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紋雙耳罐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現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紋雙耳罐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紋雙耳罐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現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紋雙耳罐是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現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特徵彩陶漩渦紋雙耳罐,高37cm,口徑10cm。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
【名稱】:彩陶漩渦紋雙耳罐 【類別】:陶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文物原屬】:馬家窯文化遺物 【文物現狀】:【簡介】:高37cm,口徑10cm。 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起伏旋轉表現河水奔騰向前的韻律感。
馬家窯文化彩陶漩渦紋雙耳罐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陶器。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起伏旋轉表現河水奔騰向前的韻律感。這種將柔和的弧線和醒目的圓點相結合構成二方連續的裝飾帶,是馬家窯文化的典型構圖方式。
四圈漩渦紋彩陶雙耳罐 “四圈漩渦紋彩陶雙耳罐”收藏於臨洮縣博物館。文物歷史 屬於馬家窯文化。文物特徵 四圈漩渦紋,相似但不雷同,陶罐圖案整體設計不拘泥於完全的對稱,各部分保持大體一致,但又不是複製貼上。
4.馬家窯文化彩陶雙耳平底罐 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標準器,撇口,收頸,鼓腹,頸肩有雙耳。器口有磕。胎為泥質紅陶,在其口可見馬家窯文化典型的黑紅彩的鋸齒紋裝飾,器表也是採用黑紅彩的鋸齒紋裝飾,線條淳樸粗獷,富有張力。整體來看應為當時先進的慢輪拉坯製成的。陶器是出現於新石器時代,而馬家窯文化上承廟底溝...
半山類型的彩陶特徵,主要是用紅黑兩色相間的鋸齒紋構成各種紋飾圖案,諸如漩渦紋、水波紋、葫蘆紋、菱形紋,和平行帶紋,也有變體蛙紋和棋盤格紋。器形以小口鼓腹瓮、單把壺、雙耳罐和缽為主。從馬家窯文化的發展序列看,半山類型屬馬家窯類型及馬廠類型的過渡類型,其出土的彩陶無論質或量,均屬馬家窯各類型文化...
時至今日,馬家窯文化彩陶上古老的母題仍不失其迷人的魅力,那流暢的線條所產生的韻律感仍帶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彩陶漩渦紋雙耳罐 彩陶漩渦紋雙耳罐,彩陶漩渦紋雙耳罐,高37cm,口徑10cm。罐小口,圓腹,腹側安雙環耳,平底。胎呈暗紅色。肩及上腹部以寬肥的黑彩條帶和細窄的鋸齒狀條帶構成漩渦紋,利用弧線的...
馬家窯文化彩陶瓶: 侈口,雙耳。通體打磨光滑。頸部飾有黑色平行線紋,肩腹部飾有漩渦紋及蝌蚪紋,造型美觀。參觀信息 地 址:甘肅省廣河縣城關鎮西街29號廣河縣文化體育局門票價格:免費 開放時間:9:00~17:00 閉 館 日:春節期間、星期一 郵 編:731300 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廣河縣齊家文化博物館被...
彩陶的大量生產,說明這一時期制陶的社會分工早已專業化,出現了專門的制陶工匠師。彩陶的發達是馬家窯文化顯著的特點,在我國所發現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馬家窯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內彩也特別發達,圖案的時代特點十分鮮明。半山彩陶 半山類型的彩陶器,多為罐、壺。造型飽滿近似球,足內收,腹近直線,由於...
旋紋彩陶尖底瓶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尖底瓶是新石器時代特有的汲水用具,整個器身近似紡錘形,流線型的尖底大大地減小了對水的阻力,繫繩的兩耳裝在腹部的二分之一以下,讓瓶子入水後容易傾倒,灌滿水後提起繩子又是直立的,力學原理考慮得十分周到。這種本來就是水具的器皿,又讓馬家窯人著意地畫上水渦的紋飾,...
關於“漩渦紋”,眾多彩陶研究專家將這種紋飾依其形狀命名為“水波、漩渦、魚網紋”等。李進興《彩陶漩渦紋釋疑》則認為:彩陶上古人繪製的漩渦紋飾可能並不是“表現水波、漩渦以至水中的漁網”,而是具有一定抽象的意義,如“漩渦”代表“復活”等等。五代彩繪盤口瓶 該瓶高30厘米,口徑9.9厘米,底長9.8厘米。口...
馬廠類型距今約4300~4000年左右,是在半山類型彩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馬家窯文化晚期。彩陶器型更加豐富多樣,出現了單耳筒狀杯等特色彩陶。蛙紋是十分有特點的紋樣,四大圓圈紋、變體神人紋、格線紋、回形紋、折帶紋成為馬廠彩陶的主要紋樣。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距今約4200~3700年左右,與夏朝時代大體同時,在...
1974年至1981年,柳灣遺址共發掘墓地一千七百多座,出土文物近四萬件,其中彩陶就有2萬件。遺址特點 柳灣墓葬包括了馬家窯文化的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柳灣墓地可分為東、中、西3個墓區,不同文化類型的墓葬各有其分布區域,東區以半山類型墓葬為主,西區以齊家文化墓葬為主,中...
附加堆紋,彩陶紋樣有黑、紅彩鋸齒紋、葫蘆格線紋等;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泥質和夾砂紅陶罐、瓮,多飾繩紋,彩陶紋樣有黑、紅彩折線三角紋、漩渦紋等。另採集有齊家文化的雙大耳罐、侈口鼓腹罐和辛店文化的單耳杯、雙耳罐、雙袋足鬲殘片。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內涵及齊家文化的關係有重要價值。
尤以馬家窯類型為典型,出土文物主要有瓮、罐、瓶、盆、缽等,還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等,揚名海內外的"彩陶王"就出土在這裡,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另外還出土有馬廠文化的雙耳彩陶罐、齊家文化的雙耳罐等。1976年被批准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土文物 1954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內展出了一...
王坪遺址面積約6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3米,暴露有灰坑、墓葬和房址。採集有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泥質和夾砂紅陶片,多飾劃紋、繩紋,彩陶紋樣有黑、紅彩圓圈紋,方格紋,波浪紋,可辨器形有罐、瓶、盤;齊家文化的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片,多飾繩紋、附加堆紋,可辨器形為單耳、雙耳罐和侈口罐、鬲;...
臨洮古稱狄道,境內文化遺蹟非常豐富。著名的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均因在臨洮首先發現並命名。戰國秦長城西起臨洮,境內綿延50千米。該館展覽突出展示臨洮縣作為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命名地的豐厚文化底蘊,陳列有新石器時代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馬廠類型、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石器、骨器、彩陶...
半山遺址,位於甘肅省臨夏州廣河縣齊家鎮魏家咀村瓦罐咀的東側台地上,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的遺址。民國十三年(1924年),首次發現半山遺址,20世紀50年代後,甘肅省博物館作調查。半山遺址包括瓦罐嘴附近居住址、瓦罐嘴墓地、半山墓地、邊家溝墓地、王家溝墓地和半山以南瓦罐嘴以東墓地。東...
陶器收藏從新石器時代彩陶至漢代釉陶、灰陶,種類繁多,尤其是馬家窯—半山—馬廠類型彩陶,以精美紋飾展現古人藝術造詣。館內還藏有宗教造像及趙孟釗名家書畫,文化底蘊深厚。亮點彩陶包括會寧關川雙耳、紅嘴子四耳及永和網紋雙耳彩陶罐,其紋飾豐富多變,如帶紋、圓點、水波等,生動展現彩陶藝術魅力。同時,菊石化石...
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36件,三級文物199件;共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項、市級12項、縣級8項,傳習所6個;有《邊塞遺韻》——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絢麗的彩陶》——永登馬家窯文化彩陶展2個主題展覽和永登民俗文化展;文物類別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彩陶、石器、兩漢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