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奢侈主義

新奢侈主義

新奢侈主義已經日益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現象。所謂新奢侈主義指的是這樣一些產品和服務,他們對同類產品中的其他產品或者是服務質量更高,品位更高,更讓消費者心馳神往,他們價格不菲,但是還不至於昂貴到可望不可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奢侈主義
  • 有關書籍:《奢侈帶來富足》
  • 形式:日益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現象
  • 簡述:指的是這樣一些產品和服務
有關書籍,市場調查,

有關書籍

《奢侈帶來富足》
在沃夫·拉茨勒所著《奢侈帶來富足》一書中,他提到了舊式奢侈和新式奢侈,“鑲著鑽石的手機,其主要功能還是通話,可有了鑽石和黃金外殼,價錢就會嚇人,買這樣的手機是舊式奢侈。而比如LAND ROVER越野車,一個在城市裡工作的白領即使只為上下班而購買了LAND ROVER,那也算是新式奢侈,因為他把錢放在一個東西的使用上而非炫耀上。”
奢侈消費
在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跟以前的時代所不同的奢侈消費,他們在某些場合不介意開啟1萬元一瓶的紅酒,但是他們會一小口一小口地品,絕不會用紅酒去跟人拼酒量。他們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百般珍惜,動不動就去做個SPA,並不滿足於在家沖涼。他們去參加高爾夫球會或是騎馬俱樂部,一年上萬元的入會費讓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奢侈消費,而實際上,他們僅僅是因為愛好這些運動。他們有的人開始嘗試起了像電影中才出現的那種催眠療法,花費昂貴的金錢在心理醫師面前徹底放鬆自己。
對名牌商品的“頂禮膜拜”引領他們走進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上一輩人的年代,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花費頗大的新奢侈主義是生活方式,是生活品位,也是文化現象。
德國《明鏡》雜誌記者沃夫崗·拉茨勒,2002年著有《奢侈帶來富足》一書,在這本書,他提出了舊式奢侈與新式奢侈的區別,把錢用在炫耀上,這是舊奢侈;把錢放在一個東西的使用上,重視其技術含量,這就是新式奢侈。
《趨優消費:美國的新奢侈》
2003年,紐約一家投資銀行的分析師寫出另一本書
《趨優消費:美國的新奢侈》
作者說,那些貴的買不起的東西自然是奢侈品,但普通消費者也可以買一些“新奢侈品”。奢侈消費正向大眾層面轉移。作者在訪問了2300名消費者後得出結論,當今人們工作壓力大,孤獨感強,買東西可以帶來感情的慰藉,消費者傾向於購買那些優質、價格稍微貴一些的東西。這本書翻譯成中文名為“奢華正在流行”,奢侈與流行本來是兩個概念,但這兩個概念交叉在一起,也許就成了新奢侈。不過,一篇書評的題目更準確地講出了“新奢侈”的含義——你沒錢,但你可以假裝有錢。
百達翡麗手錶這樣做自己的廣告:你不可能真正擁有一塊百達翡麗,你只是開創自己的傳統。這是老式奢侈的腔調。現在你可以買一輛國產寶馬3,寶馬車系最便宜的一種,享受它帶來的駕馭快感和滿足感,這是新奢侈。雖然你可能支付不了一輛6系。

市場調查

eg(1):Bacardi的市場調查
幾年前,一家廣告代理機構為Bacardi朗姆酒進入中國做市場調研,他們當時獲得的數據零散且缺乏連續性。其中一組數據顯示,Bacardi最好的選擇是以烈性酒的形象進入中國,與威士忌等烈性酒直接對壘。但另一組數據則暗示為Bacardi應出售預先混合式酒類產品,迎合中國嗜飲啤酒的消費者。公司最後選擇了後一種方案,針對年輕消費者,把Bacardi Breezer當作主打,如今去酒吧跳舞的時髦姑娘未必再選擇啤酒了,她可以要一瓶“冰銳”,而這個酒類品牌在2004年進一步擴大它在年輕消費者中的影響,推出了Bacardi Breezer服裝,強調運動和街頭的設計,T恤衫和休閒鞋都保持酒的鮮艷色調。價格是幾百元。
eg(2):對年輕人的市場調查
最近,北京一家市場監測機構對當代中國城市青年(23~26歲)的價值觀念及生活形態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2%的年輕人認為主要壓力來自工作,63%認同“人生應該及時行樂”的觀點,61%的人願意多花錢購買高質量的物品。這些年輕人的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社科院一專家對此分析說——重視品牌和產品質量是這批青年共同的消費特徵,今天年輕人的支出主要用於吃喝玩樂,他們受消費主義文化觀念的影響是較為明顯的,而具體的消費能力相對不那么重要。
老一輩的人總想做年輕人的思想工作,擔心他們被物質裹挾。年輕人也明白,錢不是萬能的,還要有維薩和萬事達卡。眾多奢侈品公司在全世界努力拓展市場,老牌子想煥發新光彩,新品牌強化他們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繫,他們有細緻的研究數據,有巧妙的推廣手段,也有一種哲學——物質主義並不是“精神至上”的對立,物質主義就是你買東西時的“精神至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