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價值耗散結構即以耗散結構理論研究新聞價值系統的耗散結構建立的理論。耗散結構論認為,當系統處於平衡態或近平衡態時是孤立的、封閉的系統,系統的結構是平衡結構,只有當系統處於遠平衡態時,才能形成新的有序結構,即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是開放的系統,是系統在耗散與消費(即與環境產生交換)中維持的有序結構。新聞價值系統的耗散結構,也就是新聞事實通過新聞載體被客群接受、理解和使用時,形成的新聞信息與客群原有的貯存信息;新聞信息的內在價值屬性與客群的價值需要;新聞信息與其他社會信息在實踐中相互作用、相互轉變的新的有序結構。新聞價值的耗散系統是開放的、遠離新聞事實平衡態的自組織系統。新聞價值耗散結構的形成主要有三個過程,在三個過程中,新聞事實的存在有不同狀態。
(一)客觀的新聞事實在沒有成為新聞傳播者的信源時,是一個自生自滅的孤立系統,事實處於平衡態,其價值屬性也是內在的、封閉的,是走向無序的。(二)新聞傳播者作為控制參量作用於事實時,事實的平衡態被擾動,事實的無序結構轉變為新聞載體(作品)內的有序的事實結構。此時的控制參量主要表現為傳真度與清晰度。但是在新聞事實沒有發布之前,新聞載體內的事實結構可視為非平衡的線性區,即事實狀態為近平衡態結構。如果新聞不發表,事實的近平衡態仍然會回到平衡態,恢復孤立、封閉的事實狀態,從而走入無序。(三)只有新聞發布後被客群接受、理解和使用,新聞事實才處於遠離平衡態,即進入非平衡非線性區,新聞事實的信息與外界發生廣泛的交換和轉變,才能形成新聞價值的耗散結構。新聞信息在客群群中流傳越廣,影響越大,轉換形式越多,其有序性越大,新聞價值也越大。新聞價值的耗散結構的形成和維持依靠傳播者的控制參量和接受者的控制參量。接受者的控制參量主要是理解度和效用度。這就需要對新聞事實有正確選擇,並有對應的讀者群。一個不為讀者接受的事實,即使公布也不會形成新聞價值的耗散結構。目前,對新聞價值耗散結構的研究僅僅處於定性分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