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高13.6厘米,口徑16.4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高度:13.6厘米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高13.6厘米,口徑16.4厘米。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帶蓋陶鼎高13.6厘米,口徑16.4厘米。...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鼎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鼎殘高7.8厘米,口徑6.4 厘米 。
新石器時代帶蓋罐形陶鼎 新石器時代帶蓋罐形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帶蓋罐形陶鼎口徑12厘米,身高12.4厘米。
新石器時代陶鼎 新石器時代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陶鼎高8.5厘米,口徑17.5厘米。
陶鼎,新石器時期出現的炊器,用於煮食物,一般為夾砂陶。器形大多為圓形,深腹,圜底或平底,有圓柱形或扁片形三足。有的有雙耳,帶蓋。最早見於河南新鄭裴李崗和河北武安磁山遺址。商周青銅鼎成為禮制重器,陶鼎地位隨之提高,也有禮制意義。戰國至漢代出現鉛釉陶鼎和彩繪陶鼎,多作隨葬明器。漢代以後消失。文...
這種以拐角為中軸線的紋飾格局,在良渚文化方琮、方錐形器上得到延續和發展,是良渚文化獸面紋的先驅。此鼎碩大厚重,製作規整,是上海迄今發現的最大的陶鼎,也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不可多得的鼎中大器。從大鼎的口徑判斷,製作這樣一件龐然大物,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困難一定不小。僅是制陶的慢輪盤徑至少在60...
我們看到的良渚文化的出土文物,龍文化形象很精美。如1984年青浦福泉山出土的良渚文化蟠螭紋鏤空足帶蓋陶鼎,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龍之道 華人藝術家江在勛作品-《龍之道》盤古開天地神化的精靈-龍:演進著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中華民族形象的代表,象徵著華夏子孫的品德.精神和信仰……陰陽合和,龍鳳呈祥,天地萬物...
雙耳三足陶鼎 雙耳三足陶鼎,器形為圓形,深腹,寰底,帶蓋,具雙耳,有圓柱型的三足。文物介紹 此器形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多做為炊具,用於煮食物,後商周青銅鼎成為禮制重器,陶鼎地位隨之提高,也有禮制意義。戰國至漢代多作隨葬明器。現收藏於東甌國歷史陳列館。
新石器時代罐形陶鼎 新石器時代罐形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罐形陶鼎高11.4厘米,口徑9.3厘米。
新石器時代盆形陶鼎 新石器時代盆形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 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盆形陶鼎口徑17.8厘米,高9.2厘米。
西漢帶蓋小陶鼎 西漢帶蓋小陶鼎是一件西漢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西漢帶蓋小陶鼎通高9厘米,器高7.5厘米,口徑11.8厘米。
最終變為圜底的陶釜。中原地區春秋時陶豆多有蓋,蓋與豆盤扣合形成橢圓形,喇叭形座由低變高,豆盤內往往刻劃文字或記號。陶罐由低領到高領,逐步演變為高領陶壺。帶蓋陶鼎也比較多。春秋時期日用陶器品種明顯減少,常見的僅有鬲、釜、盂、盆、豆、瓮、罐七種。印紋硬陶有瓮、壇、瓿、釜等。陶色和器形與...
瑤山遺址是迄今等級最高、出土玉器數量最多、器類最為豐富、製作最為精美、最具影響力的良渚文化墓地,是良渚文化考古中最為重大的成果,曾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屬於中國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浙江餘杭下溪灣村。1987年發掘墓葬12座。基本信息 瑤山為一低矮山丘,良渚時期先民在較平緩...
1995年9~10月,平湖市博物館對遺址北部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清理400平方米,發現良渚墓葬8座,出土各類器物71件,主要有玉錐形器、玉管、玉珠;石鉞、有段石錛、石鏃;陶鼎、陶豆、陶盆、雙鼻壺、陶罐、陶簋等。平丘墩遺址是平湖境內發現較早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址,並經過兩次正規的考古發掘,對遺址的內涵及...
1983~1984年以及1986~1987年,為研究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又做了第二、第三次發掘。三次發掘面積達2235平方米,發現福泉山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古人在崧澤古遺址上堆築的一座高台墓地,其下有崧澤文化的居住遺蹟1處,墓葬18座,其上有良渚文化墓葬32座,此處還有吳越文化墓2座、楚文化墓4座、西漢墓96座、唐...
是以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和青銅時代遺存為主的遺址。海撥4.46一6.29米,東西寬60米,南北長80餘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為4000多年前村落遺址。上海馬橋遺址包含著三層不同文化:上層是晚期印紋陶遺存;中層是早期泥質印紋陶遺存;下層疊壓著一層典型的良渚文化。文物遺存 上海馬橋遺址是以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和...
良渚文化遺存有祭壇、積灰坑等祭祀遺蹟和貴族墓葬32座,共出土玉器、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達2800餘件,有象徵神權的神人獸面紋玉琮、玉璧,象徵王權的玉鉞權杖和各類精美的玉質裝飾品,其中的典型為良渚文化飛鳥獸面紋玉琮式鐲和良渚文化高柄陶罐。發現戰國時代吳越墓葬4座、楚墓2座,隨葬品有玉璧、原始瓷碗、杯和...
在文本撰寫上,本篇案例從設計藝術學的角度出發,以功能、形態、工藝、材料以及設計價值評估、文化寓意等方面為分析重點,力圖展現中國傳統廚具設計和食材造型的精髓。本篇案例所涉及的時間,上起史前社會(主要是新石器時代),下至民國時期。有些沿用至今的案例設計,因其設計的優點和生命力,也選入本卷。而所涉...
T形足 T形足是足式之一,陶瓷術語。形態特徵 即單個足外觀呈T字形,有橫T字形和側T字形,以橫T字形為多。最早見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刻紋灰陶鼎,侈口、折沿、鼓腹、圜底,下有三側T形足。出土文物 河南三門峽市出土的西漢彩繪陶鼎和彩繪陶覷多為扁柱狀T形足。
阿崗寺遺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崗寺村,總面積約21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阿崗寺遺址,遺址覆壓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裴李崗文化等類型的文物和遺存,出土文物有有石斧、石鐮、石鏟、骨錐、陶紡輪、陶拍、網墜、陶鼎、陶豆、陶罐、陶觚、陶壺以及稻粒和動物骨骼。阿崗寺遺址的...
1982年,會同上海市文管會對重固福泉山古文化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取得了重大的收穫,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戰國至漢代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在考古學上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為上海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1984年,陳雲同志為青浦縣博物館親筆題寫了館名。1985年1月21日,青浦縣博物...
東山村遺址,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金港鎮東山村香山東側的斜坡上,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東山村遺址,1989年3月被發現,經過幾次發掘清理出多處房址、灰坑、墓葬,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數百件。東山村遺址的發掘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史前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資料,崧澤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級大...
開莊遺址的遺蹟、遺物反映出環太湖地區良渚文化對里下河文化的影響,它作為北部陸莊遺址、南部青墩遺址的中間連線,勾畫出五千多年前我國東部的海岸線,填補了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系列的重要缺環。這一遺址的發掘,對研究東台市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標尺,並將東台市人類歷史沿革向前...
名山後遺址,位於奉化區江口街道名山後村村南名山北麓斜坡上,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7米,確定年代為5600年,屬河姆渡文化延伸,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89年和1991年兩次發掘面積約860平方米,出土了建築、土築高台和墓葬等遺蹟及數百件玉、石、陶質遺物。名山後遺址的發掘為研究河姆渡文化的後續發展提供了...
《鹽邑瑰寶:海鹽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精選》是201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林。內容簡介 《鹽邑瑰寶:海鹽縣博物館館藏文物精選》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緒論 新石器時代 骨牙器 骨鏢/馬家浜文化 骨鏃/馬家浜文化 骨哨/崧澤文化 野豬獠牙冠飾/良渚文化 牙鏃/良渚文化 骨鏃/良渚文化 象牙端飾/良渚...
蔣莊遺址,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張郭鎮蔣莊村東約500米的泰東河西岸。蔣莊遺址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類型,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已經探明的遺址核心區域規模2萬多平方米,呈中部高、四周漸低的台形,良渚文化堆積平均厚度2米左右,遺蹟現象豐富。良渚墓地豐富多樣的葬制葬俗、保存完好的人骨與葬具、高規格的隨葬玉器、...
紅陶魚鰭形足鼎 良渚文化陶鼎,出土於青浦縣福泉山,現藏上海博物館。罐形容器,鼎足是從早期的魚鰭形向中晚期的扁方形,T字形演變的,腹下三足呈魚鰭形 ,上刻數道直條紋。
達澤廟遺址位於海寧馬橋街道先鋒社區達澤廟自然村。屬於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距今約2500—4500年。歷史沿革 遺址於1988年冬發現,1990年4月對其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350平方米,發現墓葬12座,出土器物131件。出土器物有良渚文化的夾砂紅陶鼎、魚鰭形、扁鑿形、丁字形鼎足、泥質灰陶豆、罐等,還有石器及玉器...
下陽遺址, 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於廣德縣柏墊鎮下陽村。遺址處於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簡介 下陽遺址, 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於廣德縣柏墊鎮下陽村。遺址處於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歷年地表常有文化遺物出土。主要有夾砂陶鼎、各種印紋陶片,磨製精細的石鏟、石錛、石斧、耕田...
崧澤文化文物包括玉玦1件、石斧、石錛、石鑿、陶網墜、陶鼎、罐、杯、器蓋等。良渚文化遺物主要有石器和陶器,石器為帶把石刀1件,陶器有鼎、鬹、圈足盤等。在遺址上層發現有泥質陶器、印紋硬陶、印紋軟陶片等,推測屬於商周至春秋時期。姬山遺址是一處以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主要內涵的遺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