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秋,秦滅蜀,新津為
秦國領地。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新津屬蜀郡。秦滅六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蜀郡是其一,新津仍屬
蜀郡。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為郡,新津地屬
犍為郡。元鼎二年(前115年),置
武陽縣(今彭山境內),屬犍為郡,新津地屬武陽縣。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犍為郡守李嚴鑿天社山,開闢了溝通
成都平原與眉嘉平原的新渡口,代替了漢安橋的舊渡口,故皂里江、文井江、布濮水(即蒲水,今南河)三渡合稱新津。此後新津日益繁榮,為建縣創造了條件。
東漢、三國、晉、劉宋,近五百年間,犍為郡縮小,郡治在武陽縣未變,新津屬武陽,隸益州。
蕭
齊高帝時(479~482年),犍為郡治復移
僰道,新津仍是武陽縣地。蕭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改犍為郡(南部)為
戎州,改武陽縣為
犍為縣,並在當時的犍為郡北部置
江州,領犍為一縣。新津為犍為縣地,屬江州,隸於
益州。
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析隆山縣北部置新津縣。縣亦因“新渡口”而名“新津縣”。縣治六門水(今鄧公場附近)。犍為郡甩埋兵趨治(僑置)亦遷泊於此。犍為郡原只領僰道(西魏僑置台鴉櫻於江原郡晉原縣南三十里的
僰道縣)一縣。此時領新津、僰道兩縣,隸益州總管府。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悉罷天下諸郡,以州料放統縣。犍為郡廢,蜀郡改為益州,治成都。新津和僰道兩縣改屬益州。大業三年(一說大業二年),又廢置諸州,改州為郡。益州復為蜀郡。廢僰道縣入新津(僰道雖系僑置,實領有以晉原縣南三十里為中心及其附近二三十里地)。新津隸蜀郡,縣治由六門水遷至皂里江(今金馬河)東岸的壩上,即今五津鎮機場內。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天下為十道,道下置州、縣。四川西部為
劍南道,改蜀郡為
益州。新津屬益州,隸
劍南道。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置蜀、彭、漢三州。新津屬
蜀州(州治在今
崇州市治地),隸劍南道。縣治由皂里江東岸壩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陽鎮。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蜀州曰
唐安郡。新津屬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川節度,改唐安郡為蜀州,新津屬蜀州,隸西川節度。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改道為路,“於蜀置西川路”。新津屬蜀州,隸
西川路。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為益、利、梓、夔四路。新津屬蜀州,隸
益州路。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又改益州路為
成都府路。新津屬蜀州,隸成都府路。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升蜀州為
崇慶府,屬成都府路。新津屬崇慶府,隸成都府路。
元朝實行“行省制”,世宗中統元年(1260年),於大都(北京)建中書省,於各地方設行中書省,以代行中樞職權。其制,大率以省統路,以路統府、統州,以府、州統縣。中統三年(1262年),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為
成都路。新津屬
崇慶府,隸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慶府為崇慶州,新津屬崇慶州,隸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特置四川行中書省,新津隸屬未變。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仍置四川等行中書省,廢路存府以統州、縣。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由是四川布政使司領成都等府十三、直隸州六、府屬州十五、縣一百一十一,新津縣屬
崇慶州,隸
成都府,統於四川布政使司。
清初,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三級,州或縣有直隸於府或省的。雍正三年(1725年),降崇慶州為散(單)州,新津直隸於成都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
雙流土曠人稀,己背端併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年),復置雙流,新津地如故。”嘉慶七年(1802年),於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設五道,分統府、州(廳)、縣。新津仍直屬成都府而隸於龍綿龍茂道,至清末改名
川西道。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清道制,置府、州(廳)以統縣,隸於省。新津屬成都府而隸於
四川省。民國2年,廢府、州(廳)設定。復置道,分四川為
川西道等七道。民說備碑國三年(1914年),更川西等七道為西川等五道,以道領縣。新津均屬
西川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復廢道,實行省縣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又分四川省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簡稱“專區”),縣受專區督察而隸於省。新津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即溫江專區)督察,隸於
四川省。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四川分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四個行政區公署(簡稱“
行署”),原專區未變,分隸四個行署。新津縣仍屬
溫江專區。
1950年希騙鴉5月,改屬眉山專區,均隸
川西行署區。
1953年初,復置四川省,撤銷四個行署,省下仍設專區。3月,眉山專區被撤銷,從3月10月起,新津改屬溫江專區重朽朽歸。同年,彭山青龍鄉屬董河壩至葉店子部分地區調整給新津縣。
196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津縣建制,併入
大邑縣(新津縣在1959年6月即與大邑縣合署辦公)。原縣治城關鎮改稱新津鎮。
1962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恢復新津縣建制(1962年4月,新津已與大邑縣正式分開辦公)。新津鎮復名城關鎮(1980年更名為武陽鎮,1992年又更名為五津鎮),仍為縣治所在地。
1983年3月3日,實行市管縣,撤銷溫江專區建制,新津縣劃歸
成都市管轄。
2020年6月19日,四川省政府官網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的批覆。經
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以原新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新津區的行政區域,新津區人民政府駐
五津街道模範街56號。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區正式掛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新津縣面積33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轄5鎮2鄉。縣政府駐五津鎮。
1999年,新津縣轄10個鎮、4個鄉:五津鎮、花橋鎮、金華鎮、興義鎮、安西鎮、新平鎮、永商鎮、鄧雙鎮、普興鎮、花源鎮、興樂鄉、龍馬鄉、黃渡鄉、文井鄉。
2000年,新津縣轄11個鎮、5個鄉。
2002年,新津縣轄12個鎮、4個鄉。
2004年9月8日,撤銷黃渡、興樂、龍馬、萬和4個鄉。將原黃渡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普興鎮。普興鎮政府駐普興場。將原興樂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花源鎮。花源鎮政府駐花源場。將原龍馬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新平鎮。新平鎮政府駐太平場。將原萬和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興義鎮。興義鎮政府駐興義場。同年,新津縣轄11個鎮(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個鄉(文井),42個社區委員會、61個村委會;面積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平方千米。
2009年,新津縣花源鎮、新平鎮、鄧雙鎮、花橋鎮、永商鎮增設街道辦事處。分別設立:花源街道辦事處、新平街道辦事處、鄧雙街道辦事處、花橋街道辦事處和永商街道辦事處。增設街道辦事處後,鎮政府與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實行“兩個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管轄區域和鎮政府駐地不變。
2014年2月12日,撤銷五津鎮,設立五津街道。10月2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普興街道位於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內。
2019年12月24日,撤銷普興鎮、金華鎮,設立普興街道;撤銷花橋鎮,設立花橋街道;撤銷花源鎮,設立花源街道;撤銷文井鄉、新平鎮,設立寶墩鎮;撤銷方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安西鎮管轄;撤銷鄧雙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永商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新津區轄4個街道、4個鎮。新津區人民政府駐五津街道模範街56號。
一、街道(4)
·壽阝江社區·南江社區·城北社區·城西社區·撫江社區·紅石社區·城東社區·吳店社區·平崗社區·古家社區·文武社區
·臨江村
·天宮社區·順河社區·五峰社區·騎龍社區·養正社區·寶峰社區·清涼社區·五星社區
·山河村·雷坡村·柳江村·岳店村·白果村·回龍村
·黃桷樹社區·金橋社區
·焦嚴村·蔡灣村·筒車村·馬王村·長春村·方井村
·花源社區·牧馬山社區·柳河社區
·共和村·洪川村·東華村·楊柳村·長樂村
二、鎮(4)
·興場社區·岷江社區
·紀碾村·田渡村·廣灘村·先寺村·波爾村·張河村·楊牌村
·方興社區·花碑社區
·新漕村·月花村·安西村·白鶴村·柏楊村
·車灌社區·望江社區·永興社區·鄧公社區
·烽火村·九蓮村·梨花村·金龍村·羅山村·何店村·文山村·新河村·季河村
·張場社區·太平場社區·仙鶴社區·獅子社區
·玉龍村·迎先村·寶墩村·龍馬村·萬街村·董大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津區位於
四川盆地西部,
成都市南部,東接
雙流區,西臨
邛崍市,南瀕
彭山區,是成都市的南大門,處於東經103.82°、北緯30.42°位置,行政區域面積330平方千米,距成都市區19千米,距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10千米。
地形地貌
新津區位於狹義
成都平原南部,狹義的成都平原僅指都江堰市、綿竹市、羅江區、金堂縣、新津區、邛崍市為邊界地岷江、沱江沖積平原,長約210千米,寬約50~70千米,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
新津區地勢平坦,面積方圓。主要為河流,漫灘和階地構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
平壩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構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成都新生代斷陷,其東南和西南的牧馬山和長秋山為淺丘與台地,屬龍泉山褶斷束。
水文
新津境內諸河屬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馬河、楊柳河,以及季節性自然河——龍溪河。以上諸河除季節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屬過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鎮東南匯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陽鎮段,稱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壽阝江。這段河道流經平原,分支較多,成一網篼狀,在武陽鎮東南匯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江流遷徙不定,幹流也因時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為岷江幹流時有“黑石大江”之稱;清末,岷江幹流又轉走羊馬河,有“羊馬之河”之稱;疊溪大水後,金馬河變成了岷江幹流。此後,金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條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馬河口被封以後,羊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為金馬河河段,故有“金馬河渠首段”之稱。
氣候
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影響等因素,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多變,秋多綿雨”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16.4℃,年降雨量987毫米。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5.5℃,其14時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為297天。
人口
2019年,新津區戶籍人口31.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35萬人,鄉村人口16.53萬人;男性人口15.67萬人,女性人口16.21萬人。全縣出生人口3439人,人口出生率10.68‰;死亡2335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長率3.4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津區常住人口為363591人。
2022年,新津區戶籍人口32.5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64萬人,鄉村人口14.89萬人;男性人口15.95萬人,女性人口16.57萬人。全區出生人口2177人,人口出生率6.01‰;死亡2986人,死亡率8.24‰;人口自然增長率-2.23‰。
經濟
綜述
2022年,新津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9.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4.4%。其中:一產業增加值19.62億元,增長4.5%;二產業增加值198.34億元,增長6.0%;三產業增加值251.19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比重4.2:42.3:53.5,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6%、55.3%、39.1%。
2022年,新津區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80.28億元,比上年下降11.1%;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33億元,同口徑增長5.8%。全年財政支出98.42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39億元,增長31.0%。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3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住戶存款352.01億元,增長14.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479.19億元,增長22.1%;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6.05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391.28億元。
2022年,新津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6%。其中:工業投資下降20.5%,農業投資下降1.3%,三產業投資增長21.8%,民間投資下降8.7%。全年新增固定資產下降26.9%。
第一產業
2022年,新津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88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16.07億元,增長6.0%。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7萬畝,糧食產量6.35萬噸;蔬菜面積7.0萬畝,蔬菜產量22.65萬噸。全年出欄生豬15.25萬頭,增長7.9%;出欄家禽703.64萬隻,下降7.9%;肉類總產量2.16萬噸,下降9.7%。全年水產品產量1.21萬噸,增長0.04%。
2022年,新津區累計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13.24萬畝。成功入選全省數字鄉村試點,納入成都市“智慧農業”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試點區(市)縣;創建新津區全省五星級糧油產業園區。新評定農業職業經理人63人(高級4人),改造規模養殖場10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
第二產業
2022年,新津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66.14億元,比上年增長4.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實現利潤20.16億元,增長3.8%;利稅31.21億元,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6.2%。智慧型製造產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全區有經營活動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53個,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8.00億元,建築業竣工產值24.43億元,施工面積118.4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22年,新津區累計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304.88億元,比上年增長4.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5.0%。其中:一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2.33億元,下降0.5%;二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64.62億元,增長7.7%,其中民營工業經濟增加值136.16億元,占全口徑工業增加值的82.0%,增長6.4%;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37.93億元,增長0.8%。
2022年,新津區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1.3%。商品房新開工面積44.28萬平方米,下降79.4%;商品房銷售面積144.20萬平方米,下降21.6%;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57.10億元,下降19.2%。
2022年,新津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00億元,比上年下降1.7%。分區域看,城鎮零售額86.42億元,下降0.7%;鄉村零售額19.58億元,下降5.9%。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7.64億元,下降1.0%;餐飲收入28.36億元,下降3.6%。全區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11個。全年實際到位內資110.4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42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71億元。
2022年,新津區全年接待遊客1171.6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7%。實現旅遊收入38.76億元,增長3.26%。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2年,新津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2家;全區技術契約認定登記額4.1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營收達215億元。舉辦“菁蓉匯·成渝數字經濟專場活動”、“數智·新津——行業智庫行”、“科技創新主題沙龍”等創新活動20餘場,全力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2年,新津區專利申請量80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57件。全年專利授權量1407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1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擁有幼稚園42所,在園幼兒9913人,專任教師700人;普通國小17所,在校學生20129人,專任教師1227人;普通中學17所,在校學生14836人,專任教師136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098人,專任教師116人。(以上數據含民辦學校)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共182個,實有床位數3075張、衛生技術人員309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28人,註冊護士1462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擁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各1個,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3.2萬冊,圖書館接待讀者12.67萬人次,圖書內閱外借11.59萬冊次,區文化館全年接待1.9萬人次。開展“文化四季風”、“走基層”文化惠民、“藝術之夏”、“非遺在社區”等線上線下各級各類民眾文化活動3000餘場次,文化藝術培訓3300餘人。打造“津致文化”線上文化宣傳品牌,推出“每日一課”“每周一書”“每周一寶”“寶墩雲講堂”等系列推文356期。統籌推進文圖兩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網際網路+文化服務”,為民眾提供雲展覽、雲閱讀、雲培訓等線上服務。
體育事業
2022年,新津區完成新津體育公園、花橋街道白鶴林體育公園建設,評定一星級體育服務綜合體2家,打造完成“成都市運動促進健康服務站點”10個、體育消費新場景2個、社區運動角5個、綠道健身新空間10個;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10人,完成培訓“社區運動健康師”52名;持續開展“愛成都·迎大運”“運動成都·幸福新津”全民健身系列活動、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等全民健身活動190場次;參加省市全民健身運動會、天府綠道國際腳踏車車迷健身節等全民健身賽事30餘次,榮獲2022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腳踏車車迷健身節(青蒲站)機關團體賽區市縣組冠軍。
基礎設施
2022年,新津區全年完成9個老舊院落改造,完成增設電梯40台,新改建公園綠地14處,完成8條背街小巷打造,新改建生活垃圾四分類投放點113個,設定大件垃圾臨時收集投放點9個,清理各類違規廣告招牌186處,維護車行道1.95萬平方米、人行道1.52萬平方米、路燈5200盞,治理病害井蓋900個。建成智慧河湖“防溺水”感知源30個,整治月花電廠溝排洪閘、南河左岸新津一中段護岸崩塌等安全隱患16處,河渠疏浚36.75公里7.87萬方,加裝雨污水井防墜網6000餘個,打造楊柳河花源、花橋段防洪治理工程3公里。
社會保障
2022年,新津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0563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8595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44963人,生育保險參保71331人,工傷保險參保92487人(含建築施工企業),失業保險參保69168人。城鎮新增就業6471人,農村富餘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3240人。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96人,比上年下降8.0%,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364人,下降7.2%。全區各種社會福利機構5所,床位數954張,收養人數379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數98處。
交通運輸
鐵路運輸
成昆鐵路:1970年7月1日投入運營。新津段設普興站。成昆鐵路2級貨站物資年吞吐量可達120萬噸以上。
成綿樂城際高鐵天府南站連線線。(已規劃)
軌道交通
航空運輸
新津距離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西南航空港9千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2005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實現旅客吞吐量1389萬人次。
2019年末實有公車輛177輛,實有出租汽車100輛,全年公路客運量1440萬人次,公路貨運量2290萬噸,公路客運周轉量44230萬人千米,公路貨運周轉量131630萬噸千米。
風景名勝
梨花溪
梨花溪風景區距新津3000米,占地近萬畝,每年春天,梨樹漫山遍野。景區內的
烏尤寺創建於唐代,新建的觀音殿高大雄偉。
觀音寺
新津觀音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始建於南宋淳熙八年,四周九峰環抱,形成九朵蓮花盛開,觀音寺居蓮花中央,故名“九蓮景”。
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繪製的佛教
十二圓覺壁畫,觀音寺殿內明代塑像完成於明成化十八年。
純陽觀
“古今第一忠孝儒林”——
新津純陽觀為紀念呂純陽(
呂洞賓)於上世紀初修建,為省級保護單位。該觀占地2.7萬平方米,緊鄰縣城。
老君山
新津老君山坐落於距新津約2000米處稠梗山顛。老君廟的建築為縱向布置,依山取勢隨地平面逐漸升高。
花舞人間
花舞人間景區是成都龍泉山生態旅遊綜合功能區的重大旅遊項目,擁有新穎的鄉村田園、主體運動人文資源,低碳特色的主題娛樂以及非物資文化遺產新津燈謎的人文活動。
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
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
白鶴灘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成都市新津區花橋街道,景區面積約1.07平方千米。
名優特產
蔡灣柚
柚俗稱"氣(包)柑"。良好者有蔡灣、偏心、沙田、蓬溪、紅心、酸柚、人頭柚等。蔡灣柚是新津縣地方名柚,樹冠開張,果大皮薄,果肉淺黃,柔嫩多汁,酸甜可口,因產於花橋鎮蔡灣村而得名。
徐公茶
徐公茶由華夏茶文化專家、新津徐金華先生焙制之佳茗。徐公茶雅號碧潭飄雪。
牧馬山辣椒
辣椒是新津區歷史上有名的土特產品,主產於牧馬山區的花園、黃渡、普興、金華等地。牧馬山辣椒因色紅、肉厚、香辣、味醇而馳名遐邇,歷來為成都、新津的餐館和麵食店所需辣椒的主要來源。
新津河鮮
新津區水系發達,五河匯聚,水資源豐沛,生息著眾多的淡水魚類,如刺蒲魚、黃辣丁、桃花魚、青波魚、岩扁魚、船丁魚、鰱、水蜂子等幾十種名貴魚種,同時是西南野生河魚的重要集散地。
黃辣丁
黃辣丁,新津名菜,川菜奇葩。黃辣丁是一種生活在湍急清澈溪流中的魚類,產於岷江上游,學名黃顙魚(Pelteobagrusfulvidraco)。
城市榮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5月,入選四川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公示名單 | 2023年8月,入選2023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 | |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天下為十道,道下置州、縣。四川西部為
劍南道,改蜀郡為
益州。新津屬益州,隸
劍南道。垂拱二年(686年),分益州,置蜀、彭、漢三州。新津屬
蜀州(州治在今
崇州市治地),隸劍南道。縣治由皂里江東岸壩上移至南河北岸即今武陽鎮。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蜀州曰
唐安郡。新津屬唐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川節度,改唐安郡為蜀州,新津屬蜀州,隸西川節度。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改道為路,“於蜀置西川路”。新津屬蜀州,隸
西川路。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四川分為益、利、梓、夔四路。新津屬蜀州,隸
益州路。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又改益州路為
成都府路。新津屬蜀州,隸成都府路。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升蜀州為
崇慶府,屬成都府路。新津屬崇慶府,隸成都府路。
元朝實行“行省制”,世宗中統元年(1260年),於大都(北京)建中書省,於各地方設行中書省,以代行中樞職權。其制,大率以省統路,以路統府、統州,以府、州統縣。中統三年(1262年),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省四川,始改宋成都府路為
成都路。新津屬
崇慶府,隸成都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降崇慶府為崇慶州,新津屬崇慶州,隸成都路。至元二十三年,特置四川行中書省,新津隸屬未變。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仍置四川等行中書省,廢路存府以統州、縣。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由是四川布政使司領成都等府十三、直隸州六、府屬州十五、縣一百一十一,新津縣屬
崇慶州,隸
成都府,統於四川布政使司。
清初,仍置四川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三級,州或縣有直隸於府或省的。雍正三年(1725年),降崇慶州為散(單)州,新津直隸於成都府。
清康熙六年(1667年),以
雙流土曠人稀,併入新津。”“雍正八年(1730年),復置雙流,新津地如故。”嘉慶七年(1802年),於四川省布政使司下設五道,分統府、州(廳)、縣。新津仍直屬成都府而隸於龍綿龍茂道,至清末改名
川西道。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清道制,置府、州(廳)以統縣,隸於省。新津屬成都府而隸於
四川省。民國2年,廢府、州(廳)設定。復置道,分四川為
川西道等七道。民國三年(1914年),更川西等七道為西川等五道,以道領縣。新津均屬
西川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復廢道,實行省縣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又分四川省為十八個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簡稱“專區”),縣受專區督察而隸於省。新津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即溫江專區)督察,隸於
四川省。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25日,新津解放。四川分川西、川東、川南、川北四個行政區公署(簡稱“
行署”),原專區未變,分隸四個行署。新津縣仍屬
溫江專區。
1953年初,復置四川省,撤銷四個行署,省下仍設專區。3月,眉山專區被撤銷,從3月10月起,新津改屬溫江專區。同年,彭山青龍鄉屬董河壩至葉店子部分地區調整給新津縣。
1960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新津縣建制,併入
大邑縣(新津縣在1959年6月即與大邑縣合署辦公)。原縣治城關鎮改稱新津鎮。
1962年10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恢復新津縣建制(1962年4月,新津已與大邑縣正式分開辦公)。新津鎮復名城關鎮(1980年更名為武陽鎮,1992年又更名為五津鎮),仍為縣治所在地。
1983年3月3日,實行市管縣,撤銷溫江專區建制,新津縣劃歸
成都市管轄。
2020年6月19日,四川省政府官網公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的批覆。經
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新津縣,設立成都市新津區,以原新津縣的行政區域為成都市新津區的行政區域,新津區人民政府駐
五津街道模範街56號。6月30日,成都市新津區正式掛牌。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7年,新津縣面積331平方千米,人口28.2萬,轄5鎮2鄉。縣政府駐五津鎮。
1999年,新津縣轄10個鎮、4個鄉:五津鎮、花橋鎮、金華鎮、興義鎮、安西鎮、新平鎮、永商鎮、鄧雙鎮、普興鎮、花源鎮、興樂鄉、龍馬鄉、黃渡鄉、文井鄉。
2000年,新津縣轄11個鎮、5個鄉。
2002年,新津縣轄12個鎮、4個鄉。
2004年9月8日,撤銷黃渡、興樂、龍馬、萬和4個鄉。將原黃渡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普興鎮。普興鎮政府駐普興場。將原興樂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花源鎮。花源鎮政府駐花源場。將原龍馬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新平鎮。新平鎮政府駐太平場。將原萬和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興義鎮。興義鎮政府駐興義場。同年,新津縣轄11個鎮(五津、花橋、金華、興義、安西、新平、永商、鄧雙、普興、花源、方興)、1個鄉(文井),42個社區委員會、61個村委會;面積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平方千米。
2009年,新津縣花源鎮、新平鎮、鄧雙鎮、花橋鎮、永商鎮增設街道辦事處。分別設立:花源街道辦事處、新平街道辦事處、鄧雙街道辦事處、花橋街道辦事處和永商街道辦事處。增設街道辦事處後,鎮政府與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實行“兩個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管轄區域和鎮政府駐地不變。
2014年2月12日,撤銷五津鎮,設立五津街道。10月2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普興街道位於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內。
2019年12月24日,撤銷普興鎮、金華鎮,設立普興街道;撤銷花橋鎮,設立花橋街道;撤銷花源鎮,設立花源街道;撤銷文井鄉、新平鎮,設立寶墩鎮;撤銷方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安西鎮管轄;撤銷鄧雙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永商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新津區轄4個街道、4個鎮。新津區人民政府駐五津街道模範街56號。
一、街道(4)
·壽阝江社區·南江社區·城北社區·城西社區·撫江社區·紅石社區·城東社區·吳店社區·平崗社區·古家社區·文武社區
·臨江村
·天宮社區·順河社區·五峰社區·騎龍社區·養正社區·寶峰社區·清涼社區·五星社區
·山河村·雷坡村·柳江村·岳店村·白果村·回龍村
·黃桷樹社區·金橋社區
·焦嚴村·蔡灣村·筒車村·馬王村·長春村·方井村
·花源社區·牧馬山社區·柳河社區
·共和村·洪川村·東華村·楊柳村·長樂村
二、鎮(4)
·興場社區·岷江社區
·紀碾村·田渡村·廣灘村·先寺村·波爾村·張河村·楊牌村
·方興社區·花碑社區
·新漕村·月花村·安西村·白鶴村·柏楊村
·車灌社區·望江社區·永興社區·鄧公社區
·烽火村·九蓮村·梨花村·金龍村·羅山村·何店村·文山村·新河村·季河村
·張場社區·太平場社區·仙鶴社區·獅子社區
·玉龍村·迎先村·寶墩村·龍馬村·萬街村·董大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津區位於
四川盆地西部,
成都市南部,東接
雙流區,西臨
邛崍市,南瀕
彭山區,是成都市的南大門,處於東經103.82°、北緯30.42°位置,行政區域面積330平方千米,距成都市區19千米,距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10千米。
地形地貌
新津區位於狹義
成都平原南部,狹義的成都平原僅指都江堰市、綿竹市、羅江區、金堂縣、新津區、邛崍市為邊界地岷江、沱江沖積平原,長約210千米,寬約50~70千米,是構成川西平原的主體部分。
新津區地勢平坦,面積方圓。主要為河流,漫灘和階地構成地平原地貌。由76.6%的
平壩和14.1%的丘陵和9.3%的水面構成,海拔高度442~673米。平原在地質構造上屬成都新生代斷陷,其東南和西南的牧馬山和長秋山為淺丘與台地,屬龍泉山褶斷束。
水文
新津境內諸河屬岷江水系,可分岷江正流及其支流。支流中有的是常年性自然河如西河、南河,有的是岷江的分支河如羊馬河、楊柳河,以及季節性自然河——龍溪河。以上諸河除季節性自然河外,在新津均屬過境河道,都在新津五津鎮東南匯合。
岷江自都江堰市至新津武陽鎮段,稱外江。古名皂江,一名皂里江,又曰壽阝江。這段河道流經平原,分支較多,成一網篼狀,在武陽鎮東南匯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江流遷徙不定,幹流也因時而易名:近至清朝,黑石河為岷江幹流時有“黑石大江”之稱;清末,岷江幹流又轉走羊馬河,有“羊馬之河”之稱;疊溪大水後,金馬河變成了岷江幹流。此後,金馬河一直是都江堰的主要排洪河道,是一條基本定型的岷江正流。1953年羊馬河口被封以後,羊馬口以上至渠道河段仍為金馬河河段,故有“金馬河渠首段”之稱。
氣候
新津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於所處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影響等因素,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多變,秋多綿雨”的氣候特點。年均氣溫16.4℃,年降雨量987毫米。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短”。民間諺語中的“蜀犬吠日”正是這一氣候特徵的形象描述。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7℃,最熱月(七月)平均氣溫為25.5℃,其14時平均氣溫為28.0℃。極端最低氣溫為-4.7℃;極端最高氣溫為36.6℃。無霜期年平均為297天。
人口
2019年,新津區戶籍人口31.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35萬人,鄉村人口16.53萬人;男性人口15.67萬人,女性人口16.21萬人。全縣出生人口3439人,人口出生率10.68‰;死亡2335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長率3.4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津區常住人口為363591人。
2022年,新津區戶籍人口32.5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64萬人,鄉村人口14.89萬人;男性人口15.95萬人,女性人口16.57萬人。全區出生人口2177人,人口出生率6.01‰;死亡2986人,死亡率8.24‰;人口自然增長率-2.23‰。
經濟
綜述
2022年,新津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9.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4.4%。其中:一產業增加值19.62億元,增長4.5%;二產業增加值198.34億元,增長6.0%;三產業增加值251.19億元,增長3.3%。三次產業比重4.2:42.3:53.5,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5.6%、55.3%、39.1%。
2022年,新津區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80.28億元,比上年下降11.1%;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33億元,同口徑增長5.8%。全年財政支出98.42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39億元,增長31.0%。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536.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住戶存款352.01億元,增長14.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479.19億元,增長22.1%;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6.05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391.28億元。
2022年,新津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5.6%。其中:工業投資下降20.5%,農業投資下降1.3%,三產業投資增長21.8%,民間投資下降8.7%。全年新增固定資產下降26.9%。
第一產業
2022年,新津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88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16.07億元,增長6.0%。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3.7萬畝,糧食產量6.35萬噸;蔬菜面積7.0萬畝,蔬菜產量22.65萬噸。全年出欄生豬15.25萬頭,增長7.9%;出欄家禽703.64萬隻,下降7.9%;肉類總產量2.16萬噸,下降9.7%。全年水產品產量1.21萬噸,增長0.04%。
2022年,新津區累計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宜機作業”的高標準農田13.24萬畝。成功入選全省數字鄉村試點,納入成都市“智慧農業”信息化系統建設項目試點區(市)縣;創建新津區全省五星級糧油產業園區。新評定農業職業經理人63人(高級4人),改造規模養殖場10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以上。
第二產業
2022年,新津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66.14億元,比上年增長4.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實現利潤20.16億元,增長3.8%;利稅31.21億元,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66.2%。智慧型製造產業園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全區有經營活動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53個,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8.00億元,建築業竣工產值24.43億元,施工面積118.4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2022年,新津區累計完成民營經濟增加值304.88億元,比上年增長4.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5.0%。其中:一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2.33億元,下降0.5%;二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64.62億元,增長7.7%,其中民營工業經濟增加值136.16億元,占全口徑工業增加值的82.0%,增長6.4%;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37.93億元,增長0.8%。
2022年,新津區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增長11.3%。商品房新開工面積44.28萬平方米,下降79.4%;商品房銷售面積144.20萬平方米,下降21.6%;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57.10億元,下降19.2%。
2022年,新津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00億元,比上年下降1.7%。分區域看,城鎮零售額86.42億元,下降0.7%;鄉村零售額19.58億元,下降5.9%。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77.64億元,下降1.0%;餐飲收入28.36億元,下降3.6%。全區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11個。全年實際到位內資110.4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42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3.71億元。
2022年,新津區全年接待遊客1171.6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7%。實現旅遊收入38.76億元,增長3.26%。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22年,新津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8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2家;全區技術契約認定登記額4.1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營收達215億元。舉辦“菁蓉匯·成渝數字經濟專場活動”、“數智·新津——行業智庫行”、“科技創新主題沙龍”等創新活動20餘場,全力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2年,新津區專利申請量80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57件。全年專利授權量1407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81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擁有幼稚園42所,在園幼兒9913人,專任教師700人;普通國小17所,在校學生20129人,專任教師1227人;普通中學17所,在校學生14836人,專任教師136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098人,專任教師116人。(以上數據含民辦學校)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共182個,實有床位數3075張、衛生技術人員309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28人,註冊護士1462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新津區擁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各1個,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3.2萬冊,圖書館接待讀者12.67萬人次,圖書內閱外借11.59萬冊次,區文化館全年接待1.9萬人次。開展“文化四季風”、“走基層”文化惠民、“藝術之夏”、“非遺在社區”等線上線下各級各類民眾文化活動3000餘場次,文化藝術培訓3300餘人。打造“津致文化”線上文化宣傳品牌,推出“每日一課”“每周一書”“每周一寶”“寶墩雲講堂”等系列推文356期。統籌推進文圖兩館總分館制建設,實施“網際網路+文化服務”,為民眾提供雲展覽、雲閱讀、雲培訓等線上服務。
體育事業
2022年,新津區完成新津體育公園、花橋街道白鶴林體育公園建設,評定一星級體育服務綜合體2家,打造完成“成都市運動促進健康服務站點”10個、體育消費新場景2個、社區運動角5個、綠道健身新空間10個;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10人,完成培訓“社區運動健康師”52名;持續開展“愛成都·迎大運”“運動成都·幸福新津”全民健身系列活動、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等全民健身活動190場次;參加省市全民健身運動會、天府綠道國際腳踏車車迷健身節等全民健身賽事30餘次,榮獲2022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腳踏車車迷健身節(青蒲站)機關團體賽區市縣組冠軍。
基礎設施
2022年,新津區全年完成9個老舊院落改造,完成增設電梯40台,新改建公園綠地14處,完成8條背街小巷打造,新改建生活垃圾四分類投放點113個,設定大件垃圾臨時收集投放點9個,清理各類違規廣告招牌186處,維護車行道1.95萬平方米、人行道1.52萬平方米、路燈5200盞,治理病害井蓋900個。建成智慧河湖“防溺水”感知源30個,整治月花電廠溝排洪閘、南河左岸新津一中段護岸崩塌等安全隱患16處,河渠疏浚36.75公里7.87萬方,加裝雨污水井防墜網6000餘個,打造楊柳河花源、花橋段防洪治理工程3公里。
社會保障
2022年,新津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05632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85957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44963人,生育保險參保71331人,工傷保險參保92487人(含建築施工企業),失業保險參保69168人。城鎮新增就業6471人,農村富餘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32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