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兵團越劇團

前身是浙江省寧波市越劇二團(1957年由民間職業劇團“五一”劇團改制易名)。1959年9月,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為了活躍軍墾職工的文娛生活,經與浙江省文化局協商將該團調到新疆,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越劇團。團長筱雲飛(小生),指導員陳步一,副團長筱佩卿(小生)、汪笑天(醜)。全團演職員總計85名。由上海坐火車到達新疆尾亞車站後改乘汽車。在等待轉車期間,他們在尾亞演出五場。演出劇目是出發前趕排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西廂記》和《紅樓夢》。由於服飾和布景五彩繽紛,演員又演得逼真,唱得委婉,受到尾亞滯留旅客和當地各族民眾熱烈歡迎。這次演出是這座荒漠小鎮上的第一次大型戲劇演出。該團到新疆後,不畏酷暑嚴寒,走遍天山南北,為生產建設兵團各農牧場進行慰問演出,此外還在烏魯木齊、伊犁、克拉瑪依、喀什等地為各族觀眾演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兵團越劇團
  • 創辦:1957年
  • 前身:浙江省寧波市越劇二團
  • 主要作品:《雲中落繡鞋》
該團行當齊全,主要演員有:潘瑞蓮(花旦)、潘月樓(旦)、梁天紅(旦)、陳菊青(旦)、王世蓉(旦)、陳蘭芳(旦)、徐惠芬(旦)。還有俞生鳳(生)、潘少樓(生)、魏月萍(小生)、董招弟(淨)、裘荷娟(淨)、鄭林娟(醜)、小小紅(旦)、王燦鳳(醜)、張笑笑(醜)、裘春芳(生)等。該團編劇樊籬,導演范志祥,舞美設計鄔長貴。經常公演的劇目有《紅樓夢》、《楊立貝》、《雲中落繡鞋》、《阮八姐》、《碧玉簪》、《半把剪刀》、《盤夫索夫》、《團圓之後》等。1962年10月,劇團回寧波市匯報演出,排演了高立清根據維吾爾族民間故事編劇的《王子與公主》。此劇在上海、杭州、寧波等地演出多場。《新民晚報》、《杭州日報》、《寧波日報》均發表了評介文章,認為用越劇形式反映少數民族題材達到如此和諧統一,開拓了越劇藝術的表演領域。為了培養青年演員,該團用團帶學員的辦法先後接收三批學員:第一班“艷”字輩,第二班“鳴”字輩,第三班未及排字便於1965年7月下放到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第一師(駐地阿克蘇),改名為農一師越劇團。1969年3月15日農一師越劇團解散。部分演職員就地安置,大部分演員返回江浙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