝為重點,大力推動綠色印刷發展,以數字印刷、數位化
工作流程、CTP和數位化管理系統為重點,在全行業推廣數位化技術,推動我國從印刷大國向印刷強國
的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爭取在新聞出版業中提前實現強國目標。到“十二五”期末,爭取成為全球第二
印刷大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印刷企業;力爭綠色印刷企業數量占到我國印刷企業總數的
30%;數字印刷產值占我國印刷總產值的比重超過20%。在保持光碟複製業平穩發展的基礎上,大容量
高端光碟產品產能增長500%,小容量低端光碟產品產能淘汰40%-50%。到“十二五”期末,我國光碟復
制產量占全球的50%,成為全球重要的複製基地。
05 出版物發行產業發展重點
基本形成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為主要特徵,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相配套、貫通城鄉
的出版物發行流通網路。跨地區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形成以南方、北方全國性新華發行集團和郵政
報刊發行集團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建成3-4家輻射全國的現代新聞出版流通企業,有效降低新聞出版業
物流成本。形成4-5家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銷售額超億元的數字發行和網際網路發行企業。
到“十二五”期末,力爭實現出版物發行網點覆蓋到全部鄉鎮。
專欄7 新聞出版產業振興工程
01 中央國有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公司扶持工程
整合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優質出版資源,建設三四個中央國有大型出版傳媒集團公司。
02 “原動力”原創動漫及民族網遊出版工程
每年重點鼓勵100種原創漫畫圖書、40種原創漫畫期刊、60種原創數字動漫、100種原創遊戲作品的創
作出版,扶持100個優秀原創動漫、遊戲人才(團隊),支持50個國產動漫遊戲技術研發重點項目。重
點培育一批月發行量超過100萬冊的原創漫畫期刊,推出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產大型網遊精品和一
定數量的網頁遊戲、手機遊戲精品,鼓勵手機動漫報、手機動漫雜誌的出版,以及手機動漫WAP網站建
設。
03 綠色印刷和數位化印刷工程
實施數字印刷與印刷數位化工程、綠色環保印刷體系建設工程兩個子項目,加快印刷技術、工藝、管理
的創新和產業化步伐,實現噴墨數字印刷技術自主開發和套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綠色印刷環保質量體
系,發揮綠色印刷和數位技術對整個印刷產業實施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引導作用,帶動產業轉型和升
級。
04 全國性出版物物流體系建設項目(含新華書店“一網通”)
以各省級新華書店為基礎,加快全國性國有大型發行集團建設。實施出版物現代供應鏈系統示範工程,
建立健全出版物物流標準體系,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構建開放式、綜合性、多功能集
成的出版物流通信息平台,推動出版領域物聯網建設。推動全國新華書店信息平台、賣場平台、物流平
台以及服務支持平台等有機連結,實現新華書店“一網通”。
05 農村出版物銷售網點建設項目
推廣新華書店農村出版物連鎖模式,鼓勵新華書店依託農家書屋、各類便民店以及個體工商戶,建立各
種形式的出版物發行網點或代銷點,不斷壯大農村出版物發行主渠道,培育農村出版物消費市場。到
2015年,努力實現“市市有書城、縣縣有書店、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書屋”。
(五)順應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趨勢,推進新聞出版業轉型和升級
建立以政策為先導、投入為保障、企業為主體、創新平台為支撐、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新聞出版科技創新體系。鼓勵和支持新聞出版企業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發展以內容生產數位化、管理過程數位化、產品形態數位化、傳播渠道網路化為主要特徵,以網路出版、手機出版為主要代表的數字出版等新興業態,推動數字內容加工、存儲、傳輸、閱讀等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與製造,發展電子閱讀及有聲閱讀,改造提升傳統新聞出版產業,提高新聞出版企業裝備水平和新聞出版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新聞出版內容資源深度整合。加強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項目的數位化建設,加快國家數字出版重大工程建設和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進一步完善新聞出版電子政務系統。
專欄8 新聞出版科技創新工程
01 中華字型檔工程
到“十二五”期末,完成中華字型檔工程。收集現有文獻資料中的漢字形體和少數民族文字形體,建立主
要文字的編碼和全部字型字元庫。重點研發文字的編碼體系、輸入輸出、存儲傳輸以及相互兼容等關鍵
技術。實現收錄漢字及少數民族文字字元數在50萬個以上,並完成字元編碼,實現字型格式適合於數字
出版印刷和網路化、數位化。
02 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工程(一期)
建設國家知識資源資料庫架構和套用示範平台,系統整合各個行業領域現存的各種類型的知識資源,建
立起結構科學、層次清晰、覆蓋全面、高度關聯的分散式知識庫群。一期工程是項目的建設階段,目標
是整體規劃資料庫架構,制定相關標準,建設套用示範平台。建設國家出版資源數字樣本庫,完成中國
大百科全書、中華老唱片等出版物的數位化整理。
03 國家數字複合出版工程
制定一系列數字複合出版標準規範,研製協同採集編審平台、綜合加工製作平台、全媒體資源管理平
台、多渠道發布平台、互動服務與支撐平台及相關公共技術。在工具書出版、教育出版、科技出版、報
業新聞出版、醫學期刊出版以及大眾出版等不同類型的出版領域開展套用示範,並進行全行業推廣。
04 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研發工程
開展適用於數字出版、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字著作權保護技術研發,實現關鍵技術和核心突破,形成數
字出版著作權保護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和數字著作權公共管理技術體系並推廣套用。構建套用示範環境,搭建
數字著作權保護綜合監管服務平台。
05 電子書包研發工程
研究開發以網路環境為依託,由移動終端設備、電子教學服務平台、資源加工出版支撐體系以及教育教
學數字內容共同構建,參與者通過使用終端設備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電子書包工程。工程一期啟動電子書
包研發工作並展開小範圍試點;二期進行最佳化調整並在部分地區推廣;三期進行全國範圍推廣工作。
06 國家數字出版服務管理平台建設項目(包括全國黨報新媒體信息發布平台項目)
藉助複合出版、數字著作權保護、數據海量處理、語義分析等高新技術,開發建設開放的數字出版資源集
成服務平台,實現數字內容資源共享,逐步成為數字出版生產與加工服務中心、數字內容投送交易中
心、數字出版內容監管中心。
(六)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
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有計畫地布局布點,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傳媒集團和物流企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著作權交易平台,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出版傳媒品牌,使新聞出版產品、服務、企業、資本“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資助優秀出版物對外翻譯,擴展著作權輸出與對外合作出版的區域和範圍,提高著作權輸出質量。“十二五”時期實現著作權引進與輸出比例降至2∶1。鼓勵企業生產更多的外向型新聞出版產品,保持出版物出口持續增長,到2015年實現出版物出口金額4200萬美元。重點支持企業以動漫、網路遊戲、期刊資料庫、電子書等數字出版產品和服務開拓海外市場,進入國際主流市場,到2015年數字出版產品和服務出口金額超過10億美元。大力推動印刷服務出口,鼓勵企業承接國際高端印刷加工業務,到2015年實現印刷服務出口收入達到1000億人民幣。支持有能力的企業擴大對外投資,通過多種方式在境外興辦新聞出版實體,拓展新聞出版業務。辦好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等重要國際性展會,繼續開展重要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積極開展同港澳台的出版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香港、澳門區位優勢,推動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出口。
專欄9 新聞出版“走出去”工程
01 “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採用項目管理方式資助外向型優秀圖書選題的翻譯、出版、推廣,以著作權輸出和出版合作等方式,實現
對外出版發行,進入國外主流發行渠道,提高中國出版物出版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鼓勵向已開發國家輸
出,以主流社會讀者為對象,向國際市場推廣我國優秀思想文化、精神文明以及歷史成就。
02 中國出版物國際行銷渠道拓展工程
積極實施“借船出海”戰略,加強與全球性和區域性大型連鎖書店的合作,拓展國際主流行銷渠道;整
合和鞏固現有海外華文出版物行銷渠道;積極開拓重要國際網路書店等新型出版物銷售渠道;從而構建
國際立體行銷網路,推動更多的中國優秀出版物走向世界。
03 重點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工程
加快我國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步伐,為我國重點新聞出版企業在產品輸出、境外機構設立、境外資本
運營等方面提供支持。重點扶持20家外向型骨幹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
站、辦報辦刊、開廠開店,通過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擴大境外投資,參與國際資本運營和國際企業
管理;營造良好環境和服務平台,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拓展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出口業務。
04 兩岸出版交流合作工程
大力推進海峽兩岸新聞出版交流合作,重點支持挖掘和整合兩岸出版資源、文化資源,完善兩岸業界交
流機制,加強項目合作,共同開拓海外華文市場,弘揚中華文化。
05 中國國際圖書展銷中心建設項目
以服務國際出版物貿易、著作權貿易為重點,建造國際一流的大型綜合性交流平台,為各國參展商提供各
項服務,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尋找到新的接觸機會。
(七)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
加快出版物市場和資本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要素市場建設,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新聞出版市場體系。加快推進新聞出版誠信體系建設,建立新聞出版業社會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和運行機制,完善新聞出版企業評價體系,規範市場競爭行為。加大著作權保護力度,保護原創作品,保護權利人的權益,保護文化創新精神。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打擊侵權盜版和非法出版活動,整治市場環境。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行業的自律功能、社會的監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秩序。
專欄10 新聞出版市場監管工程
01 全國“掃黃打非”能力提升項目
建立通達全國各省(區、市)“掃黃打非”辦公室以及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的保密信
息專網和“掃黃打非”內部工作管理平台等系統;建立非法出版物資料庫、非法出版物網上鑑定平台、
網際網路違禁內容監測管理平台、出版物市場實時監控平台;加強“掃黃打非”隊伍建設;加強“掃黃打
非”的裝備保障,全面提高“掃黃打非”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02 國家著作權監管平台建設項目(二期)
整合現有的各種著作權登記資源,完善著作權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便捷、高效、暢通的日常行政管理渠道,
向社會和執法部門提供作品登記、著作權許可和轉讓登記、著作權認證登記、著作權質押登記等相關信息,為
發展著作權產業和加強著作權執法提供服務。為打擊各類侵權盜版行為提供技術支持,營造良好著作權秩序。
03 新聞報刊出版監測系統建設項目
整合報刊內容資源,建立覆蓋全國報刊出版單位的內容傳輸網路,形成實時更新的全國報刊內容資料庫
系統,全面建成全國報刊電子樣本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報刊出版內容的分級監測,依法實現對
全國報刊出版情況的統計、分析、評價和引導,為我國新聞報刊出版行政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基礎平
台。
六、推動“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堅持改革開放
進一步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全面完成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制工作。加快推進黨報黨刊發行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場發行體系。推動新聞出版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打造大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擴大對內開放,鼓勵、引導和規範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領域,為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平等競爭機會。擴大對外開放,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大印刷、分銷等對外開放力度,加強著作權合作和合作出版。進一步深化公益性新聞出版單位體制改革,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新聞出版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深化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政府管理的體制、機制、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能。
(二)加快結構調整
進一步加快新聞出版產品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布局結構、技術結構的調整,建立和完善新聞出版產業體系,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加快推進傳統新聞出版業數位化轉型,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等戰略性新興新聞出版產業。進一步培育新聞出版骨幹企業,鼓勵有條件的新聞出版企業跨區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和重組,推動新聞出版資源適度向優勢企業集中。支持“專”、“精”、“特”、“新”的現代新聞出版企業發展。進一步加快建設新聞出版產業帶、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繼續推動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新聞出版產業集群、產業帶建設,重點發展數字出版、著作權創意、印刷複製產業等產業園區和基地,鼓勵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促進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提升新聞出版產業集中度。進一步利用多種渠道融資,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上市,吸收社會資本有序參與新聞出版活動。
(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進一步加快新聞出版業發展由主要依靠資源擴張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文化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真正實現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變,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擴張型向科技型轉變。加快思想觀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形式創新、出版形態創新、傳播手段創新、產業體系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著作權服務體系創新。建立創意激勵機制,以鼓勵內容創新為核心,對各類創意作品、創意人才、創意機構、創意產業園區進行國家獎勵與扶持,著力培育創新主體。
(四)加快科技進步
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研發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戰略性、引導性和帶動性的前沿技術,掌握一批具有支撐作用、保障作用的基礎技術,重點支持內容採集與處理技術、聲音與圖形圖像技術、雲出版技術、語義分析技術、數字顯示技術、數字印刷技術、下一代彩色閱讀設備的研發,加強知識組織管理與協同編輯管理技術、新型印刷、油墨、材料技術的開發與套用。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研發與改造。加快新聞出版行業標準化建設步伐,推進數字出版相關標準制定與推廣工作,編制完成行業基礎性標準,研究編制新業態核心標準。推行綠色出版戰略,倡導低碳環保生產模式。在全行業推行“綠色出版”的環保理念,推廣高效節能技術和產品的套用。打造“綠色”印刷產業。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以培養新聞出版各類領軍人物為目標,統籌抓好領導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複合型人才與行業緊缺和急需人才隊伍建設,造就一批名作者、名編輯、名記者、行業技術專家和出版家、企業家。重點開展新聞出版名家工程、領軍人才工程、專門人才培養與開發計畫。以職業準入和崗位準入為抓手,不斷提高基層人才隊伍素質。完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建立多種形式的人才培訓機制。把非公有文化機構的人才隊伍納入行業人才建設體系。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健全人才選拔機制,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形成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環境。
(六)加強政策支持與引導
加大政府投入,爭取國家財政加大對國家出版基金、農家書屋工程可持續發展資金、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走出去”專項資金等的支持力度。爭取延續並擴大國家對新聞出版業的稅收優惠、貿易促進等政策,抓好政策落實。積極爭取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聞出版領域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加大新聞出版重點項目的實施力度,加快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建設步伐,引導和帶動新聞出版業發展。制定和公布產業發展和投資指導目錄,完善、落實投融資政策。制定和實施出版資源向重點出版傳媒企業和基地傾斜的政策,對大型跨地區骨幹出版傳媒企業和國家級出版產業基地,在出版資源配置上予以傾斜,鼓勵其做大做強。完善著作權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扶持著作權代理、評估、質押、投資、融資等活動,支持建設著作權服務平台。研究轉制後新聞出版企業資產管理、勞動分配等新問題,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七)加強依法行政
健全保障新聞出版業發展的法制體系,推動新聞出版法規、規章的制定和修訂,完善出版單位法人制度、主管主辦制度、新媒體出版管理等法律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進服務政府、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廉潔政府建設。建立完善新聞出版企業準入、評估、考核、獎懲、退出等機制和資產、經營、收益分配等監管制度,改進事業單位管理辦法和業績評價、考核辦法,規範企事業單位的行為,加強行風建設。制訂新的書號核發管理辦法。完善審讀、輿情監測、信息溝通和應急管理機制,進一步規範新聞采編秩序和報刊經營秩序。依法加強和改進新聞出版統計工作。
(八)加強組織領導
從全局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地位,切實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新聞出版總署負責本規劃的統籌協調和巨觀指導,制定各項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方案和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的監測、評估、考核機制,並加強督促檢查。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要增強推動新聞出版業發展的責任意識,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對新聞出版產業的領導和支持,健全和完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根據規劃的目標、任務和措施,確定“路線圖”,制訂“時間表”,選定責任人,簽訂責任狀,並實行嚴格的問責制,確保新聞出版業“十二五”規劃保質保量如期落實。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