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姜子(原變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新木姜子
  • 拉丁學名:Neolitsea aurata (Hayata) Koidz. var. aurat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毛莨目
  • 樟科
  • 亞科:樟亞科
  • :新木姜子屬
  • :新木姜子
  • 分布區域:台灣、福建、江蘇、江西
  • :木姜子族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研究觀點,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4米,胸徑達18厘米;樹皮灰褐色。幼枝黃褐或紅褐色,有銹色短柔毛。頂芽圓錐形,鱗片外面被絲狀短柔毛,邊緣有銹色睫毛。葉互生或聚生枝頂呈輪生狀,長圓形、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8-14厘米,寬2.5-4厘米,先端鐮刀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革質,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密被金黃色絹毛,但有些個體具棕紅色絹狀毛,離基三出脈,側脈每邊3-4條,最下一對離葉基2-3毫米處發出,中脈與側脈在葉上面微突起,在下面突起,橫脈兩面不明顯,葉柄長8-12毫米,被銹色短柔毛。傘形花序3-5個簇生於枝頂或節間;總梗短,長約1毫米;苞片圓形,外面被銹色絲狀短柔毛,內面無毛;每一花序有花5朵;花梗長2毫米,有銹色柔毛;花被裂片4,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外面中肋有銹色柔毛,內面無毛;能育雄蕊6,花絲基部有柔毛,第三輪基部腺體有柄;退化子房卵形,無毛。果橢圓形,長8毫米;果托淺盤狀,直徑3-4毫米;果梗長5-7毫米,先端略增粗,有稀疏柔毛。花期2-3月,果期9-10月。
新木姜子(原變種)新木姜子(原變種)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700米的山坡林緣或雜木林中。

分布範圍

產自台灣、福建、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日本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根供藥用,可治氣痛、水腫、胃脘脹痛。

研究觀點

本種葉片下面的毛被顏色和葉形變化較大,老葉毛被色淡或全然脫落禿淨,往往易誤認為他種。
劉厚根據方文培采自四川綦江縣的1315號和南川縣的5640號標本發表了N. au- rata f. glabrescens Liou,在原記載曾指出與原變型區別在於小枝和葉近於無毛,葉下面有點微白色,但據我們檢查上述標本和模式產地標本,小枝與葉並非近於無毛,與原變型無何區別,只是葉下面顏色較原變型略淡,似退了顏色的,這種情況在原變型中常有。又張宏達根據曾懷德采自廣東惠陽蓮花山的25521號幼果標本發表的廣東新木姜N. kwangtungensis H. T. Chang,根據我們檢查藏於廣東植物研究所標本室的該號標本,除多數葉片下面毛被已禿淨外,尚有少數葉片下面仍有金黃色絹毛,其餘特徵與原變型同,故予歸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