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大學社會學教材·農村社會學》是社會學專業使用的教材。《新編大學社會學教材·農村社會學》以“三農”問題為主要理論框架,圍繞農民、農村和農業這三個基本要素,以近年來國家對農村發展指導思想的調整、創新和農村變動較大的一些領域為主要線索安排章節和結構。《新編大學社會學教材·農村社會學》從社會學理論視角出發探討了“三農”問題,吸納了現階段農村社會學的研究成果。《新編大學社會學教材·農村社會學》分為十一章,分別闡述了農民與農業、農村社區、農村社會組織、農村社會文化、農村的婚姻與家庭、農村的經濟制度、農村的工業化、農村社會的分層與流動、農村的社會保障、農村教育等。《新編大學社會學教材·農村社會學》理論紮實,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讀性。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編大學社會學教材•農村社會學
- 作者:劉暢 風笑天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46153, 7560946151
- 外文名:Rural Sociology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7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什麼是農村社會學
一、農村社會學的產生和發展
二、農村社會學的定義
第二節 中國農村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農村社會學在中國的產生
二、農村社會學在中國的發展
三、1949年以後的農村社會學
第三節 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
一、社會學研究方法簡介
二、農村社會學常用的研究方法
思考與討論題
第二章 農民、農業
第一節 農民及其社會地位的變遷
一、農民的定義
二、農民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節 農業
一、農業的基本概念
二、農業的特點
三、中國農業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 發展現代農業
一、現代農業的基本含義及特點
二、發展現代農業的意義
三、建設現代農業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節 “三農”問題及其戰略意義
一、“三農”概念的由來及其研究意義
二、“三農”問題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思考與討論題
第三章 農村社區
第一節 農村社區的含義
一、社區的概念
二、農村社區的含義
三、農村社區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 農村社區的類型與特徵
一、農村社區的類型
二、農村社區的特徵
第三節 農村社區發展
一、社區發展的含義
二、我國的農村社區發展
思考與討論題
第四章 農村組織
第一節 組織概述
一、組織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二、組織的分類
三、農村組織
第二節 中國農村政治組織
一、農村基層政權組織的發展歷程
二、村民自治組織
三、農村群團組織
第三節 農村的各種社會組織
一、農村社會經濟組織
二、農村文化組織
思考與討論題
第五章 農村的社會文化
第一節 農村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概念
二、什麼是農村文化
三、農村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功能
四、農村文化變遷
第二節 農村的習俗與民間宗教
一、農村習俗
二、民間宗教
第三節 農村生活方式
一、什麼是生活方式
二、農村生活方式的表現
三、農村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思考與討論題
第六章 農村的婚姻與家庭
第一節 農村的婚姻
一、婚姻與婚姻制度
二、婚姻過程
三、農村婚俗
第二節 農村的家庭
一、什麼是家庭
二、家庭結構與家庭規模
三、家庭功能
四、家庭關係
第三節 農村婚姻與家庭的社會變遷及其相關問題
一、農村婚姻與婚姻觀念的變遷
二、生育觀念的變化
三、農村婚姻風俗的變化
四、農村家庭的社會變遷
思考與討論題
第七章 農村經濟制度
第一節 農村經濟制度概述
一、農村經濟制度的概念
二、農村經濟制度的變遷
三、農村經濟制度與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第二節 傳統中國農村經濟制度及其演變
一、傳統中國農村經濟制度
二、傳統中國農村經濟制度的現代困境
第三節 新中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
一、農業與工業分離發展階段(1949-1957)
二、"兩條腿走路"與人民公社制度(1958-1965)
三、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經濟整合發展模式(1966-1978)
第四節 市場化背景下中國農村經濟制度的變革嘗試
一、市場條件下的整合發展模式(1978-1991)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農村經濟制度(1992-)
三、改革開放後農村經濟發展概述
思考與討論題
第八章 農村工業化
第一節 農村工業化概述
一、農村工業化的概念
二、農村工業化理論與模式
第二節 傳統中國農村工業的現代困境
第三節 新中國農村集體工業化
一、第一次農村工業化浪潮(1958-1964)
二、以農業現代化為中心的第二次農村工業化浪潮(1965-1978)
第四節 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工業化進程
一、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工業化戰略
二、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工業化成就
三、目前農村工業化面臨的問題
四、新農村工業化戰略
思考與討論題
第九章 農村的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第一節 社會分層
一、社會分層的定義
二、社會分層的理論
三、社會分層的劃分標準
四、社會分層的測量
第二節 社會流動
一、社會流動的定義
二、社會流動的類型
三、社會流動的影響因素
四、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第三節 集體化之前中國農村的社會分層與流動
一、傳統農村的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二、二元社會的興起對農村社會分層與流動的影響
第四節 人民公社時期中國農村社會的分層與流動
一、城鄉二元分隔體制與農村社會分層
二、人民公社時期農村社會的分層與流動
第五節 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的社會分層與流動
一、改革後的農村社會分層
二、改革後的農村社會流動與社會分化
三、目前農村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中的問題與出路
第十章 農村社會保障
第十一章 農村教育
後記
文摘
普查也叫全面調查,是指對較大範圍的地區或部門中的每一個對象都進行調查,以便全面掌握研究對象的總體情況。普查常用於農村行政統計的工作,如全國農業普查、農村人口普查等。普查的長處在於,獲取的資料準確性和標準化程度高,可進行統計匯總和分類比較;普查的結論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但是普查能夠調查的項目較少,資料缺乏深度,同時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人力和資金。在我國農村社會學發展歷史上,以陳達為所長、李景漢任調查主任、戴世光任統計主任的清華國情普查所,就中國的人口、農業、勞工問題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現代化普查,尤其是對人口的普查和研究,為以後全國性的人口普查提供了經驗和幫助。
2)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指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抽取一些個人或單位作為樣本,並以樣本的狀況來推論總體狀況的方法。所謂總體,就是所要研究的社會現象的所有單位。抽樣調查的目的是以“點”概“面”,以部分樣本來說明總體。因此,抽樣的方法是否得當,抽取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抽樣調查中,應該考慮到非抽樣誤差,統計內容的大小、時間、人力、物力等因素。當樣本容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樣本的總體特徵就較好地代表了總體的特徵。因此,應從使成本最低而又不至於損害樣本代表性的角度來考慮如何抽樣。抽樣調查的優點是:抽取樣本比較客觀,排除了人為的主觀干涉;推斷總體比較準確;省去了普查那樣大的費用;套用範圍十分廣泛。抽樣調查常與問卷調查方法相結合。
社會學家陳翰笙在早年作農村調查時,就採用了抽樣調查的方法。他的調查選擇的樣本區容量較大,對每個樣本區又都是進行全面調查。如他早期進行的無錫農村土地調查,就選擇了22個村莊作為樣本區,並對1204戶農家進行了詳細調查;對廣東番禺農村的調查也是如此,先抽出10個代表村,再對1209戶人家進行了詳細調查。
1979年社會學恢復以來,農村社會學的研究經常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目前,抽樣調查在農村人口、社會、經濟、農業、教育等研究領域已經被廣泛使用。
3)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是從調查對象的總體中選取若干個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系統調查的研究方式。典型調查的目的是通過深入地“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概括或反映全部,是一個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典型調查的調查對象是有意識地主觀選取的,具有典型性,但是典型調查得出的結論並不一定適用於總體或全局。典型調查的長處是節省時間、人力、資金。
後記
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教師有: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管理學院的副教授劉暢博士、姜振華博士、劉月講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勞工問題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張網成博士;北京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工作系的劉穎博士。本書的編寫得到了南京大學社會學系風笑天教授的鼎力支持;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錢坤老師給予了多方的理解和幫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與管理學院副院長陳濤博士也對本書編寫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各章編寫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劉暢;
第三章:姜振華;
第四章:劉穎;
第五章、第六章:劉暢;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張網成;
第十章:劉月;
第十一章:劉暢
全書的排版和校對工作由張網成完成。
序言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進入社會學領域以來,筆者就深深地被這一學科的獨特視角、研究方法以及豐富多彩的研究領域所吸引,20多年來一直在大學醉心於社會學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80年代中期在北京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5年中,筆者就從一些國外的和國內早期的社會學教材中獲得了許多的收益。90年代中期至新世紀初在華中理工大學(現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任教的幾年中,曾出版了《現代社會調查方法》(獨著,1996年初版,2001年第2版,2005年第3版)和《社會學導論》(主編,1997年)兩本專業基礎課教材。出版社反饋的信息表明,這兩本教材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普遍歡迎,《現代社會調查方法》已發行12萬冊。
正是在這樣一種基礎上,出版社盛情邀請筆者組織編寫一套“大學社會學教材”。這對筆者來說,無疑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因為一方面自己才疏識淺,對社會學的許多領域了解不多,難以勝任這一工作;另一方面,自己日常的教學、科研以及指導研究生的任務也比較繁重,時間和精力上也有一定困難。雖幾次推託,但終究經不住出版社的盛情邀請,只好勉為其難地擔當起這套教材總主編的重任。
客觀地說,目前國內的社會學教材已有不少。但除了“社會學概論”、“社會學研究方法”、“西方社會學理論”、“社會心理學”、“社會統計學”等主幹課程的教材版本相對較多外,其他分支社會學的教材往往很少。同時,許多教材由於編寫和出版的時間較早,部分內容已不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另外,相對於美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中社會學教材種類繁多的狀況,國內社會學教材可選擇的餘地實在太小。這些狀況為這套教材的編寫提供了現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