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98年7月7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1961年成立)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地理研究所(1965年成立)合併而成。

研究所重點培養新疆城鎮生態建設與工礦區生態修復、乾旱區污染修復與廢棄物利用、乾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流域生態農業模式、特殊功能基因發掘與新品種培育、新疆自然災害預警與應急管理五個研究方向。

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45人;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箇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1箇中科院研究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 外文名: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簡稱:新疆生地所
  • 現任所長:陳曦
  • 成立時間:1998年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研究所地址:新疆烏魯木齊市北京南路818號
  • 博士點:9個(3個一級學科6個二級學科)
  • 碩士點:11個(一級8個、二級3個)
  • 博士後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
  • 屬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2001)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備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所徽,生地精神,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8年,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生物研究室、土壤研究室、地理研究室成立。
院所風貌院所風貌
1961年,在上述三室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等三支考察隊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新疆水土生物資源綜合研究所,結束了新疆無資源、環境類科研機構的歷史。
1965年,新疆綜合所分建為新疆生物土壤研究所(1974年更名為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質地理研究所(1970年改制為新疆地震大隊,1978年恢復新疆地理研究所)。
1998年7月7日,根據中國科學院黨組關於結構性調整的戰略部署和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戰略決策,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新疆地理研究所實現聯合重組,成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1999年1月,新疆生地所進入中國科學院第二批基地型研究所試點單位。
2001年7月2日,新疆生地所正式納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二期試點單位。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底,新疆生地所共有在職職工445人。其中科技人員407人、科技支撐人員87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5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85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參考資料:

科研部門

根據2015年12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建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箇中科院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研究中心,1箇中科院研究中心。
此外有9個野外台站,即新疆阜康荒漠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新疆阿克蘇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上述3個為國家野外觀測站)、中國科學院吐魯番沙漠(植物園)研究站、中國科學院塔克拉瑪乾沙漠特殊環境研究站、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站、莫索灣沙漠研究站、木壘野生動物生態監測實驗站、伊犁河流域生態系統研究站。
國家重點實驗室:荒漠與綠洲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研究中心:國家荒漠-綠洲生態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科院重點實驗室:中科院乾旱區生物地理與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研究中心:中科院與自治區政府共建的中科院新疆礦產資源研究中心

設備資源

  • 設施設備
根據20016年1月研究所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設備總值超過3100萬元。是根據中國科學院技術支撐系統建設的統一部署,結合研究所優勢學科領域,由所中心實驗室、野外台站、重點實驗室以儀器設備共享、觀測數據共享的原則整合組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