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縣誌(河南省新安縣地方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安縣誌》河南省新安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安縣誌
  • 作者:新安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新安縣誌》記述了河南省新安縣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新安縣誌
·圖片
·中共河南省委黨史資料征編委員會主任原河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趙文甫同志題詞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主任、原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邵文杰同志題詞
·新安縣政區圖
·新安縣地勢圖
·新安縣城鳥瞰圖
·中共新安縣委、政協辦公樓
·新安縣人民政府、人大常委辦公樓
·縣城街道
·新安高中教學樓
·新安電影院
·荊紫山遠眺
·黃河八里胡洞
·八里胡洞口
·狂口渡
·黃河索道橋
·黃河石渠--塔地河道
·東關立交橋
·石寺立交橋
·盤山公路
·寺村公路橋
·新安煤礦夜色
·化肥廠
··新安電廠
·建築陶瓷廠產品
·建築衛生瓷
·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來廠參觀
·樣品間
·仿唐三彩
·毛織廠
·玻璃器皿廠產品
·生活日用瓷
·段家溝水庫
·山區梯田
·畛河灘壩、路、林、田綜合治理工程
·櫻桃
·紅果
·牛心柿子
·娃娃魚
·民間社火
·高蹺隊
·垛女
·假面舞
·民間器樂隊
·攝影作品選
·星聚光流
·涌涌雪浪
·茸茸瓜雛
·東風第一枝
·乾唐志齋一角
·宋墓壁畫(1)
·宋墓壁畫(2)
·館藏文物之——唐三彩
·鴛鴦壺
·鎮墓獸
·文官俑
·天王俑
·館藏文物之二陶瓷器
·繭形壺(漢)
·彩陶壺(漢)
·白瓷罐(五代)
·瓷碗(宋)
·三彩枕
·《新安縣誌》稿評審會議全體與會者合影
·中共河南省委黨史資料征編委主任趙文甫同志在《新安縣誌》稿評審會議上
·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成員、河南省地方史志編委主任邵文杰同志在《新安縣誌》稿評審會議上
·河南省地方史志協會會長李之放同志在《新安縣誌》稿評審會議上
·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朱紹侯(左)和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史蘇苑(右)在《新安縣誌》稿評審會議上
·鄭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相炎(左)和豫西農專教授楊再(右)在《新安縣誌》稿評審會議上
·1983年5月,中共新安縣委、縣政府邀請在外地工作的部分新安籍老幹部返回家鄉,召開史志資料座談會。圖為與會同志合影。
·新安縣地方史志編委領導同志合影
·新安縣地方史志編委成員合影
·新安縣地方史志編委辦公室全體同志合影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地理編
第一章 位置疆域
第一節 地理位置
第二節 疆域演變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清代以前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建國以後
第四章 地質
第一節 構造
第二節 地層
第五章 礦藏
第一節 煤炭
第二節 鐵礦
第三節 黃鐵礦
第四節 鋁土礦
第五節 石英岩
第六節 白雲岩
第七節 石灰岩
第八節 其它礦藏
第六章 地貌
第一節 地形
第二節 山脈
第七章 氣候物候
第一節 氣候資源
第二節 物候反應
第八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第二節 地下水
第三節 水資源
第九章 土地土壤
第一節 土地利用
第二節 土壤類型
第十章 植物動物
第一節 植物
第二節 動物
第十一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旱災
第二節 水災
第三節 風、霜、雹、蟲災
第四節 地震
第十二章 人口
第一節 歷史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人口的發展
第三節 人口密度與分布
第四節 人口構成
第五節 計畫生育
第十三章 縣城
第一節 故城變遷
第二節 縣城新貌
第十四章 鄉鎮
附:地名考
政治編
第一章 中共新安縣地方組織
第一節 歷史概況
第二節 歷屆黨代表大會
第三節 中共新安縣委員會
第四節 黨的基層組織
第五節 黨員
第六節 幹部隊伍
第七節 黨的紀律檢查工作
第八節 黨的宣傳工作
第九節 黨的統一戰線工作
第十節 中共新安縣委黨校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第二節 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節 縣人大常委會
第四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三章 人民政府
第一節 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
第二節 新安縣人民政府
第三節 基層政權
第四章 人民政協
第一節 歷屆政協會議
第二節 政協機構
第三節 政協組織活動
第五章 政法
第一節 公安
第二節 人民檢察院
第三節 人民法院
第四節 司法
第六章 民政
第一節 基層選舉
第二節 優撫
第三節 社會救濟
第四節 生產救災
第五節 民政事務
第六節 機構沿革
第七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勞動就業
第二節 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三節 勞動服務
第四節 勞動工資
第八章 群團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農會
第三節 共青團
第四節 婦女聯合會
第五節 工商民眾團體
第六節 教科文民眾團體
第七節 學術團體
第八節 社會公團
第九節 歸僑、僑眷民眾團體
第九章 政事述要
第一節 反匪反霸
第二節 土地改革
第三節 鎮壓反革命
第四節 “三反”、“五反”運動
第五節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
第六節 “大躍進”運動
第七節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第八節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第九節 “文化大革命”
第十章 國民黨民國政府
第一節 國民黨新安縣黨部
第二節 三民主義青年團
第三節 民國新安縣政府
第四節 新安縣參議會
經濟編
綜述
第一章 農業
第一節 土地制度變革
第二節 生產體制沿革
第三節 農作物品種、面積、產量
第四節 農業技術推廣
第五節 良種引進、培育和推廣
第六節 肥料開發利用
第七節 植物保護
第八節 收益分配
第九節 國營三場
第十節 農業區劃
第十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發展概況
第二節 畜禽種類分布
第三節 品種改良
第四節 畜牧管理
第五節 飼草飼料
第六節 疫病防治
第七節 著名獸醫
第三章 農業機械
第一節 新式農具
第二節 農業機械
第三節 修配與供應
第四節 技術培訓與管理
第五節 機構沿革
第四章 林業
第—節 林業資源
第二節 植樹造林
第三節 病蟲害防治
第四節 林場
第五節 機構沿革
第五章 水利水保
第一節 水利建設概況
第二節 河道治理
第三節 水庫
第四節 渠道
第五節 機電灌站
第六節 水土保持
第七節 機構沿革
第六章 工業
第一節 煤炭工業
第二節 陶瓷工業
第三節 電力工業
第四節 冶金工業
第五節 硫磺工業
第六節 建材工業
第七節 機械工業
第八節 化學工業
第九節 印刷工業
第十節 紡織工業
第十一節 食品加工業
第十二節 服裝加工業
第十三節 國營廠礦簡介
第十四節 機構沿革
第七章 鄉鎮企業
第一節 行業產品產量
第二節 經營管理
第三節 傳統手工業產品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八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鐵路
第二節 公路
第三節 橋樑
第四節 運輸
第五節 水運
第六節 路政管理
第七節 機構沿革
第九章 郵電
第一節 郵驛
第二節 郵政
第三節 電信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十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建設
第二節 鄉村建設
第三節 建築隊伍
第四節 房地產管理
第五節 環境保護
第六節 機構沿革
第十一章 商業
第一節 商業體制
第二節 購銷業務
第三節 倉儲運輸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十二章 供銷
第一節 業務經營
第二節 倉儲運輸
第三節 民主管理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十三章 糧食
第一節 收購
第二節 銷售
第三節 倉儲調運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十四章 外貿
第一節 商品收購
第二節 商品出口
第三節 發展出口產品
第四節 經營管理
第五節 機構沿革
第十五章 物資
第一節 物資管理
第二節 物資經營
第三節 機構沿革
第十六章 財政
第一節 預算內收支
第二節 預算外收支
第三節 農村財政
第四節 企業財務管理
第五節 審計監察
第六節 財政信用
第七節 機構沿革
第十七章 稅務
第一節 稅收制度
第二節 稅種稅率
第三節 稅收收入
第四節 徵收管理
第五節 機構沿革
第十八章 金融
第一節 貨幣
第二節 儲蓄
第三節 信貸
第四節 資金管理
第五節 信用社業務
第六節 保險
第七節 機構沿革
第十九章 工商管理
第一節 市場管理
第二節 工商企業管理
第三節 契約、商標管理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二十章 物價
第一節 物價演變
第二節 物價檢查與管理
第三節 機構沿革
第二十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農民生活
第二節 城鎮居民生活
軍事編
第一章 軍事地位
第一節 地位
第二節 要地
第二章 軍事機構
第一節 明清時期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建國以後
第三章 兵役制度
第一節 古代兵制
第二節 民國兵制
第三節 人民兵役制度
第四章 駐軍
第一節 清代以前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建國以後
第五章 地方武裝
第一節 明清時期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人民地方武裝
第四節 其它地方武裝
第六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政治工作
第三節 軍事訓練
第四節 重大活動一
第五節 代表會及英模人物
第七章 兵事
第一節 古代戰爭
第二節 農民起義
第三節 軍閥混戰
第四節 桿匪活動
第五節 抗日戰爭
第六節 解放戰爭
文化編
第一章 教育
第一節 儒學書院私塾
第二節 國小教育
第三節 中學教育
第四節 師範教育
第五節 職業教育
第六節 幼兒教育
第七節 成人教育
第八節 教師隊伍
第九節 教育經費
第十節 勤工儉學
第十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章 文化
第一節 戲劇
第二節 電影
第三節 曲藝
第四節 民間社火
第五節 圖書
第六節 檔案
第七節 地方史志
第八節 民眾文化
第九節 機構沿革
第三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四級科研網
第二節 科技項目的引進和推廣
第三節 科學研究與科研成果
第四節 科技隊伍
第五節 機構沿革
第四章 醫藥衛生
第一節 醫療
第二節 防疫
第三節 衛生保健
第四節 醫藥
第五節 機構沿革
第五章 新聞廣播電視
第一節 新聞
第二節 廣播
第三節 電視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六章 體育
第一節 體育運動
第二節 體育教育
第三節 體育設施
第四節 機構沿革
第七章 文物勝跡
第一節 千唐志齋
第二節 古遺址
第三節 古墓葬
第四節 古建築
第五節 古關隘津渡
第六節 名勝古蹟
第七節 館藏文物
第八節 革命紀念地
風土民情編
第一章 民族宗教
第一節 民族
第二節 宗教
第二章 風俗習慣
第一節 婚姻
第二節 家庭
第三節 喪葬
第四節 親鄰
第五節 傳統節 日
第六節 衣食起居
第七節 社會陋習
第八節 文明新風
第三章 方言
第一節 新安方言與國語的語音差異
第二節 方言辭彙
第三節 方言區劃
第四節 歇後語諱語
第四章 諺語歌謠對聯傳說
第一節 諺語
第二節 歌謠
第三節 對聯
第四節 民間傳說
第五章 桿匪行幫會道門
第一節 桿匪
第二節 行幫
第三節 會道門
人物編
第一章 傳記
第一節 歷代人物
第二節 民國人物
第三節 當代人物
第四節 客籍人物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錄
第三章 人物表
一歷代人物表
二民國人物表
第四章 當代人物介紹
第一節 黨、政、軍幹部
第二節 知識分子
第三節 著名英模
附錄
一、重要文告
二、金石碑文
三、詩文選錄
四、遺聞軼事
五、歷代《新安縣誌》版本及序、跋輯錄
編後記
新安縣誌編算委員會
新安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新安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