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鐲形器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鐲形器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良渚文化
- 級別 :一級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鐲形器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鐲形器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鐲形器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直徑6.5 孔徑5.7 厚2.3
玉鐲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約公元前3300年—前2200年)時期的玉器,直徑6.7厘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詳細信息 此器為圓筒形,通體精磨拋光,邊緣未進行磨圓處理,基本保持切割後形成的稜角。歷史淵源 良渚文化玉鐲形器較多,出土時通常位於人腕處,其口徑存在一定差別,可能有臂環和腕鐲之分。除了表面平滑的...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鐲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直經7.1 孔經6.1 高2.2 為典型手鐲,壁薄,中穿光滑平整,外壁以上下兩道切割痕做出一微凸面,一圈等距離分布四個,推測是琮上神人獸面像的布局,而圖案已簡略。玉鐲是良渚文化的常見器物,是良渚人的臂飾和腕飾。從四個...
【名稱】新石器時代四龍首玉鐲 【類別】玉石器 【年代】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文物原屬】浙江餘杭縣瑤山墓葬陪葬品 【文物現狀】1987年出土,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介】高2.6厘米,孔徑6厘米,外徑7.4厘米。俗稱蚩龍環。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灰白色。鐲身寬扁,橫斷面略呈...
四龍首紋玉鐲,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器。1987年出土於浙江餘杭安溪下溪灣瑤山1號墓。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大外徑7.4厘米,高2.6厘米,孔徑6厘米。玉料呈灰白色。器作寬邊環形,外壁等距浮雕四龍首,且同向正視。各龍首均寬口露齒,有外凸的圓形鼻孔。此器所飾龍首奇特少見,其中眼和牙似牛或鹿,鼻如...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玉鐲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代玉鐲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壁寬:1.6-1.4 高:1.5-1.8 直徑:8.5 孔徑 :5.5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獸面紋玉鐲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獸面紋玉鐲為一級文物,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介紹 玉質較純淨,基本呈雞骨白色,局部有稍渾的黃斑,黃紋。內圈圓滑,外圈有四個等距離分布的稍凸起的長方形塊。塊上飾有淺浮雕簡體獸面紋,每個獸面紋上有二道淺浮雕弦紋。
【名稱】新石器時代四龍首玉鐲 【類別】玉石器 【尺寸】高2.6厘米,孔徑6厘米,外徑7.4厘米。【年代】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文物原屬】浙江餘杭縣瑤山墓葬陪葬品,1987年出土。【文物現狀】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物介紹 該玉鐲玉質沁為灰白色,鐲體寬厚,整體作寬扁的環狀,內壁平直,外壁等距離浮雕4個...
良渚文化琮式玉鐲為良渚文化文物,現收藏於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良渚文化琮式玉鐲,高3.2厘米,外徑8.4厘米,孔徑6.2厘米。該玉鐲玉質牙白,底緣有褐色斑,器物呈環狀,表面光澤瑩潤,外側分布五組扁方形面凸台,檯面上部隱起二道凸棱,上刻十數道平行細旋紋,下部勻飾五組獸面紋,為迄今所僅見...
良渚玉器豐富的器形,眾多的數量,先進的工藝,精美的紋飾,複雜的功能,深遠的影響以及蔚為大觀的用玉情景,不唯為中國新石器時代,也為世界同時期所絕無僅有,它在中華玉文化傳統中的突出地位,已不言而喻,成為疏解中國古代禮制形成以及中華五千年文明無可替代的重要實證。主要影響 我們的祖先對玉器的崇拜在良渚...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遺址新發現初步廓清了良渚遺址群經歷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設散點式聚落,到人工規划水利系統和建造莫角山、反山等大型營建,構築帶有城牆、外郭的良渚古城的三個發展階段;反映了良渚人群聚落管理和城市營建理念、信仰體系不斷成熟的演進過程,顯示出良渚文化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文明起源過程中的 重要意義。保護...
新石器時代玉錐形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玉錐形器。黃綠色玉質,表面有白色及黃褐色沁斑。呈四方柱形,尾端自然收尖,整體光素,頂端榫處原有對鑽孔,因孔殘斷,已磨去。玉錐形器盛行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有圓錐形和方錐形兩種,方錐形器多出土於手部。對於其用途,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古代醫療砭針,有人認為...
器表紋飾除通常所見的橫棱冠,凹圈眼、橫鼻以及蛋圓形眼瞼、橋形額的神臉與獸面以外,在代表冠的二條橫棱中間,上下橫鼻上以及眼臉與橋形額上均填刻弧線與雲紋組成的幾何形圖案,在神臉與獸面的左右還各刻一飛鳥。刻紋之細小與當今微雕不相上下。此器玉質之精,雕工之細,都堪稱良渚玉器的極品。上海市...
良渚文化玉柱形器是良渚文化文物。高5.5厘米,上徑4.7厘米,上孔0.9厘米,下徑4.6厘米,下孔0.7厘米。現收藏於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該器整體呈淡青白色,帶淺灰色筋斑。器形為圓柱形,柱體上雕飾有上下對稱錯列的四組神獸面紋。整器製作規整,拋光潤澤,構圖布局錯落有致,在迄今所發現的...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串飾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圍長37 文物鑑賞 此串項飾包括七粒珠,十三粒管,玉質基本白色,也有白色泛黃褐色的,對穿孔。玉串飾是良渚人的主要項飾,一般由珠、管組成,此件項飾圍徑甚小,可能非墓主使用,而是隨葬一側的戴寇狀器神像的項飾。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鐲形玦,乳白色,平素。外徑7.4厘米,內徑5.8厘米,高0.7厘米。斜斷面(缺口)平直毛邊。玉質細膩,磨製精細,光潔體大,在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同類玉器中屬罕見。現收藏於嘉興博物館。文物信息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期文物,鐲形玦,乳白色,平素。斜斷面(缺口)平直毛邊。玉質細膩,磨製...
“琮”做為中華文明古代早期新石器時代代表文化,其作用一般認為是祭祀之物。多採用方形圓柱的形式。在中國古代人類文明文化中,諸多史前文明出土作品中,玉器做為陪葬品,屢見不鮮。但距今五千年上下的良渚文化中玉器文化的精美卻令人嘆為觀止。良渚文化中文化內涵極為豐富,表現在玉器里的便有無限的思想性、藝術性和...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錛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錛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長4,寬2.1,厚0.6 器形類似於常形石錛,單面平刃微弧,刃寬於背,整器切割不是很平整,器表有較多缺損,薑黃色玉質,未見使用痕,有可能是件禮儀用器物。
下節有橢圓形的眼瞼、橋形的額和凸橫檔的鼻組成的獸面。在橢圓形眼瞼中以重圈為睛,在凸橫檔上填刻以橫直線、雲紋組成的圖案。在神臉和獸面兩側又各刻一隻飛鳥(共 16 只),鳥身上也填刻捲雲紋和橫直線圖案。整器造型規整,線條流暢,構圖對稱和諧,形象莊嚴生動,是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珍品。高 5 厘米 ,射...
嘉興地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直至良渚文化的核心區域。作者利用業餘時間研究良渚文化,有一定的心得體會,曾在2004年9月出席在嘉興舉辦的全國《紀念馬家浜遺址發現45周年》會議,曾在會議上作書面發言。目錄 第一章 良渚文化簡介 第二章 良渚文化時期玉器簡介 第三章 管鑽法和螺旋紋 第一節 管鑽法打孔與...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琮。器外表以四楞為中心線飾簡化的象徵性的戴冠獸面紋。器上共有二十四組獸面紋。1994年5月28日經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專家組定為一級文物。現收藏於常熟博物館。展品介紹 器外表以四楞為中心線飾簡化的象徵性的戴冠獸面紋,眼為圓圈,圈外左右對稱一小橫線表示眼珠與眼角,轉角上...
【良渚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鎮而命名,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長江流域最重要的考古學文化,碳14測定的年代為距今5300年至4300年。良渚文化以全世界最精美的玉器、石器所表征的禮制、連續作業之犁耕生產方式、大型工程營建、大規模社會生產組織系統、早期科學技術思想以及絲織、黑陶、髹漆、木器等手工業...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
在我國南方一帶,仍有將手鐲稱為手環的說法,可以確切的說,國人所佩戴的手鐲從形制上講源於玉璧。新石器時代的禮器——璧開始逐漸演變,從“肉好若一”的環,最後再到“好倍肉”的瑗;從祭祀的禮器到佩戴的首飾,其演變過程經歷了幾千年之久。玉琮 有的學者認為手鐲是從新石器末期良渚文化的主要玉器形制琮演變...
玉璧是一種中心有孔的扁圓形玉器。良渚玉器中其他器形如冠狀器、三叉形器、玉鐲及各種玉雕被認為是當時貴族戴的飾物。玉器簡介 古人在祭祀時,認為這種器物能同祖先神靈相通。除用作祭祀外,還可用作裝飾、祥瑞、斂葬等。玉璧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以良渚文化為代表。春秋戰國時代已相當精美。漢代玉璧雕工愈加精細,漢墓...
這件新石器時代玉斧是六十年代,收藏者張波的一個姑姑在東北某地無意撿到的,後來張先生以5千的價格從姑姑手裡買了過來。藏品特徵 這件藏品呈梯形狀,。在玉斧的表面有多處沁色。背景資料 玉斧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目前所知形態最完整的玉斧,是浙江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鉞。這套玉鉞由冠飾、鉞身、端飾...
良渚文化玉琮以後又向其他地方擴散。過去在全國許多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遺址和墓葬中都曾發現有良渚式的玉琮。到商周時期玉琮走向衰微,形制多變為素麵矮體,製作也簡單粗糙,至東周時玉琮少見,秦漢以後消失。關於玉琮的用途,在記載商周祭祀活動的《周禮·春官·大宗伯》一書中寫道:“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