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琴書,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沂琴書
- 類別:曲藝
新沂琴書,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
新沂琴書,徐州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曲藝類項目1。歷史淵源新沂琴書源於明代小曲,經過小曲兒、小唱兒、瞎腔、絲弦、唱揚琴幾個階段發展演變而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1文化傳承新沂琴書是徐州琴書的一種,...
次年春,北撤人員開始南返,他因全家七口人難以穿越敵人沿隴海鐵路設定的封鎖線,經當地區政府安排,在東海縣李埝鄉定居,仍以演唱琴書為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汪培清曾先後任宿遷縣、新沂縣藝人協會主任。1952年,重返東海縣洪莊鄉。他回響政府號召,運用琴書形式,編寫《抗美援朝》、《反對細菌戰》、《愛國...
地方色彩鮮明的淮海戲、僮戲、淮海鼓鑼、琴書、花船、快板等文藝形式迅速發展,文學、戲劇、音樂、曲藝、繪畫、書法、攝影、雕刻以及廣播、電視等各種藝術門類空前繁榮,縣、鄉、村三級文化網路逐步形成。蘇北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境內有魯成公九年(前582年)建的郯子國,在今日沭城西北20公里處,仍可尋到留下...
徐州琴書 徐州琴書是起源於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的徐州地區,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族、民間說唱藝術,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據最早文字記載和已故老藝人楊士喜(1905年-1987年)生前回憶,徐州琴書以前被稱為“唱唱兒”、“唱絲弦的”,後來又叫“唱揚琴的”,她師爺(名子不詳)給她說,早先農閒之...
蘇北琴書 徐州大鼓演員為民眾演出 揚州評話演員在水利工地為民工演出 工鼓鑼演員趕集演出 揚州評話演員在海港為漁民演出 蘇北大鼓演員為居民演出 抗日藝人證 解放戰爭時期話本《淮海戰役》抗日戰爭時期蘇州縣人民抗日自衛會通令 解放戰爭時期刊登曲藝作品的地方報刊 淮海戰役期間文工團戰士開展陣地文娛演出 蘇州紗帽廳書場 常...
定遠境內流行的曲種有大鼓、琴書、評書、快板書、革命歌等,但主要的是大鼓、琴書。 解放前,曲藝藝人沒有固定演出場地,沒有組織,各自拜師求藝。在農村集鎮和廟會上設攤演唱,有時也到大的自然村莊或富裕人家說唱。解放初,縣文化部門設立流動藝人管理組,管理曲藝隊伍。1956年,縣成立曲藝協會。至1960年,曲藝協會會員由...
許多人認為其發源於江蘇省北部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曲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後傳入泗州並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泗州戲唱腔念白有北方戲曲的激昂慷慨、南方戲曲的溫柔舒緩;有難度極大的花腔和花舌及民間琴書的平實質樸。2006年5月20日,泗州戲經中華人民共和...
北丁集跑驢,是沭陽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跑驢又稱為小驢劇,是淮海地區主要劇中之一。跑驢流行於沭陽、漣水、泗陽、淮陰、灌雲等地。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總面積2298平方公里,人口186萬人。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土地平衍,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
沭陽方言屬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 是過渡方言區,但受北方話影響,故縣內各地語言、語調有所差異,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如淮海戲、僮戲等,還有琴書、快板、鼓鑼等曲藝品種。沭陽的民間文藝繁榮,花船、高蹺、舞龍、舞獅、跳財神、秧歌、腰鼓、跑驢等藝術形式為民眾喜聞樂見。長期以來形成的禮儀風俗也很多...
虞姬傳說主要區域分布在江蘇省北部虞姬故里的沭陽縣,其他以及宿遷、徐州、新沂、淮安、泗陽、連雲港等地。另外,安徽省靈壁縣、泗縣、定遠、和縣等及河南省內滎陽等地也流傳關於虞姬的傳說。文化特徵 虞姬傳說歷史久遠,內容豐富,涉及範圍廣,對研究秦漢時期的風土民情,戰爭狀況,人際關係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另外...
由於洪澤湖地區的漁民生活流動性大,形成了獨特的民間文藝形式,其中以“端鼓腔”發展起來的《漁鼓舞》最具特色,其它以燈籠舞、鑼鼓梆子、曲藝、蘇北大鼓、泗州琴書、巫祝歌、蓮湘舞等為代表。洪澤湖漁鼓 洪澤湖漁鼓又名端鼓舞,始於唐代,是一種綜合性文化藝術,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沂市 45 JSⅣ-8 淮海戲 泗陽縣 168 JSⅣ-12 京劇 江蘇省戲劇學校 五、曲藝(總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4 JSⅤ-6 蘇北琴書 泗陽縣、泗洪縣 55 JSⅤ-7 工鼓鑼 泗陽縣、響水縣 六、傳統美術(總計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1 JSⅥ-5 剪紙(溱湖刻紙、金湖剪紙)...
因其方言聲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宿城有淮紅戲以及琴書、大鼓、評詞等曲藝品種。民間藝術繁榮,旱船、高蹺、花挑、跑驢、舞龍、舞獅、琴書、鑼鼓、說唱等藝術形式為民眾喜聞樂見。民俗風情 長期以來形成的歲時、禮儀風俗也很多,如祭灶、過年、廟會、二月二、六月六、七月十五等。在婚喪嫁娶、生育壽慶上...
因其方言聲腔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主要有淮紅戲以及琴書、大鼓、評詞等曲藝品種。 [7] 古蹟遺存 宿城區境內有從春秋至明清留下的4座古城遺址、多處秦漢以來的古墓葬群。歷史上地面古建築群星羅棋布,但由於歷經戰亂水患,破壞嚴重,現仍存皇帝敕建、敕封的極樂律院、顯佑伯行宮、孔廟、灶君廟、道生鹼...
截至2011年末,原墩尚鎮有文化藝術團體15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4個,藏書10萬冊;有文化行業從業人員74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秧歌隊、蘇北琴書等演出隊。2011年末,原墩尚鎮有體育場地2處,8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2011年末,原墩尚鎮中央電視台、各省電視台多個電視...
有線電視入戶率提高了10個百分點;成功舉辦首屆宿遷市書畫家晉省展,承辦省美協新人美術作品展;新增中國書協會員10人,中國美協會員從3人增加到7人;入展蘭亭獎、獲得全國美展提名獎等國內書畫重要獎項人次創歷史新高;6部作品獲省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長篇琴書《白綾記》榮獲中國曲藝界最高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