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絲路戰略,是巨觀(區域)經濟學家劉斌夫最早在2004年寫作、2007年4月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
中國城市走向》(第四章《中國城市發展走勢及預測》第一節《7.構建全新的價值系統:中國
大陸“江河海經濟聯動”新體系》)中,首度提出的“中國大區域經濟新體系”之副系統“新絲路體系”所闡述的國家戰略發展全新理論和全新思路。其舉措還包括:設立南疆喀什內陸經濟特區、設立中西亞自由貿易區、築建中國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體系——新天路-泛亞高鐵網-亞歐大陸橋國際高鐵線等等。
《
中國城市走向》進一步闡述,中國大區域經濟新體系中與“新絲路戰略”體系相對應的是長江流域經濟帶、黃河流域經濟帶和海岸線經濟鏈構成的其主系統“江河海體系”。
構想
劉斌夫在《中國城市走向》提出“重築新絲路”的構想:古絲路上“五口通八國,一路連亞歐”的南疆重要城市喀什,政治、經濟、文化地位正日益抬升,正成為西北地區的重心之一。《馬可·波羅遊記》中,喀什被描寫成“貨如雲屯,人如蜂聚”的“東方開羅”。東漢名臣班超率36名隨從,以喀什盤橐城為據點,開通西域31年,是繼西漢張騫之後,再次打通西域國際貿易通道的重要使者,至今,這位投筆從戎的將軍塑像還立於盤橐城坍廢的城垣。把喀什打造成中亞、南亞經濟重心的發展戰略,是順應絲綢之路上相鄰各國的要求的。另一方面,為穩定邊疆、鞏固邊防,也要走開放與發展之路,形成經濟優勢與活力,推進和平前提下的經濟發展交流,才能真正在睦鄰友好的政治關係中占據主動。從國家經濟安全考慮,中國必須開拓通往中東直至西方的戰略性陸路通道。通道多易產生競爭機制,就會使過路費降低、安全性提高,同時使貿易量大幅度增加。而今正在修建高等級的國際公路和擬建喀什至巴基斯坦白沙瓦的鐵路,如果建成,從陸路到中亞、中東和歐洲,就比走海路運輸縮短數千公里路程和數十天時間,為西部大開發創造嶄新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大大提升西部地區城市和區域的開放度和外向性。並且,塔吉克斯坦等國非常重視以喀什為中心的“中亞、南亞經濟圈”。
卡拉蘇口岸開通後,很多人都把這條通道看作塔吉克斯坦的“希望線”。是年6月上旬,喀什已開通了到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的國際航班,正在設法開通喀什到印度、吉爾吉斯斯坦甚至土耳其的航空專線。中亞商人已經把採辦中國貨的地點,從浙江義烏移駐至南疆喀什。一個使周邊鄰國和地區受益於經濟開放的國家,也會有比較好的周邊政治環境。中國以喀什為邊貿橋頭堡,在與中亞、南亞國家建立良好政治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加速發展多邊經濟合作關係,對於控制和消除在鄰國邊境騷動的恐怖與分裂主義勢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此後十年來,學者劉斌夫在其專著和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撰寫的多篇經濟內參特稿中反覆深入研討新絲路戰略。不斷擴大其外延、豐富其內涵。
劉斌夫在其專著《策劃重慶,策劃四川——構築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第一章《中國經濟新體系與川渝關係新解說》第2節《聯動“江河海”,築建“新絲路”,力促川渝合作,擴大對外開放》之《4.築建中歐國際鐵路,聯接亞歐非,打開中國西部出境新通道》段落中指出:以喀什為連線埠和起點,構建“亞歐大陸橋”國際高速公鐵客貨聯運開放體系,可以鞏固和提升喀什作為西部南疆邊陲重鎮的國際地緣經濟、地緣文化地位和國家安全戰略地位,大力推進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弘揚西部民族地域歷史民俗傳統文化,積極配合戍邊禦敵、反恐遏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設立西部內陸經濟特區,繼續改革和擴大開放,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有力推動西部大開發和西部經濟崛起的進程,加快實現全民奔小康的宏偉目標。
在該章節《5.啟動亞歐國際交通“雙萬億工程”,開創西部對外開放新格局》段中,劉斌夫進一步闡明:打造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築建新天路和亞歐大陸橋中歐國際鐵路及國際高速公路,洞開西部對外開放國際新口岸,這一系列全新構想和重大舉措,將有效激活西部資源,通過災後重建、應對危機和拉動內需的舉國體制強勁推手,吸引東部沿海因
世界經濟危機致使國際市場受挫而難以全然消解的投資能量,將產業平台向西部轉移,從而進一步深化和擴大西部開發開放,造就西部特色經濟百千億產業集群,拉近西部與東部的經濟水平與發展距離。重慶、四川及成都,還可以聯手注資,與新疆喀什共同開發“亞歐大陸橋”國際口岸,投入工程設施建設,合作經營,持股分紅,共謀中西亞自由貿易區“飛地經濟”發展。喀什在國際交通運輸物流工程建設之同時,還當擴建喀什國際機場。並在保護古城及傳統文化遺存的前提下,以未來南疆油氣工礦業為背景,長遠規劃和大力開發國際化的喀什城市新區,努力推進城市化進程,藉以提高
城市化水平,在硬體與軟實力方面皆與國際接軌。並且,應當儘快開闢中西亞“中吉塔烏哈自由貿易區”,將多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中西亞各國,包括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諸國納入“亞歐大陸橋”“亞歐經濟合作體”的起始國範疇。同時還可以喀什為支點,創立內陸“南疆經濟特區”。並將催生(與“
東北城市群”並起的)“西北城市群”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
2010年5月20日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會議,決定設立新疆喀什經濟特區。自此,新絲路戰略雖尚未明確概念,實則已開始落地。
劉斌夫在新著《中國拐點:西部開發20年——西進西出戰略啟示錄》(
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中再度闡述“新絲路”和“西進西出”戰略的重要性和宏大意旨。本書以獨特的全球經濟新視角和新思路,考辨千年西部經濟輝煌史,回首西部開發篳路藍縷的過去十年歷程,審視
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和經濟畸高增長的內在根由,探索新十年西部大開發的全新路徑,疾呼調整經濟結構、最佳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與增長方式,詮釋尋求西部開放國際新口岸、構建亞歐大陸橋—亞歐國際經濟走廊和築砌中國西部經濟新高地的“西進西出戰略”,力主建立中西亞自由貿易區和促進亞美歐世界經濟三角平衡,揭示推進西部發展與沿海同步、中國經濟完美轉型和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大主題,擊節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前行步履,展望十年新西部的廣闊前景和美好未來。
劉斌夫在2012年寫作的50萬字新著《策劃中國:經濟大轉型》(
中國發展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戰略篇 第一章《中國大區域經濟新體系》《1. 江河海體系:中國大區域經濟發展之主系統》、《2. 新絲路體系:中國大區域經濟發展之副系統》、《3. 海洋文明與海洋戰略:大國崛起的重要途徑和必由之路》等段中更加系統地全方位論述新絲路戰略的深刻含義。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同納扎爾巴耶夫在會談後共同簽署《中哈關於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同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
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首度在國家戰略層面公開提出《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用新模式建設一條“新絲路”》,意味著“新絲路”從專家學者構想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