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紀河流地貌結構及其環境意義

新疆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紀河流地貌結構及其環境意義

《新疆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紀河流地貌結構及其環境意義》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呂紅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紀河流地貌結構及其環境意義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呂紅華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項目以新疆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紀河流地貌為研究對象,在劃分和完善沖積扇發育期次與階地級序的基礎上,研究地貌物質組成及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接觸關係、各階地之間的切割與疊置關係、階地與沖積扇之間的對應關係,以及它們在空間上的變化特徵,並結合地貌年代測定和地貌物質的古環境研究,分析研究區第四紀河流地貌結構的時空演變規律,揭示河流作用性質(侵蝕與堆積)的時空轉化,探討構造活動和氣候變化這兩種內外營力在天山中段北麓第四紀河流地貌發育演化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既有助於進一步認識天山晚新生代強烈隆升的環境效應,也可豐富河流地貌學與構造地貌學的研究內容,並能為天山中段北麓構造活動性評價提供基礎地貌資料,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結題摘要

在構造地貌學中,氣候與構造的耦合作用及其對地形地貌發育演化的影響一直是關注的核心,地貌沉積與地貌結構研究則是探討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本項目選擇天山北麓河流系統為研究對象,開展了地貌、地質等方面的工作,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取得的初步認識主要如下:⑴ 天山山體隆升擴展導致在山前形成多排逆斷裂背斜帶。回響於構造與氣候變化,山前河流橫切這些背斜,發育多級河流階地和多期沖積扇。在烏魯木齊河、金鉤河等河流的地貌工作表明,天山隆升特別是南北向擴展為河流強烈下切提供了背景條件,而氣候變化則可能是河流下切的觸發因素。在烏魯木齊河山前,扇頂處河流下切量為~350-400 m。薩爾喬克背斜自550 ka以來至少抬升200 m,平均抬升速率為~0.36 mm/a。⑵ 基於階地數據獲得的天山北麓晚第四紀背斜抬升速率顯示,背斜構造活動強度自山前向盆地方向逐漸減弱,與背斜地殼縮短量的空間分布規律一致。⑶ 磷灰石裂變徑跡和(U-Th)/He低溫熱年代學分析揭示天山自中新世以來存在快速剝露作用過程,特別是~11 Ma以來,剝露速率可能超過200 m/Myr。結合其他證據,剝露過程增速主要是天山構造隆升的結果。⑷ 天山晚新生代強烈隆升(以及青藏高原隆升)可能因此改變了中亞氣候系統,導致區域氣候向乾旱化發展。天山北麓塔西河晚新生代陸源沉積序列的岩石磁學研究表明,乾旱化趨勢在~6和~2.7 Ma明顯增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