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角社行政村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村,位於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西北部,距鎮政府2.2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寒溪河流經村西南。東鄰橫瀝鎮橫瀝村,西接寮步鎮石步西溪村,北靠茶山鎮粟邊村、超朗村。元末,蘇姓村民先後在角社村附近建通心窯、合心窯、下窯、尾窯4座窯墩(村);1969年,4個窯墩的村民在白墳前按統一規劃邊拆邊建,新村建成後,名為新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莞市
歷史沿革,人口,社會經濟,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元朝,屬東莞縣。明朝,屬東莞縣文順鄉第三都。清末,屬京山司。民國時期,屬常平橫新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東安鄉、美田鄉、東坑大鄉;1958年10月,屬常平人民公社角社生產大隊;1959年,屬橫瀝人民公社角社生產大隊;1961年,屬東坑人民公社角社生產大隊;1983年,屬東坑區角社鄉;1987年4月,屬東莞市東坑鎮角社管理區;1998年,屬東坑鎮角社行政村。
世居村民有蘇、鄧、吳等姓,以蘇姓為主。蘇姓先祖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從番禺鐘村韋涌村南邊坊遷至角社,元末遷至此。吳姓於1959年從橫瀝鎮水邊村、隔坑村遷入。鄧姓遷入時間不詳。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794人,其中男性405人,女性389人;80歲以上45人,最年長者88歲(女)。外來暫住人口約5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澳門同胞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28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高棉、美國、加拿大。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社會經濟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大豆、蔬菜,兼種植荔枝、龍眼等果樹。1992年後,隨著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全村有工業企業12家,經營行業涉及塑膠、電子、五金、機械等。2015年,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商鋪出租為主,總收入51.5萬元,資產總額311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工資收入、房屋出租、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糖不甩、松糕、魚龍。
鄉道東興西路經過該村。1960年通電,1980年通電話,1984年通自來水,2000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通網際網路。2015年,村中有籃球場1個,喜宴堂1個。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無存留。
村里存有蘇河穩於2010年編寫的《角社村史與滄桑》。
村裡有祭祖、“龍舟景”等活動。每年清明節,蘇姓村民到大嶺山、飛鵝嶺等地舉行祭祖活動。
村中有每年農曆五月初六“龍舟景”習俗,形成於元中期。傳說,角蛇立村後,蘇可仁在東門碼頭沐浴,自覺熟識水性,這一天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沉於水中。幸得一男人將其救上岸。可仁問:“誰人救我?”其人答:“不必問我是誰,你們角蛇每年五月初六當龍舟景是也。”那人話說完,瞬則不見。可仁方知可能是遇仙人拯救,便與村里人決定每年五月初六為角蛇龍舟佳景日。第二年就通知有龍舟的村到角蛇“當景”(方言)。數年後,來當景的龍舟越來越多,有時多達三四十艘。從此角蛇每年五月初五、初六大宴兩天,各村親友光臨觀看龍舟競渡。
1959年5月,連降暴雨10多天,東江決堤,角社(含新村)房屋倒塌435間,農作物損失慘重。
1984年9月,角社(含新村)投資24萬元興建自來水廠,為東坑鎮第一個飲用自來水的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