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四村

新平四村

新平四村民眾鎮東北部,轄區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93畝,總人口3088人,常住人口3025人,新平四村是一個純農業村,由麥伍頃、盧四頃、廣豐三個自然圍呈品字形所組成,分成9個村民小組,全村總耕地面積4893畝,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以水產養殖、香大蕉、蔬菜及水果花木種植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平四村
  • 所屬地區:民眾鎮東北部
  • 面積:5 km
環境建設,經濟發展,產業布局,所獲榮譽,

環境建設

近年來,新平四村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的總體思路,突出抓好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個”文明建設和“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等工作,完善路網、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興建文化廣場、老人娛樂中心等一系列公益事業設施,村民的生活、生產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安居樂業。
新平四村
新平四村景色

經濟發展

我村坐落的位置相對偏僻,交通條件滯後,一向以農業生產為主導,集體經濟較為簿弱,2003年4月我村被納入中山市扶貧對象村。
新平四村
新平四村農牧
為加快我村經濟的發展,儘快脫貧致富,在市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級部門關心和幫助下,我村規劃並建設兩座跨兩個自然圍的公路橋以及3.8公里長的配套主路,極大地改善我村交通網路,促進了農副產品的流通,增加了農民收入,壯大了集體經濟。盧四頃和廣豐兩個圍的交通條件改善,使這兩個圍2002年畝平均承包價格不足400元的土地,一下子躍升到2003年底的畝平均價格600元左右,到2008年底已經躍升到平均1200元/畝。外部資金的投入也將進一步促進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一體化轉變。
新平四村
新平四村農牧
交通完善後,我村兩委今後村經濟發展思路將繼續以穩定為基點,立足於提高農業產值,致力於引進工業。
一、繼續完善交通網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大農副產品的流通,鼓勵村民成為流通專業戶。努力實現農副產品產銷一體化,確保農副產品的銷售順暢。
二、進一步調整生產布局,完善農田基礎設施,走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道路。根據我村實際,隨著承包期調整,我村準備規劃各種種養品種連片規範,規模發展,以適應市場經濟的步伐,適應現代化的管理。
三、引進外資投入,從各方面帶動村民的思想意識向農業產業化過渡,促使農民向城鎮靠攏,特別是解決富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目前,我村已有300多人外出從事第二第三產業工作。
四、工業強村是集體富裕的根本途徑,因此,村兩委將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創造有利條件,最佳化投資環境,想方設法引進企業,徹底摘除工企業落後的帽子,使集體經濟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今後我村在市委市政府、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以及市交通局的扶持下,通過完善我村道路交通配套設施,壯大集體經濟,儘快摘掉貧窮村的帽子。
新平四村

產業布局

2005年,該村人均年收入達6658元,而2002年新平四村還是省扶貧村,人均年收入僅4500元。在村書記林藝明和村主任黃森華的帶領下,新平四村緊跟市場行情,大力發展養殖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2002年,林藝明和黃森華通過競選進了村裡的班子。他們靠水產養殖發家致富後,也帶領大家發展漁業,改變了新平四村的貧困面貌。
地理位置限制了新平四村的發展,村里一直沒有工業項目,只能往農業方面發展。上世紀80年代,分田到戶,家家都有10畝、8畝的土地,但單純靠土地僅僅夠吃飯。1993年,新平四村生產布局調整,一部分農戶洗腳上田,出外打工,土地公開投包,讓有技術的人耕種。黃森華1993年種香蕉,每畝投入1500元,但產出只有1000元左右。窮則思變,只有尋求其他的門路。1994年,林藝明和黃森華在村裡帶頭養起了羅氏蝦,每畝利潤可達到2000-3000元,但高產出,也有高風險。
林藝明和黃森華成了新平四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靠養殖羅氏蝦,積累了第一筆資金。同時,引導同村農民在養殖方面發展,在民眾鎮農辦的幫助下,他們也不斷引進新品種。
1999年12月,林藝明了解到養殖南美白對蝦利潤很高。當時他們經常去沙朗了解市場行情,南美白對蝦的價格為每公斤10元,養殖期為120-150天,每畝投入5000-8000元,1畝就有1萬元的純利潤。
2001年,羅氏蝦的利潤空間不斷下降,每畝只有1000元左右的利潤,而且發病率高,由於繁殖代數太多,導致產量不高。因此,他們打算根據市場需要,養殖新品種。
2002年4月,村主任黃森華試養了30畝南美白對蝦,村書記林藝明也養了20畝。養南美白對蝦,最大的技術難題是蝦病的防治,紅體、白斑是毀滅性的危害,同時,管理方面也要下功夫。
4個月的養殖期間,他們通過電腦上網查詢養殖技術,遇到什麼問題,就跑到沙朗養殖戶那裡取經,邊學邊養。2002年8月收塘,由於在養殖南美白對蝦方面,被別人占了先機,當時每畝成本6000元,純利潤下降到只有5000-6000元。
為了第一時間掌握市場價格行情動態,黃森華還投入11萬元左右,購買了2台車,跑東莞、太平、新會,密切留意市場價格變化。
2002年,新平四村有2400畝的水產養殖,只有林藝明和黃森華養了50畝的南美白對蝦;而2003年,在他倆的帶動下,村里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一下子擴展到1500畝。為了讓農戶更好地掌握技術,他們請農辦的技術人員在村里開辦養殖技術學習班。
近年,隨著市場的變化,他們又在養殖“四大家魚”的基礎上,養大規格的家魚,這樣市場價格貴到10%-15%。
20年前,新平四村里都是泥路,有兩個渡口,不通車,村民只能圍著河道居住。因為交通不方便,漁船在運輸過程中,要先運到有路有橋的地方,這樣運出一次要周轉2次,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而且魚因缺氧,在運輸的過程中損失也較大。
現在村裡面的道路擴寬了,村民們的屋前屋後,農路、農橋都通了,可以直接把車開到魚塘邊,方便很多,也減少了村民們的損失。有村民說:有路的地方,土地承包價格就高,高達1000元/畝,沒路的地方,400元/畝都沒人要。
2002年,還是省扶貧村的新四平村,集體收入不超過50萬元,土地發包價格每畝僅300-400元,人均年收入4500元。
2004年,隨著道路交通的改善,土地價格也得到提升,達到850元/畝,村集體收入93萬元,人均年收入達到6100元,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

所獲榮譽

2021年9月,入選第二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