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特提斯洋
- 外文名:Neo Tethys,Neotethys
- 性質:洋盆
- 背景:古特提斯消減後
新特提斯(Neo Tethys,Neotethys)是古特提斯消減後,在岡瓦納大陸北側與歐亞大陸南緣之間發育的洋盆。新特提斯洋盆的開裂主要從侏羅紀開始,並在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
在亞洲,新特提斯洋直至始新世才完全閉合,導致喜馬拉雅造山帶拼合到亞洲大陸南緣,後經強烈抬升形成現今宏偉的青藏高原。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之間不...
古特提斯(Paleo Tethys,Paleotethys)是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之間的古洋盆,位於新特提斯洋遺址以北,兩者大致平行。...
約在2億5000萬年前的晚二疊紀,盤古大陸南部(後來的岡瓦納大陸)的北緣出現一道裂谷,辛梅利亞大陸開始分裂,古特提斯洋的南邊開始出現新的海洋。在接下來的6,000...
許多造山帶是世界規模的,象東半球的環太平洋造山帶和特提斯造山帶。特提斯造山帶是由於板塊構造運動導致特提斯洋閉合而形成的造山帶。特提斯最早被定義為古...
成礦域經歷了古大洋、古大洋閉合、萌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發展演化的五個階段。地質發展歷史悠久,但中新生代盆地發育,構造岩漿活動強烈,造就了極為有...
板塊縫合線是印度板塊在向北漂移的過程中與古歐亞大陸碰撞,從而使新特提斯洋關閉,遂形成了印度板塊-雅魯藏布板塊縫合帶,在這個帶內就有代表新特提斯洋殼殘餘的蛇...
符合新特提斯板塊“後旋 ”的模式,即新特提斯洋俯衝角度在晚白堊紀時由緩變陡,導致拉薩陸塊北部的岩漿活動終止 ,火山弧南移並且變窄,並從-62.5Ma開始形成...
雖然經過了強烈的構造變動,仍然保存完好;而且從蛇綠岩的化學成分和從含放射蟲化石的矽質岩所代表的遠洋深水環境,都表明屬真正的大洋環境,代表了新特提斯主洋盆的...
在扎格羅斯次盆地晚白堊世以來新特提斯洋的閉合最終導致阿拉伯板塊與中伊朗板塊的碰撞拼合這裡的構造應力以側向構造擠壓應力為主,因此擠壓成因的構造圈閉主要分布於扎...
中亞沉積盆地主要位於哈薩克斯坦構造域、圖蘭地台和特提斯構造域,經歷了古生代的古亞洲洋或原特提斯洋演化階段和中-新生代以來的古、新特提斯洋演化階段。其中的...
雅魯藏布縫合帶(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是大體沿雅魯藏布江河谷分布的經過強烈變形、變質的新特提斯主洋盆遺蹟。是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新生代早期碰撞,使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