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熱帶界動物

新熱帶界動物

新熱帶界動物是指分布於新熱帶界範圍內的動物。其中哺乳類,有20個特產科,包括與大洋洲界袋鼠有親緣關係的新袋鼠科(Caenolestoidae),與東半球猴類相關又相異的捲尾猴科(Cebidae),可供實驗室用的豚鼠科(Caviidae)及硬毛鼠科(Capromyidae)。鳥類,有25種特產科,包括美洲鴕科(Rheidae),此科與產於非洲的鴕鳥科及大洋洲的鶴鴕科等具有很近的親緣關係;還產有叫鴨(Anhimidae)、麝雉(Opisthocomidae)、(Ramphastidae)等科。另外,鳴禽亞目有16科,其中本界產有10科,例如灶鳥科(Furnariidae)、侏儒鳥科(Pipridae)、霸科(Tyrannidae)等,最後一科也見於北美洲,種數達365種還產有吐綬雞科(Meleagrididae,主要在北美洲,即新北界)及蜂鳥科(Trochilidae,主要在本界)。爬行動物的泥龜科(Dermatemydidae)及兩棲動物的無肋蟾科(Rhinophrynidae)均為本界特產;由於童體生殖而馳名的鈍口螈科(Ambystomidae),僅見於北美洲及本界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熱帶界動物
  • 分布範圍南美洲中美洲、墨西哥南部等
  • 發展歷:三批動物
  • 哺乳動物:有袋類和貧齒目
  • 鳥類:林鴟科、油鴟科和麝雉科等
  • 學科:動物地理學
發展歷史,分布範圍,動物類型,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無脊椎動物,

發展歷史

新熱帶界的動物有獨特的發展歷史,先後有三批動物到達這裡,共同構成了這裡豐富的物種。新熱帶界的主體南美洲原本屬於岡瓦那大陸,後來很長時間與世隔絕獨立發展的過程,新熱帶界的第一批物種就是一些具有岡瓦那大陸特色的物種和一些南美洲特有的類型。新熱帶界的第二批物種的來源至今尚不明確,可能是來源於早期的非洲,但是此時南美洲已經和其它大陸分離,這些動物如何到達令人疑惑。新熱帶界的第三批物種是南美洲與北美洲相連後從北美洲到達的,北美洲大部分地區氣候惡化之後,南美洲則成為這些動物的主要家園,而原屬於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峽則基本漿奔上完全接受了南美洲的物種,現在物種與南美洲非常接近,而不同於北美洲其它部分,因此現在也屬於新熱帶界。加勒比海諸島雖然一般也劃入新熱帶界,但是代表更加與世隔尋陵重絕的島嶼動物區系,物種比較貧乏,而有些特有類型。南美洲南部和新熱帶界其它部分氣候等自然條件差別較大,物種也比較貧乏,和新熱帶界其它地區有一定區別。

分布範圍

新熱帶界包括南美洲、中美洲凶束騙和、墨西哥南部及西印度群島,大體相當於拉丁美洲,是物種最豐富的一個動物區系,無論是物種總數還是特有種群的數量,都是其它動物地理區所無法比擬的。新熱帶界物種豐富,是目前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物種發展歷史共同作用的結果。新熱帶界是所有動物地理區中環境最優越的,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還有面積較大的熱帶草原和高聳橫亘的山脈,環境具有一定的多樣性。

動物類型

哺乳動物

新熱帶界的哺乳動物可以明顯的看出是有三個不同的來源,第一批哺乳動物中現在包括有袋類和貧齒目,還包括現在已經滅絕的南方有蹄類,它們是巴采盼南美洲最古老的哺乳動物。有袋類是具有岡瓦那特色的生物類群,在早期雖然分布比較廣泛,但後來只在曾經同屬於岡瓦那大陸的南美洲和大洋洲保存了下來,美洲的有袋類比大洋洲的更加古老,可能大洋洲的有袋類是從美洲經過南極到達的。有袋類在南美洲與世隔絕的時期曾經非常繁盛,演化成了南美洲的主要食肉哺乳動物,並曾經出現過體型巨大的,起到與其它大陸的真正的劍齒虎相當的生態地位,這些大型的肉食有袋類已經滅絕,現在美洲的有袋類都是類似負鼠的小型動物,比較接近於有袋類的早期類型,目前種類雖少,但數量尚多。貧齒目和南方有蹄類基本上屬於南美洲的固有類型,只在遙遠的第三紀初期有些分布於其它地區。貧齒目是最原始的有胎盤哺乳動物之一欠故霸,在進化的早期就和其它哺乳動物分道揚鑣,這類原始的動物至今仍在美洲頑強的生活著,分為犰狳、樹懶和食蟻獸三類,而囑兵采殼在史前則還曾經有過雕齒獸和大懶獸那樣的巨型種類,在恐龍被發現之前,這些大型貧齒類曾經是博物館的寵兒。南方有蹄類是一些獨特的原始有蹄類,分屬不同的目,這些動物曾經發展出非常多樣的類型,有些類似馬,有些類似駱駝,甚至還有些類似原始的象,但是和其它大陸的有蹄類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南方有蹄類目前已經完全滅絕。在陸橋形成以後,有袋類和貧齒目則均有部分種類到達了新北界。
第二批哺乳動物主要包括闊鼻猴和豪豬亞目的嚙齒類,也許也包括蝙蝠,它們的祖先類型曾發現於埃及,是否由非洲到達南美洲以及如何到達南美的至今還是個謎。闊鼻猴又稱新大陸猴,以鼻孔間的距離較寬為特徵,是新大陸僅有的靈長類。新大陸猴通常比舊大陸猴體型要小,也更加原始,而所有尾巴具有纏繞性的猴子都屬此類。豪豬亞目的嚙齒類種類不多,但是比較多樣化,有些體型較大,其中現存最大的嚙齒類水豚就屬於此類,而史前的種類則更有體大如牛的類型,這些大型嚙齒類起到了其它大陸的有蹄類的生態作用。新大陸的蝙蝠只有小蝙蝠亞目的成員,但極具多樣性,不僅占據著舊大陸的小蝙蝠亞目的這種生態地位,還占據著舊大陸的大蝙蝠亞目的生態地位,還有一些獨特的類型比如吸血蝠。新熱帶界的蝙蝠有幾個特有的科,而缺少一些其它地區常見的科。
第三批哺乳動物包括主要包括食肉目和和現存的各種有蹄類,可能還包括一些嚙齒類,它們是在陸橋形成後來自於北美洲,墊匙和其中不少在南美洲達到繁盛而在北美洲反而衰落或消失。食肉目到達南美洲之後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完全排擠了過去的各類食肉動物,成為新的霸主。美洲虎(美洲豹)是現代南美洲最強大食肉動物,而美洲獅則適應力更強,是分布最廣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陸橋形成後,真正的劍齒虎也到達了南美洲,並演化出了比其它大陸的劍齒虎體型更大的成員,使南美洲出現了遠比過去的袋劍齒虎更加恐怖的捕食者。到達南美洲的食肉動物中除了和其它大陸共有的貓科、犬科、熊科和鼬科外,還有基本上算是美洲特有的浣熊科,浣熊科除了小熊貓分布於亞洲外,別的成員均限於美洲,大多數分布於新熱帶界,其中蜜熊是僅有的兩種尾巴能纏繞的食肉目成員之一。奇蹄目和偶蹄目這兩類北方大陸的有蹄類雖然可能擠掉了土生的南方有蹄類,但是並沒有形成北方大陸那樣興旺的類群,現在也沒有其它大陸那樣的大型有蹄類。新熱帶界的現存的有蹄類只有以下幾個類群,奇蹄目貘科的3種貘,偶蹄目的西湍科、駱駝科以及鹿科的空齒鹿亞科,其中西湍科是美洲的特有類型,與舊大陸的豬科類似;駱駝科為幾種羊駝,為南美洲的特產;空齒鹿類多是些小型種類,其中包括體型最小的鹿類。而現存有蹄類中最繁盛的牛科卻不出現於新熱帶界。在豪豬亞目之外還有幾類齧齒目成員到達了南美洲,其中包括衣囊鼠類,松鼠類和棉鼠類(黃昏鼠類,西方鼠類),其中棉鼠類和舊大陸的鼠類平行進化,迅速演化出了多樣的類型,彌補了舊大陸鼠類的各種生態地位,並且擁有一些占據北方大陸的食蟲目的生態地位的成員。而在北方大陸常見的食蟲目在新熱帶界則只到達了南美洲的北部,並且不很繁盛,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分布於大安德烈斯群島的溝齒鼩,這是加勒比海地區的特有物種,也是那裡土生的體型最大的捕食性哺乳動物,現在已經處於滅絕的邊緣。新熱帶界目前的哺乳動物有如下特點,一是缺少體型巨大的種類,史前雖然存在一些巨獸,但目前最大的種類只是中美貘,體型遠比除了澳洲界以外其它各界的最大物種小很多。一是樹棲的種類占絕大多數,其中尾巴能纏繞的種類遠比其它大陸多得多,負鼠、一些猴子、蜜熊、某些豪豬等嚙齒類均有可以纏繞的尾巴,相比之下,雖然史前時期有不少生活在開闊地帶的哺乳動物,但目前種類不多。

鳥類

新熱帶界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多的鳥類,而特有科的數目也首屈一指,並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熱帶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現與其它地區。新熱帶界不僅本身繁殖鳥的種類居各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種候鳥也在新熱帶界越冬。新熱帶界鳥類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亞鳴禽種類非常繁多,達到近千種,而舊大陸亞鳴禽總和也不過幾十種,這些亞鳴禽中有一些霸鶲科成員到達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的多數成員都是新熱帶界所特有。新熱帶界的鳴禽只有來自北美的少數類群,但是種類卻非常豐富,特別是以唐納雀類為主的各種鵐類,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適應多種生活方式。其它的鳴禽主要有綠鵑、鷦鷯、擬黃鸝、森鶯等,其中有些是新熱帶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與面積廣闊的熱帶雨林相適應,新熱帶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類型和新熱帶界的象徵性物種。新熱帶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種類繁多的蜂鳥,可以說是新熱帶界鳥類的象徵,而部分種類也分布於新北界,在新大陸之外的地方則不出現。鵎鵼科、鶲鴷科、蓬頭鴷科(噴鴷科)、翠鴗科、短尾鴗科、林鴟科、油鴟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熱帶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鴗科是加勒比海地區的特產。鵎鵼科即各種巨嘴鳥,以擁有比例最大的鳥嘴而著稱,是新熱帶界的特徵物種之一。麝雉以其幼鳥翅上有爪而著稱,讓人聯想起始祖鳥。麝雉的分類地位有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可能和雉雞類有關係,但現在更多人認為和鵑類關係更加密切。還有一些攀禽類雖然不是新熱帶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熱帶界的種類最為豐富。這類鳥類以鸚鵡和咬鵑為代表,新熱帶界擁有世界鸚鵡種類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是體型巨大的各種金剛鸚鵡,其中紫藍金剛鸚鵡是體形最大的鸚鵡。咬鵑類是一小類美麗的熱帶鳥類,在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種類遠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麗最著名的種類,其中鳳尾綠咬鵑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當作神鳥。走禽類是岡瓦那大陸的特色鳥類,也是現存鳥類最原始的類群,在從岡瓦那大陸分離出來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鴕。美洲鴕體型比非洲的鴕鳥,大洋洲的鴯鶓都要小,但外形和習性均比較接近。史前的南美洲還有另一類大型的不會飛的鳥類,即竊鶴類或稱恐怖鳥類,雖然和走禽一樣是大型不會飛的鳥類,鷦鷯但和走禽沒有什麼親緣關係關係反而可能和鶴類有很近的親緣關係。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鳥類,曾經是南美洲的頂級肉食動物,習性類似的鳥類在新生代開始的時候曾經也出現與北方大陸,但是只有在南美洲這類鳥類才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食肉目到來以後才滅絕。新熱帶界的鶴形目鳥類比較繁盛,其中擁有叫鶴科、秧鶴科、喇叭鳥科和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卻沒有鶴科本身。新熱帶界另外一類特有的涉禽是籽鷸科,這是一類食性特殊的鳥類,以喜食草籽兒得名,與其它的鷸類嘴型和習性都有一定差別。叫鴨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鴨科有較大差別,體型更象是雞而非鴨。鳳冠雉科是新熱帶界特有的雉雞類,另一類雉雞是和新北界共有的並可能起源於北美的齒鶉類,齒鶉類和舊大陸很繁盛的鶉類比較接近,但是可能親緣關係並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雞類則均不出現於新熱帶界。新熱帶界的猛禽種類較多,其中美洲鷲類除了少數見於新北界外,可以說是新熱帶界所特有。美洲鷲中最有名的當屬康多兀鷲,這是體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飛禽之一。美洲鷲和其它的猛禽親緣關係比較遠,現在有人認為它們應和鸛同屬一類。隼科的卡拉鷹類也基本上是新熱帶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鷲一樣為食腐動物。新熱帶界的捕食性猛禽中則以角雕最為有名,被稱為是最強有力的猛禽。

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中種類最多的是鬣鱗蜥,與舊大陸的鬣蜥外表相似,但分布基本局限於美洲,只有少數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和太平洋的一些島嶼。鬣鱗蜥中最著名的當屬分布於加拉帕哥斯群島的海鬣蜥,這是現存僅有的半海生蜥蜴。新大陸沒有巨蜥,但是有些美洲蜥蜴如雙領蜥起到類似巨蜥的生態地位,只是尚不及大型的巨蜥體型巨大。蜥蜴類的最大一科石龍子科在美洲則種類不多。蜥熱帶界是蚓蜥類的兩個分布中心之一,另一個分布中心在非洲,這可能顯示了蚓蜥類是岡瓦那起源的動物類型。蛇類中最著名的當屬綠水蟒(森蚺),這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甚至可以捕食寬吻鱷。新熱帶界的蟒科均屬於蚺亞科,除了綠水蟒之外,另有一種黃水蟒,雖屬大型蛇類,但比綠水蟒小很多,而南美洲更著名的大型蛇類是紅尾蚺,其分布廣泛,色型多樣,常被當作寵物。除了這三種之外,其它的蚺蛇均體型較小。新熱帶界還有其它幾類原始蛇類,如筒蛇科和林蚺科。新熱帶界的盲蛇類種類也不少。毒蛇中以包括響尾蛇在內的各種蝮蛇為代表,其中巨蝮是最重的毒蛇之一,其它的毒蛇有以珊瑚蛇為代表的眼鏡蛇科成員,但是與蝮蛇接近的蝰蛇不出現於新大陸。新熱帶界的不少蛇和蜥蜴類型也可見於新北界,比如一些響尾蛇和珊瑚蛇。新熱帶界的鱷科中沒有長吻鱷亞科的成員,但是以幾種寬吻鱷(眼鏡鱷,凱門鱷)為代表的短吻鱷亞科的種類遠比其它地區要豐富很多,除了北美的密西西比鱷和中國的揚子鱷之外,這類的全部種類均限於新熱帶界,其中體型最大的黑凱門鱷屬於拉丁美洲最兇猛的大型肉食動物之列。鱷亞科的種類也不少,不過分布更集中在新熱帶界北部,不及短吻鱷亞科繁盛。龜鱉目的種類也很多,其中具有岡瓦那特色的側頸龜亞目的兩個科均有分布,而本亞目的另外兩個分布區大洋洲和非洲則均只有其中的一科。曲頸龜亞目的種類也很多,其中新熱帶界北部是龜鱉類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有些類型和新北界所共有,但是新熱帶界南部則並不繁盛。總體來說,新熱帶界是爬行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其中很多類型和新北界有較大的共性,而與新北界相鄰的新熱帶界北部的爬行動物的多樣性要強於新熱帶界南部。

兩棲動物

新熱帶界的兩棲動物尤其豐富,其三大類群都有代表。新熱帶界是無足類(蚓螈類)的主要分布區,與蚓蜥類相似,蚓螈的另一個主要分布區也在非洲,此外在東洋界也有一定的分布。蚓螈類主要在地下穴居,但是新熱帶界的盲游蚓卻為水棲,這也是僅有的水生無足類。新熱帶界有尾類的種類不多,只是來自於新北界的少數種類,相比之下,新北界則是其分布中心。新熱帶界的無尾類特別豐富,其中雨蛙科和細趾蟾科是世界上兩棲動物中最大的兩科,雨蛙科並非新熱帶界所特有而分布在世界很多地區,但是其中絕大多數種類都僅限於新熱帶界。細趾蟾科的種類比雨蛙科更多,除了少數見於新北界外,均為新熱帶界所特有。新熱帶界更加著名的是箭毒蛙科的成員,箭毒蛙科是一個小科,其中包括一些毒性最大的動物,身上還有美麗的顏色作為警戒色。新熱帶界還有其它幾個特有的小科,包括附蛙科、疣蛙科、短頭蟾科、達爾文蛙科多指節蟾科,其特有科的數目比任何其它地區都多,這些科中最有特色的是達爾文蛙科和多指節蟾科,達爾文蛙以將卵放在雄蛙的聲囊中孵化而著稱,而多指節蟾因為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得到了"不合理蛙"的俗稱。負子蟾科是一個包括新熱帶界的負子蟾和舊熱帶界的爪蟾的小科,其中負子蟾也是新熱帶界代表性的兩棲類,以將卵附著在背上孵化而著名。

魚類

南美北部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河網,這裡也是淡水魚最豐富的地區,很多著名的熱帶魚都處於此處。最著名的魚類當屬有"食人魚"之稱的鋸鮭鯉,也稱水虎魚或音譯為比拉魚,但實際上鋸鮭鯉並沒有傳說中那樣恐怖。另一種著名的魚是電鰻,其中有些種類是發電電壓最高的魚類。其它著名的有特色的魚類還有形似樹葉的葉形魚、體型巨大的巨骨舌魚、能越出水面的銀龍魚和各種美麗的天使魚。這一地區的魚類和舊熱帶界有一定的聯繫,比如鮭鯉科就是新熱帶界和舊熱帶界所共有,在舊熱帶界也有些和鋸鮭鯉類似的兇猛種類,南美洲的肺魚也與非洲的肺魚非常相似。南美洲南部的淡水魚類則非常貧乏,除了少數來自北部的類型外,主要是一些適應了淡水生活的海洋魚類

無脊椎動物

新熱帶界面積廣大的熱帶雨林更是各種無脊椎動物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各種蝴蝶,新熱帶界擁有世界上半數以上種類的蝴蝶,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種閃蝶,這是一類巨大而美麗的蝴蝶,可以說是森林中飛舞的寶石。其它著名的無脊椎動物還有食鳥蛛、行軍蟻等很多種類,在廣袤的亞馬孫雨林中到底有多少珍奇的無脊椎動物,可能是個永遠無法解決的謎。也許很多物種在人類發現它們之前就已經消失了。
第二批哺乳動物主要包括闊鼻猴和豪豬亞目的嚙齒類,也許也包括蝙蝠,它們的祖先類型曾發現於埃及,是否由非洲到達南美洲以及如何到達南美的至今還是個謎。闊鼻猴又稱新大陸猴,以鼻孔間的距離較寬為特徵,是新大陸僅有的靈長類。新大陸猴通常比舊大陸猴體型要小,也更加原始,而所有尾巴具有纏繞性的猴子都屬此類。豪豬亞目的嚙齒類種類不多,但是比較多樣化,有些體型較大,其中現存最大的嚙齒類水豚就屬於此類,而史前的種類則更有體大如牛的類型,這些大型嚙齒類起到了其它大陸的有蹄類的生態作用。新大陸的蝙蝠只有小蝙蝠亞目的成員,但極具多樣性,不僅占據著舊大陸的小蝙蝠亞目的這種生態地位,還占據著舊大陸的大蝙蝠亞目的生態地位,還有一些獨特的類型比如吸血蝠。新熱帶界的蝙蝠有幾個特有的科,而缺少一些其它地區常見的科。
第三批哺乳動物包括主要包括食肉目和和現存的各種有蹄類,可能還包括一些嚙齒類,它們是在陸橋形成後來自於北美洲,其中不少在南美洲達到繁盛而在北美洲反而衰落或消失。食肉目到達南美洲之後顯示出了極大的優勢,完全排擠了過去的各類食肉動物,成為新的霸主。美洲虎(美洲豹)是現代南美洲最強大食肉動物,而美洲獅則適應力更強,是分布最廣的大型食肉動物之一。陸橋形成後,真正的劍齒虎也到達了南美洲,並演化出了比其它大陸的劍齒虎體型更大的成員,使南美洲出現了遠比過去的袋劍齒虎更加恐怖的捕食者。到達南美洲的食肉動物中除了和其它大陸共有的貓科、犬科、熊科和鼬科外,還有基本上算是美洲特有的浣熊科,浣熊科除了小熊貓分布於亞洲外,別的成員均限於美洲,大多數分布於新熱帶界,其中蜜熊是僅有的兩種尾巴能纏繞的食肉目成員之一。奇蹄目和偶蹄目這兩類北方大陸的有蹄類雖然可能擠掉了土生的南方有蹄類,但是並沒有形成北方大陸那樣興旺的類群,現在也沒有其它大陸那樣的大型有蹄類。新熱帶界的現存的有蹄類只有以下幾個類群,奇蹄目貘科的3種貘,偶蹄目的西湍科、駱駝科以及鹿科的空齒鹿亞科,其中西湍科是美洲的特有類型,與舊大陸的豬科類似;駱駝科為幾種羊駝,為南美洲的特產;空齒鹿類多是些小型種類,其中包括體型最小的鹿類。而現存有蹄類中最繁盛的牛科卻不出現於新熱帶界。在豪豬亞目之外還有幾類齧齒目成員到達了南美洲,其中包括衣囊鼠類,松鼠類和棉鼠類(黃昏鼠類,西方鼠類),其中棉鼠類和舊大陸的鼠類平行進化,迅速演化出了多樣的類型,彌補了舊大陸鼠類的各種生態地位,並且擁有一些占據北方大陸的食蟲目的生態地位的成員。而在北方大陸常見的食蟲目在新熱帶界則只到達了南美洲的北部,並且不很繁盛,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分布於大安德烈斯群島的溝齒鼩,這是加勒比海地區的特有物種,也是那裡土生的體型最大的捕食性哺乳動物,現在已經處於滅絕的邊緣。新熱帶界目前的哺乳動物有如下特點,一是缺少體型巨大的種類,史前雖然存在一些巨獸,但目前最大的種類只是中美貘,體型遠比除了澳洲界以外其它各界的最大物種小很多。一是樹棲的種類占絕大多數,其中尾巴能纏繞的種類遠比其它大陸多得多,負鼠、一些猴子、蜜熊、某些豪豬等嚙齒類均有可以纏繞的尾巴,相比之下,雖然史前時期有不少生活在開闊地帶的哺乳動物,但目前種類不多。

鳥類

新熱帶界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多的鳥類,而特有科的數目也首屈一指,並且另有不少科是新熱帶界和新北界共有,而不出現與其它地區。新熱帶界不僅本身繁殖鳥的種類居各界的首位,而新北界的各種候鳥也在新熱帶界越冬。新熱帶界鳥類中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亞鳴禽種類非常繁多,達到近千種,而舊大陸亞鳴禽總和也不過幾十種,這些亞鳴禽中有一些霸鶲科成員到達了新北界,而其它各科以及的多數成員都是新熱帶界所特有。新熱帶界的鳴禽只有來自北美的少數類群,但是種類卻非常豐富,特別是以唐納雀類為主的各種鵐類,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適應多種生活方式。其它的鳴禽主要有綠鵑、鷦鷯、擬黃鸝、森鶯等,其中有些是新熱帶界所特有,也有一些是和新北界共有。與面積廣闊的熱帶雨林相適應,新熱帶界的攀禽也非常繁盛,而且包括很多特有類型和新熱帶界的象徵性物種。新熱帶界的攀禽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種類繁多的蜂鳥,可以說是新熱帶界鳥類的象徵,而部分種類也分布於新北界,在新大陸之外的地方則不出現。鵎鵼科、鶲鴷科、蓬頭鴷科(噴鴷科)、翠鴗科、短尾鴗科、林鴟科、油鴟科和麝雉科等都是新熱帶界所特有的攀禽,其中短尾鴗科是加勒比海地區的特產。鵎鵼科即各種巨嘴鳥,以擁有比例最大的鳥嘴而著稱,是新熱帶界的特徵物種之一。麝雉以其幼鳥翅上有爪而著稱,讓人聯想起始祖鳥。麝雉的分類地位有較大爭議,有人認為可能和雉雞類有關係,但現在更多人認為和鵑類關係更加密切。還有一些攀禽類雖然不是新熱帶界所特有,但是在新熱帶界的種類最為豐富。這類鳥類以鸚鵡和咬鵑為代表,新熱帶界擁有世界鸚鵡種類的一半,其中最著名的是體型巨大的各種金剛鸚鵡,其中紫藍金剛鸚鵡是體形最大的鸚鵡。咬鵑類是一小類美麗的熱帶鳥類,在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也有分布,但是美洲的種類遠比其它地方更多,而且包括其中最美麗最著名的種類,其中鳳尾綠咬鵑在中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當作神鳥。走禽類是岡瓦那大陸的特色鳥類,也是現存鳥類最原始的類群,在從岡瓦那大陸分離出來的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均有分布,在美洲的代表是美洲鴕。美洲鴕體型比非洲的鴕鳥,大洋洲的鴯鶓都要小,但外形和習性均比較接近。史前的南美洲還有另一類大型的不會飛的鳥類,即竊鶴類或稱恐怖鳥類,雖然和走禽一樣是大型不會飛的鳥類,鷦鷯但和走禽沒有什麼親緣關係關係反而可能和鶴類有很近的親緣關係。這是一些大型的食肉鳥類,曾經是南美洲的頂級肉食動物,習性類似的鳥類在新生代開始的時候曾經也出現與北方大陸,但是只有在南美洲這類鳥類才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食肉目到來以後才滅絕。新熱帶界的鶴形目鳥類比較繁盛,其中擁有叫鶴科、秧鶴科、喇叭鳥科和日鳽科等特有或者基本特有的科,但是卻沒有鶴科本身。新熱帶界另外一類特有的涉禽是籽鷸科,這是一類食性特殊的鳥類,以喜食草籽兒得名,與其它的鷸類嘴型和習性都有一定差別。叫鴨科是南美洲特有的游禽,其外形和雁形目的另外一科鴨科有較大差別,體型更象是雞而非鴨。鳳冠雉科是新熱帶界特有的雉雞類,另一類雉雞是和新北界共有的並可能起源於北美的齒鶉類,齒鶉類和舊大陸很繁盛的鶉類比較接近,但是可能親緣關係並不是很近,其它的雉雞類則均不出現於新熱帶界。新熱帶界的猛禽種類較多,其中美洲鷲類除了少數見於新北界外,可以說是新熱帶界所特有。美洲鷲中最有名的當屬康多兀鷲,這是體形最大的猛禽,也是最大的飛禽之一。美洲鷲和其它的猛禽親緣關係比較遠,現在有人認為它們應和鸛同屬一類。隼科的卡拉鷹類也基本上是新熱帶界特有的猛禽,和美洲鷲一樣為食腐動物。新熱帶界的捕食性猛禽中則以角雕最為有名,被稱為是最強有力的猛禽。

爬行動物

爬行動物中種類最多的是鬣鱗蜥,與舊大陸的鬣蜥外表相似,但分布基本局限於美洲,只有少數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和太平洋的一些島嶼。鬣鱗蜥中最著名的當屬分布於加拉帕哥斯群島的海鬣蜥,這是現存僅有的半海生蜥蜴。新大陸沒有巨蜥,但是有些美洲蜥蜴如雙領蜥起到類似巨蜥的生態地位,只是尚不及大型的巨蜥體型巨大。蜥蜴類的最大一科石龍子科在美洲則種類不多。蜥熱帶界是蚓蜥類的兩個分布中心之一,另一個分布中心在非洲,這可能顯示了蚓蜥類是岡瓦那起源的動物類型。蛇類中最著名的當屬綠水蟒(森蚺),這是世界上最重的蛇,甚至可以捕食寬吻鱷。新熱帶界的蟒科均屬於蚺亞科,除了綠水蟒之外,另有一種黃水蟒,雖屬大型蛇類,但比綠水蟒小很多,而南美洲更著名的大型蛇類是紅尾蚺,其分布廣泛,色型多樣,常被當作寵物。除了這三種之外,其它的蚺蛇均體型較小。新熱帶界還有其它幾類原始蛇類,如筒蛇科和林蚺科。新熱帶界的盲蛇類種類也不少。毒蛇中以包括響尾蛇在內的各種蝮蛇為代表,其中巨蝮是最重的毒蛇之一,其它的毒蛇有以珊瑚蛇為代表的眼鏡蛇科成員,但是與蝮蛇接近的蝰蛇不出現於新大陸。新熱帶界的不少蛇和蜥蜴類型也可見於新北界,比如一些響尾蛇和珊瑚蛇。新熱帶界的鱷科中沒有長吻鱷亞科的成員,但是以幾種寬吻鱷(眼鏡鱷,凱門鱷)為代表的短吻鱷亞科的種類遠比其它地區要豐富很多,除了北美的密西西比鱷和中國的揚子鱷之外,這類的全部種類均限於新熱帶界,其中體型最大的黑凱門鱷屬於拉丁美洲最兇猛的大型肉食動物之列。鱷亞科的種類也不少,不過分布更集中在新熱帶界北部,不及短吻鱷亞科繁盛。龜鱉目的種類也很多,其中具有岡瓦那特色的側頸龜亞目的兩個科均有分布,而本亞目的另外兩個分布區大洋洲和非洲則均只有其中的一科。曲頸龜亞目的種類也很多,其中新熱帶界北部是龜鱉類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有些類型和新北界所共有,但是新熱帶界南部則並不繁盛。總體來說,新熱帶界是爬行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之一,其中很多類型和新北界有較大的共性,而與新北界相鄰的新熱帶界北部的爬行動物的多樣性要強於新熱帶界南部。

兩棲動物

新熱帶界的兩棲動物尤其豐富,其三大類群都有代表。新熱帶界是無足類(蚓螈類)的主要分布區,與蚓蜥類相似,蚓螈的另一個主要分布區也在非洲,此外在東洋界也有一定的分布。蚓螈類主要在地下穴居,但是新熱帶界的盲游蚓卻為水棲,這也是僅有的水生無足類。新熱帶界有尾類的種類不多,只是來自於新北界的少數種類,相比之下,新北界則是其分布中心。新熱帶界的無尾類特別豐富,其中雨蛙科和細趾蟾科是世界上兩棲動物中最大的兩科,雨蛙科並非新熱帶界所特有而分布在世界很多地區,但是其中絕大多數種類都僅限於新熱帶界。細趾蟾科的種類比雨蛙科更多,除了少數見於新北界外,均為新熱帶界所特有。新熱帶界更加著名的是箭毒蛙科的成員,箭毒蛙科是一個小科,其中包括一些毒性最大的動物,身上還有美麗的顏色作為警戒色。新熱帶界還有其它幾個特有的小科,包括附蛙科、疣蛙科、短頭蟾科、達爾文蛙科多指節蟾科,其特有科的數目比任何其它地區都多,這些科中最有特色的是達爾文蛙科和多指節蟾科,達爾文蛙以將卵放在雄蛙的聲囊中孵化而著稱,而多指節蟾因為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得到了"不合理蛙"的俗稱。負子蟾科是一個包括新熱帶界的負子蟾和舊熱帶界的爪蟾的小科,其中負子蟾也是新熱帶界代表性的兩棲類,以將卵附著在背上孵化而著名。

魚類

南美北部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河網,這裡也是淡水魚最豐富的地區,很多著名的熱帶魚都處於此處。最著名的魚類當屬有"食人魚"之稱的鋸鮭鯉,也稱水虎魚或音譯為比拉魚,但實際上鋸鮭鯉並沒有傳說中那樣恐怖。另一種著名的魚是電鰻,其中有些種類是發電電壓最高的魚類。其它著名的有特色的魚類還有形似樹葉的葉形魚、體型巨大的巨骨舌魚、能越出水面的銀龍魚和各種美麗的天使魚。這一地區的魚類和舊熱帶界有一定的聯繫,比如鮭鯉科就是新熱帶界和舊熱帶界所共有,在舊熱帶界也有些和鋸鮭鯉類似的兇猛種類,南美洲的肺魚也與非洲的肺魚非常相似。南美洲南部的淡水魚類則非常貧乏,除了少數來自北部的類型外,主要是一些適應了淡水生活的海洋魚類

無脊椎動物

新熱帶界面積廣大的熱帶雨林更是各種無脊椎動物的天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各種蝴蝶,新熱帶界擁有世界上半數以上種類的蝴蝶,其中最著名的是各種閃蝶,這是一類巨大而美麗的蝴蝶,可以說是森林中飛舞的寶石。其它著名的無脊椎動物還有食鳥蛛、行軍蟻等很多種類,在廣袤的亞馬孫雨林中到底有多少珍奇的無脊椎動物,可能是個永遠無法解決的謎。也許很多物種在人類發現它們之前就已經消失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