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

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

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於2003年4月。在原語言部和語文教研室的基礎上組建成立。新組建的中國語言學院,改變了以往預科漢語教學的單一模式,正逐步形成專業教育、預科教育和對外語言教學全面發展的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
  • 創辦時間:2003年4月
  • 所屬地區:新疆
  • 基礎:原語言部和語文教研室
專業特色,辦學規模,師資力量,教學成果,專業介紹,學院領導,地圖信息,

專業特色

中語學院下設中語系和預科部兩個教學單位。中語系承擔著漢語言、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維吾爾語)兩個專業以及對外國留學生的語言(漢語、民語)教學任務,還承擔著全校的大學語文、套用寫作等課程的教學。中語系漢語言專業招生對象為所有用少數民族語言參加高考的考生,維語專業招生對象為所有用漢語參加高考的考生(其中包括部分民考漢考生),兩專業均文理兼招。

辦學規模

該院現有漢語言專業三個本科班、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維吾爾語方向)專業三個本科班,共221名學生。專業畢業生要求維漢語兼通,能在各級各類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雙語教學、翻譯及相關工作。近幾年,各級政府部門、公安、檢察、司法、安全、學校等單位對此類人才需求量較大,畢業生就業前景看好。預科部承擔著全校所有民族本科生的一年預科漢語教學任務以及教育廳委培赴內地院校兩年制預科生的教學任務,現有26個班級,1050名學生。學院的教學已全面使用了語音室、視聽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

師資力量

中語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50人,其中教師42人,行政教輔人員8人。教師中有教授一人、副教授18人,講師16人,博士1人,碩士7人。有4人獲國家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有國家級國語水平測試員2人,省級國語水平測試員5人,新疆農業大學國語水平培訓測試工作站設在該院。

教學成果

中語學院有一批年紀輕、業務熟、教學好、科研強的骨幹教師隊伍,主持了一項教育部課題,一項研究成果獲自治區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主編教材多部;有六項教學成果獲區級、校級教學成果獎;多名教師獲學校教學競賽優秀獎;還有一批教師在語言類核心期刊上共發表學術論文數二十餘篇。
中語學院的各項管理工作一直走在了全校的前列。在知識競賽、“三育人”評選、綜合治理及各項體育比賽、文藝演出、第二課堂、青年志願者服務、黨團校等各種活動中均獲佳績。
“一切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是中語學院的首要命題。學院的目標是探索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鼓勵競爭和創新,加強素質教育,為學生創造靈活、寬鬆的學習和發展空間,注重學生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有機統一,培養適合時代要求、一專多能和有新農大特色的合格大學生,為建設美好的新新疆輸送人才。

專業介紹

民族語言文化專業
(維吾爾語方向)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兼通維、漢語,能在各級各類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雙語教學、翻譯及相關工作的套用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有關維吾爾語言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 主要課程:初、中、高級維語精讀、泛讀、聽力、口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現代維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語言與邏輯,維語寫作,書法等。
學制4年。修業年限:漢語言3—8年。授予學位 文學學士。
漢語言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兼通漢維語,能在各級各類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雙語教學、翻譯及相關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有關漢語言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主幹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主要課程:基礎漢語、漢語聽力、漢語口語、漢語閱讀、漢語語法、漢維互譯翻譯教程、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現代維語、語言與邏輯、寫作等。
學制4年。修業年限:民語言4—9年。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學院領導

黨總支書記
沈卓婭,女,漢族,1956年8月出生於廣西南寧,中共黨員,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副教授。高中畢業後於1974年11月至1979年9月在浙江省餘杭縣星橋公社插隊勞動並任“知青協助幹部”;1979年10月至1984年3月在浙江省餘杭縣醫藥部門先後任營業員,櫃檯組長,副經理;1984年3月至1987年3月任浙江省餘杭縣總工會副主席;1987年3月至1997年10月在新疆農業大學人事處任任副主任科員和人事科科長;1997年10月至2003年4月在新疆農業大學機械交通學院任黨總支副書記和書記;2003年4月至今任中國語言學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
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重點為少數民族預科生素質教育和漢語學習相結合的問題),發表論文近十篇,其中六篇獲校級一、二、三等獎;主編、副主編專著、論文集共三部;主持校級教學改革課題一項,參加地廳級課題兩項,其中一項獲新疆農大2003年教學成果三等獎(排名第四)。分別獲得自治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校“三育人”先進個人及校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各一次;2次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標兵”;5次被評為校級“先進個人”。
院長
菲達·烏馬爾別克,男,維吾爾族,1951年6月生於新疆塔城市,語言學博士,副教授。1977年畢業於新疆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在新疆化工學校任教。1980年調入新疆農業大學任漢語教師。1993年赴烏茲別克斯坦留學,並在塔什乾國立大學攻讀學位,1999年初獲語言學博士學位回國。2003年4月擔任新疆農業大學中國語言學院副院長,並擔任新疆農業大學對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理事,新疆漢語言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為雙語教學和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歷史比較研究,曾主持和完成教育部留學人員基金項目1項,正在主持和參與校級課題3項,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國外發表4篇。1997年以“優秀留學生代表”的名義受到烏茲別克斯坦《人民之聲》報(俄文版)記者的專訪。1997年4月出席了在塔什乾市舉行的“烏茲別克斯坦烏茲別克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大會宣讀論文一篇並收入論文集。論文《維吾爾語基數詞歷史演變》獲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第二屆科研成果優秀論文二等獎。2002年被評為新疆農業大學第一批基礎課骨幹教師,2003年被評為基礎學科帶頭人。2005年8月,出版專著《維吾爾語演變史》。2006年1月,進入學校公共課關鍵崗三檔。

地圖信息

地址:南昌路42號新疆農業大學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