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林區第一幼稚園

新林區第一幼稚園

新林區第一幼稚園建於1974年,隸屬於新林區教育局。曾被評為新林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大興安嶺地區社會綜合治理安全單位、地級“綠色幼稚園”,全省幼兒教育先進單位。2005年12月,被大興安嶺行署教育局授予首批“興安名園”光榮稱號。2008年4月,被黑龍江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示範幼稚園。

該園位於新林鎮內加漠公路南端第一站,占地面積4900平方米,現有一座建築面積為1790平方米的二層教學樓和一座占地160平方米的幼兒淘氣城堡。室內設有園長室、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總務室、資料室、值班室、保健室、盥洗室、幼兒活動室、幼兒寢室、幼兒餐廳和兒童廁所,是一所初具現代規模、環境優雅、富有童趣特色的全日制幼稚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林區第一幼稚園
  • 創辦時間:1974年
  • 隸屬:新林區教育局
  • 占地面積:4900平方米
園所簡介,師資力量,歷史沿革,

園所簡介

新林區第一幼稚園建於1974年,隸屬於新林區教育局。曾被評為新林區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大興安嶺地區社會綜合治理安全單位、地級“綠色幼稚園”,全省幼兒教育先進單位。2005年12月,被大興安嶺行署教育局授予首批“興安名園”光榮稱號。2008年4月,被黑龍江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示範幼稚園。
該園位於新林鎮內加漠公路南端第一站,占地面積4900平方米,現有一座建築面積為1790平方米的二層教學樓和一座占地160平方米的幼兒淘氣城堡。室內設有園長室、多媒體教室、教師電子備課室、總務室、資料室、值班室、保健室、盥洗室、幼兒活動室、幼兒寢室、幼兒餐廳和兒童廁所,是一所初具現代規模、環境優雅、富有童趣特色的全日制幼稚園

師資力量

幼稚園現有在崗教職工33人。設有小、中、大、學前7個班,共托收幼兒200名左右。全園14名教師中,有1人本科、10人大專、2人中專學歷;還有8人在讀本科。幼稚園教師職稱為:3人小教高級、7人小教一級、1人小教二級。幼稚園擁有一支充滿愛心、樂於合作和創造的學習型團體,她們堅持走“科研興園”之路,深入貫徹實施《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以“讓孩子快樂、讓家長放心”為辦園宗旨,以幼兒發展為本,創設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遊戲化、生活化、個性化的育人環境。同時,注重人文薰陶和內涵建設,以培養幼兒健全人格為核心,構建園本文化與現代教育觀念相融合的多元能力探索課程。
該園一向注重教科研工作。教師的論文、活動設計、文藝節目、美術作品等專業成果曾多次在省、地各級專業評比中獲獎。曾獲黑龍江省“九五”期間學前教育科研科普先進單位;“十五”期間,完成了省級重大子課題《幼兒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2007年7月,被地區教育局授予第一批地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園”榮譽稱號,2009年1月,被省教育廳、省語委辦授予首批“黑龍江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園”榮譽稱號。目前,正開展黑龍江省教育學會立項的“十一五”教科研規劃重點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幼稚園工作中的套用與研究》研究工作。多年來,她們一直本著勤儉辦園的思想,自己動手美化環境,著力為幼兒提供安全舒適、輕鬆愉悅的育人氛圍,憑藉勤奮和智慧用心營造幼兒成長的樂園。

歷史沿革

新林區第一幼稚園的前身為區機關託兒所,成立於1974年6月,是新林鎮內的第一所幼稚園,隸屬新林區政府辦公室,園址在新林賓館院內的一棟平房,當年7月1日正式開班授課,入園兒童70人,採用混合班教學。開設語言、計算、體育、美術、音樂5科課程,由機關職工家屬任教,教學內容自主選編。1976年入園幼兒數激增,達165人,大、中、小班教學,從生產單位招收錄用國中以上學歷的工人和上海知青任教,職工人數達30人。1980年,隸屬新林區福利科,幼稚園相繼派教師到哈爾濱、上海、杭州、北京等大城市的先進園所學習幼教經驗,按1981年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幼稚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和全國統編的幼稚園教材,開展正規化的語言、計算、常識、體育、美術、音樂6科教學活動。1982年6月,獲黑龍江省“兒童少年先進集體”稱號。1983年,在北山腳下,新林林業局撥專款為幼兒建造一座占地600平方米的二層教學樓,設有園長室、保健室(並配有專職保健醫生和保健護士)、總務室、值班室、教師辦公室、幼兒活動室和幼兒食堂。當年,新林區成立第二幼稚園,因此,更名為新林區第一幼稚園。
1984年,重視職工隊伍建設,園務管理走向正規化,把年齡大、身體弱、文化程度底的代課教師調為保育員,啟用年輕、文化程度較高的技校保教專業畢業生任教,製作大量教具,開展直觀性教學活動。1985年隸屬於新林區教育委員會,改革管理體制,成立園務委員會。區政府投資4萬餘元購置大型聯合運動器械、幻燈、搶答器、電子遊戲機和樂器,教育形式豐富多樣;1986年又增加了一棟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平房,增設幼兒餐廳、寢室、電化教室、資料室等,結束了幼兒寢室、餐廳、活動室合用的局面。1987年修建圍牆,水泥操場,築花壇,環境煥然一新。此後,在每年由區教科委舉辦的幼兒教師公開課教學、講故事、繪畫、彈琴、唱歌、跳舞等基本功競賽和幼兒繪畫、手工、文藝匯演等評比活動中,該園的個人和集體成績一直名列榜首。
1989年,國家教委相繼頒布了《幼稚園工作規程》(試行)和《幼稚園工作條例》,幼稚園課程由過去的單科教學向多學科滲透的綜合教學活動發展。結合國家統編的幼稚園教材,逐步開展“綜合教育”活動,運用綜合性擴散思維教學法,以保教並重的原則,開設六科遊戲課程,並根據幼兒愛好,在課餘時間開設電子琴、手風琴、舞蹈、繪畫等特長班。當年,幼稚園占地面積2834.34平方米,有教職工46人,幼兒246名。7個教學班中:大班2個、中班3個、小班2個。1990年9月,有5名地區幼兒師範專業的中專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1991年與第一國小同步增設了一個學前班。1992年6月,區政府和教委會為擴大幼兒活動場地,解決幼兒入園難問題,把幼稚園搬遷到原第一國小的校址,占地面積4900平方米,園舍建築是一座占地1730平方米的二層教學樓。幼稚園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收集社會零散設備,把室內外環境進行了大面積整修,還增設了一間多功能活動室,添置了部分電教設備和樂器。
1993年教職工增至55人,有9個幼兒班,335名幼兒,幼稚園開始進行“幼稚園綜合主題教育實驗”課程實踐,統一使用《黑龍江省幼稚園教師用書》,以綜合主題教育活動的形式進行語言、計算、音樂、美術、常識、體育六科教學,開設每月一個主題的“幼稚園綜合主題教育實驗”單元課程,注重在幼稚園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並相繼選送8名技校畢業的幼師參加省幼師中專函授培訓。1994年,晉升二類園,地教委和區教委撥專款為幼稚園購置教學器材和大型戶外玩具。1995年以後,個體學前班非正規的幼兒識字、寫字教學使幼稚園生源走向失調。1996年,創建一類園期間,全園教職工自己動手,改善辦園條件,有效節約資金十五萬。隨著《幼稚園工作規程》正式頒布,幼稚園逐步從經驗型辦學轉向為科研型辦學,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教師的論文和專業作品多次在省、地級的教研活動評比中獲獎。1997年9月,幼稚園任課教師學歷100%達標,教科委為規範學前教育管理,要求國小停辦學前班,還查收了一部分不合乎辦園條件的個體學前班,幼稚園學前班增至兩個。
1997至1998年間,受林區經濟不景氣的環境影響,教職工出勤和幼兒入園情況曾經出現過波動。為適應環境需要,幼稚園不斷強化服務意識,堅持“以教改促發展”的辦園思路,先後進行了幼兒聽讀遊戲識字實驗、幼兒珠腦速算實驗和幼兒快速閱讀實驗教學等多項課程改革。1998年9月開始,全園推廣幼兒“速讀”、“速算”實驗教學,並逐步加強正規化園務工作的管理,入園幼兒數增長迅速,難以控制。1999年,學前班增至三個,即使行政人員全部兼職帶班,班額仍為超飽和狀態。2000年,全園教職工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業餘時間把幼稚園室內外進行了重新布置,擴大並美化了幼兒活動空間,春夏季節,全園幼兒出勤最高峰達380人,各班的班額均超過40人,平均出勤率保持在90%以上。4月,教科委為幼稚園購置一台電腦和一台印表機,幼稚園文檔資料逐漸實現微機化管理。同時,幼稚園鼓勵教師通過自考、函授等多種渠道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並逐年通過參加在崗培訓,所有在崗教師都相繼取得國語、信息技術考核、普法等培訓合格證書。
從2001年3月開始,依據《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收集參閱各省幼稚園教材,開展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教學活動。2001年6月1日,幼稚園申報的《幼兒心理素質健康發展的教育研究》經省教育規劃辦公室領導小組專家組評審、批准,被正式確立為省“十五”規劃重大課題的《中國小心理素質健康教育基本原理與模式實驗研究》子課題。同年,區教育局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相繼為幼兒購置了三萬餘元的桌面玩具、9台供班級教學活動用的電視、VCD;教師還自編了《安全教育》和《環保教育》兩套園本教材。為豐富幼稚園的課餘文化生活,有效提高保教質量,2002年3月,組建了由全園教師人人參與,各負其責的戲曲、舞蹈、手工、繪畫等十個幼兒興趣活動小組,2002年8月,收集整理了一本《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例》園本教材,通過實踐活動,初步探索具有個性特色的園本課程。2002年9月,教育局投資20餘萬元為幼稚園購置了占地面積160平方米、設有30餘種健身器材的大型遊樂城堡,環境設施有了很大改善。當年,還積極參與了新林區的省“十五”期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活動,結合幼稚園實際,制定了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課改實施方案》、《技術指導方案》、《園本培訓方案》和幼稚園三至五年發展規劃。2002年10月,增設了“小喜鵲”幼兒廣播站。2003年3月開始,幼稚園為每一位過生日當天來園的幼兒舉辦“快樂生日會”。
從2003年7月起,按《黑龍江省示範性幼稚園標準》的要求,採用《黑龍江省幼稚園教師用書》,以幼兒發展為本,根據教育實踐反思形成教育論壇,開展一系列省級示範性幼稚園的創建活動。同年,教育局為幼稚園增置一台電腦和一台數碼攝像機,接通了寬頻網際網路,幼稚園教師和幼兒多次參加的區、地級文藝演出和教研活動,有了部分影像資料記載,幼稚園也為新林電視台提供了多方面的新聞素材;2004年1月,教育局為幼稚園購置6台教師用電腦,幼稚園組織教師編輯整理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案例》和《教師優秀作品集》、《教育隨筆選編》、《童言妙語精選》、《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案分析選編》等四本教師文集。2005年5月,用省教育廳下撥的3萬元幼教發展專項資金,建立了多媒體教室,接通了園內寬頻區域網路,幼稚園的教師和孩子們開始能夠到享受來自於網路的優質教育資源。
2005年1月,為豐富林區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林區成立了女子管樂隊,幼稚園14名教師中有12人加入了女子管樂隊,並連年在大興安嶺地區舉辦的管樂隊演出評比活動中取得好成績。本地區內,新林一幼的教師好學、上進、表現力強,每年都要多次代表區機關、教育局和區工會等單位參加演講賽、知識競賽和文藝匯演等多項公益活動,幼稚園帶班人員一度緊張,教學秩序極不穩,幼稚園生源出現波動。
目前,該園申報的省教育學會“十一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現代教育技術在幼稚園工作中的運用與研究》在省專家組的直接指導下有序進行,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方案,加強行動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教育科研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2007年9月,幼稚園針對環境需要,增設了“幼兒表演與口才”和“幼兒禮儀教育”實驗課程,數碼設備的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順利實施,為幼稚園呈現了一片嶄新天地。2007年10月,該園在新浪網創建了部落格網站,每位教師也開通了自己的部落格空間,該園現有的電視新聞、專題片、各類演出節目、參賽作品和部分教學活動等影像資料通過網路得以傳播,家長和社會對幼稚園又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2008年是大興安嶺地區中國小“信息技術年”,教育局為幼稚園投入的現代化教育設備逐漸增多,現代教育技術在幼稚園得到了廣泛的套用。至此,該園利用有效手段引導教師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先進技術,以課題研究為先導,努力探索適應本地環境需要的,具有本土風格和個性特色的幼教發展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