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造山帶(Himalaya orogenic belt)又稱喜馬拉雅褶皺帶(Himalayan fold belt),是指雅魯藏布江以南至印度恆河平原北側西瓦利克山之間的地帶,它是世界上最高和最...
特提斯型造山帶(Tethysides)是全球的兩類造山帶之一。辛格(A.M.C.Senger,1992年)提出的,此類造山帶位於兩個先存大陸之間,它所代表的縫合帶窄。阿爾卑斯和...
高喜馬拉雅(high Himalaya)屬於喜馬拉雅造山帶的中帶,為一巨大的推覆體,由中、高級變質岩和新生代淺色花崗岩組成。北以藏南拆離係為頂界,被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帶...
特提斯喜馬拉雅(tethys Himalaya)是喜馬拉雅造山帶最北部的構造單元。其南以藏南拆離係為底界,覆蓋於高喜馬拉雅造山帶之上。北以雅魯藏布縫合帶為邊界。該帶由寒武...
喜馬拉雅主中央斷層(main central thrust in Himalaya)是喜馬拉雅造山帶一條主要的北傾低角度韌性逆沖斷層。沿此斷層,中高級變質岩系所組成的高喜馬拉雅構造帶逆沖於...
海西造山帶是在歐洲發生於晚古生代海西(或華力西)運動的一個複合造山帶,是一個在俯衝型造山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裂熔型造山帶。它從南愛爾蘭和威爾斯延伸到法國...
造山帶塌陷(orogen collapse):造山帶是板塊匯聚和碰撞的產物,地殼因擠壓而縮短、增厚,地勢因均衡補償而抬升成為山脈,如今天的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地殼增厚將...
西瓦利克帶(Silwalik belt)是喜馬拉雅造山帶最南緣的一個負向構造單元。它由中—上新世的喜馬拉雅造山帶前陸磨拉石盆地沉積組成。...
在亞洲,新特提斯洋直至始新世才完全閉合,導致喜馬拉雅造山帶拼合到亞洲大陸南緣,後經強烈抬升形成現今宏偉的青藏高原。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印度大陸與歐亞大陸之間不...
分布於西藏南部喜馬拉雅造山帶聶拉木縣—珠穆朗瑪峰一帶的前寒武紀結晶基底是喜馬拉雅造山帶內最重要的變質岩帶,聶拉木地區位於雅魯藏布江板塊結合帶南側,大地構造上為...
2005.06-今,喜馬拉雅造山帶下地殼麻粒岩的流變學研究;2007.10-今,福建大田縣成礦規律研究; 2009.06-今,河南確山金礦成礦規律研究。...
喜馬拉雅造山帶 沉積期 18百萬年左右 孟加拉海底扇(Bangal Submarine fan)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沉積扇,從孟加拉灣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恆河入海口向南延伸到赤道以南,...
戚學祥,1963年生,博士,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構造地質與成礦。近年來主要從事青藏高原特提斯喜馬拉雅造山帶、西南三江構造帶、蘇魯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
王根厚、周祥,1996 喜馬拉雅造山帶變質雜岩表露機制。地質力學學報,2(3):27—28Dan-Ping Yan, Mei-Fu Zhou, Hong-Lin Song and Gen-Hou Wang, Min Sun, ...
[1] 巨型構造主要指延綿數百至數千千米的區域性或全球性的地貌構造單元,這類構造往往與大型板塊或古板塊的岩石圈動力學過程相關,如喜馬拉雅造山帶、大洋中脊等。...
雲南大理蒼山地質公園地處雲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屬喜馬拉雅造山帶南延部分,雲嶺山脈南端,由於雄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系在蒼山結束而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