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區革命

新疆三區革命

1944年8月,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爆發的三區革命,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的影響下,在全國人民革命鬥爭勝利的鼓舞下爆發的。

三區革命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在新疆的反動統治,牽制了國民黨在新疆的軍事力量,有力支援了全國人民解放戰爭;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本地民族幹部,成立了民族軍,訓練了數以萬計的指戰員,為新疆的解放和解放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令人遺憾和痛惜的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之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前夕,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等三區革命領導人在飛赴北平參加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犧牲。他們的犧牲,是我們黨和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一個重大損失,是新疆各族人民的重大損失。就像毛澤東同志在唁電中指出的那樣:“阿合買提江等5位同志生前為新疆人民解放事業英勇奮鬥,最後又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業而犧牲,值得全國人民的永遠紀念”。

張春賢說,阿合買提江·哈斯木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羅志五位烈士,是在三區革命中湧現出來的卓越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堅定的愛國主義者和新疆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光榮戰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區革命
  • 外文名:Three District revolution
  • 地點中國新疆省北部
  • 時間:1944年至1949年之間
  • 性質:革命暨武裝割據
  • 支持者蘇聯
革命背景,革命起因,革命過程,革命總結,革命尾聲,革命影響,歷史意義,

革命背景

蘇聯在新疆扶植盛世才政權,確立了自己對新疆的影響。二戰後期盛世才因為個人利益從親蘇轉向效忠國民黨,使蘇聯大為惱火,特別是412盛世才在新疆驅逐親蘇者。
當時正值1944年抗戰開始進入反攻階段,中國極度缺乏運輸工具,盛世才在新疆展開獻馬運動,在具體操作上實際上是直接掠奪,引起各族的不滿。1944年烏拉斯台各族開始暴動,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迅速組織大批人員趕往阿拉木圖指導起義,訓練起義人員,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即內務部部長)貝里亞親自坐鎮指揮,伊犁革命組織就是這時候由蘇聯駐伊犁領事館牽線,聯繫當地民族宗教勢力和蘇聯人員建立起來的。

革命起因

三區革命是在一批受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影響的先進分子領導下進行的。起義最先開始於鞏哈縣(今尼勒克縣)。
起義的直接原因是由於盛世才和國民黨政府強迫人民捐獻軍馬所引起的。1943年3月,盛世才和國民黨政府發布命令,強迫各族人民捐獻軍馬1萬匹,並規定如不能捐馬,則必須繳納高於市價二分之一的馬價錢。當時,各族人民本來就承擔著二十餘種苛捐雜稅,僅土地稅就占了農民全年收入的一半以上,所以捐馬所造成的沉重負擔已使各族人民民眾難以承受。由於捐馬的負擔主要落在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的廣大貧苦牧民身上,因而這三個地區的各族人民首先起義進行了反抗鬥爭。

革命過程

1944年8、9月間,鞏哈縣烏拉斯台山區的農牧民在伊犁地下革命組織的影響和支持下,首先成立了游擊隊,與國民革命軍進行鬥爭。10月5日,他們分三路突襲鞏哈縣城,第二天將縣城全部占領。在他們的勝利鼓舞下,伊寧各族人民於11月 7日也發動了武裝起義,控制了伊寧市區。不久,鄰近伊寧的綏定、察布查爾、霍城、博樂、溫泉、昭蘇等縣相繼被叛亂武裝占領。11月12日,叛亂武裝代表在伊寧召開會議,成立臨時政府,宣布與中國國民政府脫離關係。
1945年1月,各族起義武裝部隊完全控制了整個伊犁地區。為了整頓起義隊伍,擴大戰果,4月8日,偽政府將分散的起義部隊組成了一支正規軍——民族軍。從5月份起,他們兵分三路向國民革命軍展開了全面的軍事進攻。北路軍由博樂北進,先後攻克托里、額敏,占領塔城和裕民。至8月,他們又繼續北進,攻克和豐(今和布克賽爾縣),占領布爾津、哈巴河、承化(今阿勒泰)等地。中路軍東出果子溝,在精河以西與國民革命軍對峙。至9月初,與南下的北路軍東西夾擊,一舉消滅國民革命軍新二軍第四十五師後,便長驅東進,直達瑪納斯河西岸。南路軍則翻越天山冰達坂,兩度包圍阿克蘇,兩度攻占拜城和溫宿。由於民族軍三線出擊,使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個地區連成了一片。1945年,各地叛亂代表在伊寧召開會議,改組臨時政府,正式成立伊、塔、阿三區革命政府。
1946年6月,經過長期談判鬥爭,三區革命政府與中國政府新疆當局簽訂和平談判條款,組成省聯合政府。可是,由於蘇聯從中破壞,聯合政府僅存在了一年多時間就完全破裂。
1947年8月,三區代表返回伊犁,繼續武裝叛亂。
1949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收編。
三區革命是一次武裝反對國民政府的運動,革命初期難免泥沙俱下、魚目混珠,一些反動的封建主和宗教上層人物曾一度攫取了革命的領導權。他們打出了所謂的東土耳其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的旗號,鼓吹泛伊斯蘭主義和大土耳其主義,煽動民族仇殺,使革命一度違背了各族人民的意願。對此,三區革命的進步力量和各族人民民眾進行了抵制。特別是在1946年6月和平談判條款簽訂後,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人驅逐了反動勢力,嚴厲批判了反動思潮,使革命逐漸走上了正軌。

革命總結

蘇聯對三區的影響十分深遠,用鄧力群的話說就是沒有蘇聯的幫助,三區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彭國安則說的更為直接:“三區就是蘇聯打出的”有資料說在新疆和談成功之前,三區民族軍排以上幹部均為蘇軍派遣來的正規軍官。民族軍中也有大批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根據成員在 90 年代的回憶錄中提到,新疆和談成功後,有正式的命令收回部隊中所有帶有俄文字元標示的武器,代以繳獲的國民黨武器。至於三區政府和蘇聯的關係自不必說,張治中回憶錄中講,就在和談協定簽字儀式上,蘇聯領事館領事儼然一個太上皇,當著張治中的面直接修改和談協定條款,從此可見一斑。大批三區民族軍將領在三區革命成功後陸續返回蘇聯,如原民族軍總指揮鮑里若夫在新疆和談即將成功前返回;曾經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5軍軍長的列斯肯在50年代初5軍番號被取消前返回,到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蘇聯策動三區邊民叛逃,原三區民族軍個別將領也隨之進入蘇聯,如馬爾果夫和祖龍·太也夫,祖龍·太也夫後來移居土耳其,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當然這都是話題外的話了。

革命尾聲

三區革命(“三區”方面及中國共產黨方面作此稱呼。中國國民黨方面未作明確定性)是中華民國新疆省北部的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地區在1944年至1949年之間發生的對抗國民政府在新疆省統治的革命暨武裝割據。
民族軍與解放軍於瑪納斯河畔會師民族軍與解放軍於瑪納斯河畔會師
“三區革命”分為三個時期。初期以1944年伊寧事變爆發為開始標誌,由蘇聯支持並直接插手,領導權控制在伊斯蘭教上層人士手中,還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中期通過1945年至1946年與中國國民黨方面的國民政府和談,在1946年成立了由“三區”方面、新疆“七區”(國民政府統治區)、國民政府這三個方面人士聯合組成的新疆省聯合政府,“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則被解散,改組為伊犁專區參議會,同時1946年共產主義者掌握了革命的領導權,取代了原先掌權的伊斯蘭教宗教上層人士,蘇聯也對“三區”方面停止公開支持,後來又撤走了在“三區”的大批蘇聯人員。後期是隨著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國民政府在新疆省也實行反蘇反共策略,原來參加聯合政府的“三區”方面人員在1947年撤回,隨後在1948年成立了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三區”方面與中國共產黨方面首次建立直接聯絡併合流。

革命影響

1944年,國民政府獲得新疆省治權,吳忠信出任新疆省主席,主持新疆政務。此後,新疆政區管理進入了一個軍政分治的歷史階段。省政府主席主管民政,國民政府所設新疆警備司令部主管軍政。新疆分為10個專區,即烏魯木齊、阿克蘇、喀什、和田、莎車、焉耆、哈密、伊犁、阿山和塔城。但是,吳忠信尚未入疆,秘密的革命活動就已經在伊犁尼勒克的山區牧場展開。1944年,游擊隊攻占尼勒克縣城,與此同時,在伊寧也有深受十月革命影響起而進行革命鬥爭的力量在行動。三區(伊犁、塔城、阿勒泰)革命就這樣,逐步以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
1944年11月12日,“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在伊寧建立。臨時政府成立之初,受到嚴重的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思想的影響,1945年1月5日臨時政府第四次會議發布的“九項宣言”便具有明顯的民族分裂主張,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等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對此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正是在與封建上層的鬥爭中,他們才為人民所認識並確立了自己在臨時政府中的地位。1945年6月,阿合買提江被補選為臨時政府委員,10月,當選由5人組成的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等成為三區革命領導核心,並引導三區革命向正確方向發展。
面對三區革命的烈火,國民黨政府一方面積極改善與蘇聯的關係,另一方面與三區革命政權進行談判。1945年10月,阿合買提江等人組成代表團到迪化談判。經過3個月交鋒,雙方達成協定,簽訂11項和平條款。根據條款規定,改組新疆省政府,成立由三區革命代表、七區代表和國民黨中央代表共同組成的新疆省聯合政府,張治中任新疆省聯合政府主席,阿合買提江、包爾漢任副主席,阿巴索夫任副秘書長,省政府下設民政廳、財政廳、教育廳、建設廳、社會處、衛生處等機構。談判的達成,打通了三區與七區人民之間政治與經濟上的往來,擴大了三區革命在全疆人民中的政治影響,極大地鼓舞了全疆各族人民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同時也有利於反分裂鬥爭。聯合政府成立後,仍有人散布分裂、獨立言論,阿合買提江針鋒相對地指出:“東土耳其斯坦不過是一個地理名詞,不能嚴肅地作為政治活動的理論。如果有人拿來作政治活動理論就是省政府的敵人,也是全省人民的敵人。”
1945年期間,國民政府屢次與支持叛亂的蘇聯政府交涉。1945年7月5日,蔣介石在一次中蘇會談上提出:“蘇聯政府如果能保證中國對東北和新疆的領土和行政主權,對中共和新疆變亂不再作任何支援,中國政府才考慮蘇聯有關外蒙的要求”。會後宋子文繼續與蘇聯談判。史達林表示,無論延安、新疆均服從蔣委員長的領導,蘇聯只支持國民政府,可以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發表聲明,並答應宋子文關於制止從蘇聯往新疆偷運武器的要求。其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緊接著在1945年9月,蘇方代表莫洛托夫與中方代表王世傑在倫敦就“新疆伊犁事件”磋商時表示這個事件是臨時現象,不久就可以平息。在得到蘇聯的保證後,蔣介石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願意和平地解決新疆問題”。
1946年,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等7名三區革命領導人到南京參加“國民大會”。在南京期間,他們商議由阿巴索夫出面與董必武取得聯繫。董必武在聽取了關於三區革命的情況介紹後,向中共中央作了匯報。中共中央決定派彭安國帶電台隨三區革命領導人進疆,以便與中共中央建立及時聯繫,可惜由於電台功率太低未能發揮聯繫黨中央的作用。1946年下半年,隨著國民黨全面進攻解放區,新疆省聯合政府中的頑固派也開始行動起來,破壞已簽署的和平條款,為此還陰謀策劃了“2·25”流血事件。
動盪之中,張治中辭去新疆省聯合政府主席之職。國民政府任命麥斯武德為新疆省政府主席後,作為大土耳其主義及其追隨者的麥斯武德、艾沙、穆罕默德·伊明等人出現在省聯合政府。為了開展有效的鬥爭,從1947年8月初,在省聯合政府工作的三區革命成員陸續撤回伊寧。最後離開迪化的是阿合買提江。當時,正值肉孜節前夕,他和夫人瑪依努爾假裝平靜地準備過節,暗地裡積極做著出走準備。8月12日,瑪依努爾抱著不滿周歲的女兒,由阿合買提江送到機場。飛機起飛前,按照事前商量好的情形,瑪依努爾懇求阿合買提江送他們母女到伊寧後再返回。恰在此時,孩子也湊趣地大哭起來。阿合買提江裝出為難的樣子,從口袋裡掏出筆記本,撕了一頁紙給張治中寫了個便條,說回去過肉孜節,過幾天再回來,隨後和瑪依努爾一起飛往伊寧。與此同時,南疆和迪化的很多先進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也匯聚於伊寧,那裡成為人才薈萃之地,也成為人們探求解放之地。在三區革命政府的積極努力下,三區逐步向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目標發展。

歷史意義

三區革命是在全世界反對德國法西斯的鬥爭取得全面勝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徹底勝利的形勢下爆發的,它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在新疆的反動統治,配合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戰爭,對促進新疆和平解放起到了積極作用。
毛澤東給予了肯定評價。1949年8月18日,他在給參加全國第一屆政協代表阿合買提江等人的邀請信中說:“你們多年來的奮鬥,是我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分,隨著西北人民解放戰爭的發展,新疆的全部解放已為期不遠,你們的奮鬥即將獲得最後的成功。”
新疆三區革命歷史紀念館,位於伊寧市,建於1957年7月,內有七位三區革命領導人的烈士陵墓、紀念碑和紀念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