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是雷霞創作的傳播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1月。

該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謠言是被廣泛傳播的、含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的信息。不確定性是謠言的生命力,只要有不確定性的信息存在,就有謠言存在。該書針對當代廣泛流傳的有代表性的抗議性謠言做了內容分析,由此挖掘了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的傳播特徵,結合深度訪談、案例分析、(非)參與式觀察等方法,對抗議性謠言的傳播動因、社會影響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
  • 作者:雷霞
  • 類別:傳播學著作
  • 字數:249千字
  • 首版時間:2016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重新界定了謠言,並以當代有代表性的抗議性謠言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的傳播人群、傳播特點、傳播動因等做了分析,拓展了謠言傳播公式,總結了新媒體時代謠言傳播的新規律,原創性提出謠言傳播過程中的“信息拼圖”現象,在阻斷抗議性謠言傳播的策略上,導入善治理念,提出將抗議轉為協商和對話,提出“信息稀釋”等傳播策略。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概念解析
第三章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特點
第四章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的根源
第五章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的社會影響
第六章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的應對策略
第七章 結論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新媒體時代,大眾有了更多的表達渠道與平台,媒體與社會機構也有了更多信息發布和與大眾交流的渠道與平台,這是傳統媒體時代所欠缺的。積極面對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如何利用和引導這種張力,發揮其正面的、積極的作用,避免其負面的、消極的作用,成為亟待研究的新課題。而在這個課題中,值得研究的一個現象就是古已有之,當代尤甚的謠言信息的傳播。謠言信息的傳播在任何時代和任何社會背景下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相當數量的謠言信息傳播都會給良性的信息環境帶來困擾,也會為正常的社會發展帶來不良影響。這其中,又以抗議性謠言信息的傳播為甚。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研究抗議性謠言信息的傳播及其應對策略,是順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課題,也是具有重大社會現實意義的課題。基於此,《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摒棄以往謠言概念界定中關注於信息是否真實、信息的發布是否是官方及信息的確認是否是官方等傳統觀念,將謠言視為一種正常的信息傳播現象,並定義謠言為廣泛傳播的、帶有不確定性的信息。因此,謠言作為一種帶有不確定性的信息,與新聞有著同樣重要的傳播學地位,人們對帶有不確定性的謠言信息的談論和關注增強了謠言的活力和生命力。不確定性正是謠言的生命力所在,一旦不確定性被消除,謠言也隨之死亡——要么成為真實信息,要么成為虛假信息。在新媒體時代,謠言與遊戲、廣告等結合的現象也值得關注,而客群一旦發現被認為是謠言的信息其實是廣告或者遊戲,該信息也就不再是謠言了。
該書指出,只要個人的判斷力和想像力存在,就會有謠言的存在。而新媒體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信息的分享和傳播,要允許個人在一定程度上的言論和觀點的自由表達,就要允許非(或低)危害性謠言的存在。在信息集聚聚合與多中心化的新媒體時代,謠言的產生、傳播與擴散往往也變得更不容易控制。但因謠言也有其合理性和正面社會意義,所以在謠言的應對上,不能簡單地實行“一刀切”的策略,應當對不同類型與性質的謠言進行區分,並區別應對。而對於謠言的傳播主體,也應當進行區分,並區別對待。比如一些政府機關部門、權威機構、媒體單位,無論是在傳統媒體上,還是在新媒體平台上發布信息,都更加有義務和責任確定信息的真實、準確;而對於個人在新媒體平台或社交化媒體平台上的信息發布,一方面沒有專業主義的要求,另一方面沒有權威機構的保障,大多數情形下,只要不涉及非法的、故意的、惡意的、危害性大的信息發布,都可以相對寬容對待。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新媒體時代抗議性謠言傳播及其善治策略研究》
2016年1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7369-5

作者簡介

雷霞,女,新聞與傳播學專業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數字媒體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婦女科技傳播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聞與傳播學評審組學科秘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