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穿孔石斧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穿孔石斧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級別 :二級
新石器時代穿孔石斧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1983年12月,在新津縣鐵溪鄉順南河邊發現了一些繩紋夾砂粗灰陶碎片,繩紋夾砂粗紅陶碎片以及一件穿孔石斧。(圖)石斧通體長9.8厘米,上端寬3.8厘米,刃口部分寬5.8厘米,刃口已使用殘缺,孔大1.2厘米。這次發現有孔石斧,是新津繼修覺山發現新石器時代石石斧(見《文物》1982年第4期82頁)之後的又一新發現。
新石器時代 發現經過 東園遺址發現經過是:1985年5月21日《鹽阜大眾報》以《新石器時代石斧——出土於阜寧縣施莊鄉東園村》為題記述:“1978年10月,阜寧縣施莊鄉東園村民眾挖沙時,在面積約70平方米、深1米左右的黃沙中,挖出了石斧、石錛、石玦等石器近百件。其中1件穿孔石斧通長24.5公分,口闊11公分,是用...
1978年發掘,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環、石鑿等百餘件屬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其中較珍貴的是一種穿孔石斧,長24.5厘米,上闊11厘米。還有一件刻畫東海日出紋祭瓶(是否是祭瓶有待考證),現均藏於鹽城博物館內。另在距此地200米處又出土一批戰國、漢代和隋唐時代的文物,並出現陶片堆積層。經考證,認定這是一處新...
穿孔石鉞 屬於新石器時代屈家嶺文化,長15.8cm,武漢市新洲陽邏香爐山出土。器身扁薄,平面呈梯形,上窄下寬,弧刃上部鑽一孔,孔渾圓,為綁附用。是由作為複合生產工具的穿孔石斧發展而來,但後來變成製作精製、沒有使用價值的禮器,代表軍事統帥權。現藏於武漢博物館。
遺址位於三河市劉白塔村、河西岸前街積扇下部。1984年發現,1991年發掘,僅清理灰坑1個。出土的石器有磨製的石磨盤、磨棒,以及磨製石耜,穿孔石斧和細石器等。簡介 出土的陶器色陶居多,少有褐色陶和黑色陶,器類有深腹罐、盂斧等。器表紋飾以單一的刺為主,少見壓之字紋和刺紋;泥質陶、碗唇下常有一周...
1972年因當地開山取石,發現1件新石器時代的長方形穿孔石斧,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前去調查發現這一遺址。同年進行清理髮掘,揭開面積163平方米。探明遺址主要分布在東面山坡上下,南北長250米,東西寬60米的範圍內。地下古文化的堆積情況有二種:一種是在山坡上共二層。第一層灰黑土層,包含西周時代吳越文化的曲折紋...
鉞由新石器時代作為複合生產工具的穿孔石斧演變而來。斧用於戰鬥後,人們便將它的刃部放大,名之為鉞,“鉞者,大刃之斧也”。鉞還有另一特殊用途,即作為王權的象徵物。早期甲骨文字中,“王”字的象形頗像鉞之形,王字下面一橫寫作月牙形,像鉞之刃口。另一方面,鉞又是執行刑罰的權柄。《禮記·王制》也記載...
趙陵遺址在江蘇省崑山市張浦鎮南、吳淞江南岸,是一座占地約10畝的土山,與吳縣張陵山東西相戶。近年來在山的西北角取土,從1984年初起,在600平方米的範圍內,陸續出土了新石器時代文物,有穿孔石斧、帶柄石斧、石錛、泥質灰陶罐,黑衣陶壺,杯、鏤空豆等,還有紅胎塗紅色的陶片、陶紡輪、壁內夾稻穀的夾砂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