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水仙宮

新港水仙宮位於台灣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村舊南港五十八號,地處嘉義縣和雲林縣交界處,始建於乾隆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港水仙宮
  • 所在地:台灣嘉義縣
  • 規模:三進四殿
  • 史料依據:《台灣府志》19卷寺廟篇
  • 始建於乾隆四年
簡介,沿革,

簡介

新港水仙宮,廟身的規模為三進四殿,四殿各為三川殿、拜殿、正殿及後殿,正身的縱向動線是沿各殿次間及過水廊前後連貫,因其各部份構件涵蓋有乾隆、嘉慶、道光及光復初期等不同年代的材料,為研究台灣傳統廟宇的珍貴個案,且為深具代表性的水仙宮廟。
新港水仙宮新港水仙宮
兩旁各有一座兩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樓房,充作香客大樓用,但是虎邊一側的香客大樓已整棟移至一百公尺外的空地,所以可以完整看到廟側邊整個的輪廓線,而此空地原本有一木材工廠,已經由廟方買下拆除並建廁所及浴室,龍邊的香客大樓,一樓有幼稚園及南港村辦公室,二樓還是供住宿用。由於香客大樓只見建到拜亭前緣,所以在三川殿旁的兩側各有一亭,龍邊為治水亭,虎邊為忠義亭。治水亭前有一金爐,金爐至龍邊的香客大樓至圍牆,搭有面積甚大的棚架,作為節慶祭典時擺設筵席用。

沿革

據《台灣府志》19卷寺廟篇記載:“水仙宮乾隆四年(1739年),建於諸羅縣笨港”, 笨港為清代乾隆以前,台灣中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史載“商賈輳集,載五穀貨物,台屬近海市鎮此為最大”。迄今已二百四十餘年之歷史。主祀“水仙尊王”禹帝,為笨港地區郊商、船戶捐資共同興建祀奉,至乾隆四十五年(1773年)笨港貢生“林開周”倡起募集距金擴建。嘉慶八年(1803年)笨港遭洪水泛濫之災,廟宇被水沖毀。嘉慶十九年(1813年)重建於笨南港街,也就是現址。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笨南、笨北商郊晉順、金正順、金合順發起諸信協建後殿,已祀奉原協天宮“關聖帝君”。 1997年4月以後公告的法定古蹟。
新港水仙宮牌匾新港水仙宮牌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