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新樟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亞綱:木蘭亞綱(Magnoliidae)
- 目:樟目(Laurales)
- 科:樟科(Lauraceae)
- 屬:新樟屬(NeocinnamomumH.Liou)
- 種:新樟
- 分布區域:中國中南部、西部至西北部各省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文獻來源,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1.5)2—5米,有時可達10米;。枝條纖細,圓柱形,具條紋,幼時被銹色或白色細絹毛,老時毛被漸脫落。葉互生,橢圓狀披針形至卵圓形或寬卵圓形,長(4)5—11厘米,寬(1.5)2—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銳尖至楔形,兩側常不相等,近革質,幼時兩面密被銹色或白色細絹毛,老時上面變無毛但下面毛被明顯可見,上面綠色,稍光亮,下面蒼白色,晦暗,三出脈,中脈及基生側脈在上面常凹陷,下面凸起,基生側脈弧狀上升至葉片1/2—3/4,與中脈連線處有時呈不明顯的窩穴而在上面微隆起,其餘側脈均細小,與小脈呈細網狀;葉柄長0.5—1厘米,初密被短而貼生絹質短柔毛,後毛被漸稀少,腹凹背凸。
團傘花序腋生,具(1)4—6(10)花;苞片三角狀鑽形,長約0.5毫米,密被銹色絹質短柔毛。花小,黃綠色,花梗纖細,長5—8毫米,密被銹色絹質短柔毛;花被筒極短;花被片6,兩面密被銹色絹質短柔毛,三角狀卵圓形,近等大,外輪長1.8毫米,寬1毫米,內輪長2.2毫米,寬1.4毫米,先端均銳尖;能育雄蕊9,第一、二輪雄蕊長約1.25毫米,花絲無腺體,花葯長方形或卵狀長方形,先端鈍,稍短於肥厚的花絲,藥室4,幾橫排成一列,上2室內向,下2室側外向,第三輪雄蕊花絲基部有一對具長柄的圓狀腎形腺體,花葯4室,上2室小,側外向,下2室大,外向,退化雄蕊近匙形或卵圓形,具柄,連柄長0.6—0.8毫米,柄被柔毛;子房橢圓狀卵球形,無柄,無毛,長約1毫米,向上漸狹,花柱短,柱頭盤狀。
果卵珠形,長1—1.5厘米,直徑0.7—1厘米,成熟時紅色;果托高腳杯狀,頂端寬5—8毫米,花被片宿存,略增大,凋萎狀;果梗纖細,向上漸增大,長0.7—2厘米。花期4—9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灌叢、林緣、疏林或密林中,沿河谷兩岸、溝邊或在排水良好的石灰岩上,海拔1100—23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中南部、西部至西北部。
主要價值
枝、葉含芳香油,出油率0.8—1.7%,油用於香料及醫藥工業。果核含脂肪,可供工業用。葉尚可入藥,有祛風濕、舒筋絡之效。
文獻來源
(1934);Y.C.Yang(1948);Kosterm.(1974)*.
Cinnamomum delavayi Lec.(1913); W.Y.Chun (1925);Hand.-Mazz.(1931);陳嶸(1937);C.parvifolium Lec.(1913),non Ridley(1915);Neocinnamomum parvifolium(Lec.)Liou Ho(1934)*;N.delavayi(Lec.)Liou Ho var.pauciflorum Y.C.Yang(1945),(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