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是文字系列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
  • 項目:文字系列報導
  • 語種:中文(漢語)
  • 主創人員:集體(許正中、汪曉東、辛本健、張煒、張音、曹樹林、魏賀)
  • 編輯:李寶善、庹震
  • 刊播單位:人民日報
  • 刊播日期:2018年9月14日至10月7日
  • 刊播版面:要聞1版、要聞1版轉要聞2版、要聞1版
作品簡介,社會效果,初評評語,所獲榮譽,作品目錄,作品原文,作品一,作品二,作品三,

作品簡介

2018年9月14日至10月7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開設“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專欄,陸續刊發13篇系列報導。記者從鄉村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努力追溯和探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和發展的實踐軌跡,還原歷史場景,反映發展成效,展望未來藍圖。這組系列報導讓當事人和見證者唱主角,用民眾語言和講故事的方式增強重大主題宣傳的貼近性和生動性,成為人民日報重大主題宣傳創新的示範之作。

社會效果

系列報導幫助廣大讀者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新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經人民日報全媒體矩陣推送,社會反響熱烈,僅在人民日報客戶端的總瀏覽量就接近2億。其中,系列報導第二篇《總書記叮囑我們護好綠水青山》,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單篇瀏覽量就超過4500萬。

初評評語

這組系列報導選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13個新理念、新觀念、新表述的首次闡發地,全社動員,跨界協作,成立多個採訪組,分赴國內外。報導著力通過見證者、參與者的講述,還原歷史現場,捕捉生動細節,寓揭示於展示,融教化為感化,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強化現場感、畫面感,增強感染力、親和力。報導在頭版刊出時,配發微視頻二維碼連結,並通過人民日報全媒體矩陣在國內外同步推送,引發網路媒體熱轉,形成刷屏效應。

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1日,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作品目錄

中國新聞獎系列(連續、組合)報導作品完整目錄
作品標題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
序號
單篇作品標題
體裁
字數/時長
刊播日期
備註
1
《總書記發出深化改革動員令》
調查性報導
3201字
2018.9.14
代表作
2
《習近平叮囑我們護好綠水青山》
調查性報導
2713字
2018.9.16
-
3
《習近平幫我們挖“窮根”》
調查性報導
3115字
2018.9.17
4
《總書記為長江生態畫“紅線”》
調查性報導
2909字
2018.9.18
5
《習主席是“一帶一路”偉大築夢者》
調查性報導
2860字
2018.9.22
6
《習近平帶著我們“馬上就辦”》
調查性報導
3643字
2018.9.24
7
《總書記要我們對標焦裕祿》
調查性報導
3114字
2018.9.25
代表作
8
《習近平帶領人民軍隊從古田再出發》
調查性報導
3070字
2018.9.26
-
9
《總書記心裡裝著咱老鄉》
調查性報導
2844字
2018.10.3
10
《習近平一直惦記著俺們村》
調查性報導
3354字
2018.10.4
11
《總書記帶領我們“精準脫貧”》
調查性報導
3517字
2018.10.5
12
《總書記始終關心“閩寧協作”》
調查性報導
3174字
2018.10.6
13
《習近平致力倡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調查性報導
2828字
2018.10.7
代表作

作品原文

作品一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導之一·深圳篇
總書記發出深化改革動員令
開欄的話
習近平總書記是從民眾中成長起來的人民領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從實踐中產生的科學理論。從今日起,本報推出“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導,通過實地採訪,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軌跡,以期使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更好地理解新思想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切實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深圳蓮花山滿目蒼翠,山頂的鄧小平銅像巍然矗立。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銅像旁親手種下一棵高山榕。如今,這棵十多米高的大樹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國內考察就選擇到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深圳,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政治宣示,這是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引導,這是一次催人奮進的改革動員。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
時隔5年多,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來到深圳,沿著當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足跡,回顧那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場景,再現那一個個令人難忘的畫面。
楊義標(時任深圳市蓮花山公園管理處主任):
總書記種下“信心樹”
“他揮動鐵鍬的姿勢有板有眼,很自然,很熟練,一看就乾過農活。”楊義標清晰記得那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蓮花山栽種高山榕的場景。
2012年12月8日是個星期六,蓮花山公園遊人很多,但當天既沒有封路,也沒有清場。
9時30分左右,兩輛中巴車開至蓮花山腳下。下車後,習近平總書記一路步行走向山頂廣場。“總書記來了!”“總書記好!”沿途的市民和遊客都很激動,紛紛鼓掌,爭相和總書記握手。
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和大家握手,還不時提醒大家“別擠著了”。“到了山頂,總書記不是先跟迎候在這裡的幹部握手,而是走向民眾和他們握手交流,在場的民眾都很感動。”楊義標說。
在山頂廣場,習近平總書記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之後俯瞰深圳全貌。
高山榕樹是嶺南本土樹種,寓意吉祥繁榮。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園曾親手種下一棵。
“20年後,總書記在小平同志銅像不遠處,再次種下高山榕。總書記說,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我們今後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這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要上新水平。”5年多過去了,楊義標對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仍然能夠一字不落地背下來。
“總書記種下的是常青樹,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樹’‘希望樹’!”楊義標說。
李灝(曾任深圳市委書記):
總書記是當之無愧的改革家
“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在場每一個人都很激動,也很振奮!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92歲的李灝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在家中,他站在習近平總書記身旁的那張照片,擺放在客廳最醒目的地方。問及當時的場景,李灝連聲稱讚習近平總書記“非常了不起,非常有遠見”。
老伴陳惠珍和他同齡,兩人攜手走過近70年。夫妻倆捧出一本厚厚的相冊,動情地向我們介紹起當時的場景。
當天,李灝等4位曾陪同小平同志視察深圳的老同志,隨著習近平總書記一同來到小平銅像前。總書記緩步向前,敬獻花籃,仔細整理綬帶,並向銅像三鞠躬。
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我們來瞻仰鄧小平銅像,就是要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邁上新台階。
“這番話說明,總書記是高舉改革開放大旗的!他的改革開放思想和小平同志一脈相承,而且是創新發展的。”李灝說。
回憶起深圳幾十年的發展歷程,李灝感慨良多:“這幾年,總書記反覆強調,改革要蹄疾步穩,這話說得多好啊!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十拿九穩的事,看準了就要大膽試,勇於‘吃螃蟹’,否則哪有今天的深圳?同時也要謹慎,要看條件,不能蠻幹。”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看得出,總書記對改革有堅定意志、系統謀劃和前瞻思考,他是當之無愧的改革家!有他為我們領路,是民族之幸,是黨和人民之福!”李灝說。
馬化騰(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總書記的話讓我們更有勁頭
2012年12月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騰訊公司。在騰訊大廈二層展廳,馬化騰向總書記詳細介紹了騰訊的即時通訊產品、網路資訊、微信等核心業務和平台。習近平總書記還觀看了騰訊研製的全球首款互動式投影儀演示。
“對於網際網路產品尤其是微信,總書記興趣濃厚,問得也多也細。我們演示了微信的文字、表情、語音等互動方式,並現場拍下一張照片,展示微信的圖片傳送功能。”馬化騰說。
當總書記得知,微信已在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占有率領先,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成功走出國門的一款代表性產品,他表示肯定並關切地詢問在國際競爭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鼓勵騰訊不斷進取,為民族網際網路產業走向世界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指出,現在人類已進入網際網路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希望騰訊繼續保持創新優勢,為推動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能夠強烈感受到,總書記具有深邃思想、寬廣視野和世界眼光,對網際網路和科技創新高度重視。”馬化騰說,“我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應當成為改革開放的推動者。總書記的講話,讓我們創新創業更有勁頭!我向總書記表了態:騰訊人將在高新技術領域創造更多佳績!”
鄭宏傑(時任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長):
總書記叮囑我們不搞“瓜菜代”
“雖然只有短短40分鐘,但是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總書記的領袖風範和人格魅力,當時腦子裡跳出4個字:國運到了!”
2012年12月7日下午3時許,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前海,這是他深圳考察的第一站。鄭宏傑時任前海管理局局長,他負責向總書記介紹前海建設情況。
當時的前海還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工地,伴著施工機械的轟鳴,鄭宏傑向總書記作了簡要匯報。
聽完匯報,習近平總書記極目遠眺。“總書記興致很高,他說,前海現在這種建設場面,使我們回憶起深圳初創時期的景象,一張白紙,從零開始,可以畫最美、最好的圖畫,關鍵是怎么畫好。”總書記提出3點要求:一是依託香港,二是服務內地,三是國際化。
回想起總書記站在坡上講話的場景,鄭宏傑仍很激動:“我現在還記得,他的鞋上落了一層灰。總書記指出,把前海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塊試驗田,繼續獲得經驗並向全國推廣。要發揚特區‘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落實好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他鼓勵我們大膽地往前走。”
“一定要注重高端,要精耕細作、精雕細琢,不能搞一堆‘瓜菜代’。”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鄭宏傑記得格外清楚,“他確實高瞻遠矚,想得更深、看得更遠。”
鄧錦輝(羅湖區漁民村社區居委會副主任):
總書記希望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漁民村,與羅湖口岸近在咫尺,與香港隔江相望。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來到這裡,考察了村黨群服務中心、警務室和居委會,還走進村民家裡,與大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說變化。
“見到總書記,我的心都快蹦出來了!”鄧錦輝回憶,習近平總書記問得特別細:漁民村現在有多少棟樓房,如何出租,出租的對象是誰,全村多少人,每戶一年有多少收入?“總書記還誇我們,居委會工作功不可沒。這話讓我們感到很溫暖!”
從當初的小漁村到如今花園式的現代化社區,漁民村的變化是深圳改革開放40年的縮影。
鄧錦輝介紹,漁民村原住民是東莞一帶水上漂泊的漁民。改革開放後,大伙兒開始承包魚塘搞養殖,買“泥頭車”(拉建築用料的卡車——記者注)跑運輸,辦來料加工廠,憑著特區政策和毗鄰香港的優勢,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成為國內最早的“萬元戶村”。
鄧錦輝就是村裡的第一批“萬元戶”,1982年就住上了2層的小樓。現在的社區是村里統一蓋的,一共12棟高層,出租了1200餘套,由物業公司統一出租和管理,村民每戶年收入能達到50萬元左右。
看到漁民村的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是歷史性的跨越!看到你們生活過得好,我非常高興!希望你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在漁民村社區廣場,習近平總書記微笑著和大家一一握手、問好,還抱起一個嬰兒。
“總書記說,社區居民對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衷心擁護,感情很真實,看了很高興,希望你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上車後,總書記還不停揮手,跟我們說再見。當時特別感動,眼淚一直在眼眶裡打轉!”
“這幾年,總書記經常提到獲得感、幸福感,體現了黨的領袖的為民情懷。”鄧錦輝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村里人都有一個願望,請總書記再來看看我們今天的變化!”

作品二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導之七·河南蘭考篇
總書記要我們對標焦裕祿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1990年7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寫下《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多年來,習近平始終強調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他曾動情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祿同志事跡教育成長起來的,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習近平同志先後3次來蘭考視察,要求我們學習焦裕祿,對標焦裕祿,讓民眾更滿意,把蘭考發展好。我們一定牢記囑託,人人爭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乾部。”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焦守雲(焦裕祿的二女兒):
他進門就說是來走親戚的
“本來有點緊張,但他進門就說,我是來走親戚的,聽了這話,我一下放鬆了很多。”焦裕祿的二女兒焦守雲說。
2009年春天,在河南調研的習近平專程到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拜謁焦陵。2014年,在第二批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習近平選擇蘭考作為自己的聯繫點。同年3月17日,他到蘭考實地指導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站就是焦裕祿同志紀念館。
第一次到蘭考考察時,習近平專程來到焦家小院,看望焦裕祿的子女和親屬。“他一一詢問我們的身體、工作、生活情況,關心‘焦三代’的成長。”焦守雲說,“他動情地說到,‘焦裕祿同志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還問‘你們認為怎么學習焦裕祿’。”
“第二次見面時,我向他匯報,正在拍一部介紹父親事跡的紀錄片。”焦守雲回憶,習近平詢問了相關情況,叮囑隨行的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這部紀錄片可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教材。”
2014年3月17日晚,習近平來到焦裕祿幹部學院,和蘭考縣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培訓班學員座談。他說,學習焦裕祿時我上國中,當時政治課老師讀報,讀著讀著便哽咽了,我們聽著聽著也流淚了。
正是在這個座談會上,習近平提出了發人深省的“蘭考之問”:焦裕祿在蘭考工作時間並不長,但給我們留下這么多精神財富,我們應該給後人留下什麼樣的精神財富?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
“2014年3月18日,在蘭考縣匯報會上,總書記給我們誦讀了這首詞,現場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動。”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現任開封市委政法委書記王新軍回憶說。
陳百行(蘭考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主任):
總書記說“八項規定”受到“十不準”啟發
“我也是來學習的。”2014年3月17日上午,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習近平對前來參觀學習的黨員幹部說。
紀念園管理處主任陳百行回憶:“總書記對每件展品都看得非常認真,走到印有焦裕祿制定的‘幹部十不準’的展板前,他駐足良久。”
不準用國家的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請客送禮;一律不準送戲票,十排以前戲票不能光賣給機關或幾個機關經常包完;一律不準到商業部門、合作社部門要特殊照顧……
“總書記仔細觀看修改痕跡明顯的‘十不準’底稿,認真聽取講解,並對隨行人員說,中央在制定‘八項規定’時,曾受到‘十不準’的啟發。”陳百行說。
2009年春,在蘭考縣幹部民眾座談會上,習近平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再訪蘭考時,他對焦裕祿精神作出新的論述——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不搞特殊化,習近平以身作則。王新軍說:“總書記在焦裕祿幹部學院吃的是大鍋菜,四菜一湯,住的是普通學員宿舍,離開時按照標準,交納了食宿費。”
許靜(時任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總書記要求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
“總書記要求我們像焦裕祿那樣,把百姓當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來服務。”4年來,許靜把習近平的要求當作座右銘。如今,她已是桐鄉街道紀工委書記,被蘭考縣評為“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2014年3月17日下午3時,習近平到蘭考縣行政服務中心考察。許靜是辦事大廳的工作人員,“總書記滿面笑容,非常隨和。看到一對新人來領證,他高興地向他們表達誠摯祝福。”
在服務中心,習近平仔細詢問焦裕祿民心熱線、縣地稅局、縣財政局、縣規劃局辦事視窗的工作人員,了解工作流程。他與前來辦事的民眾交流,聽到大家為“一站式”服務點讚,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
看見牆上貼著“服務忌語”:“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么早?”“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習近平停下腳步,肯定這些“服務忌語”很細很實很有針對性。他說,對人民民眾沒有感情才會說“忌語”,把老百姓看成父母、兄弟姐妹,就不會說“忌語”。
習近平指出,視窗單位是查擺和解決作風問題的重點部門,要不斷改進,使服務更加精細、規範、高效。他叮囑工作人員,為民服務不能刮“一陣風”,不能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
“總書記說,硬體好,固然好,但關鍵是服務要到位,說到底,要有一顆像焦裕祿一樣為人民服務的心。”習近平的這席話,至今仍時時激勵著許靜。
閆春光(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民):
總書記鼓勵我早日脫貧
“總書記就像長輩一樣,可隨和了。”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村民閆春光回憶當時情景,仍是一臉幸福。
2014年3月17日下午4時許,習近平來到閆春光家,同一家人嘮家常。張莊村是焦裕祿防治風沙最先取得成功的地方。閆春光的奶奶張景枝,曾擔任生產隊的婦女隊長,參與了當年的治沙工程。
閆春光10歲時父親病故,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10年前,考慮到老人年歲大了,在外打工的閆春光回鄉辦起了養雞場,因為缺資金、缺技術,一度遇到了困難。
“總書記一進家門,先看廚房、奶奶的臥室,詢問致貧原因,鼓勵我早日脫貧;又到客廳,握著我奶奶的手,問她身體怎么樣,有沒有醫療保險。”閆春光說。
隨後,習近平與鄉、村幹部和村民代表進行了座談,他說:“跟大家面對面交流,能夠了解人民民眾的真實感受和實際要求,這個目的達到了。”他叮囑當地幹部要切實關心農村貧困家庭,因地制宜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2015年,閆春光申請到扶貧貸款,擴大養殖規模,縣畜牧局定期提供技術指導。當年底,閆春光順利脫貧。如今,他養了1萬隻蛋雞,賣雞蛋“每天賺1000多元”,還重新裝修了房子,添置了家具,他把習近平“家訪”的大照片掛在客廳中心的牆上。
去年3月,蘭考在全省率先摘掉“貧困縣”的帽子。眾多行業龍頭企業到蘭考投資興業,為當地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雷中江(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老黨員):
總書記聽我說完帶頭鼓掌
“別看我今年80歲了,總書記來的那天我記得可清楚哩!”張莊村老黨員雷中江笑著說。
2014年3月17日下午4點多鐘,習近平在張莊村與幹部民眾座談。雷中江坐在他對面。“會議沒有主持人,也沒擺鮮花和條幅,甚至連瓶水都沒給總書記準備。”
座談開始前,習近平說:“請大家講,我們是來聽的。”在聽取發言的過程中,他一直認真做著記錄。“看得出來,總書記就是想聽聽基層幹部和老百姓的心裡話。”雷中江說。
雷中江第一個發言,提了3點希望:一是希望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要搞“一陣風”;二是希望領導幹部要向焦裕祿學習,到民眾中去;三是希望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
“總書記聽我說完,帶頭鼓起了掌。我自豪得很!”雷中江很激動。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作風建設要做好抓常、抓細、抓長的文章。他說,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為民、務實、清廉,與焦裕祿精神高度契合。雖然焦裕祿離開我們50年了,但焦裕祿精神是永恆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體現了共產黨人精神和黨的宗旨,要大力弘揚。
4年多過去了,當天的情景時常浮現在雷中江腦海。“當年焦裕祿書記通過走訪民眾,總結出治‘三害’的經驗;如今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聽基層幹部講,讓普通老百姓說,他為弘揚焦裕祿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表率!”

作品三

新思想從實踐中產生系列報導十三 · 人類命運共同體篇
習近平致力倡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地時間7月26日,約翰內斯堡。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在金磚會晤上暢想金磚第二個“金色十年”的宏闊藍圖:“共同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光明的未來。”話音剛落,掌聲四起。
此刻,距離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5年多過去了。
晝夜星馳、風雲變幻,人類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鍵時刻、十字路口,有躑躅彷徨,有逆流而動,也有勇毅前行。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方案,蘊含著傳承千年的中國智慧,指明了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
唯有凝聚共識的思想,方有撥雲破霧的穿透力;唯有洞察未來的遠見,方有指引前行的感召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顯示出卓越政治家和戰略家的高瞻遠矚和宏大視野,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鮮明旗幟。
向世界傳遞清晰明確信號
回放:2012年12月5日;北京,習近平總書記同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座談
講述:日本核物理學教授谷畑勇夫
作為世界核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之一,谷畑勇夫從日本來到中國,選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每天穿梭於課堂和實驗室。座談會安排在中國召開黨的十八大後不久舉行,谷畑勇夫同許多外國專家都有預感:“習近平希望通過與外國專家的交流,向世界傳遞更加清晰明確的信號。”
座談時,習近平指出:“我們的事業是向世界開放學習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谷畑勇夫作了認真記錄,這些令他印象深刻的話語,也讓他得以更全面地去觀察中國、理解中國。
谷畑勇夫告訴記者,這次座談也堅定了他紮根中國工作的信念:“我很樂於把中國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科學跨越國界,是造福人類的事業。”
5年多來,谷畑勇夫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命運共同體”的表述,也贊同中國推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務實行動。他說,習近平的講述深刻而生動,這一理念意味著各國之間既彼此尊重、和而不同,又能夠攜手合作、同舟共濟。
“中國應該繼續大力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全世界認識到每個國家既可以各具特色,也可以和諧相處。”谷畑勇夫說,“這樣的國際交流才能培育真合作、真友誼,世界才能更加和諧和幸福。”
提出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
回放:2013年3月23日;莫斯科,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演講
講述: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阿納托利·托爾庫諾夫,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
擔任學院院長20多年,托爾庫諾夫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畢業生,也一直認為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學生非常幸運。“他們能聽到來自全球的權威聲音,當然,我最難忘的還是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演講。”
白雪皚皚的莫斯科,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這場演講,被稱為突破了雙邊關係的範疇,“向世界講述了對人類文明走向的中國判斷”。
學院禮堂座無虛席。托爾庫諾夫回憶說,習近平的演講非常精彩有趣,就像一位教授在給學生授課,通俗的語言闡發深刻哲理,有趣的故事蘊含深邃思考,體現了對世界大勢的清醒判斷和對未來走向的準確把握。“中國的政策理念既創新,又具延續性,這是中國能夠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保障。”
在這篇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演講中,習近平講述了影響深遠的兩個重要概念,“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係”。
俄羅斯國際事務理事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密切關注了這場演講:“習近平的‘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提出時,就以長遠眼光和宏大目標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隨著這些年的發展,命運共同體的藍圖日益清晰,影響範圍遠遠超出歐亞大陸,這對阻止世界向單極化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擘畫世界發展的光明未來
回放:2015年9月下旬;紐約,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講述: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
幾個月前,潘基文在北京再次見到了習近平主席。卸任聯合國秘書長的他有了一個新身份——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談到論壇發展,他表示,希望論壇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努力”。
今年在博鰲,有一場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分論壇,潘基文率先發言,盛讚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擘畫了亞洲乃至世界發展的光明未來”。
2015年秋天,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上,作為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第一次感受到這一理念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習近平第一次站在聯合國的講壇上發表演講,在聯大系列峰會上全面論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
9月28日,聯大一般性辯論首日。習近平再次登上聯合國講台,聲音堅定有力:“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話音落下,掌聲經久不息。
“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深化了這一理念。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各國及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彼此應相向而行。”“某些國家正把阻隔彼此的牆建得越來越高。此時,真正的世界領袖應推動互聯互通,是造橋而非拆橋。”
隨著同中國接觸日益增多、對中國觀察日漸深入,潘基文致辭提到命運共同體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他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鼓舞人心,能改善國際治理體系,讓各國更好地應對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2017年2月10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聯合國決議;3月17日,載入安理會決議;3月23日,載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思想的光芒綻放,時代的價值永恆。
“成為全球歷史上的一個參照點”
回放:2017年1月17日和18日;達沃斯、日內瓦,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並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
講述: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
“中國國家主席的光臨是極具象徵性意義的。”回應施瓦布多次誠邀,2017年年初,習近平主席成為首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元首。時隔一年後,在北京再次見到習近平主席時,施瓦布依然對達沃斯和日內瓦的兩場歷史性演講記憶猶新,他評價稱“廣為世人稱道”。
施瓦布多次聽到各國政要、專家引用習近平主席的演講。他見證了無數次演講,但唯有這一次,他認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如冬日陽光”“習近平主席講話成為全球歷史上的一個參照點”……
達沃斯年會開幕式上,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交鋒之際,習近平主席為世界經濟“把脈開方”。日內瓦萬國宮,他回答人類社會抉擇的時代之問,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個堅持”,講到關鍵處幾乎句句有掌聲。
演講發表後,世界各大媒體幾乎無一例外播報了這一“最令人矚目的事件”。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說,這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西班牙《國家報》指出,習近平成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世界領導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文章說,全世界都在問,中國是否有意願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接過經濟全球化領袖重任?演講開始不過幾分鐘,已經有了肯定答案……
時代大潮奔涌,2018年,達沃斯再次選擇中國方案,將“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確定為今年論壇的主題。施瓦布強調,希望可以繼續宣揚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的演講是中國與世界關係的重要轉折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