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行為研究》是鬍子祥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12月。
該書融合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和高等教育學等多學科知識,採用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巨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探討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現象及其對社會、組織及個人的影響,探討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所存在的相關問題、原因及其解決路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行為研究
- 作者:鬍子祥
- 類別:教育學著作
- 字數:192千字
- 首版時間:2019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通過定性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驗證性分析三個階段的實證研究,提出並檢驗了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動機模型,並驗證了新就業高校畢業生工作滿意度、組織認同感、就業質量及組織社會化等對主動離職行為的影響,最後從個人心理調適、組織干預調節和社會關愛幫助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研究基礎與理論構建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第四章 探索性研究的數據分析 | 第五章 驗證性研究的數據分析 第六章 干預機制與對策分析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
作品思想
該書從個人、組織和社會三個層面總結歸納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問題的相關對策建議:(一)個人的心理調適。該書研究表明,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制信念是主動離職動機的形成、發展、篤定和激發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議新就業高校畢業生整合社會、市場、家庭及個人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進行行為信念、規範信念和控制信念的重構和調適,進而能夠理性地、科學地權衡主動離職的利弊得失,最終審慎地做出自己的職業行為決策。
(二)組織的干預調節。組織與新就業大學生之間僱傭關係能否持續和發展,主要取決於二者之間關係的基本狀況及其“親密”程度。因此,如何處理組織與大學生之間的與“工作”“職業”等相關方面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第一,在“前”組織社會化階段,高校一方面應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另一方面應提供全程全員全方位的就業指導服務,提升青年大學生職業生涯管理能力和水平。第二,在預期組織社會化階段,企事業單位應建立比較客觀、透明、通暢的公開信息發布渠道,或者提供實習、實訓、參觀等組織和崗位實際體驗的機會,使新就業大學生在入職前有機會和組織“親密接觸”,進而調整和構建實事求是的合情合理的就業期望。第三,在正式組織社會化階段,企事業單位可實施新員工入職培訓、實習實訓和老員工“傳幫帶”等組織社會化策略,使新員工迅速熟悉組織目標、制度、管理和文化,接受組織制度和文化價值觀,迅速融入組織和團隊。第四,在“後”組織社會化階段,可以通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工作質量,大力提升工作滿意感和組合認同度,有效增進員工保留,適當控制和調節員工的主動離職。
(三)社會的關愛幫助。新就業高校畢業生剛剛由學校步入社會,從單純的學生身份轉換為單位員工和社會人,其心理適應有一個過程。這需要社會各界包括家庭、單位和各利益相關主體的關愛和幫助。其一,家庭的關心、愛護和支持是青年大學生成長的港灣和動力之源。家長應把握對孩子的“愛”的度,既要有愛,又不能溺愛。其二,工作單位基層社會組織,如工青婦組織、協會行會組織等,對新入職大學生的關照、關懷和幫助,是促使其儘快融入社會、融入組織、產生歸屬感和信賴感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三,以報紙雜誌、網路等媒體部門為代表的社會各界對於新入職大學生的理解、包容和關愛也是促進青年成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關於新就業大學生的報導和宣傳,應當少一點批評和干涉,少一點憂慮和擔心,多建立自尊和自信,多一點關愛和關照,多樹立示範和標桿,多提建議和策略,尤其是要相信當代青年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該書獲四川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新就業高校畢業生主動離職行為研究》 | 2019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203-5514-8 |
作者簡介
鬍子祥,男,1974年生,安徽廬江人,博士,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訪問學者,美國愛荷華大學政治學系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