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禪詩

新禪詩是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興起的一個詩歌流派。所謂新,一是形式,是現代白話詩的寫作,而是內容,與古代的禪宗詩歌相比,新禪詩具有當代生活元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禪詩
  • 作者:雷默
  • 出版時間:2007年
  • 出版社:長征出版社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作品賞析,作品評價,

作品簡介

雷默<新禪詩:東壁打西壁>。2007年,長征出版社出版。該書部分作品在《禪露》、《禪》、《佛教文化》等雜誌發表。此外,少林寺《禪露》雜誌、河北佛教協會的《禪》均刊發不少新禪詩作品。

作者簡介

雷默
中國當代新禪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詩風自然樸素、簡約含蓄,充滿禪機妙趣。其詩文在《佛教文化》、《禪露》、《禪》、《星星》、《作品》、《揚子江》、《非非評論》、《南京評論》、《新大陸》、《一行》、《雙子星》等國內外雜誌發表。美國權威英語詩刊《 TALISMAN 》 fall 1994/winter 1995 number 13 特別翻譯介紹了雷默的新禪宗詩 。代表作品有《二毛和我的故事》(長篇系列詩)。
2007 年出版詩集《新禪詩:東壁打西壁》(長征出版社)
現居南京。

作品賞析

梅花
梅花從枯枝上
吐出蕊
思想者的頭顱
在夜裡開花
當光
遇到更強的光
它們就合併了
淌過岩石
枯枝轉青的時候
梅花已腐爛
道路,廣場
晴朗的天空下
蜜蜂低吟
2007.2.28
在霧中
2006年12月25日下午起,南京50年不遇的濃霧來了,報紙說,當日晚上8點,能見度0.0。
好大的霧啊
比黑夜來得更快
樓宇沉沒了
道路迷失
汽車,行人
美麗的城市
你們在哪裡
扔下我,一個瞎子
好在我聽見
鐘錶的聲音
以及身旁飄落的
樹葉的聲音
06.12.28
回家過年
西去的列車
把度新帶離了南京
他要去合肥過年
他的丈母娘在那兒
老婆和孩子早兩天就去了
已經是臘月二十九了
他不能拖到年三十
列車轟隆著,裝滿了去合肥方向的人
父母去世,哥哥還在的時候
他總是回徐州過年
他說,我比哥小很多
幾乎是哥把我養大的
可是,哥哥也去世了
徐州還有什麼意義呢
徐州,古彭城,九省通衢
留給了嫂子,還有幾個侄子
“不去合肥去哪裡?
當然我可以一個人留在南京,
一個人到一個陌生地方。”
我知道,他並不喜歡丈母娘和兩個舅子
他們打麻將,我去了包公祠
逍遙津,三國中張遼的衣冠冢
哈哈,回來還吃個現成的
他說著合肥,就像從前說徐州
2007.2.25
車過兒童醫院
公車又一次經過兒童醫院
"請給抱小孩的讓個座"
喇叭里的女播音
似乎是同情,似乎是冷漠
因為六點,下班的人很多
總有抱小孩的人
在這個黃昏
失去平衡
每一次的到達,然後離開
一條名叫廣州路的路上
梧桐樹春天飛絮
秋天葉凋零
只是醫院,永遠矗立在馬路旁
白晝或者黑夜,閃著光芒
"上不來的,請不要擠了"
媽媽哄著懷裡的孩子,乖,我們等下一輛
12月初 棲霞山
三月未雨 空氣乾燥
泛白的樹枝上
飛塵萬點
石隙間 枯溪邊
新落的紅葉
遊人未覓
一塊巨石後面
輕風柔草
隱映幾株翠竹
小紅果 飽滿欲墜
好像去年所見
左拐一條草徑
古木更幽深
思維如電
智語遺落林間
古寺又現
哐鐺一聲
那邊有人
把可口可樂罐子
扔進了山崖
十棵松樹
這是冬天
一個寂寞的早晨
樹葉落光了
清潔工掃著灰塵
在慣性中前進
風景無動於衷
泛白的樹枝上
一兩個鳥巢
車過鼓樓
忽現幾棵松樹
默默綠著
一二三
一共十棵
2002.1.8
在夜行列車上
在夜行列車上
我看見那些光
像遠古的塵埃
散佚的飛矢
它們在石頭的臉上
牆壁 粗糙的
梧桐樹的背上
一條黑白相間的狗?
或者 像水銀
流瀉 在山谷中
隧道里
記憶深處的螢火?
黑夜的舌頭
光的舌頭
它們親吻著
冬至
黃昏早早降臨
光禿的枝條
沒入黑暗
等待著
枇杷仍在開花
麥苗尖尖
草履蟲懸在風中
青蛙在土裡
夜在閃光
枯瘦的江水
載著一葉扁舟
流向了大海
另一面
太陽漂流
向北
打水漂
這不是二十年前
我在立公河邊
打水漂
我扔出去的那些瓦片
早已睡在
河底污泥中
也不是我們常說的
一個比喻
比喻做事不塌實
像瓦片
在水上漂
這是在玄武湖邊
一場大雨後
我教女兒打水漂
我像小時一樣
女兒像我一樣
貓著腰
我們同時將瓦片
扔進湖中
著瓦片跳躍
沉入湖底
"瓦片快沒了"女兒說
"天也黑了"我說
王懌
你還記得王懌?
河西9隊的
他也在南京呢
是我記得王懌?
還是王懌根本就沒離開我?
20多年前
我和他一起參加過
高中數學競賽
那個早晨
空氣里有股麥香
我們是坐著手扶拖拉機
去西場的
記得記得
一起去的還有周建春
2002
日晷
07年4月8日,江雪邀請胡弦、古箏、徐舒以及在下同游南京理工大學。校園深處,有一廣場,名為"時間廣場"。廣場上有一日晷。
時間一點一點聚攏
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
三葉草 二月蘭
高高的杉樹下
幾對情侶
蜜蜂嗡嗡唱
陌生的 熟悉的
繽紛的 單調的
葉子說,每一塊石頭裡
都隱匿著別的生命
花朵說,每一棵樹木都是日晷
各自丈量著春天的深度
十一月的光
有些年我知道
它們像塵埃
一粒一粒地
進入了
那花那草
那光溜溜的石頭
現在我回來了
在院子裡
和你說著話
聽它的聲音
樹禿禿的五步之外
一隻白羽毛的鳥
飛動著
向左向右
落在更高的丘上
等待等待我們
十一月的雨
那山坡站在雨中
看上去有些發黑
樹葉落下來
仍閃著些光
在緊貼地的一面
冒著熱氣
但黑瘦的枝條
越發黑瘦
朝南的伸得遠的
怎奈已經枯去
我看著雨一條線
一條線地從它們身上
流過
無窮無盡
落葉
我看著它們
在林間穿梭
柳葉斜斜地
疾馳,如箭
梧桐葉悠悠地
蕩漾,如舟
夜垂下眼帘
擋住它的蹤跡
又讓風留下
輕微嘆息
大地的聲音
時間的聲音
只有那松針
飛矢無聲
2003年
兩棵樹
銀杏、梔子花
兩棵樹緊挨著
在我的庭院
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
在我睜眼的瞬間
一棵在夏天開花
一棵從不開花
也許是不相干的
可是這個早晨,
它們緊挨著
黃色的銀杏葉
落在了梔子樹上
06.12.15

作品評價

夏日午後讀禪詩 ——雷默《新禪詩:東壁打西壁》簡評
文 / 王心麗
雷默送我一冊《新禪詩:東壁打西壁》。這詩本來六月出版的,卻拖到了七月。讀詩如同散步,讀詩如同品茗,世間恐怕只有禪詩可以這么心靜如水地讀。或許因為禪詩就是這么寫的。詩中沒有功名欲求、沒有裝飾、掩飾、雕琢,有的僅是一種真如心境。之前,我有一本古代的禪門故事。那本小冊子是 2001 年春天在長三角書攤上買的。那段時期經常在書中看到 “ 禪 ” 字,想自我提升,入個門。袖珍的小書中有短小的禪門故事,有隨意的禪畫,還有一些偈子。單單是“本來無一物”五個字,就悟了好幾年,總是乎悟出點什麼的時候,又被打發回原處。
“新禪詩”在形式上不同於舊禪詩,舊禪詩悟理,新禪詩悟境。舊禪詩是農耕社會的禪詩,新禪詩是工業時代、數碼時代的禪詩,新禪詩可以信手寫在網路上,寫禪詩的人並非都是僧侶。禪詩和詩同是詩,但不是一個門裡的詩。無論新舊,禪詩里沒有強烈的情緒;沒有呼喊,沒有嚎叫、沒有呻吟、沒有讚美。無所謂卑,亦無所謂亢。新禪詩“我心故我在”,不事張揚,形式質樸,如風、如水,如花,如葉,簡約含蓄,“言近而旨遠,象現而意深”。
雷默的詩,一詩一境。悟“順”中的“逆”,“得”中的“失”,“失”中的“得” ,“靜”中的“動”,“動”中的“靜”。因而使得“境”變得悠遠、空靈。舊禪詩是農耕時代的禪詩。當時的交通工具是牛和馬、牛車、馬車。方圓二百里就是一個很大的範圍。那時的僧人修心養性“悟禪”,要比數碼時代生活在五光十色的都市凡俗詩人“悟禪”要容易得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單純的,那時沒有當代工業的污染,沒有高度發達的物慾生活引起的強烈焦慮,沒有職業競爭。當代走四方的詩人,面對謀生、還貸、子女的教育費用、贍養父母的費用,連喝口水、到公共廁所方便一下都要花錢付費,面對撲面而來的焦慮,寫“新禪詩”的詩人是沒有家園的詩人,是在喧鬧繁華的都市為謀生而辛勞工作的詩人。夜深人靜的時候把詩貼在 BBS 上,與古人把詩題寫在山崖石壁上,題寫在故鄉的田野上,沒有可比,卻只能這么相比。詩人無論走到那裡,不等詩句寫完,詩句中的畫面便消失,甚至不復再來。一個隨手丟棄的易拉罐,便輕而易舉地砸碎了詩人眼前的禪境,悠然的心頓時落寞。那山那水如同淺夢中的山水,剛剛走進,便驚醒。眼前的夜色,遠古的塵埃,實際上是十幾年前支離破碎的印象。
關於新禪詩,雷默說:較多地受中國古代詩人王維、孟浩然的影響,受美國當代詩人加里·斯奈德的影響:現實即意義,擯棄象徵。的確,王維詩中畫的平實唯美境界,孟浩然田園山水詩閒靜的清曠美,加里·斯奈德的那種對古老價值觀,質樸自然生活的醉心,以及詩句的簡略含蓄……這些在雷默的“新禪詩”中都能隱隱感覺到。但是,雷默的“新禪詩”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中國江南都市的一個叫“雷默”的人的詩。他的童年在蘇中鄉村度過,在那裡度過童年時代、少年時代,後來考上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南京,娶了一個南京姑娘為妻。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讀大學的時候開始寫詩,後來分配到一家國營企業,九十年代後期企業裁員買斷工齡,到了一家 IT 民營企業。生活隨著生活的轉型而改變,詩,還在寫。
《東壁打西壁》中有三個小輯“松樹的秘密”、“二毛和我的故事”、“水塔山舊事”。在這三輯中,我認為“二毛和我的故事”這輯的詩最好。其次是“松樹的秘密”中的大部分和“水塔山舊事”中的幾首。禪詩不能帶有“火”氣,不能帶“燥”氣,也不能“冷”,不能“濕”。當代詩人寫禪詩難在這個“新”字上。這個“新”就是社會環境變遷後詩人的生存狀態,是現在進行時態。“舊”就是已經過去的。剛剛過去的昨天,剛剛過去的上午,日影偏斜的那一瞬。“戴發修煉”難在模稜兩可。僧人剃度以示修煉的真心和決心,不剃度就難守戒。新禪詩寫的是世俗之人的禪心。禪中的“空”、“無”與詩中的“真”與“實”是“新禪詩”最難把握的。這在雷默的短詩中幾乎可以說是不事雕琢的天成。以小見空曠,樸拙中見智慧,文字的簡約,畫面的虛實,讓讀詩人看到、聽到、感覺到藏在詩句後面的禪機和禪趣。
“二毛和我的故事”在二毛和我,二毛和我和讀者、童年的我和現在的我、讀者和自己童年的二毛、自己的童年、在城市和鄉村、鄉村和城市之間架構了一個無形的卻又是真實存在的空間美。二毛是一個存在,是一個超越眼前五光十色的拜金世界的存在。在二毛的世界裡充滿當代人丟失的純樸童趣。詩人是一個存在,讀者也是。但只有二毛是永恆的。詩人和讀者或多或少丟失了二毛的快樂,在不經意和無奈之間與二毛擦肩而過。因為丟失得太快,因為根本無法抓住,無論走到哪裡,總是迴避不了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尋找。在不相干的地方,不相干的時間,不相干的事件、不相干的人,不相干的原因中都能見到似曾相識的意境。美產生於強烈抑鬱之後的淡然,產生於強烈燃燒之後的冷卻,來自被殘和自殘。
四月
四月 我看見
樹的生長 在山坡上
每天不一樣
初一新芽 十五濃蔭
四月 我聽見
林的鳴唱 在月光下
今天像鳥 昨天似馬
四月 我的女兒
她會走路了 東倒西歪
選自《新禪詩:東壁打西壁》
雷默的四月,多么平靜而又充滿生機啊。從樹和林每時每刻的變化中,我們可以進一步感覺到陽光、露水、風以及萬物的變化,感覺到世界的無常。最後一節,“我的女兒”的出現,非常自然。這是一個自然的孩子,她像樹苗一樣,在春風中成長。她那東倒西歪的樣子,又是多么親近,多么可愛啊。這首詩,幾乎沒有一點機鋒,常說的禪趣和禪境也很隱蔽,自然天成,暗契禪之真義。我不禁想起日本女詩人千代的俳句《牽牛花》: “啊,牽牛花,把我的小桶纏住了。我要去打水。”
禪境因各人的感悟而不同,新禪詩也一樣,感悟的深淺完全在於讀詩的人。
王心麗簡介:著名作家,著有小說、散文 20 余種,代表作《陌生世界》、《落紅》三部曲。
雷默簡介:雷默,中國當代新禪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在《佛教文化》、《禪》、《禪露》等刊物發表過作品, 美國《 Talisman 》(護符 , fall 1994/winter 1995 number 13 )曾經譯介過他的新禪詩。
《新禪詩:東壁大西壁》,雷默著,長征出版社 2007 年 4 月第一版
</stron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