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張氏家廟

張氏家廟在新泉鄉東南村圩市上,是毛澤東於1929年親自領導建立的新泉第一個紅色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兩廊尚有當年所寫的“打土豪分田地,一切權力歸農會!”的標語。新中國成立後,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新泉革命紀念館設此,陳列著不少珍貴革命文物。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對該廟進行全面徹底整修,雕樑畫棟,油漆一新。該廟既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又是革命紀念舊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泉張氏家廟
  • 別稱:新泉張氏家廟
  • 建立時間:(1617)
  • 所在地:中國 新泉鎮新泉村
  • 其他信息:1929 年 6 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在此成立連城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
簡介,建築特色,歷史,

簡介

坐落在新泉鎮新泉村,建於萬曆四十五年(1617),建築面積為 545 平方米。有上廳、下廳、迴廊,中有歇山式閣亭一座,24根屋柱承接斗拱屋架,四合平房。天花板上飾有雙鳳朝陽,周以牡丹襯托,檐下設有擋風雨蓬。全祠屋頂為卷棚結構,飛檐翹角,檐棚裝飾許多精美圖案。門前一對石獅,威武雄壯,保存較為完整,可觀賞精巧的明代建築工藝。

建築特色

張氏家祖為發揚本族人,示顯16世族人,將客家人那種,保持群體勞作,互相照顧。這種客家民居仍保留了府第式的風格特色,一般是土木結構或是磚木結構的平房,正廳多依地形地貌而建,為矩形,正廳兩側的房間,則依半圓形的弧形似牛角,故名牛角屋。牛角屋的前面,有塊空坪和一口橢圓形的池塘。叢整體上看,牛角屋和池塘正好構成一個特有的設計。因此,這種半封閉式的客家民居,是另一種客家民居—圍屋的前期雛形,隨著家庭人口的發展壯大,牛角屋也將逐步進行擴建,最後向全封閉的、圓形的或是橢圓形的圍屋發展。
此屋建於1870年左右,從祖族譜中翻閱 十三世張方隆(字東升)牛角屋祠堂內橫幅 旭日堂(旭日東升),有幾十間房,最多時住了二十多戶一百多人,是一座具有防禦功能的家族式居住的城堡。 其布局為前方後圓,中亦廳堂為主屋,一般為本族姓氏祖祠。後面及左、右繞亦半圓形的住房,地基及屋高由外環向中心降落,各成院落單元,分Ё立門,向中心開放。

歷史

1929 年 6 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在此成立連城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現為新泉紀念館連城革命史陳列室,陳列紅四軍在連城的革命活動和連城人民革命鬥爭史的大量珍貴文物和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