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新埭中心國小,位於浙北平原平湖市新埭鎮西柵路258號,這裡環境優美、綠樹成蔭。學校歷史悠久,自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秋此地創設“新溪學堂”以來,已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1912年2月,改學堂為學校;1937年9月,更名為平湖縣新埭區中心國小;1987年8月正式命名為新埭鎮中心國小;2001年8月,撤銷兩所中心國小建制的魚圻塘國小和長福寺國小,合併入新埭鎮中心國小。目前,學校下轄2所完全國小,共有64個班級(含一個特教班),2675名學生,182名教職員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埭鎮中心國小
- 原名:新溪學堂
- 建築面積:10781㎡
- 綠化面積:約5500㎡
學校簡介,校史沿革,教學設施,辦學理念,辦學成果,
學校簡介
校史沿革
平湖市新埭鎮中心國小前身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知縣王恆捐設的義學,後改名新溪書院。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秋,地方人士高清鍔以原清溪書院田租存款為經費,創設新溪公立國小堂,高清鍔自任堂長。
1912年2月,改學堂為學校,1916年,名新溪高等國小校,新溪國民學校,1923年8月,實行新學制,改名為平湖縣立第三國小。1931年,新埭區十一初小併入,1934年8月,縣立鄉村中心國小併入,1936年9月,名平湖縣立新埭區中心國小。
1937年11月18日,日軍入侵新埭,學校停辦。1938年8月,日偽進行奴化教育,創設英德國小。1940年,日軍退出新埭,國民政府推行國民教育,重辦學校,1942年春,日偽再次入侵新埭,學校又被迫停課。7月,日偽退出複課,冬日偽又入侵,再度停課,直至1944年3月,重新復校,名平湖縣新埭鎮中心國民學校,為抗日時期十區規模最大的國小。1947年,平湖鄉鎮縮編,校名不變。
1949年5月11日,平湖解放,校長俞嘉模。8月,名平湖縣立新埭鎮完全國小校,學生502人,教職工24人,校長俞嘉模連任,學校同時為新埭區輔導國小。1950年春,平湖重劃鄉鎮,新埭鎮為區級鎮,學校負責輔導舊埭、南厙、石橋、丁橋、泖口、溪洋、秀野、前眉、曹港等鄉村國小,1953年2月,新埭鎮初小併入,9月改名平湖縣新埭區中心國小。1956年,平湖撤區並鄉,改名平湖縣新埭鎮國小,1958年10月,新埭鄉、新埭鎮、秀溪鄉合併,成立新埭公社,學校改名為平湖縣新埭公社中心國小。
1961年,新埭公社調整規模,新埭鎮單獨建制,為縣屬鎮,校名不變。1969年,農村公辦國小下放大隊辦,中心國小解體,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簡稱貧管)。1970年,改名新埭公社五七國小,1974年,新埭鎮單獨管理學校,復名平湖縣新埭鎮國小,並附設國中,1978年7月國中班停辦。
1987年5月,新埭鄉鎮合併,6月,新埭鄉中心國小併入,8月,名平湖縣新埭鎮中心國小。1991年6月,平湖撤縣設市,名平湖市新埭鎮中心國小。2001年8月,撤銷兩所具有中心國小建制的魚圻塘國小和長福寺國小,合併入新埭鎮中心國小。目前,學校下轄2所完小,全鎮國小共有60個班級、2675名學生、182名教職員工。中心國小本部占地面積24642㎡,建築面積10781㎡,綠化面積約5500㎡。現有班級35,學生1662人,教職工88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大專學歷以上59人,占專任教師的78%。
教學設施
學校教學設施良好,布局合理。教學區有教學樓3幢,實驗樓1幢,擁有校園閉路電視、校園音響系統、多媒體教室、校園網路、計算機教室、語音室、實驗室、音體美等專用教室,活動區有250M田徑場、籃球場、室內外桌球台、體育健身器械、綠化帶等設施一應俱全,生活區辦有食堂及師生餐廳,是我市規模較大設施較完善的鄉鎮中心國小。
辦學理念
近百年來,在幾代人的努力下,學校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辦學規模隨之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後,新埭經濟突飛猛進,學校發展日新月異,勤奮的“埭小人”圍繞《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工作目標“團結、勤奮、創新、進取”,突出“以人為本”理念,始終堅持“以德立校、和諧治校”,走發展學校特色教育之路,積極探索、努力嘗試,取得了顯著成績。
辦學思想:以德立校和諧治校
學校校風:團結勤奮創新進取
學校學風:樂學善思好問趣廣
學校教風:愛崗敬業精業奉獻
辦學成果
學校辦學成績顯著,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平湖市文明單位”、“平湖市綠色學校”、“平湖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嘉興市行為規範達標學校”、“平湖市特殊教育先進學校”、“平湖市體育達標先進集體”、“平湖市學校衛生先進單位”、“平湖市先進學校”、“平湖市合格敬老學校”、“平湖市群體師德創優先進學校”、“嘉興市衛生先進單位”、連續三年被評為“平湖市先進學校”、“平湖市營建綠色工程先進單位”、“嘉興市最佳勞動實踐基地”。2003年學校被評為平湖市三星級學校、嘉興市綠色學校、浙江省示範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