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民族傳統節,民族介紹,節日介紹,娘宮觀新年祭,傳說,中國古代節日,日本宗教節日,北川中學節日,
民族傳統節
民族介紹
高山族是居住在台灣省的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台灣省台灣本島的山地和東部沿海縱谷平原以及蘭嶼上。台灣當局稱之“山地同胞”,簡稱“山胞”。因地區、語言的差異,內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灣人、布農人、魯凱人、卑南人、曹人、賽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別。此外,尚有10多萬已被漢化的平埔人。平埔人歷史上包括10個族群。他們散居在台灣西部、北部、西南部平原與沿海,長期與漢族雜處、通婚,較早接受漢族文化,至19世紀以後已基本與漢族融為一體。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還有4461人散居祖國大陸東南沿海。高山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無文字。不同地域的高山族使用不同的語言。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
泛指早期即已居住在台灣的原住民族。就慣例講,原住民族系針對遷徙而來的民族而言。屬於南島語系或者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該民族確實早於漢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在17世紀以前就已居住於台灣,他們的確有資格被稱為台灣的原住民族。
高山族地區處於台灣中部山區、東部縱谷平原和蘭嶼島上,海拔500至2000米,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森林覆蓋面積大,素有“森林寶庫”的美譽。高山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各地區高山語差別較大。目前起碼有15種語言,大致可分為"泰雅"、“曹”、“排灣”三大語群。沒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於大陸的高山族通用漢語文。
節日介紹
雅美人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人口2783人,居住在6個村落。分布於台東縣蘭嶼島濱海地帶,是高山族中唯一的漁獵民族。語言幾乎與菲律賓北部的巴丹居民一致。農業以種植水芋為主,工藝以制陶、造船、制銀較為著名。社會生活以核心家庭為主。該族群愛好和平,沒有獵頭等習慣。雅美人舉行新年祭是為了祈求來年豐收。他們過節的過程就是一個祭祀的過程。祭祀前夜,各家各戶就開始搗粟煮飯。天亮後,宰豬煮肉,分送親友。接下來打扮一新的一家人在家長的帶領下,帶著粟飯豬肉及各種芋制祭品來到海岸。各家家長頭戴銀質大禮帽,守禮服,佩金質大胸飾,手帶銀鐲,非常莊重地把祭品放在海灘上,祭天神,祈求賜福。返家後另備祭品供奉祖先,祈求來年豐收。
阿美人(阿美是“北方”的意思,是阿美南部的人對北部人的稱呼)是高山族的族群之一。在高山族中人口最多,約有12萬人。原分布於台灣東部縱谷平原南北兩端的秀姑巒溪口和恆春附近,後來移居東部縱谷及海岸線一帶的花蓮縣東部和台東縣的東北部,包括台東縣11個鄉鎮和花蓮縣12個鄉鎮。依據語言、習俗和地域差異,大體分為北、中、南部阿美和海岸阿美四部分。阿美人的新年祭,說它是一個祭祀活動不如說是全村的大聚會、大聚餐,其過程非常開心。在舉行祭祀的頭一天,未婚男青年在公共會所外,中老年人分別在會所與舞屋,舉行諸神的嘗新祭,用新粟配製的酒潑地作祭。之後便是這些男人們的天下了,他們整日喝酒跳舞,歡快異常。到了午夜前,青年人便到海邊建小屋,而會所中的長老們則派人向每戶徵收魚乾,帶到公所來吃。第二天一大早,老人們出發去海濱,由最高輩分的老人發令,競走赴海撈魚,按輩分編組。捕魚歸來,評出優勝者。當天夜裡就在海邊宿營。第三、四天,最年輕的一輩人身著盛裝,圍繞著營舍走三圈,然後分食煮熟的魚。由長老在公共會所講評撈魚的成績,以酒獎賞得獎的人。最後,年長者在公共會所歡宴,其他人散去,年輕人則去舞屋參加舞蹈聚會,此時,女子也可以來一起共舞。第五天,雞叫頭遍,婦女們就起床煮粟,到天亮時,就揭成了大型糍粑。近中午,就能聽到有人喊:“攜糍前來”於是婦女們像聽到集合號一樣,將自家的糍粑送到公共會所,分發給眾人,眾人也可帶回家食用。自此,各家才開始舉行家宴加以慶賀。而在舞場上認識的男女青年,如果相互中意就開始了交往,女方開始盛裝訪問男家,幫助男方打水、掃地,這也就意味著求婚。男方如果也樂意,就留她吃晚餐,餐後男方送女方回家,以進一步表達愛慕之情。這也是節日的一大收穫。
娘宮觀新年祭
新年祭由娘宮觀主辦,揭陽慈善會、文化界、藝術界、慈善團體負責人參加。儀式隆重,場面莊嚴肅穆;氣氛熱 烈虔誠。祭禮皆遵古法有序進行,鳴炮、鼓樂齊鳴,整衣冠,擊鼓,鳴金,淨手;向五帝行一跪三叩禮;敬酒、敬茶、敬饌、敬飯、敬甜圓、敬五穀種、敬發粿、敬三牲等。
傳說
新年祭,源已久遠,相傳與炎帝有關。女媧之後,不知過了多少年代,又出現了太陽神炎帝。他和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南方,是黃帝同母異父的兄弟。
當時,大地上的人類已生育繁多,自然界的食物不夠吃了。仁愛的炎帝就教人類播種五穀,用勞動換取生活資料。人們同勞動,相幫助,果實均分,情如兄弟姐妹。炎帝又叫太陽發足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人們不愁衣食。大家感其恩德,尊稱他為“神農”。
傳說,身兼太陽神和農業之神的炎帝,出生地周圍有九眼井,井裡的水彼此相通,汲其中一眼,其它八眼的水都會流動。當他教人播種五穀時,空中便降落許多谷種,他就把谷種收起來,播在開墾過的土地上,以後就有了食用的五穀。還有更美麗的說法,說那時有一隻遍身通紅的鳥,嘴裡銜株九穗的禾苗,飛過天空,穗上的穀粒落在地上,炎帝把它拾起來,種在田裡,以後便長成又高又大的嘉穀。這嘉穀,不但可以充飢,還會長生不死。
炎帝不但是農業之神,同時也是醫藥之神。傳說,他曾用一根神鞭,叫“赭鞭”,鞭打各種各樣的草藥,藥草經過鞭打,有毒無毒,或寒或熱,便自然顯現出來。他便根據不同的藥草,給人治病。後來,為提高療效,對症下藥,他親自嘗味各種各樣的藥草,曾一天中過七十次毒。最後嘗到一種有劇毒的斷腸草,終於腸子爛斷,犧牲了生命。據說,山西太原的釜岡,還存有神農嘗藥草的鼎;成陽山里還有神農的藥鞭處,那山,又叫神農原藥草山。
中國古代節日
據《揭陽縣誌》載,明代,揭陽在榕城北門外建社稷壇,春秋二季致祭。清代於東門外建先農壇,每年立春日,由地方官行祭。祭儀中,由一耆老牽牛,一農夫扶犁,一官捧箱,一官播種,各行九推禮……文武各官一體致祭……後來。就由娘宮觀承辦新年祭典儀。祭禮皆遵古法:鳴炮,鼓樂齊鳴,整衣冠,擊鼓三通,嗚金,淨手,向五帝行一跪三叩禮:敬酒、敬茶、敬饌、敬飯、敬甜丸、敬五穀種、敬發粿、敬二牲等。接著,宣讀祝文,讀禱祠,焚祝文。最後,向門月敬大吉,獻元寶等。每一項內容都申奏鼓樂,弦歌和鳴。參祭者虔誠行禮,崇敬備至。
當今,太平盛世,五穀豐登,百姓安樂。但正如娘宮觀的祝文所述:“中華始祖,肇興稼穡,福佑黎庶,啟後承前,立春吉日,謹捧儀章,聿修祀典,潔治豆籩。惟願:世界和平,人類幸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日本宗教節日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1)新年祭(2)神嘗祭(3)新嘗祭(4)月次祭。神道教大致有三種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個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創始人;民俗神道無嚴密組織,是農民自己祭祀農事和路神。明治維新後,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將神社神道定為國教,即國家神道,由政府出資資助。古來神道教的祭祀神職人員、神主(神道教的祭司)以及下級神職人員一般都是世襲。明治政府不採傳統的制度,廢止世襲職。設定內務省中一部局來管轄全國神社,而神職皆成內務省的職員。又將古社中多數小者,由政府統籌到大社中。1945年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投降後,在盟軍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離,裕仁天皇發布詔書,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廢除國家神道,政府不得資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經成為日本神道教信仰的主流。
北川中學節日
5·12地震後,全世界通過一個人的部落格,看到了北川中學那場著名的運動會。這場被網友稱為的“最後的運動會”,在2008年5月11日下午舉行,離5·12地震不到12個小時。這份影像資料,也因此成為5·12地震史料中的珍品。
博主的名字叫唐高平。很多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2009年春節來臨前,唐高平帶上妻子和兒子,帶著簡單的祭品,回到北川中學,看望長眠在那裡的同事和學生。
湖南電視台-etv《法制周報》朱春先 報導
這是一個生者對昔日師友和學生的問候。令唐高平感動的是,不少同事和學生,也在昔日整潔的操場裡,為逝者燒香祈福,他只好排隊。當操場上漸漸空曠起來後,他才從昔日縣城的郊外的望鄉台,回到學校操場,靜靜地和“朋友們”述說念想。
唐高平和“最後的運動會”
2月1日,牛年春節後的第一個工作日,47歲的唐高平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他要為學生們的開學做一些準備。
這一天,離他去看望北川中學的那幫“朋友”剛好12天。在中國民間,12代表完滿。他的注意力,從逝者身上,轉到生者身上,完成了一個小小的圓環轉移。
這一天,早已成為媒體英雄的唐高平,還是很寬容地接受了《法制周報》記者的採訪。他說,為了孩子們,我不怕打擾。
唐高平的成名,和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最後的運動會”緊密聯繫在一起。
北川中學團委書記蹇紹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唐高平早在地震發生5年前,就已經“觸網”,是山區教師中少有的網民。
“唐高平常將學校一些重大活動或有趣的事件,用簡潔而生動的文字,配上圖片發到部落格上,不僅他自己的學生愛看,也有很多校外網民經常點擊瀏覽。”該校另一教師對記者說。
“到 2007年上半年,我在四川線上建的部落格,流量已經接近30萬次,同一時間,北川中學的網站流量才到1萬次左右”,唐高平說,剛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把一些自己寫的人生感悟、對生活的觀察、教學的成果、拍攝的照片,以及別人的好文章發上去,看到自己的部落格人氣上升後,便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把學校的各種活動也發上去,通過這個平台來宣傳北川中學。”
事實上,在很多人看來,唐高平的個人部落格,已經成為北川中學的“入口網站”。
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唐高平一次看似尋常的寫博活動,成就了他的網路巔峰生涯。
這一天,是2008年5月11日。
當天,北川中學高三學生參加完成都市的三診考試(第三次診斷考試,為高考之前較為正式的模擬考試)後,年級組決定組織一次集體活動,目的是想讓大家通過體育運動的形式,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因為是臨時決定,這次活動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名字。
實際上,這是一場讓人傷感的“最後的運動會”。
唐高平告訴記者,運動會選擇的項目,都是能最大限度激發同學們參與熱情的活動,包括抱蛋比賽、投籃比賽和拔河比賽。
“當天的整個活動,大約是下午5時結束。”
活動結束後,唐高平又在6時左右,回到教室,帶領學生們晚自習。由於時間緊,當天拍的照片沒有及時上傳。直到第二天早上7時49分,唐高平才簡單地寫了一些文字說明,把相關圖片傳到自己的部落格上。
幸運家庭的感恩之旅
和很多前往北川中學祭奠的人不同的是,唐高平是帶著全家一起去的。
在那場曠世罕見的災難中,唐高平的家庭是少數全家倖存的家庭之一。“當然,這是作為小家庭來說的,作為大家庭,我也失去了很多親人”。在這次看望逝者的行程中,唐高平一家首先就去看望了當村民組長的舅舅。地震中,舅舅一家除了老兩口外,膝下只剩一個女婿,兒子與女兒,孫子與孫女都已長眠地下。
5·12地震發生後,很多媒體都報導了這樣一個細節。地震發生不久,有網友見到了唐高平的部落格,看到那些照片背後鮮活的生命。幾天了,唐高平的部落格仍沒有更新,人們猜測,博主是否也遇難了?
幾天后,部落格奇蹟般地“復活”,唐高平開始頻繁地接受媒體的採訪,成為紅極一時的“明星”。
半年多過去後,唐高平在回憶自己死裡逃生的神奇經歷時,更多的仍是一份對逝者的惋惜。
“地震發生前,我當時正在5樓上高三八班的物理課”,唐高平說,“地震第一波便把我摔在了地上,身子碰到了門上,右肋骨骨折,當時我已動彈不得”。
唐高平是流著眼淚,在學生的攙扶下下樓的,他這時已經看到,部分學生不見了。
“當時我心裡特別難受,因為連女生都去刨廢墟,而我卻不能參加救援。如果我沒有受傷,參加了救援,我一定會拍下娃娃們救援時的勇敢。”
2009年2月1日下午5時許,唐高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點點還原著那場痛苦的劫難。
“下樓後, 我看見兒子所在班級的教學樓已經塌了,我看見他快要出來的時候被預製板壓住。他看了我一眼,喊了聲‘爸爸救我’。”
這個堅強的初二男生名叫唐寶山,1月23日,在北川中學遺址的操場上,他反覆念著20多名已經逝去的同班同學的名字,滿臉淚水。
唐寶山班上共有60多名同學。出事後,有40餘名同學獲救,他也是倖存者之一。
地震發生時,唐寶山從門口往外跑,摔了一跤,一塊水泥預製板掉下來,砸在他身上。
目睹唐寶山被壓在預製板下痛苦呻吟的樣子,已經受傷的唐高平,一邊叫班長把自己班上的學生,都集中到上面新修的塑膠跑道操場。一邊挪到唐寶山身邊去,試圖搬動上面的預製板。
“我怎么搬也搬不動”,唐高平受傷的右肋讓他無法使勁,這時,他以前的學生,如今也在該校當老師的一個同事,走過來幫忙,將唐寶山救了出來。
“想來娃娃也不會出大問題,於是回到上面操場去照顧我班上的學生。”
唐高平在兒子被救出來後,走到操場上。“沒有人,我一問,原來學生都去下面參加救援了。”
唐高平的妻子在學校外面開了一家藥店,地震後,妻子也幸運地被救了下來。
一家3口在地震現場相遇,3個人抱成一團哭成了淚人。
新年祭奠
2009年1月22日傍晚,已經放假在家準備過年的唐高平,在吃晚飯時,對妻子和兒子說,明天,我們回一趟北川吧,我要去看看他們。
“我有很多非常好的同事,倒在了那裡,還有那么多學生,他們日夜縈繞在我的心裡”,唐高平對妻子說,過年了,該給他們去燒炷香,送點祝福,希望他們在“那邊”過得好一些。
提議得到一致通過。
就算已經進入初三的唐寶山,仍和父親在同一所學校。北川中學也仍在綿陽市的長虹公司辦學。“和震前相比,教師人數和學生人數都變化不大”,唐高平說,震前,全校教師196人,現在約200人,學生原先2873人,現在約3000人,“主要是新招了初一和高一的新生。”
1月23日早晨7時不到,一家人就起床了。“寶山,記得把香燭帶上。”唐高平高聲招呼兒子。
8時許,唐高平一行來到綿陽市汽車站。兩個多小時後,3人在擂鼓鎮下了車,步行到唐高平的舅舅家。
唐高平的舅舅一家在這次災難中,失去了多名親人。但作為村民組長的舅舅,地震後一直擔負著重要的管理工作,58歲的老人強忍著巨大的悲痛,為鄉親們部署救災工作。
“我們去看他時,他還在不停地為鄉親們過年的事忙著,舅母則在一旁哭個不停。”
從舅舅家出來後,唐高平全家又到新搭建的國小和中學走了一圈。下午3時左右,3人再次乘車來到任家坪(北川中學所在地)。
“我們到時,已經有很多人在那裡燒香”,唐高平對記者說,有4個女孩子,正跪在操場上的一個角上,為他們的班主任燒香。
在操場上繞了一圈後,唐高平發現,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他們擠進去,擺上香燭祭奠逝者。
“我只能等大家都辦完後再去。”唐高平說,當時,他領著妻子和兒子到了震前新修的運動場上,但6月20日離開時還好好的運動場,此刻已經完全被掩埋在土堆中。“9月24日,北川下了一場暴雨,土石流將這裡完全覆蓋了。”
到處都是繚繞的青煙,到處都是傷感的人。
地震後,一個姓楊的企業家爬上北川縣城的一個山頭,用水泥建起了一個“望鄉台”,在那裡,人們可以一覽無餘地觀看滿目瘡痍的震後北川縣城全景。很多人就站在這裡憑弔親友。
下午4時多,唐高平站上了這裡。“不管什麼時候,站在這裡看上一眼,都會傷心流淚”,唐高平說。
唐寶山和他的媽媽,也同樣傷感地在這裡眺望著他們昔日的家園。
從望鄉台再次回到學校操場後,已經是6時多,憑弔的人們已陸續離去。唐高平將事先帶來的香燭在地上擺開來,在碗裡倒上酒後,默默地祈禱著。
嘴裡念著一些熟識的老師和學生的名字,唐高平將酒杯高高地舉了起來,然後灑向大地。
“40多位同事,幾百名學生,我雖然不能一一將他們的名字念出來,但我在心裡祝他們所有的人,都在‘那邊’過得好。”
唐寶山念著逝去同學的名字,學著父親的樣子,也在心底里為昔日的同學祝福著。
唐高平的妻子站在一旁,早已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