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村(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新城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1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城村東起橫塘河(大河)河東與永興街道樂二村為鄰,南接城南村,西倚豐臺、坦頭村,北與城北接壤。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永昌堡所地在,新城為永昌堡別稱,村以此得名新城。全村常住人口1225戶,4838人。村黨總支分設5個支部,黨員156人。有耕地434畝,山地1850畝,建有屯山林場。為建珊溪水利樞紐工程泰順庫區莒江鄉移民村,被徵用土地33.8畝。為建孫垟村康居居民點被徵用土地43.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城村
  • 耕地:434畝
  • 山地:1850畝
  • 固定資產:5000萬元
新城村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永昌堡所在地。新城為永昌堡別稱,村以此得名。東起橫塘河(大河),河東與永興街道樂二村為鄰,南接城南村,西倚豐臺、坦頭村,北與城北村接壤。新城村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老根據地村。村黨總支分設5個支部,黨員156人。全村1139戶4492人。2007年,有耕地434畝,山地1850畝,建有屯山林場。1931年,王兆勛加入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建立新城中心支部。抗戰時期組織農會實行減租減息,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解放前,有中共黨員20餘名,是永強地下黨組織的活動中心。解放初期分為三個村(按永昌鄉統一編制為五、六、七村及屯山居民點)。1956年,合併為新城高級社。1961年,改稱新城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稱紅旗大隊。1984年7月,建立新城村委會至今。
大羅山屯山居民點隸屬新城村,始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新城西門3戶人家共15口遷往居住,繁衍發展至150多口,20世紀80年代相繼遷回。村集體固定資產5000萬元,年收入28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230元。1991年,被評為溫州市百強村之一。
新城村距龍灣行政中心僅3公里,有不鏽鋼、廢舊金屬材料兩個市場。街道綜治辦、永昌堡管委會、龍灣中學坐落於此,龍灣區人才中心相繼竣工。
新城,靠山近海,耕讀文化成傳統。英橋王氏四世祖毓,雅聲、工詩文,所著《槐蔭集》開創王氏文章著作先河。明清兩朝科甲蟬聯,人文鼎盛。自明正德以來,共考中進士13名。在現代知名人士中有教授3人、研究員2人、高級編輯1人、高工6人、副縣級5人。村民珍惜古堡遺產資源。2007年6月,成立永昌堡民俗文化研究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