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微電子技術為主導的新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推動了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增長,隨著不斷興起的各種技術創新和科技革命,日益明顯且作用突出的普遍創新現象使得經濟學家無法繼續對技術變遷這類問題保持漠視,理論界重新對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給予了關注,由此促進對技術創新理論的系統研究,並由此形成了所謂的“新熊彼特主義”。
從研究內容上看,新熊彼特主義把熊彼特“創新理論”發展成為當代西方經濟學的另外兩個分支:以技術變革和技術推廣為對象的技術創新經濟學,代表人物是門施等;以制度變革和制度形成為對象的制度創新經濟學,代表人物是弗里曼、納爾遜等。前者注重技術創新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而後者更注重製度創新在經濟成長中的作用,兩者從各自不同的視角分析研究創新對經濟成長的決定作用。儘管側重點不同,但兩者都是針對創新這一核心主題。二者的關係從本質上講,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以及經濟成長之間的關係是互動的,它們存在於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的關係網路之中。在這種關係網路中,制度創新為技術創新以及經濟成長提供激勵和秩序,技術創新為制度創新提供基礎和工具。純粹的技術決定論和制度決定論所截取的往往只是完整關係之中的某個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熊彼特主義
- 時間:20世紀50年代
- 分支:技術變革和技術推廣
- 發源:熊彼特創新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