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末期折沿深腹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末期折沿深腹陶罐
- 館藏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 材質:陶
- 文物來源:撥交
- 藏品編號:71984
- 完殘程度:殘缺
- 質量範圍:1-50kg
- 入藏時間:2001年至今
- 文物級別:一般
- 規格尺寸:高32.3cm;口徑30cm
新石器時代末期折沿深腹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末期折沿深腹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折沿深腹陶罐 新石器時代折沿深腹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折沿深腹繩紋陶罐 新石器時代折沿深腹繩紋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文物特徵 質地:陶 藏品編號:92538 文物類型:陶器 實際數量:1 質量範圍:1-50kg 文物級別:一般 文物來源:撥交 完殘程度:殘缺 入藏時間:2001至今 具體尺寸(cm):高55,口徑42.5 ...
新石器時代折沿鼓腹直線紋陶罐 新石器時代折沿鼓腹直線紋陶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方格紋黑陶罐 方格紋黑陶罐是夏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河南博物院。文物特徵 敞口,折沿,方唇,卵形腹,平底微凹,器表印有凸線方格紋。
刻劃紋陶罐,遼瀋地區偏堡子文化類型陶器之一。遼寧瀋陽新民高台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亦屬新樂遺址中層文化遺物。夾砂褐陶、陶罐高25厘米,口徑23厘米,底徑9.5厘米。斂口、圓唇、外折沿、腹微鼓、小平底外折的口沿表面刻劃出整齊的豎條狀凹痕,腹部至口沿範圍內飾凸起的折線紋及豎條狀凸起的紋帶,在凸紋之間...
非洲中南部的新石器時代仍多打制石器,種植薯芋,同東南亞的情況有些類似。歐洲 英國新石器時代外赫布里底群島的4個“湖上住所”(即人工或半人工島嶼)發現大量陶器、陶片(破碎的陶製品)進行分析,包括傳統有棱和無棱陶罐,以及Unstan型碗(帶紋的淺碗)和有肩碗(沿口或上中段有突出的碗)。 分期情況 由...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1.1厘米,口徑7.7厘米,足徑23.6厘米,是新石器時代較常見的陶器。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1.1厘米,口徑7.7厘米,足徑23.6厘米。泥質灰黑陶。敞口折沿,斜腹淺圜底,下腹部有突棱一道,圈足略高,...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7.6厘米,口徑21.3厘米,腹徑24.5厘米。夾砂黃陶,侈口,圓唇,斜折沿且內凹,束頸,鼓腹,圜底,腹、底飾交錯粗繩紋。出土於閩侯白沙溪頭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數字博物館 2013年,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中文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雙耳黑陶罐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晚期雙耳黑陶罐是新石器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器。高15.3厘米,口徑11.3厘米,底徑8.5厘米。敞口有唇,頸設凸起紋紋一圈。貫耳、垂腹、平底,陶罐通體黑色,胎質細膩,製作規整,造型優美。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9.6厘米,口徑17厘米。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9.6厘米,口徑17厘米。夾砂灰黃陶,侈口、方唇,寬折沿,沿面斜直內凹,束頸、鼓腹,中腹有凸棱一道,外飾交錯繩紋。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
出土遺物不同時期有明顯差異,新石器時代晚期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陶器均為夾粗砂陶。陶色主要是褐陶和黃陶,火候低,許多散成泥狀無法提取。紋飾主要是繩紋和交錯繩紋。器類可辨者有花邊口沿罐、平底罐和缽等。商周時期地層和遺蹟中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磨製骨器、動物碎骨和少量青銅器。陶器除夾砂陶外,...
黑陶罐形鼎等。製法多為手制,但在器口又多用轉輪加以修飾。遺址文化 根據採集遺物特點,中山寨遺址很多與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類型相同。但有些器形,如尖底器以及施白衣的彩陶片,其文化內涵又接近於洛陽澗濱、王灣、偃師南灣等遺址,大致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早期和裴李崗文化向仰韶文化過渡的文化遺址。
該陶罐年代為距今 4400 ± 40 年、4480 ± 33 年, 經樹輪校正的年代為公元前 3330 年—前 2900 年、前 3340 年—前 3020 年。據此可將第五期文化遺存的年代推定為距今 5300 年—4900 年左右,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產物。同時,在出土陶罐殘片周邊也發現獸骨,專家推斷陶罐可能為古人蒸煮食物所用。
湖南湘江流域的考古文化。湘江是湖南省境內最大的水系,近年來,湘江流域相繼發現了一大批新石器時代遺址,對研究這一時期湘江流域的古代文化序列及其與周邊文化的關係提供了豐富資料。其中,以長沙縣南托大塘、汨羅市附山園早期、茶陵縣獨嶺坳一期遺存所代表的古代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徵,被學界命名為大塘文化。...
遺址出土石器主要有弧壁穿孔石刀、小石錛和有肩石器。還出土大量完整和可復原陶器。從陶器反映的情況看,這組器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地域性考古學文化。初步推測其年代約相當於中原的商周時期,在當地文化發展階段上屬於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器時代初期。據介紹,雞公山遺址的發現,不僅填補了貴州新...
漩渦紋彩陶四系罐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文物介紹 1956年甘肅永靖三坪徵集,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為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時期作品。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底徑15.9厘米。此彩陶罐採用泥質紅陶製作,斂口,鼓腹,腹以下漸收,平底,整體呈瓮狀。口沿外側有四個鉤狀泥突形成四系...
頁河子遺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沙塘鎮和平村渝河北岸的二級台地上,是新石器時代遺址。198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頁河子遺址。1986年,為了搞清寧夏西部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面貌及與相鄰地區同時代諸文化的關係,北京大學考古實習隊和寧夏固原博物館對頁河子遺址進行了發掘。頁河子遺址中,...
本圖錄為大師姑遺址2002-2003年考古發掘所出土的遺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等,共收錄219件。分二里頭文化、早商文化兩個部分,以大幅面、多角度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展示,給學術研究者和公眾鑑賞全新的感受和多維度研究的便利。目錄 前言 1.卷沿深腹陶罐2002XDG5①B:235 2.卷沿深腹陶罐2002XDG5②C:32 3.卷...
,三型與二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附加堆紋兩側加雙眼。屬龍山文化。鬹足。夾砂紅陶,乳狀袋足,是龍山文化典型陶器。陶尊。夾砂灰陶,子口內斂,腹部飾附加堆紋。屬岳石文化。陶鬲。夾砂褐陶,矮襠,實足尖,飾繩紋,是商代器物。陶罐。夾砂灰陶,方唇、折沿,圜底內凹,飾繩紋,是西周器物。
西陰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尉郭鄉西陰村的西北部,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前10000年—前2000年)遺址,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西陰村遺址廟底溝類型文化遺蹟出土遺物包括石、骨、蚌、陶等類,主要器型有釜、灶、夾砂罐、尖底瓶、直口或斂口缽、斂口瓮、缸、彩陶罐等;廟底溝二期文化遺蹟有圓形半地穴式房址...
龍山文化(Longshan Culture),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屬銅石並用時代文化。龍山文化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龍山鎮(今屬濟南市章丘區)而得名。經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
”夏朝末期由於桀的粗暴無能,使當時的國家處於每日戰亂和生活貧困的時代。桀有一天知道有一個諸侯王居然比自己賢良,而且大多數諸侯都聽他的,這下害怕了,就命令他的手下把商湯抓來,囚禁在夏台,就是今 天河南努縣這個地方。伊尹此時已成為湯的大臣。知道湯被桀囚禁,心急如焚。於是在國內準備許多財寶,並選了...
新石器時代遺存共發現窖穴和灰坑375座、房址123座、豎穴土坑墓96座、瓮棺76座、燒土堆積15個、溝15條、陶窯2座、灶1座、路1條及大量陶、石、骨角器。其中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主,屈家嶺文化次之,石家河文化和王灣三期文化遺存較少。仰韶文化的房址保存狀況較差,大部分僅殘存基槽或柱洞,除1座為半地穴式外,...
銀梭島遺址,位於雲南省大理市洱海銀梭島上,現存面積約4000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朝的故遺址。2003年10月~2004年5月、2005年3月~5月,先後進行了兩次發掘,發掘面積約600平方米。銀梭島遺址屬典型的貝丘遺址,文化堆積豐厚,部分區域堆積厚達6.7米,地層劃分達65層。兩次發掘清理出房子、灰坑、溝、火堆、...
梁王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戴莊鎮李圩村,京杭大運河傍依而過,是新石器至戰國時代的遺址。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調查發現梁王城遺址,經過多次考古發掘,表明該處遺址文化層堆積達5米多,內涵豐富,廓清了對梁王城遺址文化堆積、文化內涵的認識,其中大汶口文化晚期的房址、作坊、窯址以及墓葬的發現為研究...
新石器時代 廟底溝文化變體魚紋彩陶盆 113 新石器時代 廟底溝文化折沿彩陶盆 114 新石器時代 廟底溝文化曲腹彩陶盆 116 新石器時代 泥質褐陶人面形器 118 新石器時代 龍山文化籃紋泥質灰陶蛋形三足瓮 120 新石器時代 龍山文化繩紋磨光黑陶斝 122 商 陶爵 124 春秋 蟠螭紋泥質紅褐色陶范 127 春秋 鏃雙合陶...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中原龍山文化,主要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
採集陶片,早期多夾砂黃褐陶,素麵;器物有圓錐柱狀足鬲、黃褐陶罐等。晚期多泥質夾砂褐陶。泥質灰陶次之,紋飾以繩紋、弦紋、附加堆壓印繩紋多見;器物有平足鬲、矮圈足豆、折沿罐等。為新石器時代、商代和西周時期遺址。據傳,元末河南陳氏兄弟領導農民起義,自稱大王、二王,進軍黃(岡)麻(城),築此寨...
罐折沿平唇、短頷、斜肩、折腹、平底;鬲折沿、薄唇、深腹、腹下稍大、低檔、尖柱足、底部有煙痕。娑羅窯遺址據洛陽市考古隊工作人員講,老洛陽縣誌有記載是龍鐘——仰韶時期的遺址,距現在3000~5000年問,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周邊地區,北至該村中潑池以南,東至東溝崖,西至西溝崖,南至西溝相交的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